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格式:pdf
- 大小:189.91 KB
- 文档页数:10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09-微生物实验室菌
(毒)种和样本的管理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1、()指感染性材料或活病毒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不含致病性活病毒的操作
A、灭活材料的操作[正确答案]
B、动物感染实验
C、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D、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
E、病毒培养
2、()实验室是全球生物安全最高级别的实验室
A、P1
B、P2
C、P3
D、P4[正确答案]
E、P5
答案详见:
3、以下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的是()
A、结核[正确答案]
B、埃博拉
C、天花
D、麻疹
E、腮腺炎
4、按《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将相关病原和标本分为A、B两类,A类中传染性物质特指()
A、病毒培养物
B、弱毒菌种
C、菌株或活菌培养物[正确答案]
D、第三类微生物。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我国目前已确诊18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
而美国的一连串“恐怖数据”更加重了公众的担忧——这是否会在国内乃至全球引发耳念珠菌疫情?为解答公众疑惑,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
专家表示,“超级真菌”的说法言过其实,公众不必恐慌。
另一方面,对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而言,应从预防、治疗、研究乃至公共卫生政策方面对耳念珠菌加以关注。
此外,专家表示,相较耳念珠菌,高致病性真菌才是人类真正要面对的劲敌。
好消息是,目前我国已建立真菌监测网以及针对病原真菌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具备对高致病性真菌的培养、检测能力。
这就如同具备了一双慧眼,能及时发现苗头,将高致病性真菌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高致死率不排除言过其实617例,这是美国疾控中心官网公布的全美感染耳念珠菌病例的最新数据。
虽然病例数较此前进一步增加,但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张建中看来,“没必要恐慌”。
张建中介绍,我国生物安全等级由高到低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根据2006年我国制定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真菌病原最高为三级,包括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等,而包括耳念珠菌在内的念珠菌属物种仅被归为二级。
短时间、高致死率是耳念珠菌“吸引眼球”的关键。
对此,张建中表示,这个数据或有水分。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感染不一定是直接死因。
”张建中说,耳念珠菌属于侵袭性真菌,一般只感染免疫受损人群,比如艾滋病病人、肿瘤化疗病人、器官移植者等,而正常健康人群极少被感染。
临床上,艾滋病病人合并多种感染导致器官衰竭而死,“感染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另一方面,由于各国在死因分类上有所不同,因此所谓60%的致死率,不排除言过其实。
而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所谓“紧急威胁”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针对临床医生和疾控工作人员而言,提示从预防、治疗、研究,甚至一些公共卫生政策方面进行关注。
张建中还强调,“耳念珠菌并不是致病力特别强的物种”,所谓“紧急威胁”主要是因为这个菌的耐药性、快速传播以及难以在环境中根除等特点。
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主要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例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等。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例如,SARS冠状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例如,肠道病毒、麻疹病毒、登革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肺炎支原体、肉毒梭菌、脑膜炎奈瑟菌等。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例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表1.病毒分类目录附录:朊病毒注:BSL-n/ABSL-n:不同的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
a.病毒培养:指病毒的分离、扩增和利用活病毒培养物的相关实验操作(包括滴定、中和试验、活病毒及其蛋白纯化、核酸提取时裂解剂或灭活剂的加入、病毒冻干、利用活病毒培养物或细胞提取物进行的生化分析、血清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以及产生活病毒的重组实验。
b.动物感染实验:指以活病毒感染动物以及感染动物的相关实验操作(包括感染动物的饲养、临床观察、特殊检查,动物样本采集、处理和检测,动物解剖,动物排泄物、组织、器官、尸体等废弃物处理等)。
c.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指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
未经可靠灭活或固定的人和动物组织标本因含病毒量较高,其操作的防护级别应比照病毒培养。
d.灭活材料的操作:指感染性材料或活病毒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但未经验证确认后进行的操作。
e.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指针对确认无感染性的材料的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无感染性的病毒DNA或cDNA操作。
f.运输包装分类: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将相关病原和标本分为A、B两类,对应的联合国编号分别为UN2814(动物病毒为UN2900)和UN3373。
对于A类感染性物质,若表中未注明“仅限于病毒培养物”,则包括涉及该病毒的所有材料;对于注明“仅限于病毒培养物”的A类感染性物质,则病毒培养物按UN2814包装,其它标本按UN3373要求进行包装。
凡标明B类的病毒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
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进行包装。
g.猴痘病毒: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个人防护应遵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相关规定。
h.这里特指亚欧地区传播的蜱传脑炎、俄罗斯春夏脑炎和中欧型蜱传脑炎。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设置技术规范(WS 315-2010)》由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起草人:武桂珍、叶强、魏强、韩俊、李振军、梁米芳、海荣、段书敏、蒋岩、赵赤鸿、杨杏芬、孟蕾、季水利。
基本内容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68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5月26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〇〇九年七月十六日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菌(毒)种或样本资源,防止菌(毒)种或样本在保藏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实验室感染或者引起传染病传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主管全国人间传染的菌(毒)种保藏机构(以下称保藏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藏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菌(毒)种是指可培养的,人间传染的真菌、放线菌、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具有保存价值的,经过保藏机构鉴定、分类并给予固定编号的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的病原微生物样本(以下称样本)是指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人和动物体液、组织、排泄物等物质,以及食物和环境样本等。
可导致人类传染病的寄生虫不同感染时期的虫体、虫卵或样本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编码产物或其衍生物对人体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基因(或其片段)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菌(毒)种的分类按照《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的规定执行。
菌(毒)种或样本的保藏是指保藏机构依法以适当的方式收集、检定、编目、储存菌(毒)种或样本,维持其活性和生物学特性,并向合法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菌(毒)种或样本的活动。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拟订二○○六年一月十一日'\表 1. 病毒分类名录菌种(病毒)名称运输包装分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类f危害序程度号分类学地分类英文名中文名位Alastrim类天花病痘病毒科第一1virus毒类Crimean-Con克里米亚布尼亚病第一2go—刚果出毒科类未经无感培育灭活动物染性病毒的感资料培育a感染资料染材的操实验b作d的操料的作e操作cBSL-ABSL BSL-BSL-BSL-34-421BSL-ABSL BSL-BSL-BSL-33-321备注UN 编A/B号UN28A14UN28A143 4 5'\hemorrhagic血热病毒fevervirus(新疆出(Xinjiang 血热病hemorrhagic毒)fever virus)Easternequine东方马脑披膜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仅培育BSL-3A物 A 类encephalitis炎病毒科类3-32114virus埃博拉病丝状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Ebola virus BSL-3A毒科类4-42114Flexal 病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Flexal virus BSL-3A毒科类4-42114'\6 7 8Guanarito瓜纳瑞托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BSL-3Avirus病毒科类4-42114 Hanzalova Hanzalov第一BSL-ABSL BSL-BSL-UN28黄病毒科BSL-3Avirus , a 病毒类4-42114亨德拉病副粘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Hendra virus BSL-3A毒科类4-42114仅病毒Herpesvirus猿疱疹病疱疹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9科 B BSL-2A培育物simiae毒类3-32114为 A 类第一BSL-ABSL BSL-BSL-UN2810Hypr virus Hypr 病毒黄病毒科BSL-3A类4-42114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11Junin virus鸠宁病毒BSL-3A科类4-42114'\Kumlinge12virus,Kyasanur13Forestdisease virusLassa fever 14virusLoupingill15virusMachupo16virusMarburg17virus Kumlinge第一BSL-ABSL BSL-BSL-UN28黄病毒科BSL-3A病毒类4-42114卡萨诺尔BSL-ABSL BSL-BSL-UN28第一丛林病病黄病毒科BSL-3A毒类4-42114拉沙热病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BSL-3A毒科类4-42114跳跃病病第一BSL-ABSL BSL-BSL-UN28黄病毒科BSL-3A毒类4-42114马秋波病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BSL-3A毒科类4-42114马尔堡病丝状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BSL-3A毒科类4-42114Monkeypox第一BSL-BSL-BSL-UN28 18猴痘病毒痘病毒科BSL-3BSL-3Avirus类32114 Mopeia 病Mopeia virus毒 ( 和其(and other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 19他BSL-3A科类4-42114 TacaribeTacaribeviruses)病毒 )副粘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 20Nipah virus尼巴病毒BSL-3A科类4-42114Omsk鄂木斯克第一BSL-ABSL BSL-BSL-UN28 21hemorrhagic出血热病黄病毒科BSL-3A类4-42114 fever virus毒Sabia virus Sabia 病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3 BSL-BSL-AUN2822毒科类4-42114圣路易斯第一BSL-ABSL BSL-BSL-UN2823encephalitis黄病毒科BSL-2A脑炎病毒类3-31114 virusTacaribe Tacaribe沙粒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24BSL-2A virus病毒科类4-42114第一BSL-ABSL BSL-BSL-UN2825Variola virus天花病毒痘病毒科BSL-2A有疫苗类4-41114Venezuelan委内瑞拉equine BSL-ABSL BSL-BSL-UN28披膜病毒第一26马脑炎病BSL-2A科类3-31114 encephalitis毒virusWesternequine西方马脑披膜病毒第一BSL-ABSL BSL-BSL-UN2827BSL-2A encephalomy炎病毒科类3-31114elitis virus仅病毒Yellow fever BSL-ABSL BSL-BSL-UN28培育物第一为 A 28黄热病毒黄病毒科BSL-2A virus类3-31114类,有疫苗Tick-borne仅病毒蜱传脑炎第一BSL-ABSL BSL-BSL-UN28培育物29encephalitis病毒g 黄病毒科BSL-3A为 Avirus g 类3-31114类,有疫苗Bunyamwera布尼亚维布尼亚病第二BSL-ABSL BSL-BSL-UN2830BSL-2A virus拉病毒毒科类3-31114California加利福利布尼亚病第二BSL-ABSL BSL-BSL-UN2831encephalitis亚脑炎病BSL-2A毒科类3-31114 virus毒Chikungunya基孔肯尼披膜病毒第二BSL-ABSL BSL-BSL-UN2832BSL-2A virus雅病毒科类3-31114正粘病毒第二BSL-ABSL BSL-BSL-UN2833Dhori virus多里病毒BSL-2A科类3-31114Everglades Everglade披膜病毒第二BSL-ABSL BSL-BSL-UN28BSL-2A34virus s 病毒科类3-3111435Foot-and-mo口蹄疫病小 RNA 病第二BSL-ABSL BSL-2 BSL-BSL-AUN28'\uth disease 毒毒科类3-31114 virusGarba 病弹状病毒第二BSL-ABSL BSL-BSL-UN28 36Garba virus BSL-2A毒科类3-31114 Germiston Germisto 布尼亚病第二BSL-ABSL BSL-BSL-UN28 37BSL-2A virus n 病毒毒科类3-31114 Getah病披膜病毒第二BSL-ABSL BSL-BSL-UN28 38Getah virus BSL-2A毒科类3-31114Gordil病布尼亚病第二BSL-ABSL BSL-BSL-UN28 39Gordil virus BSL-2A毒毒科类3-31114 Hantaviruses,其余汉坦布尼亚病第二BSL-ABSL BSL-BSL-UN28 40BSL-2A other病毒毒科类3-31114仅病毒培育物为 AHantavirusescause41pulmonarysyndromeHantavirusescausehemorrhagic 42feverwithrenalsyndrome'\类惹起肺综仅病BSL-ABSL BSL-BSL-UN28布尼亚病第二毒培育合征的汉BSL-2A物为 A 毒科类3-31114坦病毒类有疫惹起肾综苗。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真菌分类目录注:BSL-n/ABSL-n:代表不同的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
a.活菌操作:指涉及真菌从样本中分离培养及菌株传代培养、扩增培养的实验活动须在规定的实验室中进行。
用于样本检测活动中的培养步骤,按照样本检测要求的实验室等级执行。
b.动物感染实验:指以活菌感染动物和感染动物的相关实验操作(包括动物饲养、临床观察、特殊检查,动物样本采集、处理和检测,动物解剖,动物排泄物、组织、器官、尸体等废弃物处理等)。
c.样本检测:包括未知样本的病原菌涂片染色、显微镜检、分离培养、菌种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检测、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活动。
d.非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如不含致病性活菌材料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实验。
e.运输包装分类: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分类包装要求,将相关病原和标本分为A、B两类(A类:指存在致死或永久致残的感染性物质;B类:不列入A类的感染性物质),对应的联合国编号分别为UN2814和UN3373;A类中传染性物质特指菌株或活菌培养物,应按UN2814的要求包装和空运,其他相关样本和B类的病原和相关样本均按UN3373的要求包装和空运;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可参照以上标准包装。
f.活菌培养操作应加强防护,采取穿戴N95、面屏及防护服等防护措施。
说明: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临床和现场的未知样本的检测可在二级或以上防护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涉及病原菌分离培养的操作,应加强个体防护和环境保护。
但此项工作仅限于对样本中病原菌的初步分离鉴定。
一旦病原菌初步明确,应按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类别将其转移至相应等级的实验室开展工作。
2.本表未列之病原微生物和实验活动,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危害程度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如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实验的,应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3.08.18
•【文号】国卫科教发〔2023〕24号
•【施行日期】2023.08.1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的通知
国卫科教发〔2023〕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机关各司局,委直属和联系单位:
为加强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和样本运输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委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委。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科教发〔2006〕15号)即行废止。
附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3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