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相长:本义是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这两种不同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引申义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及时而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适时而学。

不陵节而施: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违反知识本身的深浅或难易程度进行施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但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长善救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禁于未发:要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即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心发展: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结合优秀教师(班主任)教学工作经验,谈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及对今后从事教学的创造性设想。(结合任小艾报告)

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看法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首先——素质教育是全民的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

其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尽可能挖掘和发挥其潜能。第三——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全面的素质提高,主张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不主张仅以知识为本,甚至片面地把升学率、考试成绩当作教育的目标。

第四——素质教育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而不只是为了暂时通过升学考试。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素质的概念: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二)遗传素质的作用:

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的大小与其本身是否符合常态有关。

4.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

弊端:遗传决定论

1)过于夸大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在人的发展中,遗传的作用不可否认,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可能,对于某些有特殊的素质的人的发展可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就如我们所说的“天赋”,这是不可否认的,但不能过于夸大。

3)人的发展除了遗传,还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后天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

导的作用,人类科学家对“狼孩”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明。

4)这种错误的认识为“血统论”、“宿命论”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不可取的。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教育)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等。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进行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问题讨论: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学管理的“封闭化”

2.课程与学制设置的“呆板化”3.教学模式的“工厂化”

4。师生关系的“等级化”5.考试与评价标准的“分数化”

柴野昌山:

譬如,在他看来,考试及成绩报告单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的工具,具有显性正向功能;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此可谓隐性负向功能。

由学生群体的反学校、反教师的亚文化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学校从一开始就竭力予以避免。

对策:(一)理性分析学校教育的功能

建立现代“开放化”教学管理观

建立现代“灵活性”课程与学制观

(二)重新构筑育人的理想

建立现代的“个性化” 教学观

(三)保持“教育双重力量”的平衡

建立现代的“民主、平等、交流与合作”的师生观

(四)减少“教育负向功能”的影响

建立现代的“发展性” 考试与评价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的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须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思想意识成为支配人行为的内在力量。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社会规范。学会生活、适应生活(3)教育促进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生活--教育--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