第19章邮件服务器配置和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766.50 KB
- 文档页数:20
青云⽂档管理系统-配置⼿册青云⽂档管理系统配置⼿册V1.0⽬录第1 章 SHAREPOINT 管理中⼼ (4)1.1 概述 (4)1.2 如何进⼊S HARE P OINT管理中⼼ (4)第2 章电⼦邮件配置 (6)2.1 概述 (6)2.2 如何配置全局的传出电⼦邮件 (6)2.3 如何配置W EB应⽤级别的传出电⼦邮件 (7)第3 章搜索服务配置 (10)3.1 概述 (10)3.2 如何配置搜索服务 (10)3.3 如何配置PDF全⽂检索 (13)第4 章元数据服务配置 (18)4.1 概述 (18)4.2 如何打开“术语库管理”页⾯ (18)4.3 如何为术语库设置管理员 (20)4.4 如何管理术语组 (21)4.4.1 如何新建术语组 (21)4.4.2 如何编辑术语组 (22)4.4.3 如何删除术语组 (23)4.5 如何管理术语集 (23)4.5.1 如何新建术语集 (23)4.5.2 如何编辑术语集 (24)4.5.3 如何删除术语集 (25)4.5.4 如何复制术语集 (25)4.5.5 如何移动术语集 (27)4.6 如何管理术语 (29)4.6.1 如何新建术语 (29)4.6.2 如何编辑术语 (29)4.6.3 如何删除术语 (30)第5 章附录 (31)5.1 如何打开注册表 (31)5.2 如何打开W INDOWS服务 (32)第1章 SharePoint 管理中⼼1.1 概述SharePoint 管理中⼼,以下简称“管理中⼼”,是SharePoint应⽤程序的管理控制台。
本⽂只介绍如何使⽤SharePoint管理中⼼,对青云⽂档管理系统的相关功能进⾏配置。
其中包括电⼦邮件配置,搜索服务配置和元数据服务配置,具体配置⽅法请参考各章节。
1.2 如何进⼊SharePoint管理中⼼1)在操作系统中,点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SharePoint 2010 Products】-【SharePoint 2010 管理中⼼】,如图 1-1所⽰:图 1-12)即可进⼊SharePoint 2010 管理中⼼页⾯,如图 1-2所⽰:图 1-2第2章电⼦邮件配置2.1 概述青云⽂档管理系统中包含消息协作和邮件通知功能,要使⽤这两个功能,需要在“管理中⼼”配置传出电⼦邮件。
第⼗章笔记——Auth认证系统⼀般表单类存储到模型的难点在于外键的存在可⽤shell来查找问题所在(上上⼀章遗留,第8章)CharField也可以写数字,但会⾃动转换成字符串Auth认证系统⽤户信息: auth_user⽤户权限:ayuth_permission⽤户组:auth_groupdjango内置User模型⼀共定义了11个字段待补注册User模型# create_user是模型User特有的函数,改函数创建并保存⼀个is_active=True的User对象,其中username不能为空写⼊数据库(使⽤save()),模型User的其他字段还可作为create_user的可选参数登录内置模型authenticate完成账户密码的验证过程if user.is_active: # is_active字段判断⽤户是否被激活,is_active为1责备激活login(request, user) # login()函数接收2个参数,⼀个是request对象,⼀个是user对象修改密码user.set_password(p2) # ⽤这个来判断原始密码是否正确么函数set_password是在内置函数make_password的基础上进⾏封装⽽来的。
django默认使⽤pbkdf2_sha256⽅式存储和管理⽤户密码,⽽内置函数make_password⽤于实现⽤户密码的加密处理,并且改函数可以脱离Auth认证系统单独使⽤,⽐如对某使⽤make_password⼀般都是先加密密码,然后再user.password=xxx加密后的密码,然后再⽤save()⽅法保存到数据库中即可。
内置函数check_password,可对加密前的密码和加密后的密码进⾏验证匹配,判断两者是否为同⼀密码。
两个参数分别是加密前的密码和加密后的密码。
⽤户注销,退出登录def logoutView(request): # request⽤户请求对象# logout是内置函数logout(request) # 这个视图时直接判断,然后跳转么return HttpResponse('注销成功')发送邮件实现密码找回settings.py的配置邮件信息# 邮件配置信息EMAIL_USE_SSL = True# 邮件服务器,如果是 163就改成 EMAIL_HOST = ''# 邮件服务器端⼝EMAIL_PORT = 465# 发送邮件的账号EMAIL_HOST_USER = 'xxxx@'# SMTP服务密码EMAIL_HOST_PASSWORD = 'dexxxvddfh'DEFAULT_FROM_EMAIL = EMAIL_HOST_USER下⽅的是基于django后台注册时候填写的邮箱账号为接收账号的# 找回密码;这⾥发送邮箱的地址是你注册时候填写的地址def findpsView(request):button = '获取验证码'VCodeInfo = Falsepassword = Falseif request.method == 'POST':u = request.POST.get('username')VCode = request.POST.get('VCode', '')p = request.POST.get('password')user = User.objects.filter(username=u)# ⽤户不存在if not user:tips = '⽤户' + u + '不存在'else:# 判断验证码是否已发送if not request.session.get('VCode', ''):# 发送验证码并将验证码写⼊sessionbutton = '重置密码'tips = '验证码已发送'password = TrueVCodeInfo = TrueVCode = str(random.randint(1000, 9999)) # 随机⽣成长度为4的验证码# 会话sessionrequest.session['VCode'] = VCode # 写⼊会话Session的VCode,其作⽤是与⽤户输⼊的验证码进⾏匹配# email_user函数发送验证密码;模型User特有的⽅法user[0].email_user('找回密码', VCode) #发送邮件的⽅式email_user# 匹配输⼊的验证码是否正确,发送完毕之后爱匹配,可写在if之后elif VCode == request.session.get('VCode'):# 密码加密处理并保存到数据库dj_ps = make_password(p, None, 'pbkdf2_sha256') # p是你输⼊的密码user[0].password = dj_ps # 利⽤加密处理重置就可以保存密码了user[0].save()del request.session['VCode']tips = '密码已重置'# 输⼊验证码错误else:tips =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获取'VCodeInfo = Falsepassword = Falsedel request.session['VCode']return render(request, 'user.html', locals())除了使⽤内置函数email_user发送邮件(模型User的),其他⽅式待补### send_mass_mail### EmailMultiAlternatives⽤shell来发送邮件应该只能发送⼀个管理员注册时候的账号,若通过DEFAULT_FROM_EMAILDEFAULT_FROM_EMAIL默认: 'webmaster@localhost'⽤于来⾃站点管理员的各种⾃动通信的默认电⼦邮件地址。
(下面此图可自行更换)蓝凌标准产品Admin.do配置系统管理员手册文档控制/Document Control文档修改记录日期作者版本备注2011年06月09日杨建宏 1.0 全文编写2014年2月13日涂橙 2.0 补充审阅记录日期审阅人版本备注分发日期分发人分发对象备注目录第一章引言 (3)1.1概述 (3)1.2配置简介 (3)第二章详细介绍 (4)2.1基础配置 (4)2.1.1数据库配置 (4)2.1.2全局参数配置 (5)2.1.3消息机制配置 (6)2.1.4附件配置 (7)2.1.5全文索引配置选项 (9)2.1.6地址本配置 (10)2.1.7启用JMX服务 (12)2.1.8日志参数设置 (12)2.2系统安全 (13)2.2.1本系统身份验证 (13)2.2.2系统安全 (14)2.3集团应用 (15)2.3.1多语言支持 (15)2.3.2启用EKP群集 (15)2.3.3启用集团分级授权 (16)2.3.4启用组织场所同步 (16)2.3.5多域名支持 (17)2.4集成配置 (17)2.4.1组织架构同步参数配置 (17)2.4.2集成Winmail (18)2.4.3集成RTX (18)2.4.4集成KK (18)2.4.5集成LDAP (18)2.4.6集成Coremail (19)2.4.7集成google日历 (19)2.4.8集成印象笔记 (19)2.5应用配置 (21)2.5.1流水号生成规则兼容配置 (21)2.5.2移动组件扩展配置 (21)2.5.3个人中心 (21)2.5.4表单配置 (22)第一章引言1.1 概述Admin.do的配置是ekp系统的初始配置。
1.2 配置简介Admin.do配置包括基础配置、系统安全、集团应用、集成配置和应用配置,五个部分。
基础配置为ekp自身系统的参数配置,集成配置则为与其它系统集成的参数配置。
基础配置●数据库配置:配置ekp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参数。
Workspace ONE Boxer 管理员指南VMware Workspace ONE UEM您可以从 VMware 网站下载最新的技术文档:https:///cn/。
VMware, Inc.3401 Hillview Ave. Palo Alto, CA 94304 威睿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 8 号启皓北京东塔 8 层 801/cn上海办公室上海市淮海中路 333 号瑞安大厦 804-809 室/cn广州办公室广州市天河路 385 号太古汇一座 3502 室/cn版权所有© 2020 VMware, Inc. 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和商标信息Workspace ONE Boxer 管理员指南目录1VMware Workspace ONE Boxer5部署 Workspace ONE Boxer 的要求5支持的 Workspace ONE Boxer 功能7将 S/MIME 证书从 Workspace ONE Web 侧载到 Workspace ONE Boxer14对共享 Android 设备的签入/签出支持14Workspace ONE Boxer 中的日历委派15Workspace ONE Boxer 的邮箱委派17将共享邮箱添加到 Workspace ONE Boxer19将共享日历添加到 Workspace ONE Boxer19DISA Purebred 对 Android 上的 Workspace ONE Boxer 的支持19在 Workspace ONE Boxer 中使用 Azure 信息保护 (AIP) 敏感度标签保护您的电子邮件和文档21为您的组织启用 Azure 信息保护 (AIP) 敏感度标签23在 Workspace ONE Boxer 中配置 Azure 信息保护 (AIP) 敏感度标签23将 Azure 信息保护 (AIP) 敏感度标签应用于电子邮件24接收带 Azure 信息保护 (AIP) 敏感度标签的电子邮件24Azure 信息保护 (AIP) 敏感度标签常见问题解答25与 Workspace ONE Boxer 结合使用的组件26Workspace ONE Boxer 的互操作性功能272Workspace ONE Boxer 部署29使用“应用分配”页面分配和配置 Workspace ONE Boxer30Workspace ONE Boxer 中的多个受管帐户36将 Workspace ONE Boxer 添加到公共应用程序40分配 Workspace ONE Boxer 及电子邮件设置41Workspace ONE Boxer 的应用程序配置44配置 Workspace ONE Boxer 的隐私设置60灵活的部署分配与 Workspace ONE Boxer61配置指纹身份验证62配置自定义 SDK 配置文件63使用派生凭证 (PIV-D) 配置 Workspace ONE Boxer643设备管理66阻止对 IBM Traveler 服务器的访问67第三方通讯录解决办法(仅限 iOS)67Workspace ONE Boxer 与 IBM Notes 结合使用时出现的同步和策略错误的解决办法69Android 版 Workspace ONE Boxer 中的后台进程执行70后台执行限制70Workspace ONE Boxer 管理员指南电池优化704Workspace ONE Boxer 比较矩阵71针对 IBM Notes Traveler 的 Workspace ONE Boxer 比较表格76 5Workspace ONE Boxer 常见问题解答81VMware Workspace ONE Boxer1Workspace ONE Boxer 是一个企业电子邮件客户端,让用户在企业自有设备和员工自带设备 (BYOD) 上都能顺畅访问企业电子邮件、日历和联系人。
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 9 版本 3.30.30.30 用户指南2019 3注意、小心和警告:“注意”表示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该产品的重要信息。
:“小心”表示可能会损坏硬件或导致数据丢失,并告诉您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警告”表示可能会导致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 2018 - 2019 Dell Inc. 或其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Dell、EMC 和其他商标均是 Dell Inc. 或其子公司的商标。
其他商标可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商标。
章 1: 概览 (15)iDRAC 配合 Lifecycle Controller 一起使用的优点 (15)主要功能 (15)此发行版中的新功能 (18)如何使用本指南 (18)支持的 Web 浏览器 (18)支持的操作系统和虚拟机监控程序 (18)iDRAC 许可证 (19)许可证类型 (19)获取许可证的方法 (19)从 Dell Digital Locker 获取许可证密钥 (20)许可证操作 (20)在 iDRAC9 中的已许可功能 (21)访问 iDRAC 的界面和协议 (25)iDRAC 端口信息 (27)您可能需要的其他说明文件 (28)联系 Dell (29)从 Dell 支持站点访问说明文件 (29)章 2: 登录 iDRAC (30)使用 OpenID Connect 登录 iDRAC (31)以本地用户、Active Directory 用户或 LDAP 用户身份登录 iDRAC (31)使用智能卡作为本地用户登录 iDRAC (32)使用智能卡作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登录 iDRAC (32)使用单一登录登录 iDRAC (32)使用 iDRAC Web 界面登录 iDRAC SSO (32)使用 CMC Web 界面登录 iDRAC SSO (33)使用远程 RACADM 访问 iDRAC (33)验证 CA 证书以在 Linux 上使用远程 RACADM (33)使用本地 RACADM 访问 iDRAC (34)使用固件 RACADM 访问 iDRAC (34)查看系统运行状况 (34)使用公共密钥验证登录 iDRAC (34)多个 iDRAC 会话 (35)使用 SMCLP 访问 iDRAC (35)安全默认密码 (35)在本地重设默认的 iDRAC 密码 (35)远程重设默认 iDRAC 密码 (36)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7)使用 Web 界面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7)使用 RACADM 更改系统将显示默认登录密码 (37)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更改默认登录密码 (37)启用或禁用默认密码警告消息 (38)IP 阻止 (38)目录3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38)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警报 (39)章 3: 设置受管系统 (40)设置 iDRAC IP 地址 (40)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设置 iDRAC IP (41)使用 CMC Web 界面设置 iDRAC IP (43)启用配置服务器 (44)使用自动配置功能配置服务器和服务器组件 (44)使用散列密码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49)修改本地管理员帐户设置 (50)设置受管系统位置 (51)使用 Web 界面设置受管系统位置 (51)使用 RACADM 设置受管系统位置 (51)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设置受管系统位置 (51)优化系统性能和功耗 (51)使用 iDRAC Web 界面修改散热设置 (51)使用 RACADM 修改散热设置 (53)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修改散热设置 (56)使用 iDRAC Web 界面修改 PCIe 气流设置 (56)设置管理站 (57)远程访问 iDRAC (57)配置支持的 Web 浏览器 (57)配置 Internet Explorer (57)配置 Mozilla Firefox (58)配置 Web 浏览器以使用虚拟控制台 (59)查看 Web 界面的本地化版本 (62)更新设备固件 (62)使用 iDRAC Web 界面更新固件 (64)计划自动固件更新 (65)使用 RACADM 更新设备固件 (67)使用 CMC Web 界面更新固件 (67)使用 DUP 更新固件 (67)使用远程 RACADM 更新固件 (67)使用 Lifecycle Controller 远程服务更新固件 (68)从 iDRAC 更新 CMC 固件 (68)查看和管理分阶段更新 (69)使用 iDRAC Web 界面查看和管理分阶段更新 (69)使用 RACADM 查看和管理分阶段更新 (69)回滚设备固件 (69)使用 iDRAC Web 界面回滚固件 (70)使用 CMC Web 界面回滚固件 (70)使用 RACADM 回滚固件 (70)使用 Lifecycle Controller 回滚固件 (70)使用 Lifecycle Controller 远程服务回滚固件 (70)恢复 iDRAC (71)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71)使用 iDRAC Web 界面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71)使用 RACADM 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72)计划自动备份服务器配置文件 (72)4目录使用 iDRAC Web 界面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73)使用 RACADM 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74)还原操作顺序 (74)使用其他系统管理工具监测 iDRAC (74)支持服务器配置配置文件—导入和导出 (74)使用 iDRAC Web 界面导入服务器配置配置文件 (75)使用 iDRAC Web 界面导出服务器配置配置文件 (75)BIOS 设置或 F2 中的安全引导配置 (75)BIOS 恢复 (76)章 4: 配置 iDRAC (77)查看 iDRAC 信息 (78)使用 Web 界面查看 iDRAC 信息 (78)使用 RACADM 查看 iDRAC 信息 (79)修改网络设置 (79)使用 Web 界面修改网络设置 (79)使用本地 RACADM 修改网络设置 (79)配置 IP 筛选 (79)密码组选择 (81)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密码组选择 (81)使用 RACADM 配置密码组选择 (81)FIPS 模式 (81)启用 FIPS 模式 (82)禁用 FIPS 模式 (82)配置服务 (82)使用 Web 界面配置服务 (83)使用 RACADM 配置服务 (83)启用或禁用 HTTPS 重定向 (83)配置 TLS (83)使用 Web 界面配置 TLS (84)使用 RACADM 配置 TLS (84)使用 VNC 客户端管理远程服务器 (84)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 VNC 服务器 (85)使用 RACADM 配置 VNC 服务器 (85)设置带 SSL 加密的 VNC 查看器 (85)设置不带 SSL 加密的 VNC 查看器 (85)配置前面板显示屏 (85)配置 LCD 设置 (85)配置系统 ID LED 设置 (86)配置时区和 NTP (87)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时区和 NTP (87)使用 RACADM 配置时区和 NTP (87)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7)使用 Web 界面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8)使用 RACADM 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8)使用虚拟控制台设置第一引导设备 (88)启用上次崩溃屏幕 (88)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89)支持 OS 到 iDRAC 直通功能的卡 (89)目录5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90)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91)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启用或禁用 OS 到 iDRAC 直通 (91)获取证书 (91)SSL 服务器证书 (92)生成新的证书签名请求 (92)上载服务器证书 (93)查看服务器证书 (94)上载自定义签名证书 (94)下载自定义 SSL 证书签名证书 (94)删除自定义 SSL 证书签名证书 (95)使用 RACADM 配置多个 iDRAC (95)禁用访问以修改主机系统上的 iDRAC 配置设置 (96)章 5: 查看 iDRAC 和受管系统信息 (97)查看受管系统运行状况和属性 (97)配置资产跟踪 (97)查看系统资源清册 (97)查看传感器信息 (98)监测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模块的性能指标 (99)使用 Web 界面监测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模块的性能指标 (100)使用 RACADM 监测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模块的性能指标 (100)检查系统的新鲜空气符合性 (100)查看历史温度数据 (101)使用 iDRAC Web 界面查看历史温度数据 (101)使用 RACADM 查看历史温度数据 (101)配置入口温度的警告阈值 (101)查看主机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网络接口 (102)使用 Web 界面查看主机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网络接口 (102)使用 RACADM 查看主机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网络接口 (102)查看 FlexAddress 夹层卡光纤连接 (102)查看或终止 iDRAC 会话 (103)使用 Web 界面终止 iDRAC 会话 (103)章 6: 设置 iDRAC 通信 (104)使用 DB9 电缆通过串行连接与 iDRAC 进行通信 (105)针对串行连接配置 BIOS (105)启用 RAC 串行连接 (105)启用 IPMI 串行连接基本和终端模式 (106)使用 DB9 电缆时在 RAC 串行和串行控制台之间切换 (108)从串行控制台切换到 RAC 串行 (108)从 RAC 串行切换到串行控制台 (108)使用 IPMI SOL 与 iDRAC 进行通信 (108)针对串行连接配置 BIOS (108)配置 iDRAC 以使用 SOL (109)启用支持的协议 (110)使用 LAN 上 IPMI 与 iDRAC 通信 (113)使用 Web 界面配置 LAN 上 IPMI (113)6目录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 LAN 上 IPMI (113)使用 RACADM 配置 LAN 上 IPMI (113)启用或禁用远程 RACADM (114)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远程 RACADM (114)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远程 RACADM (114)禁用本地 RACADM (114)启用受管系统上的 IPMI (114)为 RHEL 6 引导期间的串行控制台配置 Linux (115)允许在引导后登录到虚拟控制台 (115)在 RHEL 7 中配置串行终端 (117)从串行控制台控制 GRUB (117)支持的 SSH 加密方案 (118)对 SSH 使用公共密钥验证 (119)章 7: 配置用户帐户和权限 (122)iDRAC 用户角色和权限 (122)建议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字符 (123)配置本地用户 (123)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本地用户 (124)使用 RACADM 配置本地用户 (124)配置 Active Directory 用户 (125)对 iDRAC 使用 Active Directory 验证的前提条件 (125)支持的 Active Directory 验证机制 (127)标准架构 Active Directory 概览 (127)配置标准架构 Active Directory (128)扩展架构 Active Directory 概览 (130)配置扩展架构 Active Directory (132)测试 Active Directory 设置 (139)配置通用 LDAP 用户 (139)使用 iDRAC 基于 Web 的界面配置通用 LDAP 目录服务 (140)使用 RACADM 配置通用 LDAP 目录服务 (140)测试 LDAP 目录服务设置 (140)章 8: 系统锁定模式 (142)章 9: 配置 iDRAC 以进行单一登录或智能卡登录 (144)Active Directory 单一登录或智能卡登录的前提条件 (144)将 iDRAC 注册为 Active Directory 根域中的计算机 (144)创建 Active Directory 对象并提供权限 (145)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SSO 登录 (145)在 Active Directory 中创建用户以进行 SSO 登录 (145)生成 Kerberos Keytab 文件 (146)使用 Web 界面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SSO 登录 (146)使用 RACADM 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SSO 登录 (146)管理站设置 (146)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47)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47)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47)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启用或禁用智能卡登录 (147)目录7为 Active Directory 用户配置 iDRAC 智能卡登录 (148)为本地用户配置 iDRAC 智能卡登录 (148)使用智能卡登录 (149)章 10: 配置 iDRAC 以发送警报 (150)启用或禁用警报 (150)使用 Web 界面启用或禁用警报 (150)使用 RACADM 启用或禁用警报 (151)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启用或禁用警报 (151)筛选警报 (151)使用 iDRAC Web 界面筛选警报 (151)使用 RACADM 筛选警报 (152)设置事件警报 (152)使用 Web 界面设置事件警报 (152)使用 RACADM 设置事件警报 (152)设置警报复现事件 (152)使用 RACADM 设置警报复现事件 (152)使用 iDRAC Web 界面设置警报复现事件 (152)设置事件操作 (153)使用 Web 界面设置事件操作 (153)使用 RACADM 设置事件操作 (153)配置电子邮件警报、SNMP 陷阱或 IPMI 陷阱设置 (153)配置 IP 警报目标 (153)配置电子邮件警报设置 (155)配置 WS 事件 (157)配置 Redfish 事件 (157)监测机箱事件 (157)使用 iDRAC Web 界面监测机箱事件 (157)使用 RACADM 监测机箱事件 (157)警报消息 ID (158)章 11: iDRAC 9 Group Manager (161)Group Manager (161)摘要视图 (162)管理登录 (162)添加新用户 (162)更改用户密码 (163)删除用户 (163)配置警报 (163)导出 (163)查找到的服务器视图 (164)作业视图 (164)作业导出 (165)Group Information(组信息)面板 (165)组设置 (165)在所选服务器上的操作 (166)章 12: 管理日志 (168)8目录使用 Web 界面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68)使用 RACADM 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68)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168)查看 Lifecycle 日志 (169)使用 Web 界面查看 Lifecycle 日志 (169)使用 RACADM 查看 Lifecycle 日志 (170)导出 Lifecycle Controller 日志 (170)使用 Web 界面导出 Lifecycle Controller 日志 (170)使用 RACADM 导出 Lifecycle Controller 日志 (170)添加工作注释 (170)配置远程系统日志记录 (171)使用 Web 界面配置远程系统日志记录 (171)使用 RACADM 配置远程系统日志记录 (171)章 13: 监测和管理电源 (172)监测功率 (172)使用 Web 界面监测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模块的性能指标 (172)使用 RACADM 监测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模块的性能指标 (172)设置功耗的警告阈值 (173)使用 Web 界面设置功耗警告阈值 (173)执行电源控制操作 (173)使用 Web 界面执行电源控制操作 (173)使用 RACADM 执行电源控制操作 (173)功率限额 (174)刀片服务器中的功率上限 (174)查看和配置功率上限策略 (174)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75)使用 Web 界面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75)使用 RACADM 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75)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电源设备选项 (175)启用或禁用电源按钮 (176)多向量冷却 (176)章 14: 对网络设备执行资源清册、监测和配置操作 (177)资源清册和监测网络设备 (177)使用 Web 界面监测网络设备 (177)使用 RACADM 监测网络设备 (177)连接视图 (177)资源清册和监测 FC HBA 设备 (179)使用 Web 界面监测 FC HBA 设备 (179)使用 RACADM 监测 FC HBA 设备 (179)动态配置虚拟地址、启动器和存储目标设置 (179)支持 I/O 标识优化功能的卡 (180)支持 I/O 标识优化功能的 NIC 固件版本 (181)iDRAC 设置为远程分配地址模式或控制台模式时的虚拟地址/远程分配地址和持久性策略行为 (181)FlexAddress 和 IO 标识的系统行为 (182)启用或禁用 I/O 标识优化功能 (183)配置持久性策略设置 (183)目录9章 15: 管理存储设备 (187)理解 RAID 概念 (188)什么是 RAID (188)为了可用性和性能组织数据存储 (189)选择 RAID 级别 (189)比较 RAID 级别的性能 (195)支持的控制器 (196)支持的机柜 (196)支持的存储设备功能的摘要 (196)资源清册和监测存储设备 (200)使用 Web 界面监测存储设备 (200)使用 RACADM 监测存储设备 (201)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监测背板 (201)查看存储设备拓扑 (201)管理物理磁盘 (201)分配或取消分配物理磁盘作为全局热备用 (202)将物理磁盘转换为 RAID 或非 RAID 模式 (202)擦除物理磁盘 (203)擦除 SED 设备数据 (204)重建物理磁盘 (205)管理虚拟磁盘 (205)创建虚拟磁盘 (205)编辑虚拟磁盘高速缓存策略 (207)删除虚拟磁盘 (207)检查虚拟磁盘一致性 (208)初始化虚拟磁盘 (208)加密虚拟磁盘 (208)分配或取消分配专用热备用 (209)使用 Web 界面管理虚拟磁盘 (211)使用 RACADM 管理虚拟磁盘 (211)RAID 配置功能 (212)管理控制器 (213)配置控制器属性 (213)导入或自动导入外部配置 (215)清除外部配置 (216)重设控制器配置 (217)切换控制器模式 (217)12Gbps SAS HBA 适配器操作 (219)监测驱动器上的预测性故障分析 (219)非 RAID 模式或 HBA 模式下的控制器操作 (219)在多个存储控制器上运行 RAID 配置作业 (220)管理保留的高速缓存 (220)管理 PCIe SSD (220)对 PCIe SSD 进行资源清册和监测 (221)准备移除 PCIe SSD (221)擦除 PCIe SSD 设备数据 (222)管理机柜或背板 (223)配置背板模式 (224)查看通用插槽 (226)10目录设置 SGPIO 模式 (226)设置机柜资产标签 (227)设置机柜资产名称 (227)选择要应用设置的操作模式 (227)使用 Web 界面选择操作模式 (227)使用 RACADM 选择操作模式 (228)查看和应用挂起操作 (228)使用 Web 界面查看、应用或删除挂起操作 (228)使用 RACADM 查看和应用挂起操作 (229)存储设备 - 应用操作方案 (229)闪烁或取消闪烁组件 LED (230)使用 Web 界面闪烁或取消闪烁组件 LED (230)使用 RACADM 闪烁或取消闪烁组件 LED (230)章 16: BIOS 设置 (232)章 17: 配置并使用虚拟控制台 (234)支持的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 (235)配置虚拟控制台 (235)使用 Web 界面配置虚拟控制台 (235)使用 RACADM 配置虚拟控制台 (235)预览虚拟控制台 (235)启动虚拟控制台 (236)使用 Web 界面启动虚拟控制台 (236)使用 URL 启动虚拟控制台 (236)使用 Java 或 ActiveX 插件禁用虚拟控制台或虚拟介质启动过程中的警告消息 (236)使用虚拟控制台查看器 (237)基于 HTML5 的虚拟控制台 (237)同步鼠标指针 (239)通过 Java 或 ActiveX 插件的虚拟控制台传递所有键击 (240)章 18: 使用 iDRAC 服务模块 (243)安装 iDRAC 服务模块 (243)从 iDRAC Express 和 Basic 安装 iDRAC Service Module (243)从 iDRAC Enterprise 安装 iDRAC Service Module (244)iDRAC Service Module 支持的操作系统 (244)iDRAC Service Module 监测功能 (244)从 iDRAC Web 界面使用 iDRAC Service Module (250)从 RACADM 中使用 iDRAC Service Module (250)将 iDRAC 服务模块用于 Windows Nano OS (250)章 19: 使用 USB 端口进行服务器管理 (251)通过直接 USB 连接访问 iDRAC 界面 (251)使用 USB 设备上的服务器配置文件配置 iDRAC (251)配置 USB 管理端口设置 (252)从 USB 设备导入服务器配置文件 (253)章 20: 使用 Quick Sync 2 (256)配置 iDRAC Quick Sync 2 (256)目录11使用 Web 界面配置 iDRAC Quick Sync 2 设置 (257)使用 RACADM 配置 iDRAC 快速同步 2 设置 (257)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 iDRAC Quick Sync 2 设置 (257)使用移动设备查看 iDRAC 信息 (257)章 21: 管理虚拟介质 (258)支持的驱动器和设备 (258)配置虚拟介质 (259)使用 iDRAC Web 界面配置虚拟介质 (259)使用 RACADM 配置虚拟介质 (259)使用 iDRAC 设置公用程序配置虚拟介质 (259)连接的介质状态和系统响应 (259)访问虚拟介质 (260)使用虚拟控制台启动虚拟介质 (260)不使用虚拟控制台启动虚拟介质 (260)添加虚拟介质映像 (261)查看虚拟设备详细信息 (261)访问驱动程序 (261)重设 USB (262)映射虚拟驱动器 (262)取消映射虚拟驱动器 (263)通过 BIOS 设置引导顺序 (263)启用一次性虚拟介质引导 (263)章 22: 安装和使用 VMCLI 公用程序 (265)安装 VMCLI (265)运行 VMCLI 公用程序 (265)VMCLI 语法 (265)访问虚拟介质的 VMCLI 命令 (266)VMCLI 操作系统 Shell 选项 (266)章 23: 管理 vFlash SD 卡 (267)配置 vFlash SD 卡 (267)查看 vFlash SD 卡属性 (267)启用或禁用 vFlash 功能 (268)初始化 vFlash SD 卡 (269)使用 RACADM 获取上次状态 (269)管理 vFlash 分区 (269)创建空白分区 (270)使用映像文件创建分区 (271)格式化分区 (271)查看可用分区 (272)修改分区 (272)连接或断开分区 (273)删除现有分区 (274)下载分区内容 (275)引导至分区 (275)章 24: 使用 SMCLP (276)12目录使用 SMCLP 的系统管理功能 (276)运行 SMCLP 命令 (276)iDRAC SMCLP 语法 (277)导航 MAP 地址空间 (280)使用 show 动词 (280)使用 -display 选项 (280)使用 -level 选项 (280)使用 -output 选项 (280)用法示例 (280)服务器电源管理 (281)SEL 管理 (281)映射目标导航 (282)章 25: 部署操作系统 (283)使用远程文件共享部署操作系统 (283)管理远程文件共享 (283)使用 Web 界面配置远程文件共享 (284)使用 RACADM 配置远程文件共享 (285)使用虚拟介质部署操作系统 (285)从多个磁盘安装操作系统 (285)在 SD 卡上部署嵌入式操作系统 (286)在 BIOS 中启用 SD 模块和冗余 (286)章 26: 使用 iDRAC 排除受管系统故障 (287)使用诊断控制台 (287)重设 iDRAC 并将 iDRAC 重设为默认值 (287)计划远程自动诊断 (288)使用 RACADM 计划远程自动诊断 (288)查看开机自检代码 (288)查看引导和崩溃捕获视频 (289)配置视频捕获设置 (289)查看日志 (289)查看上次系统崩溃屏幕 (289)查看系统状态 (290)查看系统前面板 LCD 状态 (290)查看系统前面板 LED 状态 (290)硬件故障指示灯 (290)查看系统运行状况 (291)在服务器状态屏幕上检查错误消息 (291)重新启动 iDRAC (291)使用 iDRAC Web 界面重设 iDRAC (291)使用 RACADM 重设 iDRAC (291)擦除系统和用户数据 (292)将 iDRAC 重设为出厂默认设置 (292)使用 iDRAC Web 界面将 iDRAC 重设为出厂默认设置 (292)使用 iDRAC 设置公共程序将 iDRAC 重设为出厂默认设置 (293)章 27: iDRAC 中的 SupportAssist 集成 (294)SupportAssist 注册 (294)目录13安装服务模块 (295)服务器操作系统代理信息 (295)SupportAssist (295)服务请求门户 (295)集合日志 (295)生成 SupportAssist 收集 (295)使用 iDRAC Web 界面手动生成 SupportAssist 收集 (296)设置 (296)收集设置 (297)联系信息 (297)章 28: 常见问题 (298)系统事件日志 (298)网络安全性 (299)Active Directory (299)单一登录 (300)智能卡登录 (301)虚拟控制台 (301)虚拟介质 (304)vFlash SD 卡 (306)SNMP 验证 (306)存储设备 (306)iDRAC 服务模块 (306)RACADM (308)永久设置默认密码至 calvin (308)其他 (309)章 29: 使用案例场景 (313)排除受管系统不可访问的故障 (313)获取系统信息和访问系统运行状况 (313)设置警报和配置电子邮件警报 (314)查看并导出系统事件日志和生命周期日志 (314)用于更新 iDRAC 固件的界面 (314)执行正常关机 (314)创建新的管理员用户帐户 (314)启动服务器远程控制台和挂载 USB 驱动器 (315)使用连接的虚拟介质和远程文件共享安装裸机操作系统 (315)管理机架密度 (315)安装新的电子许可证 (315)在一次主机系统重新引导中为多个网卡应用 I/O 标识配置设置 (315)14目录1概览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 (iDRAC) 设计用于提高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和 Dell EMC 服务器的整体可用性。
(下面此图可自行更换)文档控制/DocumentControl文档修改记录 日期 作者 版本 备注 2011年06月09日 杨建宏 全文编写 2014年2月13日 涂橙 补充 审阅记录日期 审阅人 版本 备注 分发日期 分发人 分发对象 备注 目录概述 ................................................. 配置简介 .............................................蓝凌标准产品 配置 系统管理员手册第二章详细介绍 ...............................................基础配置.............................................数据库配置...........................................全局参数配置.........................................消息机制配置.........................................附件配置.............................................全文索引配置选项.....................................地址本配置...........................................启用JMX服务.........................................日志参数设置.........................................系统安全.............................................本系统身份验证.......................................系统安全.............................................集团应用.............................................多语言支持...........................................启用EKP群集.........................................启用集团分级授权.....................................启用组织场所同步.....................................多域名支持...........................................集成配置.............................................组织架构同步参数配置.................................集成Winmail..........................................集成RTX..............................................集成KK...............................................集成LDAP.............................................集成Coremail.........................................集成google日历......................................集成印象笔记.........................................应用配置.............................................流水号生成规则兼容配置...............................移动组件扩展配置.....................................个人中心.............................................表单配置.............................................第一章引言1.1概述的配置是ekp系统的初始配置。
(下面此图可自行更换)文档控制/DocumentControl文档修改记录 日期 作者 版本 备注 2011年06月09日 杨建宏 1.0 全文编写 2014年2月13日 涂橙 2.0 补充 审阅记录日期 审阅人 版本 备注 分发日期 分发人 分发对象 备注 目录1.1概述 ................................................. 1.2 配置简介 .............................................蓝凌标准产品 Admin.do 配置 系统管理员手册第二章详细介绍 ...............................................2.1基础配置.............................................2.1.1数据库配置...........................................2.1.2全局参数配置.........................................2.1.3消息机制配置.........................................2.1.4附件配置.............................................2.1.5全文索引配置选项.....................................2.1.6地址本配置...........................................2.1.7启用JMX服务.........................................2.1.8日志参数设置.........................................2.2系统安全.............................................2.2.1本系统身份验证.......................................2.2.2系统安全.............................................2.3集团应用.............................................2.3.1多语言支持...........................................2.3.2启用EKP群集.........................................2.3.3启用集团分级授权.....................................2.3.4启用组织场所同步.....................................2.3.5多域名支持...........................................2.4集成配置.............................................2.4.1组织架构同步参数配置.................................2.4.2集成Winmail..........................................2.4.3集成RTX..............................................2.4.4集成KK...............................................2.4.5集成LDAP.............................................2.4.6集成Coremail.........................................2.4.7集成google日历......................................2.4.8集成印象笔记.........................................2.5应用配置.............................................2.5.1流水号生成规则兼容配置...............................2.5.2移动组件扩展配置.....................................2.5.3个人中心.............................................2.5.4表单配置.............................................第一章引言1.1 概述Admin.do的配置是ekp系统的初始配置。
linux服务器学习目录前言 17第一部分 Linux基础 19第1章 Linux背景介绍 191.1 那毕竟什么是Linux? 191.2 Linux起源 201.3 为什么使用Linux 221.4 Linux要紧发行版的特色与特点 231.4.1 以用户群分类的Linux发行版 231.4.2 以包管理方式分类的Linux发行版 241.5 如何选择适合我的Linux发行版? 251.6 参考资料 26第2章部署Linux 262.1 RedHat与CentOS的区别与联系 262.2 安装前我应该做好什么工作? 272.2.1 先搞清晰我都有什么硬件 272.2.2 安装前要熟悉的重点——Linux磁盘管理方式 282.3 CentOS的安装 292.3.1 获取CentOS安装光盘 292.3.2 启动我的计算机 312.3.3 确定CentOS的安装模式 312.3.4 选择安装过程中的语言 322.3.5 选择我的键盘布局 342.3.6 这台CentOS拿来做什么——配置系统安装类型 362.3.7 注意!开始对硬盘分区 382.3.8 配置启动管理器 412.3.9 重要的一步:配置网卡与网络 432.3.10 系统安全配置 432.3.11 选择系统语言 442.3.12 设置Linux时区 452.3.13 设置系统超级用户. 初始帐号与密码 462.3.14 我们需要安装什么软件包 472.3.15 终于开始安装CentOS了 482.4 Debian GNU/Linux的安装 492.4.1 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使用Debian GNU/Linux? 492.4.2 去哪里能搞到Debian Linux安装系统? 492.4.3 启动计算机 502.4.4 确定Debian 4.0的安装模式 512.4.5 选择安装过程中的语言 512.4.6 选择我的键盘布局 522.4.7 配置网卡网络 532.4.8 对硬盘分区 532.4.9 设置超级用户. 初始帐号与密码 542.4.10 选择从哪里获取与安装Debian的软件包 552.4.11 这台Debian GNU/Linux拿来做什么——配置系统安装类型 562.4.12 完成软件安装, 设置如何启动我们的系统 57第3章 Linux管理思路与与系统结构 573.1 如何有效的对Linux进行管理?以Linux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583.2 出现问题时, 如何获得帮助? 593.3 文件, 一切都是文件! 603.4 Linux目录结构介绍 613.4.1 Linux目录部署方式 613.4.2 /根目录介绍 623.4.3 /etc目录介绍——注册表是多么愚蠢的配置方式 623.4.4 /proc目录介绍——随时熟悉我的系统状况 69第二部分 Linux配置与管理 70第4章 Linux基本配置 704.1 网络就是计算机——Linux网络设置 704.1.1 Linux如何识别我的网卡? 704.1.2 让Linux连上网——设置IP地址. 子网掩码与默认路由 724.1.3 让Linux与Internet在一起——设置Linux主机名与DNS服务器 73 4.1.4 我习惯使用图形化网络工具配置网络 734.1.5 听说高手都使用命令行工具配置网络 744.2 Linux启动时都运行了什么, 我能够操纵吗? 764.3 Linux的一些基本管理方法 794.3.1 我有什么硬件?Linux都支持吗? 794.3.2 我安装了什么软件?都装在什么地方了? 814.3.3 如何有效的规划与管理存储? 854.3.4 Linux的交换分区是干嘛的——兼谈内存管理 874.3.5 如何查看与管理CPU 874.3.6 系统感受很慢, 如何才能明白系统负载是否正常? 904.3.7 配置我自己的Linux——Linux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窍门 93第5章 Linux高级配置与管理 1005.1 编译系统——一切软件的运行基础 1015.1.1 熟悉编译器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1015.1.2 配置如何去编译软件 1025.1.3 补丁是什么?如何使用它? 1035.2 内核配置. 编译与部署——如何定制自己的内核 1055.2.1 先把内核从Internet上弄下来 1055.2.2 编译内核前的准备工作 1065.2.3 常见的内核配置选项 1065.2.4 针对不一致环境的内核配置 1095.2.5 如何编译与安装新的内核 1095.3 Java环境与JDK的部署与配置 1115.3.1 JDK的下载与安装 1115.3.2 JDK的环境设置 1115.3.3 如何保证Java环境处于最佳状态——进程与线程 1125.4 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加密协议——SSL与TLS 1145.4.1 什么是非对称密码算法? 1145.4.2 那什么又是PKI与RSA? 1155.4.3 SSL与TLS简介 1165.4.4 在Linux上实施SSL 1165.5 PAM——可植入认证模块 1205.5.1 PAM是个好东西 1205.5.2 PAM的认证流程 1215.5.3 常见PAM模块 1225.5.4 PAM 模块的参数使用 1225.5.5 NSS——重要的名称服务切换 123第三部分传统的Internet服务器 125第6章 DNS服务器——BIND 1256.1 我们每天都在用DNS 1256.2 DNS 基础概念 1266.3 Linux上的DNS系统——BIND 1286.4 安装BIND 9 DNS服务器 1306.5 我不负责任何域名的解析, 只想让我的用户查询域名更快——缓存DNS服务 132 6.6 我是这个域名的管理员, 我要域名指向哪就指向哪——主DNS服务 1366.7 一个DNS服务器看来不够, 需要多台服务器都提供解析服务——辅助DNS服务 137 6.8 我需要协助他人进行域名解析——转发DNS服务 1386.9 如何解析域名, 以便让别人能够方便的发邮件给我? 1396.10 DNS服务器好了, 让大家的Linux也用我的DNS服务吧 1396.10.1 让Linux按照我要求的顺序查询名字——配置/etc/host.conf 140 6.10.2 指定Linux使用哪里的DNS服务器——配置/etc/resolv.conf 140 6.11 如何检查我的域名解析是否正确?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1416.12 如何构建安全的BIND DNS服务 1436.13 大型DNS系统技术:域名解析的动态加载DLZ 1466.13.1 要使用DLZ, 在编译BIND时就要让它支持 1476.13.2 准备DLZ的数据来源 1476.13.3 配置BIND使用DLZ 1486.13.4 进行DLZ形式的DNS解析 148第7章电子邮件服务器——qmail 1507.1 什么是电子邮件? 1507.2 Linux下有什么电子邮件服务器?它们都有什么优缺点? 1527.3 电子邮件服务工作细节——POP3. SMTP命令简介 1537.3.1 SMTP协议工作流程与命令 1537.3.2 POP3协议工作流程与命令 1557.3.3 UNIX下的邮件格式 1567.4 为什么选择qmail? 1577.5 获取与安装qmail 1587.5.1 获取qmail 1587.5.2 获取qmail补丁 1587.5.3 准备安装qmail 1607.5.4 安装qmail 1607.5.5 假如要让qmail支持认证, 得有一个认证程序——checkpassword 161 7.5.6 协助qmail运行的守护程序:tcpserver 1627.5.7 另一个qmail守护程序:daemontools 1627.5.8 能够让用户与域管理更强大. 更方便的程序:vpopmail 1647.6 qmail是如何配置的 1657.7 先让qmail运行起来看看 1677.8 让qmail良好运行——使用daemontools操纵qmail运行 1727.8.1 把qmail设置为daemontools的一个服务 1727.8.2 为qmail设置附加的日志服务 1747.8.3 操纵daemontools服务的启动. 停止与状态 1757.8.4 一个完整的daemontools操纵脚本 1767.9 我现有的认证方式五花八门, 如何让qmail支持我的认证方式? 179 7.10 管理qmail域. 虚拟域. 用户与别名 1807.10.1 用户管理 1817.10.2 邮件别名管理 1817.10.3 虚拟域管理 1817.11 假如我使用vpopmail, 那要如何管理qmail的虚拟域与用户 1827.11.1 当vpopmail使用文件系统存放用户信息时 1827.11.2 当vpopmail使用MySQL数据库存放用户信息时 1837.11.3 使用vpopmail时管理qmail的域 1847.11.4 使用vpopmail时管理qmail的用户 1897.11.5 使用vpopmail时管理qmail的别名 1907.12 我不欢迎有的人给我发邮件, 如何直接在服务器上过滤掉——maildrop上场 190 7.12.1 获取与安装maildrop 1917.12.2 整合qmail与maildrop, 让maildrop帮我们过滤不想要的邮件 1927.13 有了邮件过滤, 还要反垃圾邮件吗? 1937.13.1 专业的反垃圾邮件系统——Spam-Assassin 1937.13.2 唯一比垃圾邮件更讨厌的, 就是带病毒的垃圾邮件——Qmail病毒扫描方案 194 7.13.3 让这些专业系统为qmail服务——安装qmail-scanner 1957.13.4 使用qmail-scanner 198第8章 Mail服务器——Postfix 1988.1 Postfix简介 1988.2 Postfix架构与工作流程 1998.2.1 Postfix如何接收邮件 1998.2.2 Postfix如何转发邮件 2018.2.3 Postfix要紧配置文件与命令 2028.3 获取与安装Postfix 2048.3.1 从源代码开始安装Postfix 2048.3.2 以二进制方式安装Postfix 2068.4 配置Postfix 2078.4.1 让Postfix跑起来 2078.4.2 让Postfix支持SMTP认证 2098.5 操纵我的Postfix服务器, 让它按我的要求工作 2118.5.1 操纵客户端如何访问我的Postfix 2118.5.2 利用Postfix自身的能力防范垃圾邮件 2128.5.3 调整Postfix的性能跟稳固性 2138.6 Postfix也需要邮件过滤 2148.6.1 再次见到强大的maildrop邮件过滤系统 2158.6.2 让maildrop帮助Postfix过滤邮件 2168.6.3 还是专业的反垃圾邮件Spam-Assassin 2178.6.4 让Postfix. maildrop与Spam-Assassin一起工作 2178.6.5 为客户提供杀毒服务——Postfix病毒扫描方案 2188.6.6 整合Postfix. maildrop与ClamAV 218第9章 POP3与IMAP邮件服务器 2199.1 邮件访问协议IMAP简介 2199.2 强大而复杂的IMAP命令 2209.3 另一个邮件领域的强者——Courier 邮件服务器 2259.3.1 灵活. 独立的基础认证服务——Courier authlib 2259.3.2 安装Courier authlib 2259.3.3 让Courier authlib为我们提供认证服务 2279.4 构建Courier POP3与IMAP服务 2299.4.1 安装Courier POP3/IMAP服务器 2299.4.2 配置Courier POP3服务 2309.4.3 启动Courier POP3服务并进行测试 2319.4.4 配置Courier IMAP服务 2329.4.5 启动Courier IMAP服务并测试一下 2349.4.6 构建安全的Courier POP3与IMAP服务 2369.5 邮件系统结构与角色总结 238第10章 WWW服务器——Apache 24010.1 为什么WWW如此流行? 24110.2 世界第一的WWW服务器——Apache 24410.3 我应该选择什么版本……Apache 1.3. 2.0与2.2 24410.4 Apache的安装 24510.5 在Apache中整合PHP——最流行的Web动态语言 24610.6 在Apache中整合Perl——曾经的CGI王者 24810.7 在Apache中整合Tomcat——新兴的Java容器组合 24910.8 在Apache中整合SSL——必要的安全措施 25010.9 让我们来熟悉一下Apache配置文件 25010.9.1 配置Apache服务器的工作方式 25110.9.2 如何操纵Apache的日志输出 25310.9.3 我要如何添加. 配置Apache的模块? 25410.9.4 如何配置Apache以支持多个网站? 25510.10 Internet很危险滴——使用SSL加密我们的WWW服务 25610.10.1 向用户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服务提供者——基本的SSL认证配置 257 10.10.2 让用户证明自己是合法的——双向的SSL认证配置 25810.11 为不一致用户提供不一致的访问权限——Apache认证与授权 26010.11.1 最简单. 易用的认证——纯文本用户认证 26110.11.2 与其他通用认证方式结合——使用LDAP目录作为数据来源的用户认证 263第11章 FTP服务器——wu-ftpd. vsftpd与ProFTPD 26411.1 FTP服务器的比较与选择 26411.2 强大的FTP服务器——wu-ftpd 26511.2.1 wu-ftpd的获取与安装 26511.2.2 配置wu-ftpd 26711.2.3 操纵用户访问 26711.3 安全的FTP服务器——vsftpd 27111.3.1 vsftpd的获取与安装 27111.3.2 启动与停止vsftpd 27111.4 vsftpd的基本配置 27311.4.1 让FTP服务器也使用SSL加密 27311.4.2 配置vsftpd日志 27411.4.3 如何操纵用户对FTP服务器的访问 27411.4.4 定制我的vsftpd 27611.4.5 vsftpd对不一致FTP工作模式的支持 27711.4.6 节约网络资源——操纵用户超时 27811.4.7 调整vsftpd的性能 27811.5 vsftpd用户的管理 27911.5.1 为公众提供服务——那就使用匿名用户吧 27911.5.2 为已经存在的用户提供服务——只能使用本地用户了 28011.5.3 操纵用户登录到我的vsftpd服务器 28011.6 灵活的FTP服务器——ProFTPD 28111.6.1 获取与安装ProFTPD 28111.7 ProFTPD基本配置 28211.7.1 配置一台最简单的ProFTPD 28211.7.2 配置同意匿名访问的ProFTPD 28411.7.3 在一台服务器上提供多个FTP服务——ProFTPD虚拟主机 28511.8 ProFTPD 权限指令解析 28711.9 有关资源 288第12章时间服务器——NTPD 28812.1 先熟悉一下Linux时间与时区 28912.2 在Linux下架设NTP服务器 29112.2.1 获取与安装NTP服务器 29112.2.2 NTP服务器进程ntpd的基本配置 29212.2.3 NTP服务器好了, 现在能够让客户端使用我的NTP服务了 293 12.3 配置我的NTP服务器 29512.3.1 告诉我的NTP服务器如何去同步时间 29512.3.2 我只想为特定网络中的用户提供NTP服务 29612.4 如何确保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 才能访问我的NTP服务? 296 12.5 一个基本的NTP配置实例 297第四部分办公环境中的Linux服务器 298第13章目录服务器——OpenLDAP 29813.1 什么是LDAP目录? 30013.1.1 LDAP目录服务进展简史 30013.1.2 LDAP目录服务的特点 30013.1.3 什么是LDAP目录树? 30113.2 LDAP服务器介绍 30213.2.1 OpenLDAP的获取 30313.2.2 如何编译OpenLDAP 30313.2.3 启动与关闭OpenLDAP 30613.3 配置我的第一台OpenLDAP, 让它run起来再说 30813.4 管理OpenLDAP数据 31013.4.1 从头开始添加LDAP数据到OpenLDAP服务器 31113.4.2 从现有的OpenLDAP服务器中检索与获取数据 31513.4.3 添加. 修改与删除现有的LDAP数据 31713.5 OpenLDAP如何组织与管理数据——OpenLDAP模型管理 31813.5.1 什么是LDAP模型? 31813.5.2 OpenLDAP模型的存储与组织 31913.5.3 OpenLDAP模型的定义 32013.5.4 我的需求比较特殊, 能否定义自己的LDAP模型? 32213.6 为不一致用户提供不一致的访问权限 32313.6.1 什么是访问操纵列表?——LDAP ACL介绍 32313.6.2 用ACL来操纵用户的访问权限 32413.7 LDAP数据很重要, 因此要特别注意安全管理 32613.7.1 使用ACL机制来提高OpenLDAP安全性 32613.7.2 使用SSL来提高OpenLDAP安全性 32713.7.3 使用SASL进行用户认证 33013.8 为用户提供分布式. 高效的目录服务——OpenLDAP目录集群.. 330 13.8.1 OpenLDAP是如何实现集群的——slurpd复制简介 33013.8.2 配置我的OpenLDAP集群 33113.8.3 让LDAP为Linux主机提供认证 333第14章 Windows文件服务器——Samba 33414.1 通常办公环境需要Windows服务器么——Samba起源 33414.2 微软网络共享协议进展 33514.3 获取与安装Samba 33714.4 Samba是如何工作的——Samba工作方式与体系介绍 33914.5 Samba的基本配置 34314.6 Samba认证与安全机制 34514.6.1 Windows与Linux用户映射 34514.6.2 灵活的Samba用户权限 34814.7 有趣的Samba变量 35014.8 无限制扩展Samba的能力——虚拟文件系统 352第15章动态计算机配置服务器——dhcpd 35515.1 什么是动态计算机配置? 35615.2 简化网络管理员的工作——DHCP与BOOTP工作原理 35615.3 几种常见的DHCP 地址管理方式 35715.4 Linux下的DHCP服务器 35815.4.1 获取与安装dhcp 35815.4.2 配置我的第一台dhcp服务器 35915.5 DHCP协议是如何工作的——DHCP服务器与客户端指令详解 361 15.5.1 DHCP服务器如何告诉别人自己能够提供IP地址? 36115.5.2 dhcp客户端如何找到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 36215.6 DHCP服务器配置详解 36215.6.1 让dhcpd按照我的要求运行——全局配置 36315.6.2 让dhcpd为指定的网络提供服务——子网配置 36315.6.3 有一些特殊用户需要特殊对待——单个客户配置 364第16章防火墙与IP伪装 36416.1 路由器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也能DIY专业的路由器吗? 364 16.2 用Linux实现一个基本的路由器 36616.3 什么是包过滤——Linux NetFilter基础 36716.4 如何让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NetFilter之伪装 37016.5 如何让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NetFilter之重定向 371 16.6 开始强大的iptables之旅吧 37216.6.1 iptables为何如此强大?它使用模块扩展自己的能力 372 16.6.2 什么是iptables的表. 链与规则 37316.6.3 如何让iptables显示我们需要的信息? 37516.6.4 如何让iptables区分对待不一致的服务. 行为与数据? 37616.6.5 如何更精密的操纵iptables匹配? 37716.6.6 最后, 如何处理这些服务. 行为与数据? 379第17章代理服务器——Squid与Socks5 38117.1 代理服务器的原理与机制 38117.1.1 假如用户需要通过我们的代理访问Internet 38217.1.2 假如用户需要通过我们的代理访问我们内部的Web服务器 38417.2 Linux下常用代理服务器软件介绍 38517.2.1 Squid 38517.2.2 Socks5 38617.2.3 mod_proxy 38617.3 获取与安装Squid 38717.3.1 获取Squid 38717.3.2 编译与安装Squid 38717.4 Squid基本配置 39017.4.1 让Squid为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的代理服务 39017.4.2 让用户感受不到自己在使用代理上网——把Squid与网关结合起来提供透明代理服务 39617.4.3 用Squid为外部用户提供访问我们自己Web服务器的代理服务 39617.5 操纵什么用户. 如何访问我们的Squid 39717.6 要求用户证明自己的身份后才能访问我们的Squid代理 40017.6.1 使用最简单的NCSA方式验证用户 40017.6.2 使用常见的Windows NTLM方式验证用户 40117.6.3 使用MySQL数据库验证用户 40217.6.4 使用LDAP验证用户 40317.7 调整Squid性能 40417.7.1 优化Squid的网络 40417.7.2 配置Squid的缓存 40517.7.3 调整Squid的缓存对象 40617.7.4 扩展Squid的功能 40817.7.5 操纵代理用户超时与网络超时 40917.7.6 让Squid配合我们进行管理 41017.7.7 Squid的一些其他配置 41117.8 管理Squid的日志 41217.9 Squid日志的分析 41317.10 强大的代理服务网络——Squid代理服务器集群 41517.10.1 什么是Squid代理服务器集群 41517.10.2 在Squid中配置代理服务器集群 41517.11 socks5代理服务器 41617.11.1 获取与安装socks5代理服务器 41617.11.2 配置一台基本的socks5代理服务器 41717.11.3 更多的socks5配置选项 41817.12 参考资料 419第18章拨号与VPN服务器 41918.1 公共网络上的私有网络——什么是虚拟专网VPN? 419 18.2 基于SSL的安全虚拟专网——SSL VPN 42018.3 Linux下的VPN与SSL VPN介绍 42018.4 搭建Linux下的VPN服务器 42018.4.1 获取与安装PPTP服务器 42118.4.2 配置PPTP服务器 42118.4.3 启动与管理PPTP VPN服务 42318.5 搭建Linux下的SSL VPN服务器 42718.5.1 获取与安装OpenVPN 42818.5.2 配置SSL VPN服务 42918.5.3 使用SSL VPN服务 430第19章入侵检测服务器——Snort 43219.1.1 网络中的便衣——什么是入侵检测 43219.1.2 什么是Snort 43419.2 部署Snort 43519.2.1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关键——设计IDS网络部署 435 19.2.2 获取与安装Snort 43719.3 用作网络嗅探器的Snort 43919.4 另一种常见嗅探器——tcpdump 44219.5 用作IDS节点的Snort 44319.6 让Snort按照我们的要求工作 44419.6.1 Snort规则基础 44419.6.2 当检测到可能的风险时, Snort如何处理? 445 19.6.3 如何检测不一致的协议 44519.6.4 如何匹配IP地址与端口号 44619.6.5 如何按照数据流淌方向检测风险 44619.6.6 对数据包进行分析检测——Snort核心 44619.6.7 最基本的分析检测规则 44619.6.8 分析检测数据包中的网络信息 44719.6.9 分析检测数据包中的内容信息 44819.6.10 在分析检测完成后做更多的情况 44819.7 保证Snort的正常运行 44919.8 参考资料 449第20章远程登陆服务器——OpenSSH 45020.1 什么是安全的远程登陆服务? 45020.2 获取与安装OpenSSH 45120.3 配置OpenSSH 45220.4 配置OpenSSH使用Public Key(RSA/DSA)证书认证 45320.4.1 在OpenSSH服务器上配置Public Key认证 45320.4.2 在Linux客户端上配置Public Key认证 45320.4.3 在Windows客户端上配置Public Key认证之SSH Secure Shell 454 20.4.4 在Windows客户端上配置Public Key认证之SecureCRT 45820.5 让SSH为我们转接服务 46220.6 安全工具的安全措施 462第21章版本操纵服务器——CVS 46421.1 版本操纵工具进展简史 46421.2 CVS简介 46521.3 获取与安装CVS 46521.4 CVS服务器结构 46921.4.1 什么是CVS仓库(Repository) 46921.4.2 那什么又是CVS模块(Module) 47021.4.3 CVS如何组织. 管理文件与目录 47121.5 使用CVS管理我们的源代码 47121.5.1 使用用户名. 密码登录到CVS服务器 47121.5.2 创建第一个新项目 47221.5.3 从项目中提取源代码文件 47421.5.4 把本地的文件更新到远程CVS服务器中 47521.5.5 把远程CVS服务器的文件更新到本地 47621.5.6 添加本地文件到远程CVS服务器 47621.5.7 同时从本地与远程删除文件 47721.5.8 同时从本地与远程添加与删除目录 47721.5.9 从本地与远程移动文件与目录 47821.5.10 如何检查一个文件, 在本地跟远程之间的区别 47821.6 CVS权限管理 47921.6.1 使用CVS专用的用户名/密码文件管理认证 48021.6.2 使用系统用户管理CVS认证 481第22章源代码管理服务器——Subversion 48122.1 什么是Subversion? 48122.2 Subversion的进展 48122.3 Subversion与CVS要紧特性比较 48222.4 获取与安装Subversion 48222.5 Subversion版本仓库规划 48322.6 创建Subversion版本仓库 48422.7 Subversion认证与权限 48722.7.1 建立基于svnserve的Subversion网络服务 48722.7.2 svnserve模式下的用户认证 48922.7.3 svnserve模式下的权限操纵 49022.7.4 操纵每个目录的访问权限 49022.7.5 建立基于Apache的Subversion网络服务 49122.7.6 Apache模式下的用户认证 49222.8 Subversion版本仓库管理 49322.8.1 Subversion版本仓库与事务树概念 49322.8.2 Subversion如何存储与组织数据 49422.8.3 什么是Subversion钩子? 49522.9 Subversion源代码管理 49722.10 常用的Subversion管理命令 49722.10.1 在服务器上查看当前的版本库内容——svnlook 49822.10.2 在服务器上管理版本库——svnadmin 49922.10.3 在服务器上直接导出. 导入Subversion数据——svndumpfilter 500第23章备份与同步服务 50223.1.1 数据备份方式概述 50223.1.2 Linux上的数据备份工具 50323.2 何时备份?备份什么?备份到哪?——浅谈备份策略 50323.2.1 如何定义自己的备份级别 50323.2.2 我应该把数据备份到哪里? 50323.2.3 我应该什么时候备份? 50423.2.4 多长时间备份一次合适? 50423.2.5 把这些备份因素综合起来 50523.3 本地文件备份 50523.3.1 tar基本用法 50523.3.2 使用tar备份 51023.4 本地磁盘备份 51023.5 远程文件备份 51123.5.1 获取与安装rsync 51223.5.2 配置rsync服务器 51223.5.3 启动与检查rsync服务器 51323.5.4 配置需要验证的rsync服务器 51523.5.5 rsync应用示例 517第五部分Linux高级应用服务器 518第24章 Java 容器——Tomcat 51824.1 Servlet简介 51824.2 Tomcat简介 51924.3 Tomcat如何工作 52024.4 获取与安装Tomcat 52124.5 让Tomcat运行起来 52224.6 Tomcat是如何组织它的目录的 52324.7 配置Tomcat 52424.8 管理与配置Tomcat用户及权限 52824.9 如何通过浏览器管理Tomcat 52924.10 在Tomcat上部署Java Web应用 531第25章 Java容器——Resin 53225.1 Resin简介 53225.2 获取与安装Resin 53325.3 运行Resin 53425.3.1 独立的Resin 53425.3.2 与Apache结合的Resin 53525.4 管理Resin 53725.4.1 以浏览器方式管理Resin 53725.4.2 以配置文件方式管理Resin 53825.4.3 在Resin部署我们的应用 539第26章数据库服务器——MySQL 54126.1 什么是SQL? 54126.2 什么是MySQL 54226.3 MySQL的获取与安装 54326.4 让MySQL跑起来 54426.5 什么是MySQL数据存储引擎?我应该用哪种存储引擎? 54726.5.1 MySQL中的数据存储引擎 54726.5.2 如何在MySQL中使用不一致的数据存储引擎 548 26.6 使用MySQL 54926.6.1 从终端访问MySQL 54926.6.2 对MySQL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55026.6.3 从外部导入数据到MySQL 55326.7 配置MySQL 55526.8 优化MySQL的性能 55626.9 建立强大的数据库集群——MySQL集群介绍 558 26.9.1 MySQL集群结构 55926.9.2 安装集群中的所有MySQL服务器 56026.9.3 配置MySQL集群 56026.9.4 启动MySQL集群 56226.9.5 检查MySQL集群是否正常工作 562第27章数据库服务器——Oracle 56427.1 Oracle进展历程 56427.2 在Linux上安装Oracle 9i 56527.2.1 安装Oracle前的准备工作 56527.2.2 小心翼翼的安装Oracle 9i 56727.2.3 Oracle 9i安装后的管理 58227.3 管理Oracle 9i 59127.3.1 增强Oracle终端界面的友好程度 59127.3.2 Oracle的启动过程 59227.3.3 如何安全的关闭Oracle 59427.3.4 配置Oracle网络接口 59527.3.5 配置Oracle TNS网络 597第28章集群服务器——LVS 59728.1 什么是计算机集群? 59728.2 那什么又是LVS? 59828.3 LVS的工作原理 59828.4 LVS的工作模式 59928.5 如何部署LVS? 60028.6 LVS的算法解析 60128.7 如何管理LVS? 60228.7.1 管理LVS的虚拟服务 60228.7.2 管理LVS的真实服务器 60328.7.3 查看与管理当前的LVS配置 604第29章 Linux双机 60529.1 什么是双机? 60529.2 如何用Linux实现双机? 60529.3 Heartbeat出场 60529.4 获取与安装Heartbeat 60629.5 通过Heartbeat部署HA 60729.5.1 ha.cf 60729.5.2 haresources 60829.6 启动HA 609第六部分进展中的Linux服务器 612第30章配置管理服务器——GNU cfengine 61230.1 什么是配置管理?我需要配置管理吗? 61330.2 什么是cfengine? 61330.3 cfengine系统架构与流程 61530.4 获取与安装cfengine 61630.5 建立配置管理体系 61730.6 学会与cfengine沟通 62130.7 cfengine配置文档结构 62230.8 使用cfengine的变量 62530.8.1 在cfengine管理中心进程中使用的变量 625 30.8.2 在cfengine各个模块中都能够使用的变量 627 30.9 cfengine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 62930.9.1 操纵cfengine管理过程中的变量 62930.9.2 操纵cfengine管理过程中的类 63030.10 让cfengine帮助我们管理整个系统 63230.10.1 让cfengine为我们复制需要的文件 63230.10.2 让cfengine帮我们管理系统网络 63430.10.3 让cfengine替我们管理磁盘 63430.10.4 cfengine能如何操作目录与文件 63530.10.5 禁止或者者恢复系统文件 63630.10.6 编辑系统文件 63730.10.7 让cfengine管理系统的链接 64330.10.8 监视与管理系统中的进程 64430.10.9 自动安装. 删除与升级系统中的软件包 645 30.10.10 通过cfengine自动执行指定的命令 64630.11 看看如何真正让cfengine替我们干活 64730.11.1 建立基本配置文件 64730.11.2 建立配置管理文件 64930.11.3 在被管理的服务器上自动设定crontab 64930.11.4 在被管理的服务器上自动安装软件 65130.11.5 自动监控被管理服务器上的进程 65230.11.6 保证被管理服务器的系统文件一致 65230.12 如何解决cfengine管理架构中的问题 653第31章流媒体服务器——Helix Server 65331.1 Linux下的流媒体服务器 65431.2 RealNetworks Helix DNA Server的获取与安装 65431.3 启动Helix DNA Server 65631.4 让Helix DNA Server为我们提供服务 65731.5 管理Helix DNA Server 65831.5.1 服务器设置 65931.5.2 安全设置 66031.5.3 日志与监控 661第32章 VoIP服务器——Asterisk 66232.1 用Linux实现免费电话大餐 66232.2 用Asterisk提供免费的VoIP服务 66332.3 获取Asterisk及其有关软件 66432.4 Asterisk及其有关软件的安装 66532.5 Asterisk硬件及其有关配置 66932.5.1 Asterisk硬件板卡信令 66932.5.2 Asterisk信令协议 67032.5.3 Asterisk板卡配置实例 67032.6 Asterisk软件基本配置 67132.6.1 可选的数据源配置 67232.6.2 Asterisk基本配置 67332.7 我的第一台电话交换机——基本的分机. 出入路由与DialPlan 674 32.8 与其他VoIP网络互联 67632.8.1 与其他Asterisk互联 67632.8.2 与公共VoIP网络相连 67832.9 Asterisk DialPlan拨号方案初探 67932.10 更多有用的DialPlan 68232.11 Asterisk Realtime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