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5
回转窑的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2018年4月14日回转窑托轮调整是使回转窑运行稳定的重要手段。
所以正确且有效的对回转窑托轮进行维护,可以使回转窑轮带在托轮上往复运行,使托轮表面均匀磨损,避免出现台阶从而出现设备故障。
下面是具体调整方法与步骤。
回转窑托轮调整方法与步骤:1)回转窑在运行时,为减轻托轮与轮带的摩擦阻力,一般在托轮上方安装有石磨块对其进行。
我们在调整托轮时,则需要增加托轮与轮带的摩擦力,因此,在调整托轮前要把所有托轮上的石磨块取掉。
2)每个托轮轴承座侧都装有顶丝,为便于调整,顶丝的螺纹处应当经常加油。
3)确定托轮调整方向。
首先确定我们是要让回转窑上行还是下行,根据回转窑的旋转方向绘出托轮所受摩擦力矢量图,需要注意的是托轮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必须与窑所需要移动的方向相反;然后根据托轮需要歪斜方向确定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
4)拧松需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的脚螺栓,并将该轴承座顶丝锁紧螺母松退2圈。
先将顶丝预调90°至180°,然后启动回转窑以0.3至0.6rmin的速度慢转。
(调整回转窑必须是回转窑在运行状态,并且是在高温工况下进行)。
必要时可调整顶丝,此时回调90°,观察1小时,观察上行速度再调,调整到位时,顶丝要回位。
回位顶丝也要逐步退,顶丝在退到位后,等一段时间,托轮轴承座与顶丝接触后再固定轴承座螺栓,紧固锁紧螺母。
5)装回托轮石磨块。
回转窑托轮调整应注意事项:回转窑托轮调整一般以只调Ⅰ挡为好,必要时可调Ⅱ挡;拖轮歪斜后其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方向必须一致,即不能出现八字形。
必须经常细致地对每个托轮承受的正压力、推力大小及托轮是否产生歪斜等全面检查,从而作出准确判断,这是调整好托轮的关键。
具体判断方法是:托轮正压力大小用轮带与托轮接触面的光泽来识别,接触面发亮的受力大,发暗的受力小。
托轮推力的大小,用低端托轮轴肩推力盘的油膜厚薄来识别,轴肩推力盘油膜少而薄则推力大,油膜厚的推力小。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回转窑的重量占整个水泥厂机械设备总重的20%~40%;它的造价占全厂投资的10%~15%;它的性能和运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泥的产质量和成本。
所以,它素有水泥厂心脏之称。
许多人这样评价它:只要大窑转,就有千千万万。
由此可见,提高回转窑的运转率是非常重要的。
要保证回转窑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转,从设备维护和正确使用方面来说,调整好托轮是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当前,许多水泥厂最缺乏的技术工人就是经验丰富的看火工和托轮工。
因为这些工种技术比较复杂,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掌握的。
许多水泥厂的回转窑因为托轮调整不当,引发了许多重大设备事故。
如回转窑下炕,也有称为掉窑的,就是回转窑窑体从托轮上掉下来、轮带顶坏或顶掉挡铁、回转窑发生剧烈振动、托轮和轮带表面出现点蚀、掉碴掉块、裂纹、严重磨损不均、多边形或小波纹和窑体弯曲等,严重时还会引起托轮轴承烧瓦断轴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调整托轮的目的有三:一是使窑体能够按所要求的规律沿轴向正常地上下往复窜动,以保证托轮和轮带外表面均匀磨损;二是使回转窑筒体中心线在热态时永保一条直线,以使托轮和轮带受力均匀,不产生超载现象,降低功率消耗;三是使各档托轮能够均衡地承受窑体载荷,以保证不产生附加应力,减少或避免机件的过早损坏。
如果通过调整托轮,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在方法上能够熟练掌握。
但笔者在现场工作中发现,全面具有这方面知识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却较少,往往因此将回转窑调乱,进而引发出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甚至造成很大的损失。
为此,笔者根据在生产调试、达产、监理和处理有关问题中的体会,对回转窑正确调整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1 窑体运转时轴向窜动的分析回转窑筒体通过轮带支承在多档支承装置的托轮上慢速回转工作,一般以3%~5%的斜度倾斜布置,绝大多数在3.5%~4.0%之间。
当托轮的轴向中心线与窑体中心线平行,在窑运转时窑体就会沿轴向下窜。
曾有许多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窑体不转时不下窜而转动时才下窜?下面就从理论分析上来解答这个问题。
回转窑托轮轴瓦异响、过热的原因及处理
一、回转窑托轮轴瓦异响的原因及处理
(1)故障分析
①托轮径向受力过大,致使轴与轴瓦摩擦力增加,油膜破坏。
②托轮轴向力过大,使推力盘与轴承端面挡圈压得太紧,产生强力摩擦。
③选油不当,油粘度不够。
④窑体局部高温辐射轴承,使润滑油粘度变低,油膜变薄。
⑤轴承内冷却水长时间中断,使其温度升高,破坏油粘度。
⑥冬季低温时轴承内润滑油粘度偏高,流动性差,呈缺油状态。
⑦慢速转窑时间过长,使油勺带油量过少,不能满足轴与瓦之间的润滑要求。
⑧轴承内润滑装置发生故障或分油槽堵塞油面过低。
⑨轴与轴瓦接触角和接触点的密合程度不符合检修质量标准。
(2)故障处理
①调整托轮受力情况,更换轴承内润滑油,调大轴承冷却水量及采用其他冷却措施。
②调整托轮,减轻压力,保持托轮推力均匀。
③更换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增加隔热措施。
④临时换入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增加隔热措施。
⑤恢复冷却水,保持通畅,更换新润滑油。
⑥及时更换冬季润滑油,拆去轴承上隔热板。
⑦临时人工加油,提高窑速。
⑧及时修复、清理、补充新油。
⑨换入新油,重新修刮轴瓦并配准。
二、回转窑托轮轴瓦过热的原因及处理
(1)主要原因
①窑体中心线不直,使托轮受力过大,局部超负荷;
②托轮歪斜过大,轴承推力过大;
③轴承内冷却水管不通或漏水;
④润滑油变质或弄脏,润滑装置失灵。
(2)处理方法
①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
②调整托轮;
③检修水管;
④清洗、检修润滑装置及轴瓦,更换润滑油。
回转窑托轮保养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回转窑托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受着整个设备的旋转摩擦力和重量,所以托轮的保养和维护非常重要。
只有做好托轮的保养工作,才能保证回转窑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回转窑托轮的保养内容。
一、定期检查托轮轴承和润滑情况托轮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良好的轴承和润滑保养。
定期检查托轮轴承的损坏情况,如有裂纹或磨损严重的情况,应及时更换。
需要定期给托轮轴承加注润滑油脂,保证其能够顺畅运转。
润滑油脂的加注应该均匀、适量,并注意不要过量,否则易导致轴承温度过高,影响托轮的正常使用。
二、定期清洁托轮表面和滚轮托轮的表面通常会受到粉尘、污垢等污染,如果不及时清洁,不仅会影响托轮的正常摩擦,还会增加设备的能耗。
需要定期对托轮表面和滚轮进行清洁,保持其表面清洁干净。
清洁时应使用专用清洁剂,不要使用酸性或碱性清洁剂,以免对托轮造成损害。
三、定期检查托轮的轨道和固定螺栓托轮的轨道和固定螺栓也是托轮保养的重点内容。
定期检查托轮轨道是否有变形、磨损或脱落现象,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还要检查固定螺栓是否松动,如果有松动现象,应立即拧紧,确保托轮安装牢固稳定。
四、定期对托轮进行动平衡检测托轮的动平衡对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定期对托轮进行动平衡检测,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如果发现托轮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应及时进行动平衡处理,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五、注意托轮的使用环境和温度托轮通常运行在较高的温度下,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通风良好,降低托轮的温度。
还要注意防潮防尘,避免外界环境对托轮造成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要选用耐高温的润滑油脂,确保托轮的正常运转。
第二篇示例:回转窑托轮是回转窑设备中重要的部件之一,承载着回转窑筒的重量,保证了回转窑整体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托轮出现损坏或者不良,将会对回转窑设备的运行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设备停机,影响生产进度。
窑中心线找正及回转窑托轮调整窑中心线找正回转窑是连续运转设备,在运转中重要的是保持窑体的“直而圆”和轴向窜动的稳定性。
而窑体中心线的直线度和窑体的正常游动,是受各个托轮位臵影响的。
因此,窑体中心线的直线度和托轮位臵的正确与否,是回转窑长期安全运转在机械方面的关键。
1、窑体中心线不直的危害回转窑在运转中,窑体中心线保持一直线,是长期安全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窑体中心线不直,会造成支承零件过快的磨损或损坏、功率消耗增加、密封装臵失效,致使窑内耐火砖松动,发生掉砖红窑事故,以及造成窑体产生裂纹,直至影响回转窑的运转。
2、窑体中心线不直的原因回转窑中心线不直,多数是由于托轮组基础下沉不均匀;托轮位臵调整的不正确;支承零件(轮带、托轮、托轮轴颈、轴承、窑体热板等)磨损不一致;检修更换支承零件时没考虑新旧尺寸的影响;窑体刚度不够以及停窑时,操作不正确等原因所造成。
因此,要定期校正窑体中心线。
3、窑体中心线找正的方法回转窑窑体中心线找正的方法有:挂钢丝法、灯光法、纬仪法、压铅丝法和激光法等。
回转窑托轮调整为了保证回转窑的长期安全运转,在回转窑的运转过程中,在机械维护方面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窑体的“直而圆”和轴向窜动的稳定性,而要完成上述任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正确地调整托轮。
1、调整托轮的基本原则(1)调整托轮使窑体中心线是一直线回转窑的窑体是通过轮带支承在多挡托轮上的,在支承零部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窑体的位臵是受托轮位臵确定的。
回转窑在是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调整托轮的位臵,保证窑体中心线呈一条直线。
即调整托轮的水平位臵及同一挡两托轮中心距的大小。
(2)调整托轮使窑体正常游动(适用于固定挡轮)回转窑在运转中,为使托轮和轮带表面磨损均匀,应使窑体在上下挡轮之间不断地轴向窜动(称为游动),但不允许轮带与挡轮经常接触转动,即使偶尔接触转动,也不要受力过大或时间过长,以免顶坏挡轮。
为实现上述要求,应将各个托轮(传动装臵附近的托轮除外)的中心线歪斜一个小角度,使托轮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一个对窑体的向上的推力,以克服窑体的下滑动,并使窑体缓慢地向上窜动,当窑体达到上挡轮位臵时,可在托轮表面加适量的润滑油,减小托轮与轮带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托轮的向上推力减小,窑体依靠其下滑力缓慢向下窜动;当窑体达到下挡轮位臵时,托轮表面的润滑也没有了,窑体又开始向上窜动,即进行再一个循环的游动,这就叫做人工游动法。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回转窑托轮的调整(二)2 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的控制由前所述,回转窑筒体因倾斜放置,在运转时发生沿轴向下窜是必然的。
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发生掉窑或窑体下炕的重大设备事故。
这种事故确实在一些水泥厂中发生过,如抚顺水泥厂。
但是,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回转窑筒体在运转时不发生窜动是完全可能的。
可是这样做会导致托轮和轮带表面的磨损不均,表面母线出现凹凸现象,大小齿轮两侧很快出现台棱,有时由此会引发不应有的事故。
因此必须对窑体的窜动进行控制。
2.1 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控制的要求为了保证回转窑筒体能够有规律地作上下往复窜动,控制的核心是窜动速度。
由上文对Φ3.5 m×145 m回转窑筒体窜动的实例分析中可见:如果不加控制,其下窜速度是很大的,每分钟达3.8 mm。
显然,这样大的窜动速度必然会加剧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的磨损,有害无益。
长期的使用经验表明,回转窑筒体上下一个周期往复窜动时间,对传统窑型,即1 r/min左右的回转窑筒体控制在24 h左右就能有效地避免轮带和托轮表面以及大小齿轮磨损不均。
这就是说,在保证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沿宽度方向磨损均匀的前提下,窑体的窜动速度越少越好。
经讨论认为:窑体上窜的时间为8 h,下窜时间为16 h较为恰当。
在以前设计的回转窑,窑体往复窜动的距离为50 mm左右。
因此,窑体的上窜速度为vs,50,8,6(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上窜为0.104 mm左右;窑体的下窜速度为vd,50,16,3(1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下窜为0.05 mm左右。
对于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窑筒体转速n1,3,4 r/min,即是传统窑型的3,4倍。
使用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这方面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
不过从磨损速率保持相当来看,窑体上下往复一个周期的时间应该缩短,为传统窑型的1,3,1,4,即8,6 h,平均为7 h,上窜时间控制在2.5,3.0 h,下窜时间控制在4.5,5.0 h左右。
回转窑更换托轮时托轮的调整方法1 概述由于回转圆筒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和耐火材料等工业部门,所以正确的托轮调整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2 调整托轮的目的(1)维持窑筒体中心线为一直线;(2)使窑体能沿轴线正常往复运动;(3)使各托轮能均衡地承受窑载荷。
3 更换托轮时托轮的调整方法据有关资料记载,窑中心与托轮中心距离发生变化后托轮的调整方法主要是依据公式Δx=0.5Δs进行计算,其中Δs为窑中心与托轮中心距离发生变化后的变化量,Δx为相应的托轮调整水平移动量,如图1所示。
R,R′——窑中心与托轮中心距离(以下简称中心距)发生变化前后轮带的半径;r,r′——中心距发生变化前后托轮的半径;α——中心距发生变化前窑中心垂线与托轮中心和窑中心连线间的夹角于是有a=O1O2=R+rb=O1O=O1O2sinα=asinα当中心距发生变化后,假设a变为a′,b变为b′,则Δs=a-a′=(R+r)-(R′+r′)=Δ(R+r)Δx=b-b′=(a-a′)sinα=Δs sinα(1)对于水泥行业来说,一般回转窑的α为30°所以公式(1)即为:Δx=0.5Δs (2)即调窑规则为:如中心距每减少1mm,须将托轮水平内移0.5mm,如中心距每增加1mm,须将托轮水平外移0.5mm。
但从其公式的推导过程看,它始终没有考虑角度α的变化,也没有考虑托轮在更换时其移动方向是否沿水平方向运动,故而这种调窑方法是不够准确的。
如图2所示,当中心距发生变化时(如轮带直径变化、托轮直径变化、轴径变化、托轮瓦厚度发生变化等)为保证更换零部件后窑中心仍处于原来位置,则需将托轮中心由O1移至O1′,相应地α变为α′,O1O2变为O1′O2,且O1′O2=AO2;Δs=O1O2-O1′O2=O1O2-AO2;Δx=O1O-O1′O。
其中Δs、Δx内容与前面提到的一致。
并设其方向分别与y轴、x轴方向一致时为正值,反之为负。
托轮调整注意事项1.必须经常细致的对每个托轮承受的正压力,推窑向上力大小及托轮是否错误歪斜等作正面检查,从而作出准确判断,这是调整好托轮的关键。
具体判断方法是;托伦正压力大小用轮带与托轮接触面的光泽程度来识别,接触面发亮的受力大,发暗的受力小。
托轮推窑向上力的大小用低端托轮轴肩推力盘的油膜厚薄来识别,轴肩处的推力盘油膜少而薄的推窑向上力大,油膜厚的推窑向上小。
2.有毛病的先调,当影响别处时陆续调整解决,一般情况下少调,发现不正常立即调。
3.调整托轮须在窑运行中进行,这样调整方便,不会引起轮带与托轮表明受损伤或顶丝被折断,托轮轴承过热轴承座顶斜及筒体快速上窜等不正常现象。
同时对调整的数量与效果可以根据运转中变化情况随时研究调整,调整顶丝的移动量要贯彻‘以少带多’的方法。
顶丝每次旋转角度控制在45度----90度,最多不超过180°为宜,即每次移动量为1---2m m,以防止移动量过大,引起窑体异常变化,所以窑采取少量移动。
以求逐步达到合适,严禁企图将托轮作移动量过达的一次调整方法。
4.调整托轮时须保持轮带两边托轮中心线的总距离不变,即要求托轮上下两端顶丝的推进数量和退出数量完全相等,以免使窑体中心线提高与下降。
5.调整托轮时须保持轮带两边托轮中心线互相并与筒体中心线调歪成一定角度。
严禁将两边托轮线调成‘八’字形。
虽然能把筒体的窜动控制得比较稳定但托轮给筒体的推力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会使功率消耗增大,托轮与轮带表面磨损厉害。
6.筒体上窜上推力大的托轮失调。
7.筒体临时弯曲一般不作调整,弯曲过大逐步调直,若因停窑关系未及时翻窑而发生少量弯曲造成一边托轮与轮带不接触,一般不须调整,待一到二个班后即可恢复。
但若筒体弯曲过大时每旋转一周同一挡两个托轮一个受力过大一个脱空,须将受力大的托轮平行外移,要把脱空的托轮平行的向里推,并在运转中注意托轮受力变化情况。
逐渐的酌情托轮调回原来的位置,从而把筒体调直。
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目前,回转窑在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以其优质、稳定、高产,已经在我国水泥行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我国水泥产量在全国各地区逐渐趋于均衡,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渐更加重视减低成本、提高设备运转率和可靠性。
这其中回转窑由于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处于直接决定整个工厂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特殊地位,提高回转窑的运转率和可靠性成为水泥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
这其中托轮运转状况的优劣又是重点之一。
但是,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平衡,回转窑的托轮问题,尤其是托轮轴承瓦高温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些水泥企业。
以下仅介绍笔者的一些认识以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1 在回转窑维护和调整中,要对托轮和轮带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测量对托轮的检查和测量,无论对维护维修还是对安装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所有其他一切工作展开的基础。
我们知道,在设计上托轮中心轴线和轮带中心轴线在回转窑纵向中心线垂直面上的位置关系,是正三角形关系。
无论是安装回转窑托轮,还是维护他们,都必须以其实际尺寸来确定或校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为此,维护调整时测量的尺寸应该包括:轮带外径,托轮的外径,托轮轴的外径,同时包括上述部位外表面的锥度,以及托轮底座的实际有效高度,另外还应测量托轮安装后托轮轴中心到回转窑中心的水平距离,以及轮外表面的平整性,和圆度。
2 运行中要确保托轮处于合理的位置,从而保证托轮不受到纵向外力前面说过,要使托轮正常工作,需要两个托轮纵向中心线与轮带纵向中心线平行,且都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同时在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内两个托轮中心点与轮带中心点构成正三角形,相互夹角为60°,且其误差一般不超过2°(见图1),且各档托轮和轮带的上述三角形都要达到上述要求。
只有保证夹角60°左右,驱动回转窑的动力载荷才最小,各托轮受力也最小,才能保证托轮的工作状况良好。
技术丨调整回转窑托轮的口诀调整托轮的口诀站在窑台向窑看,窑对人体向下转;左顶顶丝窑右跑,右顶顶丝窑左窜;换站窑体另一边,情形与前正相反;左顶顶丝窑左跑;右顶顶丝窑右窜;调整托轮时应遵照的原则:(1)全面检查,正确判断。
托轮调整时,应经常地全面地仔细地进行检查,包括对每个拖轮承受的压力、推动窑体的力以及托轮调斜的方向和大小等情况的检查,做出正确的判断。
判断的具体方法是;以轮带与托轮接触面上的痕迹的光泽程度来判断托轮所受压力的大小;接触面光亮,表示受力大,接触面发暗,就表示受力小;用低端托轮轴肩的推力盘上的油膜情况来判断托轮推窑向上的力之大小;推力盘上油膜少而薄,说明推窑向上的力大,油膜多且厚,说明推窑向上的力小。
托轮调错,可这样判断;托轮推窑向下,高端托轮轴肩推力盘上的油膜少而薄。
(2)筒体下滑时,上推力小的托轮先调。
回转窑运转中筒体下滑需要调整时,应先撤正压力大,上推力小的托轮或顶正压力和上推力小的托轮。
当第一个托轮的撤、顶量超过2毫米而筒体的下滑任未得到控制时,要改调另一个受力情况与之相同的托轮,而不能只调一个托轮,或是一次调整(撤、顶)量太大,那样虽然控窜效果好,但是却会引起不良后果,如托轮表面拉伤、顶丝折断、轴承发热、轴承座被顶斜以及因筒体快速上窜又要改调更多的托轮等。
(3)筒体上窜时,上推力大的托轮先调。
当窑体上窜需调整时,应先撤正压力和上推力都大的托轮或顶正压力小、上推力大的托轮。
当第一个托轮的撤、顶量超过2毫米而筒体任不能控制时,要改调受力情况相同的另一个托轮。
要防止只调一个托轮或是一次调整量太大,避免把同档的两个托轮调成小“八”字形或把两档托轮调成大“八”字形,这样就会出现托轮给筒体的推力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从而造成能耗增大,托轮与轮带磨损严重等情况。
(4)筒体弯曲过大时,要逐步调直。
当筒体因受热不均而发生弯曲过大现象时,就会使得同一档两个托轮受力很不均匀,每旋转一周就会出现一个托轮受力过大而另一个托空的现象。
回转窑托轮保养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回转窑托轮是回转窑设备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支撑回转窑的转动运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回转窑托轮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回转窑托轮的保养内容。
一、清洁保养1. 定期对回转窑托轮进行外表面的清洁,一般可以用清水或者清洁剂进行清洗,确保托轮表面干净卫生。
2. 注意托轮内部的清洁,有时候托轮内部会积聚灰尘或者杂物,这会影响托轮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理。
二、检查轴承和润滑1. 定期检查回转窑托轮的轴承部分,确保其正常运转无异常现象。
2. 定期给托轮的轴承部分进行润滑,可以选择合适的润滑脂或者油脂进行润滑,确保托轮的转动顺畅。
三、调整对中1. 定期对回转窑托轮进行对中调整,确保托轮的转动不会产生偏斜或者摆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对中调整可以通过调整托轮座的螺栓或者其他方法进行,确保托轮和轴承之间的配合良好。
四、检查密封1. 定期检查回转窑托轮的密封部分,确保密封性能良好,防止水和杂物进入托轮内部,影响设备运行。
2. 如有发现密封部分破损或者松动,应及时进行更换或者修复,保证密封性能。
五、定期检查电机和传动系统1. 回转窑托轮通常是由电机驱动的,因此需要定期检查电机和传动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能够正常驱动托轮。
2. 定期检查传动系统的皮带或者链条,确保其张紧度适当,防止松动导致传动不平稳。
以上就是关于回转窑托轮的保养内容,只有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才能确保托轮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阅读!第二篇示例:回转窑是一种常用于生产水泥等材料的设备,而托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回转窑托轮的保养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定期清洁托轮是保养工作的基础。
在回转窑生产过程中,托轮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如灰尘、油渍等。
长时间的污秽不仅会影响托轮的正常运转,还会导致其表面生锈,降低托轮的耐磨性和密封性能。
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
目前,回转窑在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以其优质、稳定、高产,已经在我国水泥行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随着我国水泥产量在全国各地区逐渐趋于均衡,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渐更加重视减低成本、提高设备运转率和可靠性。
这其中回转窑由于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处于直接决定整个工厂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特殊地位,提高回转窑的运转率和可靠性成为水泥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
这其中托轮运转状况的优劣又是重点之一。
但是,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平衡,回转窑的托轮问题,尤其是托轮轴承瓦高温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些水泥企业。
以下仅介绍笔者的一些认识以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1 在回转窑维护和调整中,要对托轮和轮带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测量
对托轮的检查和测量,无论对维护维修还是对安装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所有其他一切工作展开的基础。
我们知道,在设计上托轮中心轴线和轮带中心轴线在回转窑纵向中心线垂直面上的位置关系,是正三角形关系。
无论是安装回转窑托轮,还是维护他们,都必须以其实际尺寸来确定或校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为此,维护调整时测量的尺寸应该包括:轮带外径,托轮的外径,托轮轴的外径,同时包括上述部位外表面的锥度,以及托轮底座的实际有效高度,另外还应测量托轮安装后托轮轴中心到回转窑中心的水平距离,以及轮外表面的平整性,和圆度。
2 运行中要确保托轮处于合理的位置,从而保证托轮不受到纵向外力
前面说过,要使托轮正常工作,需要两个托轮纵向中心线与轮带纵向中心线平行,且都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同时在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内两个托轮中心点与轮带中心点构成正三角形,相互夹角为60°,且其误差一般不超过2°(见图1),且各档托轮和轮带的上述三角形都要达到上述要求。
只有保证夹角60°左右,驱动回转窑的动力载荷才最小,各托轮受力也最小,才能保证托轮的工作状况良好。
只有在次状况下才能保证各托轮瓦受力合理,避免因托轮受到纵向力而使托轮瓦边与托轮轴挡圈不合理的摩擦,从而导致托轮瓦因积聚热量过多而最终刚度降低、拉伤变形而失效。
同时,只有在此状况下,才能保证液压挡轮受力合理。
图1 回转窑托轮与轮带相对位置示意图
我们知道,托轮瓦温度过高会导致其变形、拉伤、失效。
而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托轮瓦内积聚过多热量,而热量的来源除了外部辐射外,主要是托轮瓦边与托轮轴和托轮轴挡圈摩擦引起的。
而托轮轴纵向中心线与回转窑纵向中心线不平行且误差稍大时,会导致托轮轴挡圈与托轮瓦边出现急剧摩擦从而积聚较多热量,继而变形拉伤而失效,同时托轮瓦的铜合金还会粘连在托轮轴的工作表面。
这是回转窑托轮瓦和托轮轴失效的一种常见现象。
托轮轴纵向中心线与回转窑纵向中心线不平行的原因有二:一种是托轮(或轮带,但几率较小)外表面的圆柱度误差过大,通俗讲就是托轮有了大小头;另一种原因是托轮座摆放不合理,其原因可能是螺栓松动而托轮发生位移,也可能是测量或计算错误。
3 托轮轴承运转中出现高温的几个现象和建议措施
回转窑安装完成投产后,托轮一般来说都需要在试运行期进行微量调整。
这是一种正常的调整,是设备维护工作的一各重要组成部分。
调整的基本可能起因是:个别托轮瓦的运行温度比较高,达到55℃,甚至更高,达到65℃以上,以致设备不能维持正常运转。
调整以前,首先要对回转窑进行全面的检查,从总体上判断托轮瓦发热的数量、原因及程度,来采取措施。
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
3.1仅是托轮瓦温度高,合金瓦边没有和托轮轴档圈出现接触性相互摩擦,托轮瓦与拖轮轴之间没有相互粘连,并且其他各托轮的情况也是这样
此时,则应该以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一,回转窑筒体的热辐射对托轮瓦的温度升高的影响。
如果托轮座上盖温度都达到45℃以上,则窑筒体的热辐射对托轮瓦的高温现象贡献就比较大,这样应该采取隔热措施,阻断来至于窑筒体的对托轮座的热辐射。
第二,循环冷却水对托轮瓦的冷却能力。
如果循环冷却水的流量不足,则应全面检查循环冷却水系统,使之提供足够的冷却水量,带走托轮轴与托轮瓦摩擦产生的大部分热量。
为了便于检查循环水量,建议在每个托轮瓦的循环水管上安装一个水流量计。
第三,润滑油的问题。
如果热辐射不严重,冷却循环水量也没问题,则应全面分析润滑油的状况。
首先,检查油量,须确保有充足的润滑油来润滑和冷却托轮瓦和托轮轴;同时检查润滑的粘度,须确保有足够的粘度,以便在托轮轴和托轮瓦之间形成一定厚度油膜,避免两者之间直接接触摩擦;最后,检查润滑油的品质,确保润滑油中的杂质不超标。
3.2托轮轴档圈与托轮瓦直接接触,出现相互摩擦,但没有出现托轮瓦与托轮轴相互粘连
这个时候,表现为托轮轴档圈和靠近档圈的托轮轴温度比较高,尤其是档圈温度更高。
而与之相对应的同一个托轮的另一个轴承的托轮轴档圈没有与托轮瓦边接触,且间隙比较大,则应该调整该托轮轴承座的位置。
具体是进还是退,则应根据托轮轴挡圈所处的位置,托轮轴上油膜和其他托轮的情况综合考虑进行。
3.3托轮轴档圈与托轮瓦直接接触,出现相互摩擦,而且,托轮瓦与托轮轴已经相互粘连
该种情况下,如果托轮轴表面仅仅是少数线形粘连,须首先更换托轮轴承座内的润滑油,以降低托轮轴承做内部温度。
然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微量调整托轮轴承座的位置,消除托轮轴档圈与托轮瓦相互摩擦现象。
其次,检查轴承内部是否有可见杂质,如有需尽快清除之,同时,尽快更换托轮内部的润滑油。
如果托轮轴上已经出现大面积铜(见图2),则建议停窑更换或修复该托轮轴,更换托轮瓦。
图2 托轮轴表面粘有大量铜合金
3.4合金瓦边和托轮轴档圈没有出现接触性相互摩擦,但托轮瓦与拖轮轴相互粘连,并且托轮内部温度比较高
此时,估计是托轮座内出现了污染问题。
一般情况下,是托轮座内出现微小颗粒状杂物,该杂物极易进入托轮瓦与拖轮轴之间,破坏托轮轴和托轮瓦工作面,使之发热失效。
此时,应该彻底更换托轮座内部润滑油,检查颗粒来源,比如上盖内侧是否粘有杂物,下底座内部是否存在杂物,所加润滑油是否收到污染,等等。
另外,还发现托轮端盖密封弹簧进入托轮瓦与托轮轴之间,引起托轮轴和托轮瓦严重拉伤现象。
针对托轮瓦与拖轮轴相互粘连的现象,如果不严重(拉伤仅是线条状,或者拉伤面积小于正整个托轮轴的1/6),则可以通过托轮轴与托轮瓦在要慢速的旋转相互情况下,恢复到正常状况,不必一定要更换托轮和托轮瓦;但是,如果粘连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必须停窑更换托轮(或修复受伤托轮)和托轮瓦(或重新刮研托轮瓦)。
4 回转窑运行中会出现动态变化,所以要对托轮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和调整
有些单位和企业在回转窑投产以后,认为设备已经安装完好,不再对托轮进行必要的调整,害怕引发设备故障和事故。
但是,回转窑运转一段时间后,回转部位会出现状态变化。
比如,各紧固螺栓,尤其是轴承座和钢底座之间螺栓在经过回转窑的几个冷热开停周期后,会松动,这样就会引起托轮轴承座的位置变化。
如发现该情况,则应尽快紧固之。
还有,无论是托轮、轮带还是大小齿轮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后,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磨损。
无论是磨损是否一致,这个时候都应该对回转窑的托轮进行调整。
如果,磨损一致的话,会逐渐出现齿轮传动系统中心距的变小,齿轮啮合不良,齿轮啮合振动加大。
此时,应根据托轮和轮带测量数据适当调整托轮,恢复大小齿轮的中心距。
如果,磨损不一致的话,除可能出现传动齿轮啮合不良外,还可能出现托轮瓦运行温度升高,轮带受力不合理等其他现象。
此时,应根据托轮和轮带测量尺寸结果,综合考虑后调整。
5 结束语
除前面说过的回转窑本身在运转中会出现各种变化外,经过一定时间后回转窑的基础也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为了保证回转窑长期处于合理运行状况,应该对回转窑进行定期全面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和以往的安装调整记录和图纸,反复衡量和计算,确定调整方案,合理地对回转窑进行调整。
来源:水泥商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