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30
2023-11-07contents •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变•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华民族音乐的现代诠释•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音乐的国际传播与影响•结论与展望目录01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变以青铜乐器为代表,如编钟、编磬等,音乐与宗教、礼仪紧密相连。
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出现丝竹乐,如笙、箫、琴等,音乐逐渐与舞蹈、诗歌分离。
琵琶、筝、笛等乐器走向成熟,音乐风格多元化,出现曲牌、板眼等概念。
03古代音乐演变0201戏曲、说唱音乐繁荣,如京剧、昆曲等,民间音乐形式丰富。
明清时期西方音乐传入,出现学堂乐歌、新音乐等,音乐教育逐渐普及。
20世纪初近代音乐发展改革开放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频繁,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如流行歌曲、摇滚乐等。
当代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融合,出现新民乐、跨界音乐等,音乐风格更加多元。
现代音乐创新02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旋律大多优美动听,注重旋律与情感的融合,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
传统音乐风格旋律优美传统音乐的节奏相对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演奏者可以根据个人情感和气息自由掌控节奏。
节奏自由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乐器种类,如二胡、笛子、古筝、琵琶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乐器种类繁多地域音乐特色北方音乐多以高亢、豪放的旋律为主,表现出北方人民的粗犷和豪迈。
北方音乐的豪放粗犷南方音乐的细腻柔美西部音乐的奔放热情东部音乐的清新明快南方音乐多以柔和、细腻的旋律为主,表现出南方人民的细腻和柔美。
西部音乐多以高亢、奔放的旋律为主,表现出西部人民的热情和豪放。
东部音乐多以清新、明快的旋律为主,表现出东部人民的清新和明快。
创新音乐形式现代中华民族音乐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如将传统歌曲与现代舞蹈结合,或者将不同地域的音乐形式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融合西方音乐元素现代中华民族音乐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积极融合西方音乐元素,如使用电声乐器、合成器等,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中国不同时期音乐的发展及影响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时至今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在流行音乐的音乐人才也是开始渐渐地冒出,使得中国流行音乐的队伍逐步的壮大,队伍人员的素养也逐步提高。
从模仿国外的经典音乐,到自弹自唱,到现在可以创造出流传于世界的音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路途可谓是一波三折,其中也留下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名字,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歌曲。
然而,中国流行音乐并未停下了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有些更是融入了国外音乐的气息,使得中国流行音乐越来越被世界所接受,国人所青睐。
因此,中国流行音乐的唱作方式和创造过程也被更多的音乐演唱者和制作者所注重,流行音乐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远在明代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荬来到中国将天主教及教堂音乐传入中国,但那时并没有被中国人完全接受。
直至近代,特别是20世纪初,西方教会音乐大量输入,才对中国音乐和歌唱形式产生了影响。
首先通过教会的圣咏,其后通过西方教神体质的中小学音乐课,使欧洲声乐艺术在中国逐步得到流传。
具有代表的音乐家周小燕等。
中国早期的流行音乐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它是当时的音乐家以传统的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作为基础,吸收融合了爵士乐和百老汇歌舞剧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创作发展起来的。
素有“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在1927年创作了作品《毛毛雨》,这是目前能听到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由他的女儿黎明晖演唱,这首歌曲也标志的中国流行音乐的正式诞生。
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湾流行音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此时基本上还是以延续上海时期流行音乐为主。
随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歌运动”,台湾流行音乐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到80年代初期,“民歌运动”开始衰落,但仅仅几年时间却让台湾流行音乐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后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提升了台湾流行音乐的品质,曲风淳朴、自然,内容广泛,不拘泥于个人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韵味。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案例主题:本课以"红旗颂歌"为主题展开.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导入,学生在心情万分激动地同时"走入"音乐的殿堂,从而体会作者对红旗的无限深情,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受益终生.二,案例背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直以来,以营利为目的大量商业炒作的流行音乐迅速流向校园,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课本选用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节音乐鉴赏课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主动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后优秀的管弦乐作品,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学生能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生感受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能背唱歌颂红旗的主题旋律.3,感受时代主题对音乐的影响及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学生自己听辨出主题旋律,感受不同速度和力度,通过主题感受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学难点:感受音乐要素在整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教材分析: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首次演出开幕曲.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作品体裁:序曲曲式结构: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及内容:旋律情绪节奏速度力度引子国歌音调(3次) 催人奋进紧凑中速稍快F呈示部: 弦乐:红旗颂歌主题(2次)辉煌抒情中速稍慢MF连接: 双簧管:深情,如歌的旋律仰望红旗心潮澎湃乐曲小高潮展开部:乐队: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战斗不止的雄壮步伐高举红旗奋勇前进(2次):坚定有力紧凑中速稍快F转FF再现部: 木管与弦乐:红旗主题再现气势磅礴气壮山河SF号角嘹亮:全曲最高潮尾声:号角响起宏大音响低音国歌音调对未来充满信心FF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课件,琴.教学步骤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引意图导入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提问:歌颂国旗的音乐作品引出《国歌》播放红旗颂的引子部分.提问:对此段音乐是否熟悉(教师哼唱国歌中的旋律)通常在哪些场合唱国歌歌唱时心情怎样引出作品:交响序曲《红旗颂》学生回答问题:歌颂国旗的音乐作品通过视频资料,国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新课《红旗颂》作品介绍.体裁介绍:序曲时代背景:明确答案:1965年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回答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时代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赏析作品板书:曲式结构1,分段欣赏.分别熟悉各段主题,感受各段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变化.2,熟记主题旋律.总结三次重复的不同感受:1,深情无限的赞美2,激情澎湃,峥嵘岁月3,气势磅礴,强劲有力根据课本提示,准备聆听音乐.分段赏析.1从音乐的音色,速度,力度进行赏析.学唱红旗主题旋律.感受三次重复的不同.乐曲通过对红旗的赞颂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熟悉作品结构.整体把握.分段赏析,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感受作品的时代气息.播放音乐,完整感受作品.1,引导学生回忆不同段落中音乐主题表达情感的不同2,集体指挥感受作品学生随音乐指挥感受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等对表达感情的重要作用.总结总结内容: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的主权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红旗颂》这部音乐作品被评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的传世之作,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学生谈感受.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对作品表达情感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四,案例评析:这部音乐作品创作于建国初期,现在的学生很难体会到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人们取得伟大胜利的激动心情及对祖国无限的热爱.更难理解红旗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查阅作品的历史背景,并在上课时运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视频片断作为这节课的导入,和学生一起走进音乐作品,从而使这节课能顺利完成.从课堂反馈的结果看,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都基本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课堂教学调动了不同特点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在总结分析作品时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可以看出学生在接受这部作品后,指挥时是多么地兴奋和投入,这些也感动着我.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1,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不够得当,由于学生音乐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涉及到乐理知识,总是比较生疏.因此本人感到驾驭整节课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2,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音乐优秀作品浩如烟海,而每一首作品要真正的鉴赏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对所欣赏作品进行主次的分类,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进修,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想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在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有所欠缺.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音乐教育的资源,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经常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网络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4,在新课程改革初期,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的到外面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通过继续学习和参加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促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了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