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行测言语逻辑填空思路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98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型分析2019年国考刚刚落下帷幕,总结今年的考题,发现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不管是题量设置上,还是题型的配置上,都基本上延续了近五年来国考的的命题思路与模式。
总题量仍为40题;题型设置上主要涵盖了逻辑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三大题型。
第一,逻辑填空,在题量上仍占50的比重,为20道题。
考查重点依然为常见实词和成语的应用,其中20道题中15道题涉及到成语。
因此,对常见成语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逻辑填空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语句表达,通过语句衔接题和语句排序题的形式考查,总题量为4道,语句衔接题和语句排序题各2道,语句衔接题强调对横线前后逻辑关系的考察,向来是考试难点,而语句排序题,题量上由2019年的3道将为2道,难度上较去年也有所下降,能较为容易地通过选项设置进行排除。
第三,片段阅读,体现了全面考察能力的方向,许多小题型再现江湖。
今年片段阅读中的主打题型依然是主旨概括题、意图推断题和细节判断题,但是主旨概括题的比重有所下降,2019年为7道题,今年将为5道题,意图推断题依然保持7道题的势头,细节判断题保持2-3题的趋势。
剩下的题目,均为一些多年未考的小众题型,如词语理解题1道、态度观点题1道,而且难度不大,这一点与2019年有所不同,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在重点复习主流题型之外,一些小众的题型也应该尽量掌握,而且得分较为容易。
第四,总体上,文字量再次加大,许多考生结束后,有言语题怎么也做不完的感觉。
文字量大,且位置是位于整个试卷的第二部分,一方面压迫考生必须加快做题速度,另一方面,致使很多考生产生焦躁、厌烦情绪,这对考生正常发挥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平时要特别重视速度训练,速度就是王道,速度是永恒的标准。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题型分析。
北京2019公务员行测技巧:逻辑呼应法准备了北京2019公务员行测技巧:逻辑呼应法,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北京2019公务员行测技巧:逻辑呼应法逻辑填空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现在已经成为了广大考生所头疼的题目,在考试中总是会出现纠结,“A看起来好像,B似乎也对”,这种纠结甚至会贯穿整场考试。
那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词语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呢,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解题技巧的。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好用的方法,叫做逻辑呼应法。
在逻辑填空的已知材料文段中,通过行文脉络的观察,所填空前后文可能有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字能够与答案进行呼应,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就是逻辑呼应法。
示例:网络热词的更替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来得快,去得更快”。
例句中,“目不暇接”和“快”就构成了词语的照应关系。
【例1】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彼此需要有一些空间,有时太过亲近,不小心失了________,口无遮拦,就会造成彼此的紧张和伤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氛围B.空间C.分寸D.和气【答案】C。
解析:这道题的词语点对应非常的明细,通过一个词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观察空后面一句话,“口无遮拦”,失了什么东西会口无遮拦呢?肯定是失了分寸,因此答案选C。
【例2】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________、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
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渗透排挤B.结合无视C.渗透轻视D.结合限制【答案】C。
解析:有两组词语,相互和结合搭配不恰当,用结合一般不用相互了。
第一空渗透来形容全方位的影响更合适,第二空整体来看是个排比句式,后面半句有个提示性的词“漠视”,那我们对应选个近似的,就选轻视,答案选C。
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解题思路公务员行测中的逻辑填空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语境,在空格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短语,使整个句子意思完整、合理。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对逻辑性、语义准确性和语境理解能力的掌握。
以下是解题思路的一般步骤:1. 理解上下文语境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前后的语句,理解上下文的语境以及主旨。
确定整个篇章的主题和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填空位置所需要表达的意思。
2. 确定词类和词性归类分析并确定需要填入空格位置的词类和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理解词性归类有助于准确选择可用的词语。
3. 掌握常见逻辑词及固定搭配掌握常见的逻辑词和固定搭配,这些词语在逻辑填空题中出现的频次较高。
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因此、所以、因为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有而且、此外、另外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有但是、然而、尽管等。
熟悉这些常见的逻辑词及固定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并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空格。
4. 依据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在掌握基本逻辑词汇后,要根据空格前后的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
填入的词语应符合语义逻辑,与句子其他部分的意思保持一致,尽量避免矛盾或不连贯的情况。
5. 审题排除错误选项在确定选项后,要再次审题,确保所选答案与整个句子的语义连贯并且没有明显的错误。
排除掉那些语法错误、逻辑不通或词义不符的选项。
6. 做好逻辑填空题的练习逻辑填空题需要对语境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
通过做题,逐渐熟悉各类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常见逻辑词汇,增强对语境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公务员行测逻辑填空题需要考生在掌握逻辑关系和语义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格,使整个句子意思完整、合理。
通过理解上下文语境,掌握常见逻辑词及固定搭配,依据词汇和语义进行选词,审题排除错误选项以及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提高解答逻辑填空题的能力。
2019江西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关键语境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逻辑填空可谓是很多考生的“疑难杂症”,中公教育专家发现主要问题在于:第一、很多考生把逻辑填空单纯的理解为选词填空,导致很多考生仅凭借那个词填入后比较顺口,甚至是哪个词我见过我就填哪个忽略了题干中的逻辑关系,也就是题干中上下句关系。
第二、很多考生在做逻辑填空时,对某一个填空处不松手反复纠结,既浪费了时间,正确率也得不到保证。
那究竟应该如何做题时间以及正确率呢,今天来给大家讲一讲关键语境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例题:例1、1843年,柏辽兹听了《马太受难曲》后,这样写,“每个人都在用眼睛跟踪歌本上的词句,大厅里鸦雀无声,既没有表示赞赏,也没有指责的声音,更没有鼓掌喝彩,人们仿佛是在教堂里倾听圣歌,不是在默默地听音乐,而是在参加一次礼拜仪式。
人们崇拜________,信赖他,毫不怀疑他的_____。
”A.柴科夫斯基深邃性B.巴赫神圣性C.肖斯塔科维奇战斗性D.肖邦抒情性在这道题中,我们结合选项可以知道第一个空要求填写《马太受难曲》的作者,在我们不到的情况下很多同学就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跳过第一个空接着往后看,第二个空通过前文中的圣歌和礼拜仪式相对应的应该是神圣性。
故选择B。
例2、上世纪60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水平和速度 ______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_______性。
从此,规则制定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奇迹技术B. 闪电危险C. 魔术冒险D. 戏剧重要同样这道题中第一个空,我们发现填奇迹、魔术、闪电、戏剧好像都可以,这个时候就不应该纠结,往后阅读,寻找题干中第二个空的逻辑呼应点(关键语境),后文当中说到任务是让赛车慢下来,让为什么要让赛车慢下了,一定是和危险有关,据此选择B。
那么这道题的原文是怎么的呢?我们来看一下:60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的技术水平和速度魔术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危险性。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关注主谓宾,填空必搞定
大部分考生认为:言语是公考行测路上的拦路虎,题量大,难度高,
正确率低。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说一说如何能够快速提升言
语逻辑填空的小技巧—关注主谓宾。
例1 :最近,一项关于体重与死亡率的研究让人________.该研究认为,按照国际_________的体重评价标准,超重人群比体重正常人群在同一
时期内的死亡率可能要低6%。
这一结果一经公布,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因为大众媒体数十年来一直_________的观点是,超重甚至是适度的体
重增加都不利于健康。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
A. 啼笑皆非公认同意
B. 出乎意料通行宣传
C. 匪夷所思现行强调
D. 无话可说认可灌输
【中公解析】B。
提取第三空的主语“大众媒体”大众媒体肯定是宣传,前两空也是十分不错。
故答案选B。
例2:只有把科学确立为社会的基本价值,才能使科学精神_______人
们的精神血液中,_______到社会的制度规范中,_______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
A.渗入落实呈现
B.融入固化体现
C.流入贯彻表现
D.溶入凝固展现
【中公解析】B。
提取第三空的主语、宾语,“科学____在生活中”,只能是“体现”在生活中。
故答案选B。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种方法,在备考时要多做此类题目,一举考上公务员。
相关推荐:。
行测言语理解句子排序与逻辑填空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句子排序和逻辑填空是让很多考生感到头疼的题型。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在这两个模块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两个题型的解题技巧。
一、句子排序句子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连贯性的把握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观察选项,确定首句一般来说,首句的特点是引出话题、提出观点或者是背景介绍。
比如,含有指代不明的代词的句子、具体论述细节的句子通常不适合作为首句。
通过观察选项中给出的首句,可以先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2、寻找关键词和关联词在句子中,往往会有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通过这些关联词可以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一些关键词,如重复出现的词语、时间词、空间词等,也能帮助我们判断句子的先后顺序。
3、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有总分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顺承关系等。
比如,先总述再分述,原因在前结果在后,转折前后语义相反等。
4、代入验证当我们初步确定了句子的顺序后,将其代入选项中进行验证,看是否通顺、合理。
例如:①在辽阔的关东大地,三大怪之一是姑娘叼个大烟袋,旧时老一些的女人都是略有一支两支的②另外,一支烟袋往出一伸,往往把家里上下或祖上的繁华气派也一并展览③大烟袋中间为柄,柄须中空,一头上装烟的锅子,这锅子比铜钱大得多,另一头是烟嘴④这烟袋还有一用,就是用来打小孩,小孩不听话,即使那祖母本来坐得有几尺远,也能伸出烟袋打到⑤在上一个年代里生活的女人,也未必是人人都爱烟袋,也许只是风气使然将以上 5 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 ⑤①③⑥④B ④③⑥①⑤C ①⑥③⑤②D ③⑥⑤④②首先观察选项,①句引出“姑娘叼个大烟袋”的话题,适合作为首句,排除 B、D 选项。
然后,③句介绍烟袋的构造,⑥句“这烟袋还有一用”是对烟袋用途的进一步说明,所以③在⑥前,排除 A 选项。
2019国考行测逻辑填空题如何找出命题点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赵文峥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了,我们要闯的第一关依然是笔试,那么很多考生会以为面试和笔试是完全隔离的,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目,有些时候还是会根据当下的一些热点出题。
那么这次中公教育专家就以逻辑填空部分为例,带领各位考生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在当今的社会现象中看出出题人的出题点。
比如,社会中广泛热议的话题“人工智能与就业”。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正在很多领域取代人工,这种趋势引发了有关机器抢走人类工作的的忧虑,由此部分学者开始倡导节育。
【热点模拟】以自动化可能导致就业难为由限制生育,是一种的思维。
这是因为,限制生育所消减的人口,不是技能不足的人,而是未来的孩子。
孩子具有可塑性,更容易适应未来的生活方式,掌握未来所需的技能。
A.削足适履B.因地制宜C.量体裁衣D.本末倒置【答案】A。
中公解析:这道逻辑填空题很明显是结合“人工智能与就业”这个话题为背景展开的。
通过题干中所描写的感情色彩是偏贬义,所以可以直接排除B选项“因地制宜”和C选项“量体裁衣”。
再结合题干很明显的解释关系,空缺处的呼应点就是后面这句“这是因为......而是未来的孩子”,可以知道出题人是想告诉我们并不能由于自动化导致就业难去限制生育,所以体现出的是一种不合理的迁就,没有根据具体情况,生搬硬套。
结合选项,A选项符合题干。
D选项“本末倒置”意思是主次颠倒,和题干意思不符,排除。
故选择A。
【考点点拨】这种题就是结合当下很热的话题为背景出的题目,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阶段,更多的还是要结合理论基础,尤其是逻辑填空部分的四大关系,迅速判断出逻辑填空中空缺处的呼应点,快速的选出答案。
中公教育专家点评:在国家公务员笔试题目中,还是会时常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去出题目,所以,考生在之后准备笔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多关注时政新闻和评论员文章;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深入学习行测笔试理论知识。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逻辑填空这种方法对语言文字功底要求较高,主要适用于基础比较好的应试者,当然应试者在实在选不出正确答案时也可考虑使用。
语感是对语言现象的感知能力。
语言感觉从哪儿来,这必须要依赖在平时阅读中的修养,在生活中多关注和注意。
语感蕴含在朗读之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主观的学习,加上生活中的耳濡目染或潜移默化,就形成了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即语感。
形成语感后,考试就可以通过综合考虑题干文字的语体色彩(书面/口语)、语言风格、习惯搭配等因素,将备选项带入题干,选出最佳答案。
【例题】中华民族—直以其强烈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呼唤。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要求B.提高结果C.加强需要D.提升途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与词语的习惯搭配。
解决本题的重点在于语感,即语言习惯的问题,同时,两个词的选择题更适合用排除法来解决。
“加强”一般暗含着“不是很强”的意思;而“增强”则表明“原来已经很强了,需要增加一些以便更强”的意思。
从第一空的选词来看,“提升意识”的搭配毫无疑问是不恰当的,排除D项。
对于第二空的选词,可以轻松地排除掉“结果”和“需要”,“必然要求”的搭配是最恰当也是最符合语意的。
故选A。
本题的题干文字出自杨德东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的缺失及重塑》(《中州学刊》2007年0 2期)一文,并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4期转载。
对于语感好的同学,仅凭语感就能够判断第二个空格应该填“必然、要求”,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当然,如果应试者的阅读量很大,曾经看过这篇文章,并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词语的使用与积累,则更容易直接选出答案。
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考场答题技巧国考复习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很多同学感到迷茫,为大家提供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考场答题技巧,希望能为迷茫的你指点迷津!2019国考行测言语理解题考场答题技巧就过去两年的题目经验来看,言语理解部分主要还是由四个方面组成:逻辑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文章阅读。
到了冲刺阶段,每一个部分的复习都有了各自和以前不同的侧重点,这个需要大家摆正心态,懂得取舍,才能获得最应该得到的最高分数。
首先,逻辑填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就是语境的分析和词汇的分析,也就是阅读能力和词汇积累的多少。
而通过之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转向阶段的练习,大家对于逻辑填空部分的解题思路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熟悉,也有了自己固定的分析方法,能够排除掉较明显的错误选项,目前一直不能得到迅速的提升,更多的问题就在于对选项的区分不够细致,不能够将干扰性选项排除掉,针对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同学们回过头整理一下之前两个阶段所做的题目,你会发现其实题目中出现的选项有很多是相似的或者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可以积累更多的高频词,对于国考爱考的词汇类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将他们整理分类,找到其中的联系和区别,结合之前学过的语素联想法,会对词语的辨析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这样的话,就不用再担心遇到不熟悉的词语了。
其次,片段阅读部分,这是最不能丢分的部分了。
其中最关键的题型就是主旨观点题,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大家的阅读敏感和重点分析的能力。
从这两年的趋势看,隐性主旨的题目考查量在增加,所以需要大家加强对行文脉络这一块的理解和总结。
然后是一些小题型,如标题添加、承接叙述、细节判断、词句理解等,这些题目由于考的题量较少,牢记各种题型的解题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结合行文脉络的分析,就可以了。
再次,是语句表达部分,这一块主要考查语句排序和语句衔接,相对而言题量也不多。
语句排序部分的题型特点很明显,需要大家在分析句子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选项带给我们的提示作用,这样才能高效、准确。
2019国考行测言语逻辑填空思路分析
考试行测试卷当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最主要的题型是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言语部分的题目难度相对比较大,因为它的主观性太强。
很多同学在考试时要么把言语题放在最开始做要么就放在最后做,采用速战速决的策略,以此
来给其他题目留出时间。
虽然言语题目主观性很强,但是我们依旧有办法“制服”它,下面
是中公教育专家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解题技巧。
一、逻辑填空
逻辑填空类似高考语文中的选词填空,一段话里设置一至三个空,从选项中选出适合放在文段中的词。
在国考中解答逻辑填空题目主要有两种方法:辨析词语和逻辑呼应法。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将两种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逻辑填空题目。
1、词语辨析
在逻辑填空的题目中选项的设置也是大有讲究的,每个选项中的词语意思很相近,这就需
要我们通过自身的积累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辨析,选出最适合文段的词语。
例如
行测考试中的一道逻辑填空题目:
纪录片也要注重挖掘人的情感和历史,因为一部好的纪录片不仅是对人和事物的简单,更是对世界的发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记录独特
B.记叙独到
C.记述独立
D.记载独创
这道题目选择A项。
第一个空中的记录、记叙、记述和记载意思相近,都是“写”的意思,
但记载和记叙一般修饰的是书籍或文章,而这里说的是纪录片,所以首先把B和D排除。
第二个空中的独特、独到、独立、独创都是“特殊,独一无二”的意思。
“独立”一般做定语,不做状语,不能修饰动词,所以选择A项。
2、逻辑呼应
逻辑呼应强调的是我们在选词时应该结合文段的内容以及上下文,通过文段提供给我们的暗示信息选择选项。
例如下题:
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是属于假性抑郁症,一般人的情
绪变化有一定,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发性
B.周期性
C.时限性
D.反复性
如果不分析文段的话四个选项中的词都可以放在空里,但我们现在需要选择一个最适合文
段意思的词。
空后面有句话“通常是短期的”,这其实就在暗示我们空里要填的词应该和这
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分析四个选项后发现“时限性”的意思就是有时间限制,不能太长。
因此这道题目选择C。
二、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一类很重要的题型,给定一个完整的文段,选出和文段意
思一致的选项。
解决片段阅读题目主要有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分析文段,判断文段结构,
第二步是关注文段中的重点句。
例如下题:
相对于政府公关,民间外交更具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
无声”的效果。
当前,越来越多外国民众来华参观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走出国门,
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使普通公众更易影响舆论。
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组织、民间社团等渠道,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维护国家形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民间外交与政府公关的差别
B.民间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意义
C.应引导民间外交积极发挥作用
D.媒体应在国际交往中正确引导公众
首先第一步判断文段结构,这段话是因果结构,提示词“因此”,因果结构中重点内容在“果”,因此第二步判断文段的重点就是在文段的后一部分,即“因此”之后的内容。
后一部
分讲的是要引导民间外交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选项中与这个意思一致的就是C项。
通过
专家的讲解,同学们是否发现言语理解题目其实还是挺简单的,但是再简单的题目如果不多练习也很难做对,希望同学们做好复习计划,多做练习,熟能生巧,最后在考试中取得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