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全髋关节翻修术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2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分析作者:冯世龙关群唐进熊小江程军骆心惟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17期[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
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
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
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
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髋关节;人工关节;并发症;翻修术[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6(b)-0057-04Reason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revis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FENG Shilong GUAN Qun▲ TANG Jin XIONG Xiaojiang CHENG Jun LUO Xinwei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ason and curative effect of revision of total hip arthmplast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6 cases performed the revision of total hip arthmplasty for total hip arthmplasty failure from March 2006 to June 2012 in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of Chongq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Harris hip score and recovery were observed. Results 36 of 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8-68 months, and the average time were 34 months.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dislocation and loosening and submersion of the prothesis occurred. The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before operation was 31-46 scores,and the mean score was(39.00±4.97) scores, the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after operation was 73-96 scores, and the mean score was (91.00±5.43) scores, Harris hip score in postoperative was better than preoperativ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ere 23 cases with excellent recovery, 11 cases with good recovery, the good rate was 94.4%. Conclusio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vision of total hip arthmplasty is related to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 patient's own factors. The detai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is necessary, master the operation indications strictly, improve the operation skills, select the prosthesis type correctl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joint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alsostrengthen nursing care after surgery as well as protective consciousness of patients' selves, which we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revision of total hip arthmplasty.[Key words] Hip joint; Joint prosthesis; Complications; Revision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史悠久,对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要点。
方法总结了9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
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翻修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现感染或脱位者。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出血量明显增加,感染风险高,所以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更高。
标签: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术中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是对于人工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感染、关节不稳、磨损、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时,需要将原假体取出后进行假体再置换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效解决因假体问题导致的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畸形等问题。
翻修术是一个较初次手术更为复杂的手术,故对术中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例,男7例,女2 例,年龄62~76 岁。
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无菌性松动5例,股骨柄下沉3例,假体反复脱位1例。
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活动受限。
手术时间2~5小时,术中失血约500ml左右,其中植入生物型假体5例,骨水泥型假体4例。
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2 术前准备2.1术前访视手术室巡回护士于手术前一日到病房访视病人,首先要做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细致的讲解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并介绍相关成功病例以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器械的准备骨科常规器械一套、高频电刀、吸引器、电刀清洁片、高压冲洗枪、冲洗液1-2袋(3L装),充分准备假体、骨水泥等特殊用工具以及捆绑带、钛缆、钢板、钢丝、螺钉、骨源等,且备好侧卧位体位用具一套。
3 术中配合3.1 手术方式及体位本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取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组织,先切除关节周围瘢痕组织和炎性坏死组织,显露关节腔,将关节脱位。
3.2假体取出如果髋臼已松动或磨损,直接用髋臼取出器取出,同时假体柄也已松动者,直接用假体柄取出器取出。
对固定牢固的股骨假体和骨水泥,先用薄骨凿去除假体近端骨水泥,使假体与骨水泥之间、骨水泥与骨组织之间形成狭窄间隙,边凿边去除骨水泥,逐渐取出股骨假体和骨水泥。
全髋关节翻修术摘要: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一种难度较大且临床需要日益增多的手术,对适应证的选择、骨缺损的程度、移植骨及假体的选择和固定的了解是必要的。
本文总结近年来此方面的进展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术髋臼缺损重建术髋关节翻修术是指通过重新植入能够牢固固定的新假体及恢复(或基本恢复)关节的解剖形态而恢复关节功能[1]。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广泛开展,由于无菌性松动、骨溶解、感染、骨折假体断裂、位置不佳、脱位等原因而致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日益增多,因而髋关节翻修术的绝对数量也在增加[2]。
但翻修术较THA而言花费高、技术复杂、对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因而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假体的选择和固定及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假体的选择和固定1 .1 髋臼假体选择和固定翻修手术中的首要问题是假体及其固定方式的选择。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翻修术中应选用翻修假体,应用普通假体做翻修术,其失败率很高[3]。
至今用于翻修术的髋臼假体种类有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双极杯、髋臼加强环等。
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植骨后,若髋臼侧宿主骨对髋臼假体的覆盖率大于50%,可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4];对髋臼假体覆盖率小于50%,由于剩余宿主骨不能很好的支撑髋臼假体,就有必要选择结构性骨移植或特殊的髋臼假体。
现特殊的髋臼假体种类较多,如X-Change金属网的使用,表面多孔的压配髋臼假体(porous press-fit component)、订做型髋臼假体、高中心髋臼假体、椭圆形髋臼假体、不对称髋臼假体等。
还有为修补薄弱的髋臼内壁和髋臼前后柱,防止髋臼假体向内或向上移位而研制的金属加强环(reinforcement ring) Burch-Schneider 支架、GAP 杯、抗内突支架、三翼臼杯等多种金属材料[5-6]。
目前在髋臼假体的类型上多选用有金属壳带多孔表面的非骨水泥型髋臼杯,因其疗效确切而被推崇为髋臼翻修术的“金标准”[7]。
髋关节翻修手术步骤
髋关节翻修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般的髋关节翻修手术步骤,但请注意,具体的手术步骤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偏好而有所不同。
1. 术前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案。
2. 麻醉:患者通常会接受全身麻醉或脊髓麻醉。
3. 切口:医生会在髋关节周围做一个切口,以暴露髋关节。
4. 取出假体:医生会小心地取出之前植入的假体。
5. 清理关节:医生会清理髋关节,去除骨水泥、瘢痕组织和其他障碍物。
6. 准备骨骼:医生会根据需要准备骨骼,以确保新的假体能够牢固地固定在骨骼上。
7. 植入新假体:医生会选择适合患者的新假体,并将其植入髋关节。
8. 固定假体:医生会使用螺钉或其他固定装置将假体固定在骨骼上。
9. 关闭切口: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关闭切口,并用缝线固定。
10. 术后护理: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髋关节翻修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假体松动等。
因此,患者在手术前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并在手术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和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回顾和分析作者:田鸿来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5期【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假体松动;翻修;人工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是20世纪最成功的外科治疗之一,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严重关节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全世界每年施行100万例的关节置换术[4]。
但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最早记载可追溯到1891年Gluck用象牙制作并进行髋与指关节置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关节置换术则从Charnley开始,其中材料学的进展始终贯穿其中,从最初的象牙、金箔、玻璃到现在的钛合金、钴鉻合金、聚乙烯、硅橡胶、陶瓷、钽金属,并逐渐出现了羟基磷灰石喷涂、多孔表面等生物整合材料,从材料的选择标准也从单纯的高强度转变为高生物相容性、骨相容性、耐磨损等评估要求。
然而因为各地在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时的技术条件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关节置换理念在不断完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也在不断出现,尤其是髋关节假体的无菌性松动的发病尤为显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人工髋臼前倾角及人工股骨头颈干角失误引起的假体植入技术不当;②操作器械与人工假体不配套。
微孔及珍珠、羟基磷灰石预涂表面的人工假体要求器械与其配套,否则将导致人工假体与骨床面不能紧密贴合,影响骨组织向假体界面的长入;③不能正确理解假体的固定原理,骨水泥假体不放置骨水泥或放置不均,难以达到骨水泥假体的机械固定程度;④不合理的功能训练,Magnus Tagil[12]经动物试验证明多孔表面人工关节于术后第4周开始有骨长入,8周可达到完全负重的抗剪力要求。
因此,生物固定假体,尤其是珍珠面假体在骨长入尚未达到有效固定时过早负重,导致假体激动,阻止了骨组织向假体界面的长入,并且导致膜状肉芽组织的形成、假体松动、负重疼痛。
在髋关节翻修术时,术中在假体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性骨缺损。
有学者研究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应力遮挡、骨水泥与骨接口微动以及磨屑所致的骨溶解和吸收引起[1,6]。
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生命体征的情况。
2、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有无深静脉栓塞、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4、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的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
(7)患肢制动,保持呈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固定,脚尖朝上,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0)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
(11)出院指导:①同骨科出院指导。
②不屈曲超过90度,如屈身拣物、坐沙发等。
③不内收。
如不盘腿坐,侧卧时两腿间夹枕头。
④不负重。
不要提拉重物,过早弃拐行走。
⑤扶拐行走6个月。
⑥1-2个月门诊复诊。
三、健康指导要点1、避免诱发因素,戒烟。
2、加强患肢康复训练,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脚趾屈曲与背伸运动等。
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4、术后6周内“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
5、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适当的翻身,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体位,避免引起脱位。
五、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一)仪表仪容1.仪表端庄,行为得体、符合工作及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