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试验及其测量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43.03 KB
- 文档页数:3
课题三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较法、针触法、光切法、光波干涉法。
1.比较法用比较法检验表面粗糙度是生产车间常用的方法。
它是将被测表面与粗糙度样块进行比较来评定表面粗糙度。
如图3-1所示。
比较法可用目测直接判断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比较或凭触觉、来判断表面粗糙度。
缺点是精度较差,只能作定性分析比较。
图3-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2.针触法针触法是通过针尖感触被测表面微观不平度的截面轮廓的方法,它实际是一种接触式电量方法。
所用测量仪器为轮廓仪,它可以测定Ra为0.025~5um。
该方法测量范围广,速度可靠、操作简便并易于实现自动测量和微机数据处理。
但被测表面易被触针划伤。
如图3-2所示。
图3-2针触法测量原理图3.光切法光切法就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被测零件表面的粗糙度,采用仪器是光切显微镜又称双管显微镜。
该仪器适宜测量车、铣、刨或其它类似的方法加工的金属零件的平面或外圆表面。
光切法通常用于测量Ra=0.5~80µm的表面。
4.光波干涉法干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
干涉显微镜测量的范围一般为0.03~1µm。
也可作Rz、Ry参数评定。
本课题结合课堂讲授的典型零件的标注,分析并检测表面粗糙度,根据国家标准评定表面粗糙度。
选用方法为光切法和光波干涉法。
实验3-1 用光切显微镜检测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2.正确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加深对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的理解二、测量原理及仪器说明双管显微镜又撑光切显微镜,它是利用被测表面能反射光的特性,根据“光切法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R=0.8-80um的表面粗糙度。
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一般用于测量Z图3-3光切显微镜1—底座;2—立柱;3—升降螺母;4—微调手轮;5—支臂;6—支臂锁紧螺钉;7—工作台;8—物镜组;9—物镜锁紧机构;10—遮光板手轮;11—壳体;12—目镜测微器;13—目镜仪器外型如图3-3所示,它由底座6,支柱5,横臂2,测微目镜13,可换物镜8及工作台7等部分组成。
粗糙度测量标准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的不平整程度,通常用来描述表面的粗糙程度。
在工程领域中,粗糙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物体的摩擦、磨损、密封和润滑等性能。
因此,准确测量物体表面的粗糙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粗糙度的测量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粗糙度测量。
一、粗糙度的定义。
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的不规则程度,通常是由微小起伏构成的。
这些微小的起伏会对物体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
粗糙度通常用Ra值来表示,Ra值越大,表明表面的粗糙度越高。
二、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1. 接触式测量法。
接触式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仪器的探针直接接触被测表面,然后根据探针的运动轨迹来计算表面的粗糙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和材质的表面,但是需要考虑到探针和被测表面的材质和硬度,以及测量仪器的精确度。
2. 非接触式测量法。
非接触式测量法是通过光学、声学或电磁原理,利用传感器对被测表面进行扫描和测量。
这种方法不会对被测表面造成损伤,适用于一些特殊材质或形状的表面。
但是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以及传感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三、粗糙度的测量标准。
1. ISO 4287标准。
ISO 4287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粗糙度测量标准,它规定了粗糙度测量的方法和参数。
根据ISO 4287标准,粗糙度的测量应该包括三个参数,Ra、Rz和Rmax。
这些参数可以全面地描述表面的粗糙度特征,对于工程应用非常有价值。
2. ANSI标准。
ANSI标准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粗糙度测量标准,它与ISO 4287标准类似,也是通过Ra、Rz和Rmax等参数来描述表面的粗糙度。
但是与ISO 4287标准相比,ANSI标准在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测量范围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四、粗糙度测量的应用。
粗糙度测量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加工。
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粗糙度测量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控制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性能。
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方法与设备介绍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的不均匀性或不平整程度。
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的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方法与设备。
一、光学方法光学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技术。
例如,白光干涉法和激光扫描仪是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1. 白光干涉法白光干涉法是通过观察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干涉图案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它利用白光经过物体表面反射时,不同高度的表面会产生不同的光程差,从而形成干涉条纹。
通过分析干涉条纹的特征,可以计算出表面的粗糙度参数。
2. 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是一种使用激光束来扫描物体表面的设备。
它通过激光从不同角度照射物体表面,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根据信号的强度和相位变化来计算表面的粗糙度参数。
激光扫描仪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适用于复杂曲面的粗糙度测量。
二、机械方法机械方法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对物体表面进行接触式测量的技术。
它常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实时检测。
1. 探针测量法探针测量法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测量方法。
它使用一根装有传感器的探针,通过垂直移动探针并记录表面高度的变化,从而测量表面的粗糙度。
探针测量法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和材质的表面,但是由于是接触式测量,可能会对物体造成轻微的损伤。
2. 高斯仪测量法高斯仪是一种利用一个平面平行于被测表面的高斯孔隙板的装置进行测量的方法。
通过将高斯孔隙板压在物体表面上,并测量孔隙板下的气压变化,可以计算出表面的粗糙度参数。
高斯仪具有简单、准确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三、电子方法电子方法是利用电子设备对物体表面的电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术。
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表面,并通过接收被扫描物体表面反射的电子信号来观察和测量物体表面形貌的设备。
SEM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率,可以用于微观尺度下的表面粗糙度测量。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详解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_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中方法1.显微镜比较法,;将被测表面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靠近在一起,用比较显微镜观察两者被放大的表面,以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观察比较被测表面是否达到相应样块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判定被测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规定。
此方法不能测出粗糙度参数值2.光切显微镜测量法,Rz:~100;光切显微镜(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从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轮廓图像,用测微装置测量Rz值和Ry值。
也可通过测量描绘出轮廓图像,再计算Ra值,因其方法较繁而不常用。
必要时可将粗糙度轮廓图像拍照下来评定。
光切显微镜适用于计量室3.样块比较法,直接目测:;用放大镜:~;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用视觉法或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以判定被测表面是否符合规定用样块进行比较检验时,样块和被测表面的材质、加工方法应尽可能一致;样块比较法简单易行,适合在生产现场使用4.电动轮廓仪比较法,Ra:~;Rz:~25;电动轮廓仪系触针式仪器。
测量时仪器触针尖端在被测表面上垂直于加工纹理方向的截面上,做水平移动测量,从指示仪表直接得出一个测量行程Ra值。
这是Ra值测量常用的方法。
或者用仪器的记录装置,描绘粗糙度轮廓曲线的放大图,再计算Ra或Rz 值。
此类仪器适用在计量室。
但便携式电动轮廓仪可在生产现场使用5干涉显微镜测量法,Rz:.032~;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以光波波长为基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
被测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就呈现出凸凹不平的峰谷状干涉条纹,通过目镜观察、利用测微装置测量这些干涉条纹的数目和峰谷的弯曲程度,即可计算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
实验二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光切法、光波干涉法及触针法等。
工厂常用的还有用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和被测工件对照的比较法,以及利用塑性和可铸性材料将被测工件表面的加工痕迹复印下来,然后再测量复印的印模,从而确定被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级别的印模法。
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粗糙度评定参数轮廓的最大高度R z 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用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z 值。
三、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双管显微镜用于测量Rz 值1–80μm 。
仪器的视场直径为0.3~2.5mm 。
微轮廓的最大高度R z 是在取样长度l 内,最大轮廓峰高y Pmax 和最大轮廓谷深y vmax 之和,如图2–1所示。
其计算公式为:R z =y Pmax +y vmax图2–1轮廓的最大高度Rz双管显微镜的外形如图2–2所示,底座1、工作台6、立柱3、升降螺帽4、升降手柄5、可调视度目镜7、可调“+”字线千分尺筒8、横向移动千分尺2、(一般仪器调好后,2是不允许动的)、被测量件9,紧固螺钉10。
仪器是根据光切原理进行表面粗糙度测量的。
光线经过光栏和物镜射向工件的被检验表面(入射角为45°),由于入射的扁平光束有一定的厚度,当被检验表面粗糙不平时,在目镜视场中观察到的轮廓影像是与被测表面成45°方向截面上的凸凹不平的弯曲状光带,并放大了M 倍。
因而微观不平度的实际高度h 与目镜中见到的影像h′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Mh h °=45cos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显微镜在结构上使目镜分划板十字线沿着目镜百分尺螺杆移动方向成45°的方向移动,移动量从目镜百分尺上读取,因此在目镜视场内光带峰谷之间的距图2–2双管显微镜示意图离h′与从目镜百分尺上读取的数值H 之间的关系为:h′=H ·cos45°所以MH H h 21M 45cos 2•=°•=令则E M=21H E h •=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按国家标准GB10131–83的规定选取物镜放大倍数与系数E 值。
实验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一、 目的与要求1、掌握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理解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单峰平均间距S的实际含义。
二、 测量原理光切法显微镜以光切法测量和观察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在不破坏表面的条件下,测出截面轮廓的微观几何形状和沟槽宽度的实际尺寸。
此外,还可测量表面上个别位置的加工痕迹。
主要技术指标:测量范围Rz 值(微米)所需物镜总放大倍数物镜组件与被件的距离(毫米)视场直径(毫米)系数E微米/格0.8~1.6 60× 510× 0.04 0.3 0.161.6~6.3 30× 260× 0.2 0.6 0.296.3~20 14× 120× 2.5 1.3 0.6320~80 7× 60× 9.5 2.5 1.28 如图2-1所示,狭缝被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后,通过物镜发出一束光带以倾斜45°方向照射在被测量的表面上。
被测表面的微观形状,被光亮的具有平直边缘的狭缝亮带照射后,表面的波峰在S点产生反射,波谷在S’点产生反射,通过观测显微镜的物镜,它们各自成像在分划板的a和a’。
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即为具有与被测表面一样的齿状亮带,通过目镜的分划板与测微器测出a点至a’点之间的距离N,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h即为:h=N/Vcos45° (N-物镜放大倍数) 图2-1 光切显微镜工作原理图三、 仪器简介仪器外形如图2-2所示,基座(6)上装有立柱(5),显微镜的主体通过横臂(2)和立柱联接,转动手轮(4)将横臂沿立柱上下移动,此时显微镜进行粗调焦,并用旋手(1)将横臂固定在立柱上。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压缩在封闭的横臂内。
横臂上装有可替换的物镜组(8)、测微目镜(13)等。
微调手轮(3)用于显微镜的精细调焦。
仪器的座标工作台(7)利用其螺旋测微器对工件进行座标测量与调整。
对平的工件可直接放在工作台上进行测量,对圆柱形的工件,可放在仪器工作台上的V形块上进行测量。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JB-1C型粗糙度测量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粗糙度评定参数R a、R y、R max、R t、R zd、R z、R3z、R p、S m、S、T p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用JB-1C型粗糙度测量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 a、R y、R max、R t、R zd、R z、R3z、R p、S m、S、T p值。
三、实验设备JB-1C型粗糙度测量仪。
四、实验原理1大理石座2升降装置3升降手轮4传感装置5传感器6连接电缆7电器箱8可调节工作台9电源线10支撑架JB-1C粗糙度测量仪属于接触式的粗糙度测量,它属于感应式位移传感的原理。
在这个系统里,一个金刚石触针被固定在一移动极板上(铁氧体极板),在被测表面上移动。
在零位状态时,这些极板离开定位于传感器外壳上的两个线圈,有一定的距离,且有一高频的震荡信号在这两个线圈内流动。
如果铁氧体极板与线圈间的距离改变了(由于传感器的金刚石触针在一粗糙表面移动),线圈的电感发生变化,而测量仪的微机系统,则对此的变化,进行采集、数据转移处理后,在液晶屏上显示出被测物表面的粗糙度参数。
本设备测量的粗糙度参数说明如下:1.取样长度(截止波长)λc:它是用来判断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在轮廓的走向上量取。
本测量仪分为λc=0.25mm、0.8mm、2.8mm三档。
2.平定长度(测量长度)L n:它是测量过程中有效的行程长度,一般取样长λc 的3至7倍。
3.算术平均粗糙度值R a :它是取样长度λc 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cadxx Y R λ⎰=1)(4.轮廓最大高度R y :它是在取样长度λc 内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分别用R max 、R t 表示。
5.平均峰谷高度R zd :在已滤波的轮廓上,五个等量相邻的单元测量长度中单个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6.十点高度R z :在测量长度(评定长度)内,五个最高的轮廓峰值和轮廓谷值的绝对高度的平均值之和。
实验3-2 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轮廓最大高度Rz 的理解二、实验内容用6JA 型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 值。
三、测量原理及计量器具说明干涉显微镜是干涉仪和显微镜的组合,用光波干涉原理来反映出被测工件的粗糙程度。
由于表面粗糙度是微观不平度,所以用显微镜进行高倍放大后以便观察和测量。
干涉显微镜一般用于测量0.8~0.025μm 的Rz 值。
图1为6JA 型干涉显微镜的外观图。
图2为该仪器的光学系统图,由光源1发出的光束, 通过聚光镜2、4、8(3是滤色片),经分光镜9分成两束。
其中一束经补偿板10、物镜11至被测表面18,再经原光路返回至分光镜9,反射至目镜19。
另一光束由分光镜9反射(遮光板20移出),经物镜12射至参考镜13上,再由原光路返回,并透过分光镜9,也射向目镜19。
两路光束相遇迭加产生干涉,通过目镜19来观察。
由于被测表面有微小的峰、谷存在,峰、谷处的光程不一样,造成干涉条纹的弯曲。
相应部位峰、谷的高度差h ,与干涉条纹弯曲量a 和干涉条纹间距b 有关(图5b ),其关系式为:h = 2b a式中,λ为测量中的光波长。
本实验就是利用测量干涉条纹弯曲量a 和干涉条纹间距b 来确定Rz 值的。
四、测量步骤1. 调整仪器测量时调整仪器的方法如下:开亮灯泡,转动手轮10和6(图1),使图2中的遮光板14从光路中转出。
如果视场亮度不均匀,可转动调节螺丝4a ,使视场亮度均匀。
转动手轮8,使目镜视场中弓形直边清晰,如图3所示。
图2图 3 图 4在工作台上放置好洗净的被测工件。
被测表面向下,朝向物镜。
转动手轮6,遮去图2中的参考镜13的一路光束。
转动滚花轮2c,使工作台升降直到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清晰的工件表面象为止,再转动手轮6,使图2中的遮光板从光路中转出。
松开螺丝1b取下测微目镜1,直接从目镜管中观察,可以看到两个灯丝象。
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标准及其测量方法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是衡量混凝土表面平滑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于许多建筑工程来说,它是关乎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标准及其测量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一、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意义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外观和性能。
适当的粗糙度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滑性能,使其在湿滑环境下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防止人员或车辆发生滑倒事故。
粗糙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粘结力以及涂层或涂料的附着力,因此粗糙度的控制对于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也具有重要影响。
二、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标准对于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指标:1. Rz值:采用国际通用的指标,表示混凝土表面上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最大凹凸高度差。
2. Ra值:表示单位长度内的平均表面粗糙度值,用于比较不同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大小。
3. Rq值:表示混凝土表面上一定长度范围内的平均凹凸高度差的平方平均根值,用于更加全面地评估表面粗糙度。
4. Rt值:表示混凝土表面上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最大凹/凸高度差。
除了这些指标外,不同行业和使用领域还会有一些特定的标准和指标,例如在卫生间或厨房地面等需要防滑的场所,还会使用更为具体的摩擦系数来描述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
三、测量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测量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1. 微触探法:通过用特定力量的探针在混凝土表面划过并记录下表面凹凸的情况,再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出表面粗糙度指标。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且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混凝土表面。
2. 光学测量法:通过使用激光或投射特定光源的仪器,获取混凝土表面的图像或影像,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表面的凹凸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粗糙度指标。
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表面的测量和精密测量,但对于光照和尺寸限制较为敏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适当的校正和调整。
四、对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标准的理解和观点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安全、施工质量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的考虑。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_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中方法1.显微镜比较法,Ra0.32;将被测表面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靠近在一起,用比较显微镜观察两者被放大的表面,以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观察比较被测表面是否达到相应样块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判定被测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规定。
此方法不能测出粗糙度参数值2.光切显微镜测量法,Rz:0.8~100;光切显微镜(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从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轮廓图像,用测微装置测量Rz值和Ry值。
也可通过测量描绘出轮廓图像,再计算Ra值,因其方法较繁而不常用。
必要时可将粗糙度轮廓图像拍照下来评定。
光切显微镜适用于计量室3.样块比较法,直接目测:Ra2.5;用放大镜:Ra0.32~0.5;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用视觉法或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以判定被测表面是否符合规定用样块进行比较检验时,样块和被测表面的材质、加工方法应尽可能一致;样块比较法简单易行,适合在生产现场使用4.电动轮廓仪比较法,Ra:0.025~6.3;Rz:0.1~25;电动轮廓仪系触针式仪器。
测量时仪器触针尖端在被测表面上垂直于加工纹理方向的截面上,做水平移动测量,从指示仪表直接得出一个测量行程Ra值。
这是Ra值测量常用的方法。
或者用仪器的记录装置,描绘粗糙度轮廓曲线的放大图,再计算Ra或Rz值。
此类仪器适用在计量室。
但便携式电动轮廓仪可在生产现场使用5干涉显微镜测量法,Rz:.032~0.8;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以光波波长为基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
被测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就呈现出凸凹不平的峰谷状干涉条纹,通过目镜观察、利用测微装置测量这些干涉条纹的数目和峰谷的弯曲程度,即可计算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
必要时还可将干涉条纹的峰谷拍照下来评定。
干涉法适用于精密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测量。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测量方法一、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1.高度特征参数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优良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的数目越多,Ra越准确。
Rz轮廓最大高度: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在幅度参数常用范围内优先选用Ra。
在2006年以前国家标准中还有一个评定参数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用Rz表示,轮廓*大高度用Ry表示,在2006年以后国家标准中取消了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采用Rz表示轮廓*大高度。
2.间距特征参数Rsm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微观不平度间距的平均值。
微观不平度间距是指轮廓峰和相邻的轮廓谷在中线上的一段长度。
相同的Ra值的情况下,其Rsm值不一定相同,因此反映出来的纹理也会不相同,重视纹理的表面通常会关注Ra与Rsm这两个指标。
Rmr形状特征参数用轮廓支承长度率表示,是轮廓支撑长度与取样长度的比值。
轮廓支承长度是取样长度内,平行于中线且与轮廓峰顶线相距为c的直线与轮廓相截所得到的各段截线长度之和。
二、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1.比较法使用于车间现场测量,常用于中等或较粗糙表面的测量。
方法是将被测量表面与标有一定数值的粗糙度样板比较来确定被测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方法。
2.触针法表面粗糙度利用针尖曲率半径为2微米左右的金刚石触针沿被测表面缓慢滑行,金刚石触针的上下位移量由电学式长度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计算后由显示仪表指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也可用记录器记录被测截面轮廓曲线。
一般将仅能显示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测量工具称为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同时能记录表面轮廓曲线的称为表面粗糙度轮廓仪。
这两种测量工具都有电子计算电路或电子计算机,它能自动计算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和其他多种评定参数,测量效率高,适用于测量Ra为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SJ325便携式粗糙度仪SJ5730表面粗糙度轮廓仪。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探究不同材料表面的特性,并了解粗糙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不平整程度的度量,通常用来描述表面的凹凸不平程度。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是通过一定的测量仪器来实现的,常见的测量方法有激光干涉法、轮廓仪法、表面粗糙度仪法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表面粗糙度仪法,通过测量表面的Ra值来描述表面的粗糙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表面粗糙度仪。
2. 不同材料的样品(金属、塑料、玻璃等)。
3.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材料样品放置在测量台上,调整仪器使其与样品表面接触。
2. 启动表面粗糙度仪,进行测量,记录下表面的Ra值。
3. 更换不同材料的样品,重复步骤2,记录下各个样品的表面Ra值。
4. 对比不同材料的表面Ra值,分析不同材料的表面粗糙度特性。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经过测量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样品的表面Ra值如下:金属样品,Ra=0.32μm。
塑料样品,Ra=1.25μm。
玻璃样品,Ra=0.58μm。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表面Ra值,我们可以发现金属样品的表面最为光滑,其Ra值最小;塑料样品的表面相对较为粗糙,Ra值最大;而玻璃样品的表面Ra值介于金属和塑料之间。
这表明不同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材料的表面特性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对不同材料的表面特性的描述。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对材料的性能和用途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材料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表面粗糙度测量,探究了不同材料表面的特性,并了解了粗糙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特性。
实验结果对于材料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2] 王五, 赵六.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性能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 30(5): 56-60.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指正。
粗糙度测试方法引言:在工程领域中,粗糙度测试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它用于评估表面的平滑程度和纹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粗糙度测试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表面触感法表面触感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粗糙度测试方法。
测试者使用手指或触摸笔轻轻触摸待测表面,根据触感判断表面的粗糙度。
通常,触感越光滑,表面越平整;触感越粗糙,表面越不平整。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场景,如评估家具表面的光滑度。
二、目测法目测法是一种直接观察表面特征的粗糙度测试方法。
测试者使用肉眼观察待测表面,根据表面的外观判断表面的粗糙度。
通常,光滑的表面具有均匀的光泽,而粗糙的表面则呈现出不规则的纹理和光泽。
目测法适用于一些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如汽车外壳、电器外观等。
三、直尺法直尺法是一种常用的粗糙度测试方法。
测试者使用直尺或卡尺测量待测表面上的凹凸高度差,以确定表面的粗糙度。
通常,凹凸高度差越小,表面越光滑;凹凸高度差越大,表面越粗糙。
直尺法适用于一些需要量化粗糙度的场景,如金属加工、建筑材料等。
四、激光扫描法激光扫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粗糙度测试方法。
测试者使用激光扫描仪将激光束投射到待测表面上,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偏移量和散射情况来确定表面的粗糙度。
激光扫描法可以提供精确的粗糙度数据,适用于一些对粗糙度要求极高的场景,如光学元件、半导体加工等。
五、纹理分析法纹理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粗糙度测试方法。
测试者使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待测表面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分析表面的纹理特征,进而确定表面的粗糙度。
纹理分析法可以提供详细的粗糙度数据,并可用于对比不同样品之间的粗糙度差异。
它适用于一些需要精确测量和分析的场景,如纺织品、纸张等。
六、声音检测法声音检测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粗糙度测试方法。
测试者使用声音传感器将声波发送到待测表面,并测量反射声波的特征,以确定表面的粗糙度。
通常,光滑的表面会产生清晰而明亮的声音,而粗糙的表面则会产生低沉而模糊的声音。
实验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针描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2205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组成及性能。
二.实验原理针描法是用测针直接在被测表面划过从而测出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时,搭在工件表面的传感器探出的极其尖锐的棱锥形金刚石测针沿被测表面滑行,由于被测表面的轮廓峰谷起伏,引起测针的上下位移,从而使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经过放大及电平转换后进入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自动地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和计算,并将测量结果及图形在显示器上显示或打印输出。
其特点是:测量迅速方便,测值精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三.实验内容用针描法测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四.实验仪器实验仪器为2205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该仪器由传感器、驱动箱、电箱、底座、计算机及打印机组成,能测量26个表面粗糙度参数,测量范围:0.001 ~ 50μm,示数误差:Ra、Ry、Rz<5%。
五.实验步骤1.使用前的准备和检查选用与被测表面相适合的传感器并可靠地安装在驱动箱上;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然后接通电源,顺序是:电箱、计算机。
注意:通电时绝对禁止拔插电缆!2.在Win98启动完成后,双击名为“2205”的图标,运行表面粗糙度测量软件,进入“表面粗糙度测量系统主屏幕”界面,分别输入“编号”、“工件名、“操作员”等基本属性。
3.将被测工件轻放在工作台上的定位块上,仔细调整升降手轮,使传感器上的测针与被测表面接触,直到使电箱前面板中部的测针位移指示器指示处于两个红带之间(最好在中间的黄灯附近)。
4.将传感器向上抬离被测工件,同时将驱动箱上的启动手柄向左扳到“返回”位置,然后再把启动手柄向右扳到“启动”位置。
5.单击“测量”按钮,显示“测量主程序”窗口,单击“启动测量”按钮,系统开始测量:屏幕上端的窗口显示被测对象的表面轮廓,并自动计算所有的表面粗糙度参数显示在“测量参数显示栏中”。
6.单击“打印”按钮,显示“打印程序”窗口,选择打印主题及打印参数后,系统则打印轮廓图及所选参数。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_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中方法1.显微镜比较法,Ra0.32;将被测表面与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靠近在一起,用比较显微镜观察两者被放大的表面,以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观察比较被测表面是否达到相应样块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判定被测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规定。
此方法不能测出粗糙度参数值2.光切显微镜测量法,Rz:0.8~100;光切显微镜(双管显微镜)是利用光切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从目镜观察表面粗糙度轮廓图像,用测微装置测量Rz值和Ry值。
也可通过测量描绘出轮廓图像,再计算Ra值,因其方法较繁而不常用。
必要时可将粗糙度轮廓图像拍照下来评定。
光切显微镜适用于计量室3.样块比较法,直接目测:Ra2.5;用放大镜:Ra0.32~0.5;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为标准,用视觉法或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以判定被测表面是否符合规定用样块进行比较检验时,样块和被测表面的材质、加工方法应尽可能一致;样块比较法简单易行,适合在生产现场使用4.电动轮廓仪比较法,Ra:0.025~6.3;Rz:0.1~25;电动轮廓仪系触针式仪器。
测量时仪器触针尖端在被测表面上垂直于加工纹理方向的截面上,做水平移动测量,从指示仪表直接得出一个测量行程Ra值。
这是Ra值测量常用的方法。
或者用仪器的记录装置,描绘粗糙度轮廓曲线的放大图,再计算Ra或Rz值。
此类仪器适用在计量室。
但便携式电动轮廓仪可在生产现场使用5干涉显微镜测量法,Rz:.032~0.8;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以光波波长为基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的。
被测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就呈现出凸凹不平的峰谷状干涉条纹,通过目镜观察、利用测微装置测量这些干涉条纹的数目和峰谷的弯曲程度,即可计算出表面粗糙度的Ra值。
必要时还可将干涉条纹的峰谷拍照下来评定。
干涉法适用于精密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测量。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高度特征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
术平均值。
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的数目越多,Ra越准确。
∙轮廓最大高度R z: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在幅度参数常用范围内优先选用Ra 。
在2006年以前国家标准中还有一个评定参数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用Ry表示,在2006年以后国家标准中取消了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采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
间距特征参数
用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Rsm 表示。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微观不平度间距的平均值。
微观不平度间距是指轮廓峰和相邻的轮廓谷在中线上的一段长度。
形状特征参数
用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 表示,是轮廓支撑长度与取样长度的比值。
轮廓支承长度是取样长度内,平行于中线且与轮廓峰顶线相距为c的直线与轮廓相截所得到的各段截线长度之和。
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面粗糙度
0.025~6.3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光切法
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可用作Ry与Rz参数评定,测量范围0.5~50。
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见平晶、激光测长技术)将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以干涉条纹图形显示出来,并利用放大倍数高(可达500倍)的显微镜将这些干涉条纹的微观部分放大后进行测量,以得出被测表面粗糙度。
应用此法的表面粗糙度测量工具称为干涉显微镜。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量Rz和Ry为0.025~0.8微米的表面粗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