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俄罗斯计划背景简介.doc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的前后,国际战略态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金融危机来势汹涌之下,西方世界主导世界事务的能力引起普遍责疑。
若干年来,美欧推动中东、北非及前苏联地区名为“革命”的一连串政权更替后,“革命后遗症”不断显现。
在这一背景之下,俄罗斯对于其在中东的战略经过了多年反思和筹划,进入了一个全面调整的新阶段,力图通过主动积极的部署,着力于运用传统优势,旨在打破美国与一些欧洲国家主导中东地区事务的局面,以更为灵活多变的姿态,力争赢得战略空间。
观察和总结这一阶段俄罗斯对该地区外交战略的决策特点、演化路径和成败得失,有利于把握俄罗斯外交与各大国关系的发展脉络,以及国际格局变迁的整体走势。
叙战中的俄罗斯战略特色之一:先发制人的主动出击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的最初俄罗斯的中东战略:特点、背景与前景俄罗斯以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开启了新的中东战略。
运用交友联盟、发挥大国空间优势策略,在中东打开了局面,破除了美国和西方在中东主导的神话,显示了其实力和博弈的决心。
■ 冯绍雷/文一个阶段中,俄罗斯总体保持着全面观察、谨慎参与的姿态。
关键性的转变自2013年秋天之后开始出现。
俄罗斯先是通过“化武换和平”倡议的巧妙构思,不仅及时阻断当时西方可能实施的对叙利亚政府军的进攻,换来了叙利亚一段时间的宝贵和平,也获得了国际舆论的一片喝彩。
时隔两年后,正当巴沙尔政权又一次陷于危机重重的境地之时,俄罗斯通过周密地部署空中和海上打击力量,在2015年9月29日,对于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势力实行坚决打击,又一次扭转了叙利亚战局的形势,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从叙利亚战局演进来观察俄罗斯对于这一地区的战略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出:先发制人的主动出击,是普京主导下俄罗斯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
从美国开始组建联盟宣布打击“伊斯兰国”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伊斯兰国”盘踞的疆域不见缩小,反而扩大。
在叙、伊境内和其他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更加猖狂。
俄罗斯“向东看”/hbrb/hbrbsglk/hbrb13/201209/t2219450.shtml为期一周的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昨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落下帷幕。
首次担当东道主的俄罗斯,为主办会议投入高达220亿美元,也借机吹响了“向东看”的号角。
俄罗斯如此看重这次会议,除了希望借主办盛会提升国际影响外,还有着许多深层的考量。
首先是推动“亚洲战略”实施。
近年来,受债务危机影响,欧洲一蹶不振,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俄罗斯政治精英普遍认识到,俄要重新崛起必须搭上亚太经济快车。
为此,普京重返克宫后立即制定了“亚洲战略”,决心将俄由传统上的“欧洲大国”变为“欧亚大国”、“太平洋大国”。
此次会议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启动。
会议确定的四大议题,即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建立可靠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都紧紧围绕深化俄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这一主题。
其次是促进远东地区开发。
开发远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智囊们就曾提出“东西两翼齐飞”设想。
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发课题一直停留在口头上。
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明确提出远东大开发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和财政措施。
借助举办APEC会议之机,俄罗斯投入数千亿卢布在会址所在地区新建和改建50多项工程,目的就是要顺势改善基础设施,增强远东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再次,扩展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
由于北约东扩和美国欧洲反导系统的步步紧逼,俄西部战略空间不断缩小。
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成为俄外交突破口与倚重所在。
而在亚太,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美国正积极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推广民主价值观,打造“亚洲版北约”,构成对俄罗斯的新一轮战略压缩。
俄唯有变守为攻,融入亚太地区,巩固东部安全,才可能避免陷入“腹背受敌”困境。
由此可见,俄罗斯“向东看”既是客观需要,更是形势所迫。
不过,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流失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把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俄政府还需要更强的意志和更多的智慧。
俄罗斯远东地区背景材料一、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1、自然地理状况简介: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成立于1938年10月20日。
边区总面积为78万8千6百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行政地区、7 个城市和29 个城市型村镇。
这是俄罗斯联邦的大行政区之一占俄领土总面积的 4.5%,是远东经济地区面积的12.7%。
边区南北纵向延伸,长1800公里,东西宽125-750公里。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位于远东南部中心,其地理位置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一方面处于远东的中心部位,另一方面却濒临大海。
与边区相邻的俄行政区是滨海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马加丹州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
西南面与中国黑龙江省接壤。
边区濒临鄂霍兹克海和日本海,与萨哈林岛相隔鞑靼海峡和涅韦尔斯基海峡。
接临鄂霍兹克海的海岸线长约3390公里,除西南段外,海岸线切割性较低。
鞑靼海峡沿岸有许多适合建港的海湾,如奇哈切夫湾、瓦尼诺湾,特别是组成苏维埃港海湾的一系列深水港,水面宽阔,有抵挡风浪的天然屏障。
这个海湾与瓦尼诺港一样可全年接纳船只。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大部份为山地(70%以上)。
东部绵亘着锡霍特-阿林山脉和沿岸山;西南部为图拉纳山、布列亚山、巴贾尔山、亚姆阿林山;北部为尤多马山、孙达尔-哈亚塔山。
边区西北部与雅库特相接,地形为切割高原,向东与尤多马-马亚高地相接。
边区境内最大的平原沿阿穆尔河两岸伸展,中游平原多为沼泽。
其他面积较大的低地是阿穆尔河下游低地、埃沃龙-图古尔低地和鄂霍次克低地。
锡霍特-阿林山脉最高峰棗塔尔多基亚尼山(2077);图拉纳山(1806米);布列亚山(2167 米);巴贾尔山、亚姆阿林山(海拔高度为750-1000米到2000-2500米);尤多马山;孙达尔-哈亚塔山(达2933米); 尤多马-马亚高地(800-1200 米)。
边区河网密布,大部分属太平洋水域(阿穆尔河及其支流),其余属北冰洋水域(勒拿河水系)。
流入日本海的有科皮河和图姆宁河;注入鄂霍兹克海的有图古尔河、乌第河、乌拉克河、奥霍塔河、伊尼亚河等等。
从《彼得大帝遗嘱》到黄俄罗斯计划解决外蒙问题,只是消除国土安全潜在威胁的第一步,并没有改变中国强邻环伺的地缘格局,东有美、日沿海部阵,西南有印度雪线对峙,而北边暂时安静下来的强悍征服性的俄罗斯,你永远也无法预测它何时又会露出北极熊的尖牙利爪,扑向你的后背。
日本与印度,是中国万年守望的邻居,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法规避,只能在人满为患的饱和空间里,小心翼翼地与他们和平共处。
而俄罗斯,这个不请自来的饕餮巨兽,却因为过度贪婪的胃口给自己制造了额外的国土安全困境。
为了追求空旷国土控制的绝对安全目标,俄罗斯一直不断地给自己的邻居作出损人利己的地缘政治安排,从沙俄时期一直到苏联时代,即使是现在这样衰退的境地,也仍然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其实,以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版图计,也已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地理大国了,富饶的东欧平原,足以让俄罗斯人增长到三亿以上也仍然保持空旷宽松的生活环境,无须承担过度扩张后庞大的国土安全管理成本开支,也无须面对众多敌意和复仇的眼光。
然而,从彼得大帝到尼古拉二世,从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新老沙皇们的伟大抱负就是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从北冰洋到印度洋的四海通达的超级帝国。
俄罗斯征服世界的战略思维,可以从颇具争议的《彼得大帝遗嘱》看出其延续性。
尽管历届俄罗斯政府和官方历史学家们都断然否认《彼得大帝遗嘱》的真实性,但是从彼得大帝开始的俄罗斯侵略扩张历史却严格遵循了这一遗嘱所设计的战略方向和策略谋划。
这里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彼得大帝遗嘱》的核心内容——俄罗斯人民负有在将来成为欧洲的统治民族的使命,它从北方对西方和东方各国的入侵是上帝命定和设计的一种周期运动。
俄国应长期保持战争状态,使士兵常备不懈,挑选最有利的时机发动进攻,以战继和,以和继战,求得俄国的利益、扩张和日益繁荣。
在欧洲,与日耳曼整合相互利益,争取他们对俄国扩张事业的支持,分割波兰。
沿波罗的海不断向北扩张,尽量多地占领瑞典国土。
要优先与英格兰结盟通商,使之有利于俄国的航海和贸易。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推动因素马兴超、米军俄罗斯东部地区是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从俄罗斯行政地理划分上来看,它包括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俄罗斯东部地区占俄罗斯领土总面积的2/3。
这里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90%,石油和煤炭储量占全俄的70%,仅秋明州的油气资源就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俄罗斯东部地区堪称“世界上唯一尚未得到很好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
然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并未托起东部地区的经济腾飞,它的发展至今仍落后于西部地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这不仅导致了俄罗斯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而且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俄有识之士认为,“没有西伯利亚和远东,就没有俄罗斯”。
一东部地区的现状威胁到国家安全俄东部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人口数量下降引发的严重人口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力资源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重视东部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俄地区层面的问题,更是国家政治层面的问题。
(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在苏联推行的“国家生产力东移战略”的持续作用下,东部地区被逐步开发建设成一个具备鲜明的原料、资源型特点的燃料动力综合体。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解体,东部地区放弃了实施了大半个世纪之久的“生产力东移”政策,谋求“自我发展”。
然而,由于东部地区经济长期过度依赖原料、资源型发展模式,导致这一地区经济结构严重畸形,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整个东部地区经济持续衰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进入21世纪以来,得益于国际油气价格的一路上扬,俄罗斯经济增长强劲,但由于发展基础不同以及国家区域经济重心的倾斜,俄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
无论是经济总体实力还是发展速度,东部地区整体上都落后于西部地区。
即使在1999~2006年,俄东部地区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其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例如, 1999年,俄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全俄平均水平,但从2000年起,东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上则持续低于全俄平均水平。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中日甲午战争成为沙俄推行“黄俄罗斯”计划的契机滕悦苗福晖(满洲里市博物馆,内蒙古满洲里021400)列宁在《第二国际的破产》中指出:“在俄国,资本帝国主义较薄弱,而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比较强大的。
”俄国本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都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他的政治野心却非常大,领土扩张意识非常强。
在世界列强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中,俄国不断地通过武力征服和兼并与之相邻的国家和地区的方式来“开疆拓土”,扩大自己的版图。
十九世纪中期,沙俄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两个条约掠走了中国东北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在中国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于19世纪末把目光完全转向了亚洲,准备彻底侵占中国的满洲(东北),然后再称霸远东。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
世界列强们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其中以沙俄为首的列强捷足先登,不过他不是以瓜分非洲的方式来瓜分中国,而是一方面维持岌岌可危的清朝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又通过“和平侵略”以及野蛮的军事征服,疯狂的在中国夺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攫取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权益。
1894年8月1日,日本向中国正式宣战,这一年,按中国干支纪年,是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终。
战争虽然结束了,却给沙俄提供了侵占中国满洲,推行其“黄俄罗斯”计划的可乘契机。
甲午战争清政府因失败而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等,此举惊动了沙俄并打乱了它侵占中国满洲和推行“黄俄罗斯”的计划,于是沙俄就联合德国和法国向日本提出抗议,并派舰队在日本海游弋示威,日本迫于压力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并要求清政府再付3000万两白银。
从此,沙俄就以帮清政府“索回辽东”的功臣自居。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总计要赔偿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空虚的清政府何来这么多的白银赔偿日本?举借外债是清政府的唯一出路,朝廷也知道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只能给列强们的侵略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相互间争夺中国各种权益的机遇。
白俄罗斯计划白俄罗斯,是一个位于东欧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作为一个国家,它一直在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旨在推动国家的各个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白俄罗斯的发展计划,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展望。
首先,白俄罗斯计划着加强国家的经济建设。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白俄罗斯正努力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产业的升级。
为此,白俄罗斯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白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推动国家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迈进。
其次,白俄罗斯计划着加强社会建设。
在白俄罗斯的发展计划中,社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白俄罗斯政府致力于提高民生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通过这些举措,白俄罗斯将会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外,白俄罗斯计划着加强国际合作。
作为一个地处欧洲东部的国家,白俄罗斯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白俄罗斯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与邻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白俄罗斯也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白俄罗斯的发展计划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涵盖了经济、社会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实施这些计划,白俄罗斯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
当然,这需要白俄罗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俄罗斯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是俄罗斯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加强国家安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
本文将就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的背景、目标和重点领域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指位于俄罗斯境内的远东地域,占据了整个俄罗斯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开发相对滞后以及基础设施薄弱,远东地区一直面临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罗斯政府于2013年提出了远东开发计划。
二、目标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吸引外来投资和加大对远东地区的支持,加快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具体来说,远东开发计划的目标包括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增加对远东地区的投资、促进国际合作、提高远东地区的竞争力等。
三、重点领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1.基础设施建设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远东开发计划提出了大力发展交通、能源、通信和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目标,以提升远东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产业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具备发展多样化产业的潜力。
远东开发计划旨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能源开发、林业和渔业等产业,提升远东地区的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
3.区域合作远东开发计划提倡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加强经贸往来、开展科技交流、推动共同发展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远东开发计划还鼓励优化区域内各方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为合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和便利。
4.人才引进为了推进远东地区的发展,远东开发计划还致力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才交流合作水平。
通过建立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优厚的奖励政策、加强国际间的人才交流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远东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四、展望俄罗斯远东开发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外来投资也有所增加。
中俄当年156个项目背景介绍
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期间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的156个援助项目。
这一系列的项目曾帮助了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和其他限额以上项目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摆在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内地。
考虑到资源等因素,将钢铁企业、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工企业等,选在矿产资源丰富及能源供应充足的中西部地区;将机械加工企业,设置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
在最后投入施工的150个项目中,包括民用企业106个,国防企业44个。
在106个民用企业中,除50个布置在东北地区外,其余绝大多数布置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中部地区29个,西部地区21个;44个国防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必须摆在海边外、布置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有35个。
15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实际投资额的44.3%,其余绝大多数资金都投到了中西部地区,即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
黄俄罗斯计划背景简介
黄俄罗斯计划背景简介
俄罗斯帝国在十九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列中,而黄俄罗斯计划就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一个准备侵略中国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直到海参崴划成了一条直线,并且将这里往北的土地全部划归俄罗斯,后来资产阶级政府领导的二月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所以黄俄罗斯计划才没有成功,那么黄俄罗斯计划背景还有哪些?
俄罗斯帝国在十九世纪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队伍中是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俄罗斯将新疆、蒙古、东北,都纳入侵吞中国的计划中,可见俄罗斯对中国的东北地区是垂涎已久。
俄罗斯帝国侵略中国的方式和其他列强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就是俄罗斯还获得了东北大修铁路的特殊权利。
他们在修筑东北方向的东清铁路沿线上驻守了军队,还经常任由部队为非作歹,让当地的中国人民愤慨不已,所以后来发生了百姓和义和团一起攻击教堂、铁路和胡伟军的事件,而正是这些事件给了俄罗斯帝国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占据满洲的机会。
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于是在1900年7月9日任命自己为总司令,以帮助清政府建立秩序和维护安定为借口,调动了十八万的军队,并兵分七路将部队开进中国东北,从此东北人们便陷入了战争的大灾难中。
黄俄罗斯计划内容
代中国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纷纷入侵,都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
相比英法等国家,中国北部强国俄罗斯具有地理优势,不用漂洋过海,自然俄罗斯想得到更多的领土和资源。
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处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统治之下,尼古拉二世为了占领中国更多的领土,制定了著名的黄俄罗斯计划。
那么黄俄罗斯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呢?
查阅历史资料便会得知,黄俄罗斯计划的内容主要是把中
国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直到东北海参崴一线以北的领土划归俄国所有。
为了能将黄俄罗斯计划的内容中规定的领土抢夺到手,沙俄政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恰在此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自顾不暇,自然就顾不上东北地区了,于是沙俄迅速出兵中国东北。
沙俄利用坚船利炮迅速进军黑龙江地区,制造了海兰泡和六十四屯等多起大屠杀,并且抢占了这些地区。
之后沙俄占领东北,为了让这一行为合法化,进一步实施黄俄罗斯计划的内容,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交收东叁省条约。
此后沙俄在中国东北兴办学校、工厂、报刊杂志,对东北地区实行了文化侵略。
但在俄罗斯帝国内部早已是矛盾重重,1917年11月,俄国农历十月,俄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
沙俄帝国被推翻,当然沙俄针对中国的黄俄罗斯计划也宣告破产,黄俄罗斯计划内容也没有彻底得逞。
总之,黄俄罗斯计划内容就是沙俄要将从新疆到海参崴一线以北的中国领土抢占为俄国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