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一 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998.00 KB
- 文档页数:41
广西某医院0~6岁儿童铅中毒临床病例分析目的:探讨广西某医院0<sup>6</sup>岁儿童铅中毒的临床特点,在为儿童铅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应用联纵数字化病案检索系统,收集2010<sup>2</sup>018年广西某医院收治的32例儿童铅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并进行分析;(2)入选病例按不同年龄分为婴儿组、婴儿组和学龄前儿童组。
对不同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3)对32例患儿铅中毒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2例患儿平均血铅浓度(BLL)为(357.3±97.6)μg/L,71.9%(23例)出现多动、易怒、食欲差、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临床表现;儿童铅中毒红细胞参数中,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和红细胞体积(HC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低于正常水平,婴儿组(0<sup>1</sup>岁)HGB 比幼儿组(1<sup>3</sup>岁)、学龄前组(3<sup>6</sup>岁)的低(P<0.05);婴儿组HCT较幼儿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9%(7例)患儿尿β<sub>2</sub>-微球蛋白增高。
予患儿静脉注射依地酸钙钠(CaNa<sub>2</sub>-EDTA)注射液(体重25mg/kg/d)治疗1<sup>2</sup>疗程后,患儿血铅水平明显降低(169.0±66.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6%(13例)患儿存在神经系统表现异常;HGB较治疗前升高明显(P<0.05),并恢复至正常水平,但MCV、MCH、HCT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铅中毒案例分析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也可能是因为环境中铅元素的过度暴露而引起的。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通过一个铅中毒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铅中毒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案例背景。
某工厂生产铅制品,工人小王长期在铅制品生产车间工作,接触铅的时间长,工作环境中铅的浓度较高。
近期,小王出现了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铅中毒。
分析过程。
1. 铅中毒原因分析。
小王长期在铅制品生产车间工作,接触铅的时间长,工作环境中铅的浓度较高,导致铅进入体内超标,引起了铅中毒。
铅中毒的主要途径包括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而小王在工作中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了大量的铅粉尘,导致铅中毒的发生。
2. 铅中毒症状分析。
铅中毒的症状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
小王出现了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些都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
此外,铅中毒还可能导致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
3. 铅中毒对健康的危害分析。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长期接触铅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铅还会对血液系统产生影响,引起贫血等症状;此外,铅还可能对生殖系统、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4. 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铅中毒的危害,工厂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改善生产环境,降低铅粉尘浓度;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铅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铅中毒病例。
对于已经发生铅中毒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结论。
铅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工厂应当重视职业健康防护工作,加强对铅中毒的防范和治疗,保障工人的健康权益。
同时,工人个人也应当提高对铅中毒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铅中毒的发生。
实习一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xx年xx月xx日•病例介绍•病因分析•病理学特点目录•鉴别诊断•治疗措施•预后及总结01病例介绍患儿基本信息年龄:6岁性别:男籍贯:湖南经常喊肚子疼,部位不明确临床表现腹痛面色苍白,体力下降贫血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疑似铅中毒:根据症状和体征,怀疑是铅中毒引起的疾病初步诊断02病因分析1铅的来源23环境中铅的来源广泛,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居装饰材料等,均可导致环境铅污染。
环境铅污染部分玩具和学习用品中含铅较高,长期接触或误食可导致铅中毒。
玩具和学习用品一些食品和食品容器中含铅较高,长期食用或使用可增加铅的摄入。
食品和食品容器分布进入体内的铅主要分布于血液、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
吸收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代谢铅在体内可通过多种途径代谢,但大部分铅以不溶性磷酸铅的形式沉积在骨骼和肾脏中。
铅中毒的机制诱发因素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性铅中毒易感性,容易受到环境铅污染的影响。
遗传因素年龄营养状况其他因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的毒性较为敏感。
营养不良或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可能导致儿童对铅的敏感性增加。
如不良生活习惯、长期接触含铅化妆品或染发剂等,均可增加铅中毒的风险。
03病理学特点铅对人体的影响铅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狂躁、惊厥、昏迷和脑炎等。
神经系统铅中毒可引起贫血、溶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血液系统铅中毒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和动脉硬化等。
心血管系统铅中毒可引起肾损伤,导致肾功能减退和肾小管损伤。
肾脏损伤03肺组织病变铅中毒可引起肺组织水肿、出血、肺泡损伤和肺间质纤维化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铅中毒的病理改变01脑组织病变铅中毒可引起脑组织水肿、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
02肝组织病变铅中毒可引起肝细胞水肿、坏死和脂肪变性等,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
铅中毒案例案例一: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致300多名儿童铅中毒事件:2006年8月末,甘肃省徽县水阳乡有近千人远道来西安进行血铅检测,其中373人为儿童。
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
当地村民认为,位于水阳乡新寺村旁的一家铅锭冶炼厂是“罪魁祸首”。
据了解,至9月6日,甘肃徽县水阳乡有八九百人到西安西京医院进行血铅检测其中373人为儿童。
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619微克/升,超标数倍(铅中毒即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等于或高于200微克/升),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
分析:为什么会群体性出现这种现象?据村民们反映,新寺村旁边几百米处就有一家生产铅锭的冶炼厂,学校就在附近,存在十来年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多人铅中毒的现象,主要与该厂污染有关徽县水阳乡党委书记。
胥福元说,冶炼厂距新寺村最远不过千米,而此次病情最严重、患者最多的就是新寺村6个组,还有牟坝村一个组,涉及到2000多人。
“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情,是今年8月18日。
”胥福元告诉记者,当天村民到县上,出示了10个人铅超标的化验单。
从那时起,“铅中毒事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并多次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县长办公会,环保、卫生等多部门参加,最后作出决定:由环保部门牵头对该厂进行调查,并于8月22日已下发文件通知该厂停产搬迁;由卫生局牵头,请疾控专家进行调查。
标也很普遍。
目前,由该县组织以及自发来西安检测的村民还在陆续到来。
案例二:甘肃天水市50名孩子集体铅中毒事件:2006年1月11日,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的村民联名向本报反映问题时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件:2005年7月的一天,该村14岁的王正龙到村边小河游泳,日子不长,王正龙的全身陆续出现了红疱,到后来耳朵开始流浓,嘴周围开始发青发黑,肚子坠痛,脸色发黄,厌食,看见油腻的食物就想呕吐。
于是他父亲王泉娃就带着儿子四处求医,直到当地一位大夫给王正龙服用了排铅的药物后,病症才开始消减。
铅中毒案例分析及答案近年来,铅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儿童、工人等群体因摄入或接触含有高铅污染物的环境中而患上铅中毒的案例。
铅中毒对人的健康危害十分严重,早期出现的症状包括头痛、失眠、乏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中毒持续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死亡。
那么,引起铅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呢?一、铅中毒的原因除了工业废水、废气、污染土壤等环境污染因素,食品、水源、空气也可能成为铅的输入渠道。
其中,食品是最常见的铅污染源之一。
铅污染的食品主要包括饲料、婴幼儿配方奶粉、糖果、饮用水等。
此外,吸入铅粉尘、接触铅制品也可能导致铅中毒。
二、铅中毒案例分析1.儿童因玩具吸入铅粉尘引起中毒近年来,国内外发生过多起因玩具吸入铅粉尘而导致儿童铅中毒的案例。
在中国,2019年7月,台州市被检测出多款儿童玩具存在铅超标问题。
其中一款迪士尼智力拼图中,铅超标量是国家标准的几十倍。
2.婴幼儿配方奶粉含铅致儿童铅中毒近年来,国内外多起由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铅含量过多导致铅中毒的案例。
例如2008年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很多奶粉中都查出超标的铅含量。
3.污染土壤中农作物含铅高致中毒污染土壤中含有高浓度的铅,将会随着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被吸收,污染农产品。
当人们摄入了含有铅的农产品,就会发生中毒。
例如,2019年5月份,中山出现了两个铅中毒病人,病情都与日常膳食有关联。
三、如何避免铅中毒铅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如何避免铅中毒也成为了现代人很关心的话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范方法:1.食品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绿色膳食,避免进食不明来源的街边小吃;2.保持房间的通风良好,尤其是室内装修、装饰、油漆后更应进行通风;3.高铅含量的食品与玩具要远离孩子,防止孩子误食或吸入铅粉尘。
总之,铅中毒是一种有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危害极大。
为了避免铅中毒,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政府与企业也应该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