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房地产市场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6.61 KB
- 文档页数:18
沈阳目前房产现状分析报告# 沈阳目前房产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沈阳市的房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沈阳目前的房产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 沈阳房价趋势分析根据数据统计,沈阳市的房价在过去几年持续上涨。
尤其是近几年房价迅猛增长,成交量明显增加。
这主要得益于沈阳市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各种政策的推动,吸引了大量购房者和投资者的目光。
2. 沈阳房地产开发分析在沈阳市的房地产开发中,高层住宅项目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中心的土地逐渐稀缺,开发商开始向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新城区发展。
同时,商业地产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以满足人们对商业、休闲、娱乐的需求。
3. 沈阳房地产销售分析沈阳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以商品住宅为主。
二手房交易市场也很活跃,房子的成交周期较短。
而商业地产项目的销售也长势良好,吸引了不少投资者。
4. 沈阳房产投资分析近年来,沈阳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一方面,随着房价的上涨,对房产投资者来说,购买住宅或商业地产可以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政府的城市规划和政策支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保障。
5. 沈阳房产市场潜在风险尽管沈阳市的房产市场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首先,沈阳市的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下行风险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过高的房价可能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沈阳市的房产市场目前处于较为繁荣的阶段,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对于购房者来说,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谨慎分析市场情况,并具备风险意识。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促进房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资料:1. 沈阳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2006年沈阳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2006年,“国八条”的余音未消,“国六条”的全面出台使我市房地产市场再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今年可谓是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最为严厉的一年,随着“国六条”细则的逐渐落实,目前我市房地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趋于合理,房价运行平稳,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2006年沈阳市房地产市场综述1、我市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合理沈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市房地产开发规模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增长,增长了30.2个百分点,我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
今年1-12月,我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07%,目前这一比例比较合理2、商品房入市量与销售量继续增长,市场需求量旺盛2006年,我市商品房市场持续活跃,商品房的入市量和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市全年商品房批准入市面积1257.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22个百分点。
商品房登记销售面积1107.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6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上呈现出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
3、我市商品住宅销售结构不断优化,供给结构基本合理2006年我市商品住宅户均供给面积为89.77平方米,比2005年减少5.6平方米,我市商品住宅的供给结构正趋于合理化,有效落实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另外,2006年我市商品住宅户均成交面积为92.88,比2005年减少6.83平方米,商品住宅销售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另外,从不同套型、不同价位商品住宅销售结构看,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商品住宅是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流需求类型。
4、商品住宅成交热点区域向郊区化转移随着于洪区、东陵区和沈北新区迅速发展,加大了我市房地产市场郊区城市化建设的进程,2006年我市楼盘热销区域已经向郊区转移。
由于市中心较高的房价及土地资源的稀缺,二环外区域逐渐成为我市商品住宅销售的热点。
5、我市房地产价格保持稳定2006年我市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420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微幅上涨2.6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3222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60个百分点。
沈阳房地产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经济体系。
房地产市场是沈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二、市场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沈阳房地产市场总体规模较大。
截至目前,全市的住宅用地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商业用地总面积约为500万平方米。
市场上的房地产项目数量众多,涵盖了住宅、商业、办公等多个领域。
三、市场需求1.住宅需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沈阳市场对住宅的需求稳定增长。
目前,中小型户型的住宅需求较为旺盛,特别是年轻人和新婚家庭对于价格相对较为合理的住房需求较高。
2.商业需求: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沈阳市场对商业地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市中心地段的商业用地较为紧缺,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建设项目备受关注。
3.办公需求:随着企业的发展,办公用地的需求也在增加。
高品质的写字楼和商务园区备受企业青睐,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于办公环境的要求较高。
四、市场竞争1.开辟商竞争:沈阳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房地产开辟商争相进入市场。
一线开辟商在市场上占领较大份额,但也面临着来自二三线开辟商的竞争压力。
2.项目竞争:市场上的房地产项目众多,各个项目之间竞争激烈。
项目的地理位置、价格、品质等因素成为购房者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五、市场趋势1.住宅市场:未来,沈阳住宅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入,中小型户型的住宅需求将持续增加。
2.商业市场:商业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商业活动的增加,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3.办公市场:办公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资企业的进入,高品质的写字楼和商务园区将继续受到市场的青睐。
六、市场风险1.政策风险: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
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和价格的波动。
2.经济风险: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2024年辽宁省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引言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区域,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辽宁省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辽宁省经济发展背景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辽宁省房地产市场的总体需求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辽宁省房地产市场总体需求表现出以下特点:1.供求矛盾突出:辽宁省房地产市场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
购房需求逐渐增加,但供应不足,导致房价上涨。
2.刚性需求较强:辽宁省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入城市的趋势明显。
同时,人们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二手房市场活跃:辽宁省二手房市场表现出相对活跃的态势。
一方面,由于新房供应不足,购房者不得不转向二手房市场;另一方面,部分购房者出于投资考虑,选择在二手房市场进行交易。
三、城市层面需求分析针对辽宁省的主要城市,对其房地产市场需求进行分析:1. 沈阳市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发达的经济。
沈阳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呈现以下特点:•高端住宅需求增加:随着沈阳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端住宅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学区房受青睐:沈阳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充分,因此学区房的需求较大。
2. 大连市大连市是辽宁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窗口。
大连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表现出以下特点:•海景房热销:作为沿海城市,大连市的海景房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海景房成为了投资购房的一种选择。
•旅游地产发展潜力大:大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地产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沈阳房地产调研报告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和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
本次调研主要分析沈阳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沈阳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1. 房价稳定增长:沈阳房价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尤其是高端住宅区的房价涨幅更为明显,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2. 供需矛盾: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入,沈阳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凸显,尤其在中心城区和繁华商业区的住宅供应相对不足。
3. 商业地产繁荣:沈阳商业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购物中心、写字楼和商业街区。
各大商圈的租金稳定增长,商业设施日益完善。
4. 二手房市场活跃:随着房屋产权流转的逐步完善,沈阳二手房市场越来越活跃,成交量逐年增加。
二、沈阳房地产市场未来趋势分析1. 房价稳定增长: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沈阳房价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尤其是随着一些重大项目的建设,房地产市场的潜力将继续释放。
2. 城市功能提升:随着沈阳城市功能的提升,新的商业中心和商业区陆续建设,商业地产市场将持续繁荣,商业设施将更加完善。
3. 中心城区改造:由于房地产供应相对不足,沈阳中心城区将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居住环境和居住品质,为住房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4. 开发区建设:沈阳各大开发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办公场所和产业用地,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三、建议:1. 加大住房供应:鉴于沈阳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政府应加大住房供应力度,缓解住房紧张局面,保障市民的居住需求。
2. 改善居住环境:政府应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小区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3.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打击市场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4. 注重产业导向:在房地产开发中,要注重产业导向,以支持当地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房地产的运营效益。
综上所述,沈阳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供需矛盾和问题。
在未来,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加大住房供应和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注重产业导向,以推动沈阳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沈阳地产最新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沈阳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沈阳地产市场的最新现状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沈阳地产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 沈阳地产市场的发展概况自2010年起,沈阳地产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政府扶持政策和城市建设规划的推动下,沈阳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特别是住宅市场。
不仅有大量的新建住宅项目,还有一些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新社区的建设。
2. 沈阳地产市场的热点区域在沈阳地产市场中,有几个热点区域备受关注。
首先是市中心区域,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并且拥有丰富的商业和文化资源。
其次是郊区的新城区,这些区域远离市区喧嚣,环境优美,是购房者理想的居住地。
另外,沈阳的经济开发区也是地产市场的热点,由于其良好的产业环境和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的入驻。
3. 沈阳地产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沈阳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供应紧张,沈阳市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使得地价不断上涨。
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市场价格战。
此外,消费者对住房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需要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然而,沈阳地产市场也面临着许多机遇。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沈阳不断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商创新发展。
此外,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物业管理服务逐渐提升,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同时,随着沈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沈阳,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为开发商带来了商机。
4. 沈阳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沈阳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新城区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
开发商应该重视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抓住机遇,加快布局。
其次,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购房者对居住环境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应该注重产品品质,提高服务水平。
沈阳房地产市场分析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和投资。
房地产市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沈阳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年的调控和政策引导,使得市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保持了明确的态度,通过限购政策、限售政策等手段,有效控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维护了市场的平稳运行。
这使得购房者和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信心增加,增加了置业的积极性。
其次,沈阳的房地产市场也得益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的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等的增加,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使得购房者更加愿意在沈阳购房。
例如,地铁的建设不断完善,交通便利度提高,增加了购房者的居住舒适度和便利性。
再次,沈阳的房地产市场也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作为辽宁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沈阳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流入,不仅增加了购房者的数量,也带动了周边的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加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然而,沈阳的房地产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加剧。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开发商的数量也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商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品质与特色,提供更加优质的住房和服务,以吸引购房者的关注和选择。
同时,购房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和全面地考虑购房的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房地产市场调控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兼顾购房者的利益和权益。
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市场风险,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沈阳的房地产市场在政府的调控、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并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然而,市场竞争加剧和政策引导的完善仍然是当前需要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沈阳房地产市场分析第一节宏观市场分析2003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年,热切期待政府出台鼓励房地产业发展政策的业界却迎来了央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号文件”),引发了房地产业界、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一次大讨论。
8月12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中国房地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明确做出了“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判断。
2003年还是中国土地市场的整顿年。
从年初的“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到对各类开发区建设用地管理的清理整顿,再到严格实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拍挂”制度,使全国土地供给渠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此外,《物业管理条例》的实施也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来看,200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29.7%;商品房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增幅均在30%左右;商品房和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4.0%和33.4%,超过了竣工面积增长的速度;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671亿元,增长34.1%,其中销售给个人增长35.8%,所占比重为92.5%。
房地产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第三季度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市场销售价格变化来看: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市场销售价格分别上涨了5.3%和5.9%,继续保持低于GDP增长速度的水平;上海、宁波、沈阳、南京是商品房价格同比增长最快的城市,上涨幅度分别达到了21.5%、16.1%、9.4%和8.9%;北京、深圳、大连、成都等城市基本保持了去年同期的价格水平。
从辽宁省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
2003年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上年的1635个增加到1735个,商品房施工面积52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0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6.2%。
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1476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139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5.6%和14.2%。
商品房销售额3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第二节沈阳市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1996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市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房地产的投资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2003年沈阳市的房地产投资完成额达到了177.3亿元,增长了52.8%。
从增长速度来看,1999-2001年略有放缓,这主要是由于1998年和1999年的房地产开发速度过快而出现的调整。
从2002年开始,沈阳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继续高速增长。
由于今年国家在上半年进行了宏观调控,重点控制房地产开发过度的情况,预计2004年的房地产投资总额增的幅将变缓。
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的房地产开工量呈现出上涨势头,增长速度较快,2003年,沈阳市的房地产开工量达到了1728万平方米,增长了39.6%,今后几年沈阳仍会有大量的房地产项目投入市场,鉴于沈阳市场短期内的消化程度有限,预计空置量将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长。
竣工量、销售量和空置量增长速度缓慢,且呈现同步变化。
从200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竣工量的增幅已经开始高于销售量的增幅,沈阳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也说明在沈阳的房地产行业也同全国的其他城市一样,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在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之后,我们预计这种供大于求的想象将会有所改善,但这么大的开工量,加之沈阳的一些烂尾项目经过重新定位改造,预计市场的投放面积会更多,在短期内空置量很难出现明显地减少。
从1996年以来,沈阳市的房地产销售额呈现出阶段性增长态势,1997年至2000年,由于住房改革进入最后的实行阶段,销售额出现逐年递增走势。
2003年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影响下,沈阳又成为了东北地区的投资热点地区,外地来沈购房的人士增多,加之商业地产及其火爆,促使2003年沈阳的房地产销售额大幅上升。
销售单价有所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沈阳市的房地产销售单价在2001年达到了峰值,之后出现了逐年递减的走势,这与其他城市的持续增长情况有所不同。
供求关系作用于价格,房地产供大于求的最终结果就是价格的下降。
这种价格的下降对于刺激百姓购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沈阳市商业地产市场分析1.沈阳市三大商业地产区基本资料对比:相提并论的。
全市的大型零售商场中,有一半以上的大型商业企业和80%的营业面积都集中于三大商圈内。
其中中街和太原街为商业步行街,且商业历史悠久,在清朝就已经闻名遐迩。
由于受地理位置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影响,三大商圈各自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氛围。
(1)地理位置对比中街:位于沈阳市商务中心区-沈河区和大东区边缘,与古老的故宫相邻。
太原街:位于沈阳市第二成熟区-和平区,与沈阳的交通枢纽沈阳站和长途客运站相邻。
长江街:皇姑区的中心位置和主要商圈,与和平的西塔商圈相连。
(2)商圈历史沿革中街: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
中街周边多名胜古迹,东有长安寺;南有故宫、张氏帅府、慈恩寺、天主教堂;西有清真寺;北有太清宫。
是沈阳市金铺的集中地,有金街的美誉。
太原街:日俄战争后,日本人集中此地开办商店、开工厂,太原街成为沈阳商业中心。
解放后联营公司、第一百货、鞋帽商店、太原果品店、大明钟表眼镜商店、中和茶庄等相继成立。
80年代后期,随着中兴商业大厦、新世界百货和商贸饭店的相继迁入,太原街逐步走向繁华和成熟。
长江街:形成的历史较短,建国后随着居民生活的需要,在碧塘公园西门的原址处,形成旧物交易市场,之后又出现农副产品购销活动,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市场,扩展到整个长江街,以街头销售为主,氛围颇似北京的“天桥”。
市场地处沈阳北部,称为“北行”。
(3)商圈特点功能分析中街附近是沈阳故宫。
昔日的帝都气象,成就了古老与现代相互交融这个沈阳中街的形象特征。
导致中街商业风格古朴、内敛,底蕴深厚、气度非凡。
处处表现自己的名贵,大气,近几年新马特、兴隆大家庭等大型商家的加入,提高了商圈竞争力。
目前商圈业态同质化比较严重,90%以上是大型综合百货和时尚专卖店。
●历史悠久:商圈商业氛围和文化氛围的良好结合。
●品牌效应:是沈阳市的市级商圈,辐射沈阳全市甚至东北三省。
周边故宫等旅游胜地为中街带来大量的旅游客群。
●特色品牌集中:是沈阳市金店、影楼的集中区域,形成规模效应。
●步行街宽度最宽:达到11.7米,适合消费购物和商品在街内进行商品集中展示。
●大小商家集中在中街两侧,方便消费者休闲、购物。
太原街位于黄金位置沈阳站的附近,借助沈阳站巨大的客流量把各地的人都吸引到太原街来,位置决定了其商业特定的开放性,主要以大型商业为主,商品“大而全、大而专”。
“大而全”体现在既有综合百货、又有中低档的地下商业街,“大而专”体现在除了专业百货,还有专门卖建材的欧倍德、卖五金机电的机电城等专业市场。
整体商圈的建筑风格现代气息浓厚,体现自己的灵活的经营方式。
●位置优势:临近沈阳站和南站长途客运站,客流量大且稳定。
●商圈发展兼收并蓄:商品价格跨度大,既有经营大众商品的时尚地下街,又有如中兴、新世界百货等精品店,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合理,地下商业街连通整个商业街,使商业街完全封闭。
●太原街辐射面广,马路湾、中华路成为太原街商业辅街,周边区域商业、商务气氛同时具备,高档星级酒店、写字间和商业街共同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
●商圈扩展空间巨大,太原南街整体改造,万达商业广场的兴起,提升了太原街整体形象。
长江街以北行市场为核心向外扩张,主要满足沈阳北部居民的日常生活购物,北部居民的消费力决定经营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商业也以散铺居多,综合百货在商业街的比重较小给人的感觉是北行商圈比较“杂”。
●是沈阳市最长的商业街,商业发达,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流。
●商业门类齐全,周边装修、食品、日用品一条街让北行商圈业态齐全。
●与西塔连接,直达太原街,商业具有很强的延伸性。
●周边大众院校和居民区集中,客源稳定。
●商业街东侧商业发达,大型商业---北行商场、三和百货、华联超市、百盛百货都集中在一侧,商业发展不均衡。
(4)商圈的自我发展和扩张中街:由中间不断向两端发展。
商业城、兴隆大家庭和中心的独立商铺基本已经成型。
东部有足够的空间,发展以大型商家独立建店为主。
沃尔玛、新玛特、大连商场纷纷在东部落脚,已延伸到了大东区。
西部则在传统的影楼系、金店系和零星的专卖店和快餐店等集中的特色商业的基础上,加大对嘉濠、太阳广场、紫金商厦等闲置建筑的对外招商,扩大中街西部影响力。
太原街:由北向南进行扩张。
与传统的北街相比,太原南街的确萧条过一段日子,但随着新世界二部的建成,品牌商家的号召力使更多的人愿意走过马路去购物,对面万达商业广场四大主力店的加入让太原南街成为太原街新的商业中心,时尚地下商业街的开通使南街北街的分化在地下趋于模糊。
再加上相隔不远的联营和新世界一部,也吸引消费者前去购物,使太原街的范围大大扩张。
长江街:以北行商圈为中心向南北扩张。
南部以众多高校和居民区为依托,以时尚和文化商品为主。
北部则延续西塔的商业特色,餐饮和酒店比较发达,形成中部集中商业区,南部为餐饮和娱乐区,北部为科技文化区的格局。
(5)对周边商业的辐射中街-直线辐射中街的帝都形象和其商业的内敛性,商业发展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其商业的封闭性严重,其商铺严格按照临街而建,集中在商业街的两侧,而不向周边扩展,其只有商业气氛而缺乏商务气氛,导致中街只是人们购物的首选,而不是办公的好地方,没有带动周边区域形成一个商业辐射面。
太原街-平面辐射太原街的商业开放性加上沈阳站的人流扩散作用,使其商业善于向周边辐射,如今已经形成马路湾、中华路和太原街的三地商业网,在此区域内拥有众多写字间、星级酒店,大型综合商场,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务办公区和购物商圈,二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长江街-卜字形辐射长江街的繁荣是以“卜”子的点为中心向长江街南北进行扩张,由于长江街不是步行街,加之周边是密集的居住区,因此商业扩展的难度很大,只能采取商业街延长方式发展,以长江街两侧向南北辐射。
2.沈阳市三大商圈商业业态对比独立商铺的业态对比:三大商圈在商业业态发展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长期以来,三大商圈也一直在竞争中相互学习,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街和太原街的业态基本上一致,都是以服装、餐饮和钟表眼镜为主导,与之相对于不是步行街的长江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长江街依托北行商圈,但商业仍然是以临街商铺为主,由于位于交通干道,业态以餐饮业和金融业为主,而时尚的服装饰品则处于大型商场百货和北行商场内,独立店铺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