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乐观派》读后感15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8.42 KB
- 文档页数:5
马特·里德利:理性乐观派【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简介】
《理性乐观派》是2011年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特·里德利。
本书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并说明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
20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令人忧心忡忡,70年代资源枯竭甚嚣尘上,80年代酸雨来了,90年代轮到瘟疫。
21世纪初,全世界为全球变暖集体焦虑。
可是,这些恐慌(除了最后一个)全都来了又走了。
人类只是运气太好吗?
主流的悲观论调宣称情况正在越变越糟,但他们已经这么说了整整两百年。
再看看实际情况。
食品供给、收入和人均寿命步步走高,疾病、儿童死亡率和暴力事件轮番下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确实变得更便宜了;继亚洲摆脱贫困之后,非洲也跟上了它的脚步;互联网、手机和集装箱运输前所未有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生活实际上越变越好,全球皆然。
本书不光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还解释了原因。
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
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加速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
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旧制度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谈到气候变化可能的后果。
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最可能发生的不是气候的灾难性变化,而是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都过得像美国人那样欣欣向荣。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一本让众人追捧的热门书籍,就这样一直位居于当当畅销榜中。
理性乐观看生活——《理性乐观派》读书笔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无论精神抑或物质,都胜过以往任何时代。
作者在书的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人们普遍更加富有,更加健康,更加长寿,劳动效率更高,可支配时间更多,幸福感更强。
吃熟的肉食在我们看来是非常自然之事,但它对人类的进化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熟肉中的蛋白质会发生性质改变,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易于消化又健脑。
熟肉解放了小肠,发展了大脑,原始人的内脏体积变小,而大脑更大了,为智人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书作者里德利在第二章阐述了“集体大脑”这个概念,他认为要有足够多的人口数量才能维持社会科技的进步,否则当地的技术就会陷入停滞甚至后退。
书中列举了人烟稀少的澳洲的例子。
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有九个部落五千多土著居民靠狩猎采集为生,当塔斯马尼亚成为离开大陆的孤岛之后(大约一万年前),他们的生产技术不但没有像大陆地区那样在进步反而在不断退步,骨质工具失传了,没有了针和钻,没有了鱼钩和渔网。
如今这个小岛上的生产工具竟然不如当地的出土文物,生活质量比和大陆相连时倒退很多。
澳洲的袋鼠岛和弗林德斯岛在与世隔绝几千年后,甚至连人类居住过的痕迹都没有了。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自然环境都不太好的火地岛,岛上居民因为和对面的麦哲伦海峡的人群频繁接触,一直能使用钩子和鱼叉,能造独木舟,制作衣服,不但技术没有倒退,反而时不时能从大陆引进新工具和新技术,依靠“集体大脑”生活得不错。
因为人少而分工不够细,极少数人掌握的复杂技术因缺乏传承人渐渐失传;又因为人少而失误也少了,而失误和错误会带来科技的创新。
没有庞大的人口交换思想和技能,就算是相对简单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也无法持续(p174),人类的进步需要密集的集体大脑。
书中说了个经济学理论:分工合作总是对双方有益的。
他用两人量化的生产时间举例,算出个人分工前后获得两样产品的生产时间,讲述得非常清楚。
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在很长时间里令人难以理解。
理性的乐观派理性的乐观派是一种心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一种通过适当的思考,摒弃负面情绪,对生活、人类社会、以及未来充满信心的心境。
对于这种心态,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理性乐观,但并不盲目。
在我们的生活中,怀有理性乐观的态度,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好处。
首先,理性乐观能够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更多的机会。
我们知道,机遇往往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当我们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时,我们会发现世界上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利用的机会是很多的。
这样,在进入面对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机会,从中受益。
其次,理性乐观能够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问题,但是我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当我们以理性的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问题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每一个问题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这个经验不仅能使我们处理问题更轻松,还能让我们更加成长。
再者,理性乐观还能让我们建立信心。
如果我们相信我们会取得成功,我们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去成功。
这个信心,不仅是因为带有乐观思维,更是因为我们通过思考和准备,对成功留下了无可怀疑的信心。
这种信心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我们也会因此获得许多的自信和满足感。
当然,理性乐观是一种合理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状态的建立如果不能够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就会变成空想或是盲目的自信。
就象我们不能单方面的看待问题,也不能够在不经过合理认识的情况下就期望成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接触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时,我们应首先保持理性头脑,了解实情和风险所在,接着再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方案设计,来使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来应对未来的风险和机会。
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的道路会变得更为明确,我们也就更有机会走向成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乐观是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的、有益的心态之一。
这种心态不仅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平衡、更成熟,还能够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扰时,乐观而淡定地看待它们,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读后感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一本书,作者马特·里德利在书中描述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所有
的经济发展,并从中提出了一种理性乐观主义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尽管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最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获得更好的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关经济史和人类发展史的知识。
作者介绍了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状况,从如何生产到如何分配财富,以及如何创造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
这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见解,如当我们看到贫困人口减少时,我们为什么总是感到意外,但实际上,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我们也可以通过本书学习到一些特定领域的知识,例如医学、教育、科技和环境问题。
此外,《理性乐观派》还提供了一些理性思考和乐观态度的启示和建议。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仅仅关注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可能性。
此外,作者还建议我们不要过分担心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而要更多地关注我们所创造的现实,因为我们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在我们已经面对现实并取得了进步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解决。
总的来说,我认为《理性乐观派》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它不仅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和见解,还鼓励我们采取更加乐观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我们未来的发展。
我相信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我们的未来,并提供
一些有用的思考和建议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会看到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看到它可能出现的问题。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在阅读《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本书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展示了人类在经济、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信念。
在作者的眼里,人类历史上的经济进步并非偶然,而是源自于变革者们的不懈努力和开拓性探索。
无数个性格、信仰、生活方式各异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买卖、制造、交通、贸易、冶炼、计算等一系列创新,推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
作者强调,“理性乐观派”并不是天真乐观,而是基于大量数据的理性判断,相信人类的未来仍将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视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创新和进步,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经济的发展规律和未来的趋势,以此为指导,构建更加美好、充满幸福感的未来社会。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人类经济从起源到现在的变革之路,以及这些变革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
作为读后感,我认为,这本书有以下四个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的方面。
第一,变革带来经济的进步。
人类社会进步的秘诀在于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寻找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和更好的商品。
从灵活多变的生产关系以及私人产权,再到交易和资本主义市场,每一个新的制度都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升级。
第二,教育和技术革命是经济进步的关键。
本书中强调,教育和技术革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任一方面的短缺都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科技的创新驱动了产业结构变革,促进了劳动力的释放和生产力的提升;而教育的进步则可以提高人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了工作过程中的生产率,也使得人们更加创新和高效地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第三,经济发展还建立在现代制度的基础上。
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共产制度改革,以及全球化等经济结构变革都证明了,制度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自由贸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可以互相交换API,并共同分享各自的经济增长成果,这整合作用的巨大,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
《理性乐观派》的读后感在《理性乐观派》一书中,作者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观察分析,呼吁人们要从理性和乐观的角度看待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理性与乐观的重要性。
理性是指通过客观分析问题,合理思考,避免过度情绪化的态度来看待事物。
乐观则强调要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未来会更好。
理性和乐观并不矛盾,它们相互促进。
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抓住机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乐观则能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其次,我被书中的真实案例所深深触动。
作者引用了许多具体的生活经历和成功故事,这些例子生动地诠释了理性和乐观的力量。
比如,作者提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他通过积极的心态和科学治疗,最终战胜了疾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保持理性的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坚定乐观的信念。
此外,在这本书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作者提到了应对挑战和压力时,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调整心态;通过设定可行的目标和制定详细的计划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通过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读完《理性乐观派》后,我对理性和乐观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坚持理性思考和乐观态度,并通过实践运用书中提到的方法和技巧,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迎接未来的种种困难。
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理性思维和乐观心态的人,不断进取,追求自己的梦想。
感谢《理性乐观派》给我带来的启示和帮助,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加积极的看法,为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的读后感《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是一部关于人类经济发展历史的著作,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这本书以理性乐观派的观点,阐述了人类经济进步的历程,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展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这本书通过回顾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革命的进步历程。
作者指出,这些革命的推动力都来自于独特的人类特性——智力、合作和创新能力。
尤其是作者强调了智力的作用,在生活环境逐渐改变的过程中,人类的智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这使我对人类的智力潜能产生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
其次,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对人类经济的影响。
农业革命使得人类可以定居下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进而形成起了城市和国家;工业革命则是通过机械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最后的信息革命则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它们使得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和共享,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合作效率。
通过对这些革命的讲解,我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此外,作者还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和思考。
他讨论了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对经济的影响,解释了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这让我意识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充满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各种情况,并且在技术发展中保持理性和乐观的态度。
除了对经济发展的思考,这本书还启发了我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理解。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合作和创新,而我们每一个个体也都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和能力。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个人发展,并且积极参与社会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性乐观派》读后感科学与未来的希望在读完《理性乐观派》这本书后,我深感科学给予人们的希望和力量。
作者史蒂文·平克以清晰而深入的思考,带领读者探索了现代科学的成果和前沿,以及科学方法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这本书不仅揭示了科学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改变未来的重要性,更向人们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为读者介绍了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他强调了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和实证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引入一系列科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案例,他向我们解释了科学如何通过实验证据和推理来获取真实的知识。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科学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摒弃迷信和偏见,追求真理。
接下来,作者引入了科学的一些重要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让读者了解到人类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他提到了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等伟大科学家的贡献,并指出他们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这些科学先驱们的故事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启发了我对科学的敬畏之情。
与此同时,作者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对于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他详细讨论了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太空探索等前沿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他认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解决方案,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人工智能的突破可以带来更高效的生产力和智能化服务。
这些令人振奋的前景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除了对于科学的讨论,作者还特别关注了一些环境问题和全球挑战。
他指出,面对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问题,科学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
只有依靠科学的力量,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也呼吁着每个人对于科学的重视和参与,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理性乐观派》这本书的阅读,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加深了我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也让我明白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希望。
篇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的读后感《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这本书是理性乐观派必读的一本经典之作。
从全球经济历史的角度出发,作者详细地讲述了人类经济进步的演变过程,以及有关科技、发明和商业方面的发展和影响。
这本书激励了人们积极面对经济历史和未来发展,瞄准发展趋势,迎接未来。
首先,本书让我深刻地了解到了人类经济进步的历史,以及在贸易、工业和科学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
时至今日,我们所站在的这个时代,是经过漫长历史进程的积累和总结,才走到了赫赫有名的科技业、工业业和商业界。
特别是在工业技术的发展方面,它曾经彻底颠覆了传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创造出新的财富,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机会,并且持续地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其次,本书还揭示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例如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劳工权利的损害、人口增长等等。
这些问题成为了许多国家经济萎靡不振的主因。
然而,作者强调了即使这些问题存在,经济总体上还是会缓慢向前进步。
正如作者所言:“经济发展,总是处于致富和赋权的过程中。
”换句话说就是,经济总是会带来一些阵痛,但总体上越来越富裕和自由。
最后,本书让我深信在未来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趋势和自由贸易的推进下,经济将不断取得进步和增长。
在未来,人类不仅将迎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的创新和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更加开放、平等和自由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到来。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一生,我们将会是世界亿万千百姓之一,我们有机会彻底打破贫穷和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正如作者所说:“经济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能动力。
”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次积极且令人兴奋的时代,我们能够看到未来并参与未来。
总之,本书除了展示人类经济进步的历史和现状外,还给人带来了一种乐观而现实的态度。
我相信,未来我们仍然需要面对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只要紧抓机会,发展创新科技,走出我们的舒适区,就可以实现经济更好、生活更美好的梦想。
读书随笔: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进步史马特·里德利首先是个博物学家,之后还是银行家,善用生物学视角来解析人类社会历程。
这部小书是他用于论述人类之优于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关键因素所在,并且展现出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审慎乐观态度。
有意思的是,这种乐观态度,却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最严重关头,美国政界、金融界一片风声鹤唳、哀叹连连之时产生的。
马特的理性乐观,实际上是在反思2008年以前十年的经济金融政策基础上产生的,这种乐观,恰恰是在深刻反思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持续不断干预市场经济,不断扭曲价格机制所导致的危机之后,再次认识到,自由交换和专业化的市场经济过程,远比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更为有效,更为公平,更为持久。
这其实是对亚当·斯密理论的重复,只不过,马特强调了,思想观念的交流是产生市场交换与分工的前提——从祖先试图用手势和发音来与同类交换想法的那一刻开始,人类就从根本上与其他哺乳动物区别开来了。
交流产生语言,语言是典型的社交网络产物,有了语言,就会形成知识积累和扩散。
这个趋势是一旦成形就会不断自我加强的。
交流多了,就会出现分工协作,有了分工,就出现专业化,有了专业化,就出现交换。
有了分工和专业化,人类靠群体的协作,就能较单个人的努力呈几何倍数地增加产出,产出的增长,又反过来为社群里单个人赢得了闲暇的时间——所谓生产剩余,不仅是指食物和财产,还有最重要的时间——闲暇。
有了闲暇,人们才有时间去探索和钻研周边的世界,拓展对世界的认知。
相比气候、基因等因素,人类最早的交换行为——目前的证据是来自12万年前内陆山洞里的贝壳项链,毫无疑问,它只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从海边交换过来的——是奠定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改进自己的命运,改进社会机制的运作,改进与自然作用的方式,其根本方式,植根于人类的交换分工行为中。
自由交换或者说贸易,以及在此项下的专业分工深化,是过去一千年以来,人类社会进步的主动因。
《理性乐观派》读后感1500字
《理性乐观派》读后感1500字:
乍一听,还以为《理性乐观派》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实际上它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只要看过它的副标题就知道了——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这本书最早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已经有些年头了。
据说出版之初备受吴主任(公号「理性乐观派」的作者)的推崇,后来我受连岳的推荐,看完了它。
才发现连岳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思想观念都和这本书若即若离,有些甚至如出一辙。
在正式说这本书之前,必须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英国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在《星期日电讯》和《每日电讯》开设专栏。
主要作品有《红色皇后》、《先天后天》、《基因组》、《美德的起源》、《自下而上》等。
其作品的可读性都比较强。
其实全书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专业分工和自由贸易带来全球的经济繁荣和财富增长,只要不阻断前者,后者就会持续发展,即我们每一个人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书中的很多观点算不上新颖,也并不具备很强的前瞻性,但是当这些观点有机组合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作者所说的“理性乐观”是如此的坚实,因为其背后有详实的数据和坚实的论证支撑。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总有人会选择做“悲观派”,他们无法被说服,他们的底色是悲凉的。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人类先是以物易物,而且人类的以物易物方式与其他物种有极大的同时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同:存在大量不同物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其他物种虽然也存在交换,但几乎都是仅限于同种物品的交换,所以它们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分工与协作。
接着发明了货币,极大提高了交换的效率,也使更多的人从中受
益——只要有了货币就可以和别人交换任意一件商品,发明货币之前可不是这样。
举个例子,先前如果A想要大米,他可能需要用山羊和B换取,但B告诉A自己暂时不需要山羊,需要棉花,所以A就用山羊和C换取棉花,再用棉花和B换取自己需要的大米。
这样一来二去不仅繁琐而且最后未必能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可一旦有了货币,就可以砍断所有的中间环节,交换简单而纯粹。
就这样靠着独有的“虚构现实”的能力,人类成了“最成功”的物种。
不过人类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缓慢提升的,而是开始平缓向前,直到某一天突然大爆发,这一天就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可以说是平淡无奇地生活了几千上万年(量的积累),工业革命i1766之后经济突然大爆发(质的飞跃)。
工业革命的发生并不是偶然,它是一小撮人的思想变革、资本、技术、地缘等等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业革命带来了全球经济繁荣,随之而来的还有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一战和二战。
那么问题来了,作者理性乐观的根源是什么呢?它能给生活在今
天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启发又是什么呢?
首先要说,尽管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好,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却始终稳占上风,这似乎是人类的特性。
事实一再证明,如果一个人说明天会越来越好,那么一定会被看做是冷漠和缺乏同情心。
反过来,如果有人明天灾难将至,这样的言论会迅速点燃并被广泛传播,哪怕它注定会落空。
20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令人忧心忡忡,70年代对资源枯竭的担忧之声甚嚣尘上,80年代的酸雨,90年代轮到艾滋病和
瘟疫,21世纪初,全世界为全球变暖集体焦虑。
可是,这些恐慌(除了最后一个)全都来了又走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事实和理论都证实了这些观点的破灭是必然。
至于贫困地区的种种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作者认为只要有好的经济模式,得到解决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上面所说的一切似乎都离我们很远,我们要面对的是眼下每一个具体的事务,学习、工作、家中的菜米油盐…每天工作占据了
几乎全部的时间耗尽了几乎全部的精力,看着身边和朋友圈的人已经坐拥几套房还吟唱着诗和远方,难免抱怨自己的苦逼日子何时是个头,这个时代一定是最坏的时代,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
在一个理性乐观派眼中,当今是机会最多,上升最容易的时代。
这一切都是市场带给我们的福利,正好今天的中国处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阶段。
市场不会嫌弃你的出身、学历和你过去的种种失败经历,它只看你现在的能力和看未来的眼光。
致富最好的手段就是和市场博弈,伟大的企业家和大市场博弈,普通人和小市场博弈。
只要积极地融入市场(大白话就是不要丧,要好好工作),抓住机会,胜算不会太小,怕就怕一开始就认定没有赢
的可能。
关于理性乐观派我就展示这么多了。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大胆做个乐观派吧!作者:佳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