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5.56 KB
- 文档页数:4
儿歌和儿童诗在儿童的世界里,儿歌和儿童诗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智慧。
儿歌,那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
它往往有着简单明快的节奏,像小鼓点一样敲打着孩子们的心。
歌词通常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比如那首《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旋律欢快,歌词重复,孩子们很容易就能跟着哼唱起来。
这种简单的重复,不仅帮助孩子们记住了歌词,更让他们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儿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有描述动物的,像《小鸭子》;有讲述日常生活的,如《洗手歌》;还有充满幻想的,比如《小星星》。
这些儿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一个个奇妙的世界。
它们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教给孩子们各种知识和道理。
比如《小兔子乖乖》,在欢快的歌声中告诉孩子们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儿童诗则更像是一幅用文字描绘的美丽画卷。
它的语言更加优美、细腻,富有想象力。
儿童诗常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空放光明。
星星像颗颗宝石,镶嵌在蓝色的幕布中。
”这样的诗句,把月亮和星星比喻得如此形象,让孩子们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夜空图。
与儿歌相比,儿童诗的篇幅可能更长一些,它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一首好的儿童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的共鸣。
比如《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会飘到什么地方去呢?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这首诗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幻想,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到自由和快乐。
儿歌和儿童诗在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通过聆听和诵读,能够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它们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节奏感,让孩子们对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有更敏锐的感知。
儿歌和幼儿诗的相同之处
儿歌和幼儿诗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娱乐而创作的文学形式,它们有以下相同之处:
1.语言简单易懂:儿歌和幼儿诗都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便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2.韵律与节奏:儿歌和幼儿诗都强调韵律和节奏,通过重复的
音节、字母或音调来加强记忆和娱乐效果。
3.情感表达:儿歌和幼儿诗都能表达情感,如快乐、悲伤、友
善等,通过歌曲或诗歌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育功能:儿歌和幼儿诗常常包含着教育和启发孩子们的内容,如数数、颜色、动物、自然等,通过歌曲或诗歌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
5.娱乐性:儿歌和幼儿诗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使他
们感到快乐和开心,通过歌曲或诗歌的形式来创造有趣的体验。
总的来说,儿歌和幼儿诗都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学习、发展和娱乐,通过简单易懂、韵律、情感和教育等方面的表达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儿歌和儿童诗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语言,了解世界,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然而,儿歌和儿童诗之间有着显著的异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地论述这些异同。
一、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儿歌作为最古老的儿童文学形式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视为儿童的游戏和伴侣。
儿歌通常使用音乐的节奏和简单的韵律,帮助孩子们记住歌词并学习基本的语音、韵律和词汇。
相比之下,儿童诗则更注重表达情感、思想和感悟。
儿童诗不仅要求语言伶俐生动,还需要具备深刻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一些经典的儿歌如《小星星》《儿歌唱过山》《小兔子乖乖》等,常常通过简单的歌词和慷慨激昂的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幸福的氛围。
反之,儿童诗如《松果》《童年》《小溪流》等则着重描绘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通过轻盈婉转的语言抒发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儿童诗在审美和艺术上的要求也远高于儿歌。
儿童诗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造诣和艺术感受,同时还需具有对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有深刻的体验和洞察。
然而,尽管儿歌和儿童诗在文体和表达上有许多的不同,但它们的最终目的却是一致的。
无论是儿歌还是儿童诗,它们都是以孩子们的成长和幸福为出发点,用语言和文学向孩子们传达温情和爱。
正是这种关爱和呵护,让孩子们愉悦地成长并渐渐走向成熟。
二、儿歌和儿童诗的现状随着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儿歌和儿童诗的创作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从传统的民谣与童谣到逐渐兴起的儿童诗歌,这些作品都在通过语言和韵律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和自我。
同时,这些篇章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成为孩子们最爱的读物之一,也为儿童文学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儿歌和儿童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相比之下,一些无聊和庸俗的低质量篇章却可以大量传播,给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带来深刻的影响。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让儿歌和儿童诗真正成为孩子们内心的寄托和启迪,就需要注重儿童文学的质量和格调,同时也需要提升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
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交流认识、阐述观点:1、儿歌在词语的应用上讲究顺口自然,通俗易懂,具有俗味。
比如:“把门儿开开,我要进来”。
2、儿歌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和节奏。
这首儿歌是有严格的韵律节奏,ai韵,可吟可唱的,我们小时候都会唱的。
3、儿歌短小单纯,易容易记。
低幼儿童接受知识、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这首儿歌内容单纯明白,容易被孩子接受和记忆。
4、儿歌是以年龄较小的幼儿为阅读对象,蕴含一定的趣味性和道理,能够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事物。
这首儿歌就是:告诉孩子们独自一人在家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盲目给陌生人开门。
《会飞的花朵》——金波蝴蝶,蝴蝶,你飞过田野,飞过山岗,在我们春天的土地上,到处有鲜花开放。
红的花,黄的花,紫的花,汇成了鲜花的海洋,蝴蝶从这里飞过,张开了五颜六色的翅膀。
蝴蝶,蝴蝶,你像会飞的花朵,你飞呀飞,飞向远方,远方也是鲜花的海洋......交流认识、阐述观点:1、儿童诗歌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及内心世界。
这首儿童诗是属于自然诗歌的范畴,以小孩子的视角来描写蝴蝶像会飞的花朵,暗含小孩子的单纯天真无邪的情感,表达了小孩子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之情。
2、儿童诗遣词造句在晓畅浅白之中多一些雅趣,注重情感的纯度。
这首诗歌还是通俗易懂的,用了一些“蝴蝶、鲜花、田野、海洋”这些词语,非常的雅致。
表现出小孩子的情感也很单纯。
3、儿童诗歌体现了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富于儿童独有的意境美。
这首诗歌所描写的“蝴蝶像飞舞的花朵”是非常有趣的想象,不管是儿童看到的或想象的蝴蝶飞舞的景象,都有一种独特的意境之美,饱含着儿童的情感。
4、儿童诗更加的自由,有诗意美,由意境所构成的画面感很强。
儿童文学的体裁:儿童文学的体裁主要有儿歌与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科学文艺、儿童戏剧等。
一、儿歌儿歌又被称为童谣,是一种专为较小年龄的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
儿歌的基本特征是:篇幅较小,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内容浅显;主题单一。
儿歌的主要类型有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谜语歌、颠倒歌等。
儿歌的基本类型问答歌也叫问答调、盘歌、对歌。
它利用问一句答一句或连问几句再连答几句的形式来组成句式。
问答歌能给幼儿一定的知识,或帮助他们悟出某种事理,或使他们获得快乐满足,很适宜于组织游戏,有问有答,其乐融融。
数数歌是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
它包含着较强的知识性,教育性,可以以形象的方式训练、培养幼儿抽象思维、数的概念,同时能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儿歌。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
古代曾被称为抚儿歌。
这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吟唱的,为哄婴幼儿入睡而低吟哼唱的儿歌。
连锁调即连珠体,也叫连句或衔尾式。
它的结构形式较特殊,以“顶真”手法构成,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
谜语歌是用儿歌形式来表达谜面的谜语,它采用寓意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
绕口令又称拗口令或急口令。
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儿歌特殊形式。
滑稽歌也称颠倒歌、古怪歌和倒唱歌。
它通过极度的夸张,有意错倒地描绘某种自然景象或生活中的事物,使幼儿一看就知道错误的所在,引导儿童从背逆事理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
二、儿童诗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练的语言抒写儿童情趣和心声,并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诗歌形式。
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为:从词语的运用上,儿歌词语通俗自然;儿童诗注重炼字。
从韵律来讲,儿歌更注重合口押韵,琅琅上口;儿童诗注重旋律的优美,是音乐美和意境美的结合。
四、儿歌和儿童诗的阅读指导(一)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与联系儿歌与儿童诗合称为儿童诗歌,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儿歌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间童谣为儿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和比较定型的表现形式。
除去我国历代诗歌中涌现出来的适合儿童阅读、为儿童所喜爱的诗作,如骆宾王的《鹅》、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等,儿童诗主要是自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自由体新诗发展而来,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自由和美的韵律表现着儿童生活和儿童情趣。
儿童诗从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汲取了艺术养分,又从儿歌中借鉴了表现手法,利用现代汉语进行创作,开拓出了新的意境和审美空间。
儿歌的词语通俗自然,多用口语,儿童诗则比较注重炼字,更追求意象的选择和在明白清新的语言中营造意境;儿歌注重合口押韵,语音层的音乐性非常鲜明,可诵可唱,琅琅上口,儿童诗语音层形式较为自由,音乐美与诗意美相互交融;儿歌表现出亲切、幽默、诙谐的风格,儿童诗则注重情感的流露和意境的优雅;儿歌适宜于歌唱嬉戏,有娱乐和游戏的实用功能,儿童诗更适合于欣赏,能使小读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提升。
无论是儿歌还是儿童诗,都能放飞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想像和天性,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对诗歌的阅读,儿童在无形中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思想融合于作品,在两者的相互渗透中得到感悟与启发。
同时,儿童在阅读、写作诗歌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细腻的内心体验习惯和对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其语文学习。
从人类学、儿童心理学和文学等角度来看,儿童诗歌都能使儿童受益无穷。
儿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指的是小读者对儿歌、儿童诗的感知、体味和习得。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是儿童文学欣赏和学习的关键。
一般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作品表面的趣味,而不一定能理解作品的深层涵义,这就有赖于老师的引导。
而这种引导并不只是对作品中个别的句、形、音、义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儿童分析思考的能力。
譬如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结构的安排如何?用何种方式表达优、缺点何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引导儿童培养其提问、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和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思考能力,不但可以提升儿童阅读的乐趣和深度,无疑也能强化儿童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童诗与⼉歌的区别⼉歌与⼉童诗的区别⼉童诗与⼉歌同属于⼉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各⾃具有⾃⼰的个性特征,⼆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从读者对象的⾓度看,⼉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童为主要对象;⼉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童为主要对象。
(⼆)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式表现出来,⽐较深刻、含蓄;⼉歌则往往是⽐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如⼉童诗《⼩弟和⼩猫》与⼉歌《洗⼿》都是以要讲究卫⽣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式却明显不同。
从语⾔表现形式上看,⼉童诗与⼉歌的语⾔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
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童诗的语⾔⽐⼉歌的语⾔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
在韵律⽅⾯,⼉童诗不像⼉歌那样讲究⾳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较长;⽽⼉歌因为有⼝头创作、供幼⼉吟唱的特征,⼀般都较为短⼩。
分辨⼉歌和⼉童诗的要项如下:⼀、阅读对象:⼀般来说,⼉歌的读者,⼤都是学龄前⼉童。
⽽⼉童诗的读者,⼤都在中年级以上。
⼆、功能:⼉歌的主要功能,并不只是限制在认知这个圈圈⾥.其他如:练习发⾳、催眠⽌哭、教育、游戏、幽默滑稽、性情陶冶等,也占了相当重的⽐重和份量。
⼉童诗的功⽤,⼀般来说,在於使⼉童能接受⽂学的陶冶、变化⽓质和增进⽂学修养。
三、分类:⼀般来说,⼉歌的分类⽐⼉童诗清晰。
四、押韵:简单的说,绝⼤多数的⼉歌,都是押韵的;⽽绝⼤多数的⼉童诗都是不押韵的。
五、句法:在⼉童诗中,⾃由式⼏乎就是它的技法。
句法,虽然是⼉歌的要件之⼀,然⽽,却不是判别⼀⾸⼉歌好坏的唯⼀条件⼉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式表现出来,⽐较深刻、含蓄;⼉歌则往往是⽐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如⼉童诗《⼩弟和⼩猫》与⼉歌《洗⼿》都是以要讲究卫⽣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式却明显不同。
《⼩弟和⼩猫》柯岩我家有个⼩弟弟,/聪明⼜淘⽓,/每天爬⾼⼜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
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作者:————————————————————————————————日期:题目: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论文研究课题方向:儿童文学方向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姓名:尹芳目录摘要...............................................................2 导论...............................................................3 一、发展史.........................................................4 (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4)二、写作内容.......................................................5 (一)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5 三、语言特色.......................................................6 (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6(二)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7四、写作功能.......................................................8(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五、结语....................................................... (10)六、注释....................................................... (11)七、参考文献......................................................11摘要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儿童诗名词解释
一、定义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适合儿童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诗歌。
儿童诗通常具有简短、易懂、生动、形象、有趣等特点,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心智发展。
二、特点
1. 语言简练易懂:儿童诗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表达清晰易懂,符合儿童的语言能力。
2. 形象生动:儿童诗通常使用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3. 情感真挚:儿童诗通常表达儿童真挚、纯洁的情感,如友情、亲情、热爱自然等。
4. 形式多样:儿童诗的形式多样,有儿歌、童话诗、寓言诗、游戏诗等。
三、分类
1. 儿歌:儿歌是儿童诗的一种形式,通常以歌曲的形式演唱,旋律简单、易记,歌词简短、易懂,适合幼儿和小学生阅读。
2. 童话诗:童话诗是以童话故事为内容的诗歌,通常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3. 寓言诗:寓言诗是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诗歌,通常通过故事中的动物或植物形象,表达一定的道德寓意,具有教育意义。
4. 游戏诗:游戏诗是一种以游戏为内容的诗歌,通常通过诗歌
的形式描述游戏情节,适合儿童在游戏中阅读和演唱。
四、常见形式
1. 短小精悍型:这种类型的儿童诗简短精悍,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2. 活泼生动型:这种类型的儿童诗活泼生动,语言丰富,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
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体现在智慧树考试
一、目的不同。
童诗的目的在写意,抒情,强调内在的意义;儿歌有很强的功利性,强调外在的功能。
审美风格不同。
儿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有“俗”味,童诗的遣词造句在晓畅明白中讲究“雅趣”;音乐美的表现方式不同。
儿歌讲究音韵节奏,具有鲜明的外在形式上的音乐感,形式比较整齐(有相对稳定的音步,相对稳定的句式,相对稳定的韵脚)。
儿童诗更少拘束,更自由,音乐美体现在诗意的传达中。
二、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儿歌是一种音乐体裁。
儿童诗是一种文学形式的体裁。
儿歌与儿童诗在文学上形式来说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题材。
他们没有本质上的相同,也没有本质上更多关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有哪些的问题;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
三、儿歌与儿童诗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
读者对象不同。
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幼儿园)和学龄初期(小学1——2年级)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更多关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有哪些的问题;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
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
儿歌和儿童诗儿歌一、简介儿歌是以低龄儿童为主,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
内容都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
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福建浦城儿歌《月光光》。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新儿歌。
二、儿歌的分类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3 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及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
表现手法有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联想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
三、儿歌的特点(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
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
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
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
”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师道二○二○年第十二期新论视窗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编了过半篇数的儿歌及儿童诗。
诗歌教学从“娃娃”抓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诗歌的种子,意义深远。
这些年,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研究蓬勃兴起,相关案例和论文可谓众矣。
然而,笔者发现,儿歌与儿童诗经常被混为一谈,一些教师也是迷惑不解。
例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语文备课手册》(一年级上册),在《影子》一文的“教材品析”中说“《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而在“作者链接”中又说“提起《影子》这首儿童诗……”,前文说《影子》是儿歌,后文又说《影子》是儿童诗,前后表述明显不一。
河北省作家刘畅也曾在博客吐槽:“我已经收到十多本收录有我创作的儿歌、童谣类的样书。
不管是大赛的获奖(优秀)作品集还是名家选编的专辑,从书名到内文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陷。
有的专集或选集书名叫《儿歌×××》或《童谣×××》,可在书中,他们除了把儿歌、童谣混在一起,更有的把儿童诗也混在儿歌或童谣当中……”笔者仔细查阅了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全书虽未专门讲解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但在“教材解析”中明确将《雪地里的小画家》《影子》《大小多少》等课文列为儿歌,将《明天要远足》《青蛙写诗》《小小的船》等课文列为儿童诗。
笔者还注意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的第5条目标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应该说,无论是课程标准制定者还是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编写者都有意对儿歌和儿童诗作出了区分。
那么,儿歌与儿童诗二者区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文学界似乎尚未有权威的界定,网络上对此也一直争论不休。
笔者以为,不管作家、编辑怎么看待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还是应该尊重课程标准及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观点,对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保持清醒的认识。
儿童诗与儿歌比较
儿歌与儿童诗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两种体裁,大部分人不会把这两者之间的界线分得非常清楚,但是儿歌与儿童诗之间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学者研究认为:儿歌在古代为童谣,属于“歌”的范畴,来自于民间歌谣。
而儿童诗则是在五四时期“新诗”(即白话诗)的基础上产生的,属于“诗”的范畴,来自于文人的创作,常称为自由体诗。
五四运动以前,人们对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常常只是表面上的论及到,五四运动以后,儿歌与儿童诗的研究范围才逐渐扩大,视角也逐渐变广,许多学者从教育心理学、科学、文学和民间文学等角度,分别讨论了儿歌与儿童诗各自在形式、内容和意义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2 语音特征
2.1 儿歌注重韵律化
儿歌形式规整,它的音乐性是外化的,表现在押韵和节拍上。
儿歌几乎都押韵,无韵不成儿歌。
儿歌的押韵规律主要有三:一是句句押韵。
如儿歌《小白兔》:
小白兔,穿棉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这首儿歌每句的末字“袄、小、翘、笑”都是押的“ao”的韵,属于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容易记住,又动听。
二是隔句押韵。
如一首传统儿歌:
刚刚六点过,
太阳就落坡。
鸭子跳上架,
猫儿进了窝。
蝙蝠天上飞,
正把蜜蜂捉。
这首儿歌第一句入韵“o”,然后隔句押此韵,读起来既具有一个韵押到底所产生的流畅活泼的音乐美,又具有隔句押韵所形成的节奏舒缓的特点。
2.2 儿童诗注重散文化
儿童诗形式自由,它的音乐性是内在的,儿童诗对韵律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尤其是儿童诗歌的“诗”和“歌”界线清晰后,儿歌的韵律美更为突出,而儿童诗“概念”的韵律则慢慢淡出,一般都是自由用韵,押韵也只是大概押韵或者是完全自由化,相当于一种“自由体”。
如一首儿童诗《草帽》: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这首儿童诗在韵律上没有什么约束力,自然、朴素的自由风格却更具魅力。
尽管儿童诗在节奏韵律上得到了放松,但并没有影响它的音乐美,反而更为随和。
从上面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儿童诗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诗句散漫、用字押韵自由等方面。
3 词语特征
3.1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
儿歌词语的口语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叠。
儿歌中词语的重叠形式很多,但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AA式,如“亲亲”、“宝宝”、“娃娃”、“乖乖”等。
另一种是ABB式,如“红通通”、“亮晶晶”、“笑嘻嘻”、“哗啦啦”等。
这些重叠形式在儿歌中随处可见,不仅增加了儿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而且还以口语化的方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二是拟声词。
在儿歌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拟声词可以使儿童产生身
临其境的感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或者人与物的动作、心情。
如下面的一首儿歌:
小猫咪伸个懒腰,喵喵喵,
小鸭子摇摇摆摆,嘎嘎嘎,
小青蛙蹦蹦跳跳,呱呱呱。
这首儿歌,模拟小猫咪、小鸭子和小青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可以根据这些模拟的声音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事物,对一些喜欢模仿的孩子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是词缀。
词缀有前缀和后缀,儿歌词语中常见的前缀如“第一”、“第二”中的“第”,以及“阿姨”、“阿哥”、“阿姐”、“阿婆”中的“阿”等等;后缀一般有“子”、“头”、“儿”等,如“桌子”、“骨头”、“画儿”等。
这些合成词在儿歌中大量出现更显儿歌词语的口语化特征。
3.2 儿童诗词语的形象性
儿童诗的凝练之美体现出儿童诗词语的形象性。
下面就来看看儿童诗中几种词类所勾勒出来的形象性。
第一种是运用色彩性词语。
如儿童诗《小蜡笔》:
我爱你,
五颜六色的蜡笔。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绿色画草地,
我用蓝色画海洋,
我用黄色画太阳。
诗中色彩性强烈的词语的使用,如“红色”、“绿色”、“蓝色”、“黄色”,使其所描述的对象跃然纸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彩色的圖画,使孩子感受到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激情、希望、纯洁、活力等各种不同的意味,对提高儿童审美能力有着很大帮助。
第二种是使用双音节词,主要有双声词和叠韵词。
双声词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的双音节词,例如“河水轻轻摇着小船,像一个柔软
的摇篮”,其中的“柔软”就是一个双声词;叠韵词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的双音节词,如“悄悄地,拱出大地,想来打听,春天里,树绿的秘密,花开的消息”,其中的“秘密”既是一个双声词,同时也是一个叠韵词。
儿童诗词语中经常出现的这种双音节词,在语言表达上,常常令作品更具有音乐美,听起来悦耳,从而产生更为良好的表达效果。
结论
不论是清新稚嫩的儿歌,还是优雅含蓄的儿童诗,都各有其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之处,我们在判断一篇儿童文学作品究竟是属于儿歌还是儿童诗时,便可以从分析其语音、词语等层面得出结论。
儿歌读来朗朗上口,韵律十足,而儿童诗读来则是不拘一格,舒缓自由;儿歌作品用词讲求口语化与简单化,不同于儿童诗词语讲求的形象性与情趣性;儿歌在主要修辞格的选择上则不如儿童诗般含蓄深厚。
儿歌与儿童诗所具有的这些各自不同的特点不仅可以成为我们区分这两种儿童文学体裁的重要依据,也对儿歌与儿童诗创作者提出了一定的创作要求,即要切合各自受众的特点,要遵循各自的创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