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0.83 KB
- 文档页数:38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一、概述酒店(又称为宾馆、旅馆、旅店、旅社、商旅、客店、客栈,中国作饭店、酒店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作酒店)其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
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
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
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亦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
二、发展现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一共拥有住宿设施总数为44.7万家,较2019年减少了16.1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27.9万家,较2019年减少了5.9万家;其他住宿业16.8万家,较2019年减少了10.2万家。
2020年中国酒店数量占中国住宿设施数量的62.46%,较2019年的55.59%增长了6.86%。
2020年中国酒店客房数量占中国住宿设施客房数量的94.58%,较2019年的93.14%增长了1.44%。
分档次来看,2020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客房数量为942.4万间,较2019年减少了207.2万间;中档酒店客房数量为259.4万间,较2019年减少了21.6万间;豪华酒店客房数量为107.8万间,较2019年减少了2.8万间;高档酒店客房数量为223万间,较2019年增加了2.3万间,高档酒店客房数量是唯一增加的类型。
2020年广东酒店数量为28383家,全国排名第一;四川酒店数量为20231家,全国排名第二;浙江酒店数量为16925家,全国排名第三。
中国酒店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浙江、山东、江苏、云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河北、安徽、贵州、陕西等地,2020年广东、四川、浙江、山东、江苏、云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河北、安徽、贵州和陕西十四个省市酒店数量总和占全国酒店总数的71.24%,其中广东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10.17%,占比最大;四川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7.25%;浙江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6.07%;山东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5.91%;江苏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5.69%;云南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5.36%;河南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5.24%;湖南酒店数量占全国酒店总数的4.31%。
2020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白酒行业基本情况酒是指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成分的饮料,根据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配制酒三大类;按酒精含量不同分,可分为高度酒(40度以上)、中度酒(40 度以下 20度以上)和低度酒(含酒精成分在 20度以下)。
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中国白酒Spirit、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 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之一。
白酒系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蒸馏酒产品。
1、我国白酒行业发展阶段白酒作为世界主要蒸馏酒品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种,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酿酒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手工业部门,国家设有专门掌管酿酒的官职。
中国酿酒技术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浊酒到清酒,再发展到蒸馏酒的过程。
在建国初期,许多地区在私人烧酒作坊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地方国营酒厂,我国白酒产业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由私人经营的传统酿酒作坊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演变。
全国开展了总结传统经验为特征的大规模白酒试点研究,并逐步开展酿酒机械化改进,为白酒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完成了基础的技术准备。
在白酒品牌方面,国家自1952年开始陆续进行了多次名酒评选,评选出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等“中国名酒”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目前白酒产业格局的基石。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白酒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三十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白酒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也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和相关产业政策进入调整期。
(1)1985-1989年:繁荣发展期本时期白酒产业的供应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为解决供求矛盾,国家按照“以放为主”的思路进行改革,不断减少价格控制,陆续放开了包括部分名酒在内的大多数农副产品购销价格,白酒行业进入市场化定价阶段。
中国黄酒行业市场供需情况及进出口分析一、市场供需情况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等为主要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的总称,由于色泽多呈黄色,故称“黄酒”。
黄酒因其悠久的历史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黄酒发源并发展于我国,是我国汉族特有酒类,其酿造和饮用历史悠久。
从我国近几年黄酒销售金额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球经济的冲击,我国黄酒行业的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黄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34.68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2.27%。
2021年新冠疫苗的推出全球疫情有望消退,各产业经济复苏,黄酒产业销售金额下滑的程度有所减缓,2021年黄酒企业销售收入为127.17亿元,同比下降5.58%。
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的黄酒企业销售收入为101.6亿元,同比下降20.11%。
2018-2022年我国黄酒销售金额资料来源:中国酒业协会、整理相关报告:《中国黄酒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伴随着黄酒产业销售收入的逐年递减,我国黄酒市场规模也在缩减,2020年黄酒市场规模为133.28亿元,同比减少23%,2021年市场规模为125.76亿元,同比减少5.64%,2022年黄酒市场规模为99.97亿元,同比减少20.51%。
2018-2022年中国黄酒市场规模资料来源:整理二、整体进出口情况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属于酿造酒。
在世界三大酿造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黄酒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黄酒在中国有将近4000年的酿造历史,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发酵酒。
黄酒从先秦时期的米酒雏形发展而来,唐宋时期工艺大幅度改良,直至明清黄酒已成为大众主流。
我国黄酒以出口为主,进口数量只有一小部分,其中2020年和2021年是我国近年来进口数量最多的年份,2020年进口了7.11吨黄酒,进口金额为11.84万美元,2021年进口数量为6.8吨,进口金额为7.83万美元。
华致酒行经营分析报告2020年12月一、公司概况:(一)华致酒行是一家精品酒类流通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的成长期华致酒行自身定位为“国内领先的精品酒水营销和服务商之一”,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公司一方面与上游诸多知名酒类生产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精品酒水资源,同时可以与酿酒企业合作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建设可以覆盖全国范围的全渠道营销网络体系,致力于打造酒类营销生态体系。
从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自2006年开始,公司便不断的丰富所代理的酒类品种和酒类品牌,同时通过2016年的“华致酒库”、2019年的“华致优选”小程序等渠道持续优化自身的营销网络布局。
表1: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梳理日期事件2005年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9月16日第一家华致酒行在湖南醴陵开业2006年2007年2008年公司开始代理五粮液年份酒,逐步推广全国销售开始代理古越龙山年份酒并开始涉及进口酒公司更名为“华致酒行连锁管理有限公司”2009-2010年公司开始代理销售中国及世界各地酒品;国产酒方面主营茅台、茅台陈酿年份酒、五粮液、五粮液陈酿年份酒、古越龙山、古越龙山陈酿年份酒、特供专用酒(五粮液公司为华致酒行订制生产)、福酒中国红以及有着“易地茅台”之称的“珍酒”系列酒、“湘窖”系列酒、“香格里拉高原”系列干红葡萄酒等国内名酒;国外酒方面代理了“柏图斯”、“拉菲”、“拉图”等法国名庄酒以及苏格兰纯麦威士忌“拉弗格”等国际名酒2010年2011年2012年公司更名为“华致酒行连锁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股份制公司国家工商总局认定“华致”商标为驰名商标公司认为自身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官网公布全国各地连锁酒行门店达500 多家,销售收入达28 亿元2013年2014年手机移动端“掌上华致”APP上线(为作业流程提效),吸纳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葡萄酒大师加入公司和全球知名葡萄酒公司美国星座集团达成为期30 年的战略合作关系,主要销售蒙大菲纳帕系列、私家精选系列、木桥系列的红、白葡萄酒;获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玛歌酒庄颁发“玛歌酒庄推荐进口商”证书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与茅台合作推出的新品金茅台;受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影响开始战略转型,改变产品线和销售渠道华致酒库诞生(依托华致酒行的多年口碑以线上O2O引流平台手机端交易平台与线下加盟店结合的方式,打造酒水新零售平台);成为中国酒业连锁运营领域的领军品牌,品牌价值达到81.58亿元品牌价值上升至94.89亿元;获五粮液股份公司“六星级最高运营商”证书;2月15日第一家华致酒库在郑州嵩山路开业品牌价值上升至116.87亿元;华致酒库全国加盟超过千家;与河北中烟、荷花酒业的联合品牌“荷花品牌”形成战略合作,成为贵州荷花酒的全球唯一总代理;与富邑葡萄酒集团(Treasury WineEstates)开启战略合作,成为其旗下澳洲Penfolds奔富与Beaulieu Vineyard美国璞立酒庄的代理经销商,并获得璞立酒庄大师系列葡萄酒赤霞珠和甄锦珍藏混酿红葡萄酒在中国的独家代理经销权2019年1月29日挂牌上市;4 月推出“华致优选”电商平台,主要经营飞天茅台(2013-2017 年)、老茅台酒(2013 年以前)、茅台系列酒、17 大老酒、53 名优老酒、名庄葡萄酒、日本清酒、知名烈性酒、精酿啤酒、燕窝等产品;用户可通过“华致优选”微信小程序在线下单2020年2020年5月2日位于北京通州台湖民企总部基地的华致酒行老酒收藏馆和名酒鉴定中心正式对外开放10月27日,启动“拉菲之夜”系列活动,强强联手,助力中国葡萄酒市场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市场研究部2019 年公司的营收规模已经达到37.38 亿元,增速较前一年虽有所放缓,但依旧高达37.38%;2009-2019年十年期内公司营收规模的复合增速为15.98%,2014-2019年五年期内公司营收规模的复合增速为26.63%,当前公司处于高速扩张阶段。
2020年中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行业发展概况 (4)(一)主要经济指标 (6)1.营业收入 (6)2.利润 (6)(二)行业发展分析 (7)1.价格 (8)2.市场 (11)3.投资 (12)4.区域分布 (13)5.行业集中度 (14)6.进出口 (14)7.重点行业 (15)8.“三品”战略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 (22)9.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25)10.包装与装备 (26)11.发展新亮点、新增长点 (27)二、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30)(一)政策与市场 (30)1.政策调整应强化自主调节,引导企业自律生产经营 (30)2.社会舆论关注提升,预警机制亟待健全 (30)3.产业发展不平衡,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31)4.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31)(二)科技创新 (32)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3)(一)政策与市场稳中求进,经济效益保持增长 (33)(二)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3)(三)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经济新格局 (34)(四)结构优化,培育经济增长点 (35)(五)拆旧巷建新巷,满足消费者消费全景需要 (35)四、行业政策发展建议 (37)(一)提升传统产业文化宣传,推进民族品牌建设 (37)(二)积极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37)(三)推进理性饮酒政策建设,规范行业引导 (37)(四)调整酿酒行业税收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8)图1 2019年酿酒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4)图2 2019年酿酒行业产品产量分布情况 (5)图3 2019年酿酒行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 (5)图4 2019年酿酒行业利润分布情况 (6)图 5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 (9)图 6 2019年全国名酒、地方酒和基酒批发价格同比指数 (10)图7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 (11)表录表 1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 (7)表 2 2019年我国酿酒企业分酒种产品产量情况 (7)表 3 2019年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8)表 4 2019年酿酒子产业单位产品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 (8)表 5 2019年酿酒产业亏损及其变化情况 (13)表 6 2019年重点省市酿酒产量情况 (13)表7 2019年酒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15)2019年,是酿酒行业呈现结构调整、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持续深化的一年。
白酒行业分析报告白酒行业是中国传统的酒类行业之一,被称为“国酒”,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白酒是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酿制而成的,其质量好坏取决于原料、工艺和时间。
白酒行业是中国酒类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国内实力最强的行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篇文章将详细分析白酒行业的定义、分类特点、产业链、发展历程、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发展驱动因素、行业现状、行业痛点、行业发展建议、行业发展趋势前景、竞争格局、代表企业、产业链描述、SWTO分析、行业集中度等方面。
一、白酒行业的定义白酒行业是指使用粮食、豆类等材料进行酒精发酵、蒸馏、提取,然后经过陈酿而制成的白色的酒类,是一种以高温热蒸馏方式酿造出的酒类。
白酒具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具有醇和爽口,色泽洁白透明等特点,是我国的传统酒类,也是中国的国酒。
二、白酒行业的分类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白酒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按照原料来源分类白酒可以分为大曲酒、小曲酒、米酒、玉米酒、蓖麻酒、高粱酒、豌豆酒、红薯酒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原料会对白酒的口感、香气、色泽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2、按照发酵方法分类白酒可以分为模式酒、混合酒和多次蒸馏酒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发酵方法会对白酒的品质、口感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3、按照陈酿时间分类白酒可以根据陈酿时间分为“清香型”、“浓香型”、“绵柔型”和“老酒型”等四种类型,四种类型的酒类都有各自独特的香气和味道。
三、白酒产业链分析白酒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包括:生产原料、酒类生产、酒类流通和销售四个环节。
1、生产原料白酒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粮食、豆类、水果、薯类等,其中最主要的原料是高粱、玉米、小麦、薯类等。
2、酒类生产酒类生产主要包括发酵和蒸馏等两个主要环节,其中蒸馏又可细分为一次蒸馏和多次蒸馏。
3、酒类流通酒类流通包括酒类贮存、调配、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
中国伏特加酒行业市场贸易及俄罗斯伏特加酒产量分析一、进出口贸易伏特加酒是在北欧寒冷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烈性含酒精饮料。
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度的酒精,再用蒸馏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并经过活性炭过滤,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
伏特加酒在各种调制鸡尾酒的基酒之中,是一种最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变通性的酒。
目前国内市场不乏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洋酒的身影,我国进口伏特加酒的历史已经有几十年。
但我国自酿伏特加产业的发展还十分的不成熟,主要依赖进口,2020年中国伏特加酒进口数量为627.84万吨,2021年1-11月进口数量达745.15万升。
中国伏特加酒进口金额整体呈波动式增长的态势,2014年进口金额为1346.9万美元,进口均价为3.11美元/升;到2021年前11月进口金额增加至2365万美元/升,进口均价为3.17美元/升。
上海市为中国最主要的伏特加酒进口地,2021年1-11月上海市累计进口伏特加酒459.87万升,占全国总量的61.7%;进口金额为1556.30万美元,占全国的65.8%;其次黑龙江、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均有伏特加酒进口。
从2021年1-11月进口来源地来看,中国伏特加酒进口地较为分散,其中瑞典、意大利、俄罗斯联邦为中国伏特加酒进口前三市场,进口数量分别为201.8万升、134.2万升、101.8万升,进口金额依次为802.7万美元、277.4万美元、308.5万美元。
瑞典、俄罗斯联邦、意大利为中国伏特加酒主要进口市场,但从三个国家整体伏特加出口额来看,中国市场占其出口比重并不大,2020年瑞典伏特加出口额为3.97亿美元,中国市场仅占比1.5%;俄罗斯联邦出口额为1.49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2.4%;意大利出口额为0.61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2.7%。
二、俄罗斯产量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国酒,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液透明,十分纯净,除了酒的香气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杂质的味道,但普遍口感较为强烈,其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有:波士伏特加、苏联红牌、苏联绿牌、柠檬那亚、斯大卡、朱波罗夫卡等。
中国白酒行业产销量、进出口量、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分析1、白酒行业现状分析白酒生产方面,白酒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和改进,尤其重视原粮基地的管理和建设,把原粮基地作为白酒生产的“第一车间”。
2020年中国白酒产量为740.7万千升,同比下降5.75%。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白酒出口数量为1638.6万升,中国白酒进口数量为389.9万升;2020年中国白酒出口数量为1424.6万升,中国白酒进口数量为277.8万升。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白酒出口金额为66516万美元,中国白酒进口金额为13727.3万美元;2020年中国白酒出口金额为45991.2万美元,中国白酒进口金额为1142.7万美元。
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的健康意识的提升,对高度白酒的需求逐渐减少,2019年中国白酒表观需求量为785.9万千升,2020年中国白酒表观消费量进一步下降至739.6万千升。
中国白酒销售收入占比较大的宴席市场回暖速度超预期、结构不断升级。
2019年中国白酒销售收入为5672亿元,同比增长5.74%;2020年白酒销售收入为5836亿元,同比上升4.61%。
中国人有饮酒的传统,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宴”之说,在很多场合,白酒现仍无可替代,且很多白酒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在国内拥有相当稳定的需求量。
2020年中国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5836亿元,进口金额为0.81亿元,出口金额为32.52亿元,2020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规模为5804.68亿元。
2、白酒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白酒行业进入分化发展阶段,在行业整体产量和销售收入仍处于下降趋势时,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优势白酒企业却进入恢复增长期,体现出了显着的消费升级特点。
据数据显示,2020Q3年中国白酒行业营业收入较高的企业为贵州茅台696亿元;其次是五粮液425亿元;再次是洋河股份为189亿元。
酒水市场招商方案一、市场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酒水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中国酒类行业协会统计,到2020年,国内酒水市场规模将达2.5万亿元。
同时,对于酒水企业而言,招商成为了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将为酒水企业提供一份可行的招商方案。
二、市场分析1. 市场潜力当前,酒水市场发展趋势良好,各种酒类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品质更高、口味更佳的饮品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近年来,白酒、葡萄酒、啤酒、洋酒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并且市场的差异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提供有品质优势和特色的酒类产品将更受欢迎。
2. 市场竞争随着酒市的发展,国内外知名酒品牌的进入,以及一系列的法规制度的出台,酒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企业在进入市场时需要注重产品品质与口感等细节方面的提升,并在营销策略上做到更为差异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市场机遇消费者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年轻人的消费力也逐渐增强,他们为寻找更具品质的产品而不断寻找新的饮品品牌。
此外,新型疫情对线下餐饮消费的影响,使得线上市场成为未来的增长机遇。
因此,在产品研发和销售渠道上做出改变,进军线上市场可以为企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三、招商方案1. 加强研发,提高品质作为一名专注于产品品质的企业,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和产品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因此,加强研发,提高产品品质,突出自身的品质优势,是企业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2. 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率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发展,电商渠道的崛起为企业拓展了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
因此,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些渠道,增加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3. 营销策略差异化,扩大品牌影响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营销策略上做出差异化,以更加扩大品牌影响。
比如通过代言人、网红、活动等途径推广品牌,吸引更多的目光,提高产品知名度。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升级,酒水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高。
酒类行业财务分析案例导言:酒类行业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的市场,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酒类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本文将通过对酒类行业的财务分析案例,探讨该行业的经营情况、主要财务指标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
1. 行业概况酒类行业包含了酿酒、酒精饮料制造和销售等环节。
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很大,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收入的提高,酒类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全球贸易的便利化也为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2. 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为了对酒类行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主要财务指标:2.1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衡量酒类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销售收入结构的分析,了解不同产品或渠道的销售情况。
2.2 毛利率毛利率是企业的核心利润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中所得到的利润水平。
高毛利率通常意味着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高附加值产品。
2.3 费用率费用率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
通过费用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效率水平。
较低的费用率通常意味着企业能够更有效地运营,并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3.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展示酒类行业的财务分析。
3.1 公司A公司A是一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酒类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白酒、红酒和啤酒。
以下是公司A的财务数据:- 2018年销售收入:10亿人民币- 2019年销售收入:12亿人民币- 2020年销售收入:15亿人民币通过对公司A销售收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销售额在过去三年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显示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2 公司B公司B是一家新兴的酒类企业,主要以生产高品质红酒为主打产品,并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
以下是公司B的财务数据:- 2018年销售收入:5000万人民币- 2019年销售收入:8000万人民币- 2020年销售收入:1.2亿人民币相比于公司A,公司B的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更快,表明公司B在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2024年贵州白酒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贵州白酒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旨在了解贵州白酒市场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行业趋势,为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贵州白酒市场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
2.2 市场份额分布目前,贵州白酒市场主要由A、B和C三大品牌占据,其中A品牌占据市场份额的X%,B品牌占据市场份额的X%,C品牌占据市场份额的X%。
其他品牌和小规模的酒企分散占据了剩余的市场份额。
2.3 消费群体贵州白酒市场的消费群体以中高收入人群为主,男性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消费升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女性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逐渐增加,预计未来将是白酒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3. 竞争格局贵州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品牌竞争、产品价格和营销活动上。
3.1 品牌竞争A、B和C三大品牌在贵州白酒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较高。
这些品牌一直致力于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的提升,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和包装设计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忠诚度。
3.2 产品价格贵州白酒市场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不同品牌和不同档次的产品价格相差较大,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
高端产品定价较高,主要面向高收入人群,中低端产品定价较低,以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
3.3 营销活动贵州白酒市场常见的营销活动包括促销、赞助活动和广告宣传等。
企业通过打折、满减和赠品等促销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同时还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等提升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宣传加强市场推广。
4. 行业趋势4.1 品质至上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要求的提高,贵州白酒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
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口感、口感和原料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2 深耕市场贵州白酒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地区的市场空白,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渠道建设和销售网络拓展,深耕未来的潜力市场,实现更大的增长。
2024年河南白酒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白酒是我国传统的蒸馏酒种类之一,是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代表之一。
河南作为我国主要的白酒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酿酒历史。
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白酒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品牌竞争、市场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河南白酒市场规模近年来,河南白酒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河南白酒市场的年度销售额突破了100亿元,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其中,郑州、洛阳、开封等地的白酒销售额占据了全省的绝大部分份额。
河南白酒品牌竞争河南白酒市场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河南白酒市场的主要品牌有洋河、郎酒、古井贡等知名酒企。
这些品牌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丰富的口味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一些小型的本土白酒品牌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河南白酒市场趋势河南白酒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多元化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于白酒的口味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多种类、更高品质的白酒产品。
2.品牌建设和推广:随着品牌竞争的加剧,白酒企业越来越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通过品牌塑造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3.电商销售渠道的兴起: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白酒产品,这为白酒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
4.绿色环保理念的推广: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白酒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对于环保型白酒的需求也在增加。
总结河南白酒市场作为我国白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品牌竞争和市场趋势也在不断演变。
白酒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开拓新的市场渠道,以适应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2024年河南白酒市场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国白酒产销量、销售收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上市白酒企业梯队分布、消费者平均年龄、酒类电商交易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白酒行业的市场现状白酒行业从2019年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在白酒生产和销售方面存在多方特点。
白酒生产方面,首先,白酒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和改进,尤其重视原粮基地的管理和建设,把原粮基地作为白酒生产的“第一车间”。
品牌企业舍得下本钱,对消费者负责,难能可贵;其次,今年各家在生产工艺和质量改进提升上,更强化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然后,虽然白酒是传统产业,但企业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白酒销售方面,酒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慧营销,精准定位消费群体。
这是非常大的变化,将对中国白酒未来营销起到革命性作用。
比如说,汾酒经过几年提升改造,已从以前粗放式营销进入现在的精细化营销、智慧化营销阶段。
同时,所有酒企在终端市场和区域市场做得更精细、更扎实,服务理念、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过去是靠推销产品获客,现在则是用服务理念引领,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三是白酒行业从竞争走到了竞合阶段。
1、白酒产销量及销售收入分析《2020-2026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末以后,鉴于系列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及举措落地、塑化剂事件冲击等,白酒行业前期积累的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大等问题快速爆发,行业进入调整期,全行业产量增速大幅下滑,但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产量直至2016年仍保持了正向增长,达1358万千升。
经过前期深度调整以及消费升级推动,分化发展成为2016年以来白酒行业的总体特征,落后产能持续出清,白酒行业整体产量持续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白酒行业整体产销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行业的销量规模和销售收入规模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相似。
2、中国20家上市白酒企业梯队分布白酒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如果仅对市值排名前20的上市白酒企业进行梯队划分,酒企梯队分布呈金字塔型,第一梯队仅贵州茅台一家。
本报告的主要看点:1.跟踪白酒行业春节旺季需求及重点企业动销改善情况。
2.复盘08年以来历次危机中白酒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得出“危机反而有利于白酒行业格局稳定”的结论。
刘宸倩分析师SAC 执业编号:S1130519110005liuchenqian @不一样的春节,超预期的终端动销及补库存经营分析⏹正值春节旺季,我们第一时间跟踪白酒旺季需求及终端动销情况。
虽然疫情及就地过年政策有一定影响,但是动销及补库存超预期,具体反馈如下:⏹“就地过年”,春节白酒动销受影响几何:1)分地区来看,21年春运规模减半,中西部劳工输出大省及疫情反复地区人口回流受限,春节动销首要承压,但同时使一二线城市市场因大量外来人口滞留受益。
2)分价格带来看,高端小规模宴请、送礼、收藏需求及低端自饮、聚餐受防疫政策影响有限;次高端短期核心消费场景受到影响,但调研反馈整体消费信心依旧强劲,整体库存偏低,终端动销及补库存超预期,一季度开门红依旧可期。
⏹立足春节,如何预测21年业绩:1)春节渠道反馈:厂商未见大幅压货,渠道及终端库存大多良性,高端及低端1个月以内,次高端1.5个月左右;龙头价盘维稳,批价20年飞天整箱3100+、散瓶2400,五粮液960-970,国窖870-880;大商春节打款规划大多在全年的30%以上。
2)21年预测:21Q1高端白酒开门红确定性较强;次高端回款比例理想,开门红可期,受益于20年低基数,21年拉长消费周期,补库存及补偿消费需求亦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
21年全年“需求端恢复+低基数+提价+十四五规划开门红”的大逻辑不变。
⏹以古鉴今,后疫情时期如何展望长期白酒行业:1)复盘历史,行业危机过后白酒赛道更加坚挺,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四万亿”助推高端白酒量价齐升及行业品类细化;13-15年“三公消费”受限,大众消费升级推动行业发展逻辑健康化。
2)展望未来,疫情降预期去库存、加速行业挤压式洗牌,强化行业“结构升级与品牌分化”主线逻辑,高端品牌力与定价权将与行业相辅相成、加速成长,次高端有望受益于高端价格带上升及居民消费升级打开的量价空间。
2023年大曲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大曲酒是中国传统的优质白酒之一,源于中国山西省大曲县,是一款以高粱和小麦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的蒸馏酒。
在中国,大曲酒是广泛消费的一种酒类,市场范围非常广泛。
本文对中国大曲酒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大曲酒行业概述大曲酒是中国白酒八大名酒之一,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酿造工艺和独特的风味。
大曲酒在封建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而到了清代,大曲酒的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此后一直得以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内酒类市场的飞速发展,大曲酒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消费升级和品质意识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质高端、口感独特的白酒,而大曲酒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优质酒类之一。
二、大曲酒行业市场规模分析1. 大曲酒市场规模据统计,2019年中国大曲酒市场规模达到了648亿元,而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和市场变化,大曲酒市场规模略有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未来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大曲酒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2. 地区市场分布大曲酒主要产自山西省大曲县,因此,大曲酒在山西省市场份额比较大。
此外,大曲酒在陕西、河北、北京等地也有较大的市场。
“山西大曲”品牌的建立和推广,也为大曲酒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 消费人群由于大曲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文化积淀,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其中,中年和年长消费者群体占据了大部分比例,但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兴起和对品质的追求,大曲酒在年轻人群体中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扩大。
4. 市场竞争大曲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品牌包括“汾酒”、“洋河”等。
不过,在酿造工艺、口感特点以及品牌文化方面,大曲酒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使得大曲酒在消费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大曲酒市场前景展望当前,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曲酒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未来几年,大曲酒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而且会有很多新品牌和新产品进入市场,进一步丰富大曲酒市场的格局。
2020年中国酒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行业发展概况 (4)(一)主要经济指标 (6)1.营业收入 (6)2.利润 (6)(二)行业发展分析 (7)1.价格 (8)2.市场 (11)3.投资 (12)4.区域分布 (13)5.行业集中度 (14)6.进出口 (14)7.重点行业 (15)8.“三品”战略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 (22)9.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25)10.包装与装备 (26)11.发展新亮点、新增长点 (27)二、行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30)(一)政策与市场 (30)1.政策调整应强化自主调节,引导企业自律生产经营 (30)2.社会舆论关注提升,预警机制亟待健全 (30)3.产业发展不平衡,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31)4.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31)(二)科技创新 (32)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3)(一)政策与市场稳中求进,经济效益保持增长 (33)(二)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3)(三)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经济新格局 (34)(四)结构优化,培育经济增长点 (35)(五)拆旧巷建新巷,满足消费者消费全景需要 (35)四、行业政策发展建议 (37)(一)提升传统产业文化宣传,推进民族品牌建设 (37)(二)积极引导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37)(三)推进理性饮酒政策建设,规范行业引导 (37)(四)调整酿酒行业税收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8)图1 2019年酿酒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4)图2 2019年酿酒行业产品产量分布情况 (5)图3 2019年酿酒行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 (5)图4 2019年酿酒行业利润分布情况 (6)图 5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 (9)图 6 2019年全国名酒、地方酒和基酒批发价格同比指数 (10)图7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 (11)表录表 1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 (7)表 2 2019年我国酿酒企业分酒种产品产量情况 (7)表 3 2019年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8)表 4 2019年酿酒子产业单位产品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 (8)表 5 2019年酿酒产业亏损及其变化情况 (13)表 6 2019年重点省市酿酒产量情况 (13)表7 2019年酒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15)2019年,是酿酒行业呈现结构调整、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持续深化的一年。
酿酒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稳定,并向高质量阶段发展挺进。
从产量规模来看,在向企稳回升的态势发展,行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在稳固有序地进行。
全行业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优化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产量与市场需求基本保持在合理增长空间。
一、行业发展概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12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590.1万kL,同比增长0.3%。
其中饮料酒产量4898.6万kL,同比增长0.7%;发酵酒精产量691.6万kL,同比下降2.5%。
图 1 2019年酿酒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2 2019年酿酒行业产品产量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图 3 2019年酿酒行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12月,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计2129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350.7亿元,同比增长6.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11.7亿元,同比增长12.8%。
图 4 2019年酿酒行业利润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一)主要经济指标1.营业收入2019年,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350.7亿元,同比增长6.8%。
其中,白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5617.8亿元,同比增长8.2%;啤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581.3亿元,同比增长4.8%;葡萄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下降17.5%;黄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2.7%;其他酒行业完成营业收入315.6亿元,下降0.2%;发酵酒精行业完成营业收入525.8亿元,同比增长12.5%。
2.利润2019年,酿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11.7亿元,同比增长12.8%。
分行业看,白酒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404.1亿元,同比增长14.5%;啤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3.9亿元,同比增长10.0%;葡萄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6亿元,同比下降16.7%;黄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他酒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0亿元,同比增长11.7%;发酵酒精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1亿元,同比下降151.9%。
由以上2019年酿酒行业经济效益数据并结合产量情况看出,饮料酒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向好,而部分行业则出现不同幅度下降。
表 1 2019年我国酿酒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表 2 2019年我国酿酒企业分酒种产品产量情况类别,饮料酒包括13种,即麦芽酿造的啤酒、葡萄汽酒、鲜葡萄酿造的酒、味美思酒、黄酒、蒸馏葡萄制得的烈性酒、威士忌酒、朗姆酒、杜松子酒、伏特加酒、利口酒及柯迪尔酒、龙舌兰酒、白酒。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行业发展分析2019年,我国酿酒产业紧跟消费升级趋势,在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产业深度调整,效果明显。
酿酒产业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激发,新动能发展壮大,酒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显著增强。
表 3 2019年酿酒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增速变化情况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价格2019年,白酒、啤酒、黄酒、其他酒制造业利润总额均有上升,葡萄酒和酒精利润总额有所下降。
从单位产品利润上看,白酒、啤酒制造行业有所上升,葡萄酒略有降低,酒精行业单位利润大幅降低。
酿酒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酒类产品价格仍体现酒类市场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整状态。
以经济指标占比最大的白酒为例看价格走势。
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5617.8亿元,同比增长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04.1亿元,同比增长14.5%。
表 4 2019年酿酒子产业单位产品营业收入和利润情况营业收入(元/L)同比增幅/% 利润(元/L)同比增幅/% 发酵酒精制造7.6 15.4 -0.1 -153.3白酒制造71.5 9.1 17.9 15.4啤酒制造 4.2 3.7 0.4 8.8葡萄酒制造32.1 -8.3 2.3 -7.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涨幅低4.2个百分点,反映了市场热度开始降温,市场开始回归理性。
分月来看,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涨幅开始收窄,并将这种态势延续到2019年上半年。
自1月份同比上涨3.3%后,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涨幅基本是逐月回落,从2月份2.7%一直回落至5月的1.4%,6月份受第八代普五利好刺激,涨幅略回升至 1.5%。
随着下半年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郎酒等先后调价让白酒市场再次出现较高热度的背景下,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涨幅有所回升,8月份上涨2.4%,12月上涨3.2%。
不过从全年来看,全国白酒批发价格总指数上涨2.4%,比去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显示经历了前期涨、涨、涨的冲动后,市场热度开始降温,市场有望回归理性,其实更有利于白酒行业行稳致远。
图 5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同比总指数资料来源:2019中国白酒价格运行报告分类来看,2019年名酒、地方酒、基酒价格同比指数走势出现一些分化。
作为本轮行业复苏的排头兵,名酒价格涨幅虽然也明显收窄但走势相对更为强劲。
名酒价格受茅台稳价影响,上涨动力减弱,2019年全国名酒批发价格指数上涨3.4%,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1个百分点,但仍比地方酒高2.1个百分点,比基酒高2.3个百分点。
相对一线酒企,更多的地方酒企则面临销售困难、资金链紧张、需要打折促销的窘境,造成2019年地方酒价格走势相对疲软,特别是6月份同比一度转为负增长,下跌0.1%,显示在挤压式增长的行业现状下,地方酒不进则退的尴尬和危机。
基酒受益产业复苏,以及高粱等原料成本增加影响,同比仍保持正增长,但涨幅也较去年明显收窄,是对市场降温的另一个佐证。
图 6 2019年全国名酒、地方酒和基酒批发价格同比指数资料来源:2019中国白酒价格运行报告。
从判断价格长期运行趋势的定基指数看,经过行业近几年的复苏后,2018年5月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总指数为100.42,首次进入正增长区间。
自此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比总指数缓慢但逐步攀升,到2019年12月创下104.23新高。
2019年全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比总指数都运行在100.87-104.23这个正增长区间,显示当前白酒整体价格已基本回升到2012年行业调整前水平。
图7 2019年全国白酒批发价格定基指数资料来源:2019中国白酒价格运行报告2.市场在宏观经济、产业生态、消费升级等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2019年酒业市场基本面大为改善。
目前,酒类消费已从基本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消费。
再加上追求养生、健康消费等时代消费特征的出现,“少喝点、喝好点”“适量饮酒、快乐生活”的理性饮酒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建设提速、消费升级、中产阶级扩容等新市场环境的形成,有效扩充了高品质高端酒的市场容量。
酒类产业深度调整成效明显,大众消费逐渐常态化,各种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大众的美酒消费需求成为了常态。
从市场结构来看,2019年酒类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结构性升级明显。
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一线名酒企业或在中高端产品上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同时高端产品比重大幅提升,这也使得酒类市场价格线进一步提高。
市场容量趋稳的同时,随着品牌意识提高和强化,消费向骨干企业、驰名品牌、优势品牌集中。
强势龙头品牌挤压非龙头品牌,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消费端来看,大众消费与消费升级是2019年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9年酒类市场大众消费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1996元增至2019年的30733元,这也正是大众消费升级、酒类消费持续升级的有力支撑。
从流通渠道来看,“全酒品、新零售”成为酒类流通变革的主要方向。
消费“品牌化、多元化、个性化、健康化”对酒类流通提出“全酒品”的新需求。
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以后,酒类消费开始“去中心化”,大众消费成为酒类消费的主力军。
2015年开始,数字化营销、新零售模式开始在酒类市场相继流行。
2019年,线上选酒、线上订单,线下体验、线下配送,线上支付、线上评价的“新零售”已在酒类市场从概念落地为现实,推动着酒类市场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