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儿歌和儿童诗
- 格式:ppt
- 大小:18.83 MB
- 文档页数:38
第二章:儿歌诗歌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
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小老鼠阳光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猫走了,再玩玩。
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一瘸一拐。
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屁股右歪。
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
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
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
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
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
儿歌和儿童诗儿歌一、简介儿歌是以低龄儿童为主,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
内容都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
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福建浦城儿歌《月光光》。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新儿歌。
二、儿歌的分类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3 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及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等。
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念、易记、易传。
表现手法有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联想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
三、儿歌的特点(一)内容浅显,思想单纯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
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
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圣野的儿歌《布娃娃》:“布娃娃/不听话/喂她吃东西/不肯张嘴巴。
”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
同时,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
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
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它。
”只19个字,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
(三)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题目:分析儿歌和儿童诗的异同论文研究课题方向:儿童文学方向学校:岩山镇朝阳完小姓名:***目录摘要 (2)导论 (3)一、发展史 (4)(一)儿歌起源时间早,运用广泛 (4)(二)儿童诗出现时间晚,使用时带有功利,多用于传播新思想 (4)二、写作内容 (5)(一)儿歌是叙事,写物,内容浅易,重实用性 (5)(二)儿童诗是写意,抒情,内容较深,重艺术性 (5)三、语言特色 (6)(一)语音特征比较:儿歌比儿童诗更注重韵律 (6)(二)词汇特征比较:儿歌词汇简单通俗而儿童诗词汇丰富有内涵 (7)四、写作功能 (8)(一)儿歌是对儿童基本情感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8)(二)儿童诗是对儿童进行文学的陶冶和提高文学修养 (9)五、结语 (10)六、注释 (11)七、参考文献 (11)摘要儿歌和儿童诗,统称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
二者不管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与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上都有密切的关联。
但在当今社会两者常被人们混淆,有的人把儿童诗当做儿歌,有的人把儿歌当成儿童诗。
因此,本文从儿歌与儿童诗的发展史、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等不同角度,来探讨儿歌与儿童诗的文体特征。
继而,比较和区分这两种体裁的不同点。
关键词:儿歌儿童诗语言特色写作内容写作功能导论:儿歌,也称童谣、儿语等,是一种具有民歌艺术风格的、为低幼儿童创作的,且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可吟可唱的诗歌样式。
它篇幅短小,结构单纯,一首儿歌说明一个意思或一个目的,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
其内容活泼生动,曲调欢快。
作为幼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鬓发斑白,仍能记起儿时的歌谣。
儿童诗是指切合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情感,适合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和喜爱的诗歌。
题材广,主题深,语言词汇丰富,篇幅长,注重多种意象的运用与不同意境的构造等都是儿童诗的特性。
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一、从儿歌、儿童诗的发展史来分析:每件事物的发生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儿歌、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理因也有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