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30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2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及食物网。
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在草原上,当雨量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兔的数量会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二、旧知复习(重点背记)1.生态系统的组成。
(请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可参照教材第25页)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这样就形成了,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三、自学检测(通读教材后尽量闭卷完成)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和所占的是相对稳定的。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
3为了保护,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四、合作探究:1.当雨水充足,阳光灿烂,气候适宜时,草长得非常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羊的数量增加了,请问羊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2.同一片草原,人们过度放牧,草原会有什么改变?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试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呢?五、拓展提升:分析下列资料,思考: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里,由于麻雀经常要吃掉农民洒下的种子,因此,农民把洒了种子的地用网罩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农民们奇怪的发现,那些罩了网的种子,发芽率却远远低于没有罩上网的农田1.为什么没有了麻雀的偷袭,种子的发芽率会降低呢?2.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六、当堂检测:1.我们常吃的各种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2.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落叶林D、热带草原3.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A、狼B、羊C、草D、光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减慢B、增快C、不变D、先减后增5.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6.请你根据生态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千古名句。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课时)【学习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学习方法】点拨指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学习导引池塘与海洋有天壤之别,为什么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从组成上讲,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构成;(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空间结构,范围可大可小,结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没有等级的区分;(3)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并保持着动态平衡;(4)生态系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池塘虽小,海洋虽大,但都具有上述特征,所以,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食物链的书写方法(1)按摄食顺序排列各种生物,典型的食物链通常是从生产者开始,经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
(2)在一条食物链中,用“→”表示被吃。
如图所示的食物链可写成:栎树→卷叶蛾幼虫→山雀→雀鹰。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当外界的干扰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其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物种类的改变。
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种新的生物或某个主要成分的突然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据估计,每消失一种植物,将引起20~30种依赖于这种植物生存的动物随之消失。
二是植被遭到破坏。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植被的破坏,必将引起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
三是环境破坏。
由于人口增加,人类对资源利用也相对增加。
人类对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水土流失,气候变暖,淡水资源枯竭,污染物积累等,都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遭到破坏。
七年级生物科新授课学案主备:谢小芬教师:时间_____月_____日学习内容: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4、生物实验室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的植物和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
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善。
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细菌、真菌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拓展提升】请写出右图中所有的食物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力目标:尝试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情感目标:认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合作探究】阅读23页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①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②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展示反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⑴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⑵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⑶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2、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 D草→兔→鹰3、有些人爱吃青蛙,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年级七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两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标依据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本节课计划2课时。
二、学情分析一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二是他们虽然对生物的了解比较少,但大多都比较喜欢学习生物这门学科。
同时一些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水平有差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现实意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生态系统的定义。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加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点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五、教法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观察法六、教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二、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19-21页,自学(一)、什么是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三)、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三讲授新课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观察几幅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