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6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摘要:汉语国际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热点、主题和方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引言: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对外汉语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相关内容,总结当前研究热点和主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热点1. 汉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学习汉语。
研究汉语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2. 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的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教授语言,还涉及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研究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汉语国际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规划。
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的政策和发展趋势,有助于了解教育机构的宏观环境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研究主题1.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
研究如何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2.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
研究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需求。
3. 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和能力提升。
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整理,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2. 实地调查。
通过对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高校2015年-2019年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共970篇论文选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法、数量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分类,旨在研究三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特点。
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对三校论文的写作形式、写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
其中,论文形式主要分为专题研究、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和教学实验五类。
论文内容则分为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以及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五个领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三校论文选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注重材料分析和实证研究,但存在选题写作形式单一,研究领域集中,相似度高的问题,论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都需要提高。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实践与论文写作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课程设置,结合自身特色,优化培养模式;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丰富实践形式,完善实践环节。
建议导师加强对汉语国际教育不同研究方向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跳出导师的研究方向,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学生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关注学术发展,拓宽研究领域;提高问题意识,积极参与实践;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拓宽选题思路,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对比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 total of 970 selected topics of theses on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from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from 2015 to 2019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sorts them through Survey research, Quantitative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topics of theses on MTCSOL of the thre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orms and contents of the theses from two aspects of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The writing forms of the investigated paper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thematic research, investigation report, teaching design, case analysis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contents of the investigated papers are divided into five fields: Chinese teaching basis,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topic selection in the three schools is practical and applicable, and also focuses on materi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concentrated writing forms, concentrated research fields and high similarity of topic selection,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in both scientific and normative aspec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sis writing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find out problems and solve them in teaching practice.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mod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dissertation quality; Increase the variety of practice forms and improve practice link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ntor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of TCSOL,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find problem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step out of the mentor's own specialty, and look for topics they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Pay more attention to academic development, broaden the field of research; Improve problem awarenes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Combine their previous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broaden the field of topic selec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Key words:MTCSOL; Master's The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Topic Selection目录致谢 (I)摘要.............................................................. I I Abstract.......................................................... I II 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缘起 (1)1.2研究内容 (1)1.3研究目的及意义 (1)1.4研究方法 (2)1.5研究综述 (3)第二章三所高校论文选题的共时分析 (7)2.1 论文选题形式 (7)2.1.1 专题研究 (7)2.1.2 调研报告 (8)2.1.3 教学设计 (9)2.1.4 案例分析 (10)2.1.5 教学实验 (11)2.2 论文选题内容 (12)2.2.1 汉语教学基础 (13)2.2.2 汉语教学方法 (16)2.2.3 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 (18)2.2.4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19)2.2.5 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20)2.3 小结 (21)第三章三所高校学位论文选题的历时分析 (22)3.1上海外国语大学 (22)3.1.1论文选题的形式 (22)3.1.2论文选题的内容 (25)3.2 华东师范大学 (28)3.2.1论文选题的形式 (28)3.2.2论文选题的内容 (31)3.3 复旦大学 (34)3.3.1 论文选题的形式 (34)3.3.2 论文选题的内容 (37)3.4 小结 (40)第四章三所高校论文选题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1)4.1论文选题方面 (41)4.2研究内容方面 (42)第五章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44)5.1 学校层面 (44)5.2导师层面 (45)5.3学生层面 (45)第六章结语 (47)6.1研究成果 (47)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7)参考文献 (49)第一章绪论1.1选题缘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也不多见。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论文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
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论文范文,可以关注笔者其他系列文章。
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对外汉语教学分析论文一、重大的进展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
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
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
”(《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
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
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
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
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
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
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
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以20172021年学位论文为例本文将围绕四川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展开,以2017-2021年学位论文为例,分析该专业学术研究的特点、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1. 特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性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涉及语言教学、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因此学生的研究方向也非常多样。
在2017-2021年的学位论文中,除了传统的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等热点话题外,还涉及到了汉语教育与技术、留学生心理健康等前沿议题。
(2)实践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强调实践教学,因此硕士学位论文也融合了实践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有些学生选择了实践性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田野考察等方式,深入挖掘语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国际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有些学生选择以跨文化交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文化间的教学策略和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
2. 热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汉语教育汉语教育一直是该专业的核心研究领域,学生们主要研究教学法、教材设计、教育评估、语言学习策略等问题。
在2017-2021年的学位论文中,汉语教育的热门话题包括线上汉语教学、教学评估模型、深度学习在汉语教育中的应用等。
(2)文化传播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传播也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要的研究方向。
学生们主要研究汉语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文化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汉字文化的翻译等问题。
在2017-2021年的学位论文中,文化传播的热门话题包括跨文化交际、汉语语音文化等。
(3)技术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许多可以辅助汉语教学的工具和软件。
因此,技术应用逐渐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2017-2021年的学位论文中,技术应用的热门话题包括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人工智能在汉语学习中的应用等。
×××硕士论文答辩决议(样稿)
(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同学的硕士论文《……》从教学调查入手(包括文献调查、教材调查、中介语语料库调查、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教学活动调查),应用相关理论,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建议。
(或者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方言学方向)……同学的硕士论文《……》全面细致地描述了……方言的语音系统。
从历时的角度将该方言与《广韵》进行了比较,梳理了该方言的古今演变线索;从共时的角度将该方言与北京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该方言的声韵调特点,同时还讨论了……方言的……。
(或者根据自己论文的内容进行概括)作者对论题所及的研究现状有全面的把握,文献综述完整、清楚,有条理,为本文的立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而选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撰写论文态度认真、严谨,研究勤奋。
使用田野调查(教学调查)、记录描写、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的手段充分(比较充分……),方法得当(大致对路……);使用材料来自一手,语料充实(比较充实……);文章条理清楚(比较清楚……),分析深入(比较深入……),事实与理论结合紧密,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思考……)。
在描写、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梳理出……规律)提出了教学建议,切实可行(可行,大致可行……)。
文章显示作者具有较好的语言素养和扎实的(比较扎实的、相当的、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初步具备了本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
不足之处……(一两条)
本论文达到了硕士论文的水平,答辩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建议授予……同学硕士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优秀学位论文考察分析在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高素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如何考察、提高以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为主体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显得愈加迫切,但目前除学位论文外,尚无较好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评价标准。
本文立足于对山东大学2011届至2018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工作中学位论文的考察分析,选取这期间中国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位论文得出考察结论,并针对学生提出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优化建议,以求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
这一章作为本文的理论铺垫,介绍了本文作者选择该题目的原因与该题目在本学科中所处的研究状态,指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面临优化转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面临质量问题的大背景下,学位论文研究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研究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作出了明确界定,将之作为样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引文分析法等四种方法;研究文献综述从政策文件、总体考察、要素研究等几个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已有的研究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介绍了前人研究的成果与局限。
本章为后文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第二章,本文对研究对象的基本背景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介绍了山东大学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育上的总体概况;再从外部考察了样本论文在选题方向、论文形式、关涉国家等不同层面的分布情况与分布成因,发现样本论文具有选题来源广泛,实践应用性较强,与教学关联度高,论文形式分布比较均衡,关涉国家范围较广,国别化论文比重高等特征;同时,通过与其他高校论文的对比,总结了这些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尝试探究了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些基础性的考察为下一章对样本论文内部组成要素的考察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章,本文进入样本论文的内部进行考察,主要对样本论文的研究文献综述、引文使用、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论文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就业能力的调查分析-就业指导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调查背景1.调查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据2007 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2005 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 万名,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足 4 万名.该报告预测,到2010 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 1 亿人,需要数百万名汉语教师.为此,国家倡导各大高校增设对外汉语课程,鼓励学生报考对外汉语专业,并于2007 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截至2013 年,共有82 所院校获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资格.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成为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大四学生加入汉语国家教育硕士专业考研大军的行列.但是,这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的就业及职业发展.为此,在暑期社会实习期间,笔者对本专业的学生做了相关调查.旨在调查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可以为各大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提供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方法、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师队伍配置等等方面的思路,而且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未来求职发展定位及在校努力方向.2.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方法.笔者暑期所实习的单位是一所对外汉语培训机构,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对外汉语或者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笔者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同事及同事的同学.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并辅助以书籍报刊、电子文献查阅法.二、调查情况分析在我们调查的200 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有8%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就业核心竞争力,86%的人认为自己有就业核心竞争力,6%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就业核心竞争力.其中11%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性格方面的,20%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7%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家庭条件,19%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他学科,比如英语,25%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识,不知道自身的优缺点、特长爱好及将来从事的工作方向.1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英语等其他学科,11%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性格方面的,20%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7%的人认为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家庭条件,这表明∶第一,这些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这门专业课不感兴趣,可能是重点选修或者自学了其他课程作为自己学习、发展的方向.正是很多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才导致了学生在本专业方面就业核心竞争力上的下降.因此,有必要找出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并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第二,有些学生不止对专业课,对其他课程也不感兴趣,各个方面学习成绩都是一般,在就业时依靠自己的性格、社交能力或者依靠家庭条件.对于这一类学生,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软实力,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在因素来找工作.在有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学生中,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能力作为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学生相对其他就业核心竞争力而言是较多的,但是这个比例,就这个专业而言,不是很理想.毕竟这些学生是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门人才来培养的,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核心竞争力最少应该占据60%.三、如何解决调查中反映出来的相关问题这项调查反应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为什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不感兴趣?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与否.第二,如何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高整体在专业课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对于对这门专业课实在不感兴趣的学生,是否应为其提供途径,提高其在其他方面的就业核心竞争力?1. 为什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汉语不是在国际上很热吗?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对外汉语人才需求也将会继续增长啊!为什么学生还是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呢?据分析,主要是这个专业就业很尴尬.毕业之后如果去国外教书的话,固然很好,但是相关方面的政策很少,出国的渠道没打通;去培训机构的话,工作不稳定;去高校做教师的话,需要博士学历.因此,许多学生对本专业兴趣丧失.2.如何提高整体在专业课方面的就业核心竞争力.(1)就政府而言,应当建立健全汉语国际教育就业体制,我们前面提到过,许多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不再感兴趣,是因为这个专业就业尴尬的问题.毕业之后如果去国外教书的话,固然很好,但是相关方面的政策很少,出国的渠道没打通;去培训机构的话,工作不稳定;去高校做教师的话,需要博士学历.因此,政府需要打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出国当汉语教师的途径,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终身发展的职业通道,这样,学生的热情才会持久保持.另外,政府应当根据外国人在华学习汉语的需要着手扶持对外汉语培训学校,使这些学校有强大的后备支撑,不至于时刻面临倒闭的风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本专业学生坚持学习本专业知识.政府需要放低去高校教留学生汉语的学历门槛,防止一些学生因为学历不过关而放弃对本行业的追求.政府只有从这三个方面改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就业体制,才能使更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有从事本行业的信心,才能坚定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念,唯有此,才能有提高本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2)就高校而言,需要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体制,提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整体就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各大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制定完善的培养体制,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教学和活动.高校需要告知学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毕业生不止可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还可以到国外孔子学院、外贸公司、外资企业从事教学管理、文秘、涉外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翻译、新闻采编、文学创作、中小学语文或者英语教师等工作.各大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需要聘用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批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具有比较扎实的汉语言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外语;了解一定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教学理论;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概况;了解世界概况和相应国家的比较详细的情况;熟悉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熟练掌握课堂运作原则和汉语教学技能与方法;具备教育学基础知识;熟练使用电脑,具备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具备自我调整、自我提高、应变外部环境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视野开阔,有开拓精神.(3) 就学生而言,需要掌握并灵活使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如果想提高本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除了需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并灵活使用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因为在就业之时,面试官考查的就是择业者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者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语境教学法、文化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对比分析法等等多种方法.比如,讲解先这个时间副词的语义和用法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情景设计为:放学回家后.可选词语∶吃饭、洗澡、睡觉、看电视、上网、写作业、玩游戏.要求:必须使用至少三个词语.然后教师可以问∶你放学回家后都做什么?学生可以回答∶我放学回家后,先吃饭,然后写作业,再上网.3.提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防止有些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不感兴趣,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其提高在其他方面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允许学生换专业,学生的相应成绩要达到学校换专业的标准,才可以申请;可以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等等.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其他专业课方面的知识.但是,想学好某一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肯吃苦、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否则就会两方面的知识都只学个皮毛,仍然不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开设的专业课程,它的开设不只是有利于平衡世界文化生态,激活中国传统文化,建构有效的话语系统,更有利于高校传扬中华文明,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还能促进学习者个体人力资本的增值,为受教育家庭及社会带来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然而在其被大力鼓吹、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小小的不和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希望本论文能够给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以及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和学习者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以重要帮助.参考文献:[1]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01).[2]单玉莹.浅谈中高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成语文化创意教学[D].吉林大学,2012.[3]吴真姬.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游戏[D].黑龙江大学,2012.[4]赵吉英.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思考[D].暨南大学,2010.。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硕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研究。
随着全球范围内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他们的研究生专业。
在这个过程中,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是他们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环节,而文献综述研究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将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阐述留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动机和背景。
接着,将重点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以及如何将文献综述的结果应用于论文写作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提供一份全面而实用的文献综述研究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推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的概念与方法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研究领域内的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硕士学位论文中,文献综述不仅是展示研究背景和理论框架的基础,更是确保研究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关键。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能够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和理论依据。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首先要明确研究主题和目标。
根据论文的研究问题,确定需要综述的文献范围和类型,如汉语国际教育政策、教学方法、教材研究等。
要采用科学的文献检索方法,利用各种数据库、图书馆资源等,收集全面、准确的文献资料。
在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文献后,要进行细致的文献阅读和整理,提取出与论文主题相关的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在分析和评价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
可以通过对文献的作者、发表机构、引用次数等进行考察,判断文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同时,要关注文献之间的观点差异和争论焦点,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
对外汉语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
作者:史海峰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10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外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
目前国外使用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近一亿,约100个国家在各级各类教学机构内教授中文课程[1]。
如果每20人需要一名教师,那么就需要500万对外汉语教师而事实上目前全世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仅4万多人[2],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极大。
培养大量、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目前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为中国的高校是汉语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所以他们有责任培养高级的对外汉语教师,而这往往是通过培养众多、高质量的研究对外汉语的博士、硕士来完成的。
这些博士、硕士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对外汉语未来教学状况。
能够真实反映这些博士硕士实力的,毋庸置疑便是他们的毕业论文。
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便是CNKI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包含理工、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
这个数据库收录了全国305家博士培养单位的422542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数据库的论文能够代表国内博士硕士毕业时的真实水平。
2006年12月30日,我们在这个数据库里,用检索项是“题名”、检索词是“对外汉语”的字符进行检索,共查到82篇相关的论文。
这些论文足以反映研究对外汉语的博士硕士的实力[3]。
下面我们将对这81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论文数量统计
不难看出,近年来培养的博士和硕士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只是博士的数量较少,硕士相对来说多一些,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社会的需要。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2003年收录的硕士论文比2002年少。
这里大概有两种解释,一是2003年研究对外汉语毕业的硕士比2002年少,一是符合收录的优秀论文减少。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影响我们的判断: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优秀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及其毕业论文都将不断增多。
论文来源统计
北京语言大学 35
华东师范大学 9
华中科技大学 4
暨南大学 4
四川大学 3
湖南师范大学 3
辽宁师范大学 3
华中师范大学 2
黑龙江大学 2
福建师范大学 2
天津师范大学 2
吉林大学 1
中央民族大学 1
天津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东北师范大学 1
南京师范大学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
山西大学 1
河南大学 1
广西大学 1
云南师范大学 1
广西师范大学 1
沈阳工业大学 1
论文的来源统计使我们清楚的知道,北京语言大学在培养对外汉语博士、硕士方面做出了其他学校目前无法与之相比的贡献。
此外,便是师范类学校的贡献较大,它们总共培养了29位优秀博士硕士。
当然这与学校的特点有关,前者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育为主要任务,后者是教师的摇篮。
我们当然希望它们继续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的对外汉语人才,继续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觉得其他学校,尤其是实力雄厚的综合性高校,也能培养出研究对外汉语的博士硕士,以满足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紧迫需求。
论文作者专业统计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34
课程与教学论 24
汉语言文字学 14
对外汉语教学 2
学科教学 2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
专门用途英语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1
教育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由上表可知,已经毕业的研究对外汉语的博士硕士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居多。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培养的都是硕士,他们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当然湖南师范大学也有两位。
排在第三位的便是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大家对于这个二级学科都不会太陌生,它是中国语言文学系最早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二级学科,对国学的传承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而该专业的现代汉语及其相关方向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培养研究对外汉语的高级人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对外汉语已经作为一个本科专业在一些高校建立起来了,研究生层次上的对外汉语专业也在悄悄地发展,我们期待它的壮大。
论文内容统计
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29
课堂教学 14
教材研究 12
相关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8
数字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7
跨学科研究 4
语言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3
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2
教育主体的研究 2
教学大纲(词表) 1
从论文的内容看,研究汉语本体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关系的论文占绝对优势,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只有把汉语本体的研究做好了,才有可能进一步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这样,研究汉语的自身系统及其子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纵观搜索到的论文来看,与语法有关的较多,这是很好的现象。
毕竟汉语属于孤立语,语法的研究有助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但是,对于语音和语篇的研究较少,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承载者,语音学习不好,会让人感到第二语言讲的不地道,重者甚至影响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对语音的关注显得特别重要。
但以往语音的研究和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十分不应该的。
同样语篇的研究和教学,也未得到应有的注意。
这一现状将必然导致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第二语言学习者不会写或者很难写好地道的汉语作文,他们也很难对某个话题合理地进行展开描写或叙述,甚至在某些言语交际活动中他们不能运用汉语准确地理解和表达。
因此,目前对于语篇以及相关的研究和教学也应该加以改变。
有关课堂教学和教材研究的论文分别占据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中心的位置,课堂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成败。
汉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语音、音系、声调、汉字、词汇、词义、短语、句子、句群、语篇、语法、修辞教学、听力、口语、阅读、翻译、写作训练,报刊、电台、商贸、科技汉语,文化课、热门话语课、古代汉语课等等。
但是,论文涉及的面比这个小得多,主要集中在听力、口语、阅读等专项技能课的探讨上。
同样,对于教材研究的论文也比较多,但是范围很窄,多数是教材之间的分析比较或者是例句习题的评议。
因此,有关课堂教学和教材研究的工作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努力探索。
对于教育主体的相关研究,仅有两篇论文。
这是十分不应该的,因为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决定力量。
因此,应该鼓励教育者和学习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如何去鼓励和激发,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同样,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对外汉语的优秀论文也只检索到两篇,这很令人失望。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把语言与文化关系作为重点科研课题之一,鼓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进行探讨[4]。
总之,我们期望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期盼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加入到这项世纪工程中来。
注释:
[1]/ExpressLayer/Volunteer/1.htm.
[2]
[3]http://202.119.47.27/kns50
[4]黄锦章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史海峰,南京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