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张性心衰的超声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10.57 MB
- 文档页数:5
舒张性心力衰竭定义:定义: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以及舒张功能减低而EF值正常的临床综合征。
很少数情况下心排血量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
见于肥厚性心肌病、高心病或高心病早期。
病因:DHF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女性比男性发病率和患病率更高,最常发生于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严重心室肥厚的患者,少数见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由于一过性缺血发作造成的可逆性损伤,导致心肌顺应性急剧下降。
舒张功能损害。
DHF还可见于肥厚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等。
多数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心房颤动、肾脏疾病患者中,DHF和SHF的发生率非常接近。
DHF与SHF常常合并存在,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心衰,既可以由以往的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丧失或急性缺血发作导致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而致SHF,也可以由非扩张性的纤维瘢痕替代了正常的可舒张心肌组织,心室的顺应性下降而引起DHF。
病理生理特点:心脏的舒张功能取决于其被动弹性和主动松弛的特性。
被动弹性特性异常通常是由心脏的质量增加和心肌内的胶原网络变化共同导致的,主动心肌松弛的异常能够进一步增强心肌的僵硬度,其结果是心肌的顺应性下降,左心室充盈时间变化,舒张压增加,表现为左心室舒张末压与容量的关系曲线变的更加陡直。
在这种情况下,中心血容量、静脉张力或心房僵硬度的轻度增加,或它们共同增加即可导致左心房或肺静脉压力骤然增加轻度增加,或它们共同增加即可导致左心房或肺静脉压力骤然增加,甚或引起急性肺水肿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论有无严重的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其劳动耐力均是下降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左心室舒张压和肺静脉压升高,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这可以引起呼吸做功增加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二是运动时心输出量不能充分代偿,结果导致下肢和辅助呼吸肌的显著乏力,这机制解释了较低的运动耐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变化之间的关系。
临床表现: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缩性心力衰竭近似,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表现为:劳动耐力下降,劳力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淤血性肝肿大和下肢水肿等。
【精品】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1984 年 Dougherty 等人首次报道一组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的患者以来[1],单纯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的心力衰竭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在 CHF 患者中,大约 1/3 表现为单纯性 DHF,而其余 2/3 则表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 SHF)合并不同程度 DHF 的混合性心衰,且 DHF 往往发生于 SHF 之前。
早期检出和积极防治 DHF有可能减少晚期混合性心衰的发病率。
一、 DHF 的定义和发病率 DHF 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 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 从而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
所谓心室收缩功能正常通常是指左室射血分数(LVEF)>40%~50%,但严格地讲,当 LVEF<50%时 DHF 已经合并了轻度的 SHF。
临床上 DHF 常见于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负荷试验和球囊堵塞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糖尿病、心脏移植术后排异等心脏疾患,但在诊断 DHF时必须注意排除下列可能产生类似心衰症状且 LVEF正常的疾患:1/ 16不正确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不正确的 LVEF 的测量、二尖瓣病变、缩窄性心包炎、一过性左室收缩功能异常、重度高血压、高心输出量状态(如贫血、甲亢、动静脉瘘)、慢性肺心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房粘液瘤等。
80 年代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证明, DHF 患者大约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 30%~40%。
1997-1999 年国际 4 项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社区人群中,DHF 患者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近 50%。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舒张性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它是由于心脏无法有效地松弛和舒张,导致心脏无法充分填充血液,从而引起的疾病。
舒张性心衰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疾病的结果。
以下是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心衰的定义
在对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心衰的定义。
目前,心衰被定义为一种心脏疾病,其中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身体组织和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疲劳、水肿和其他症状。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下面是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典型的心衰症状,如呼吸急促、疲劳和水肿等。
2.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 97 ml/m2。
3.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且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
室射血分数(LVEF)<50%)。
4.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室壁增厚、间隔增厚或心肌增厚仍然存在。
补充的诊断标准
以下是一些补充的诊断标准,可用于诊断舒张性心衰:
1.胸部X光检查显示肺充血。
2.BNP水平升高,提示心衰的存在。
3.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倒置、T波倒置和QT间期延长等异常。
结论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相似,需要同时考虑症状和心脏超声检查等影像学表现。
当病人满足上述诊断标准时,我们可确诊其患有舒张性心衰。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舒张性心衰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heartfailure,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舒张不良(心室顺应性减退和充盈障碍)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致肺淤血。
它主要见于心室肥厚如高血压和肥厚性心肌病时,这一类病变将明显影心室的充盈压,当左室舒张末压过高时,肺循环出现高压和淤血,即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此时心肌的收缩功能尚可保持较好,心脏射血分数正常,故又称为LVEF正常(代偿)的心力衰竭[1]。
舒张性心力衰竭受到广泛重视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与心肌张力发生和缩短受损所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舒张性心力衰竭系心室充盈异常所致。
这是由于心脏通过有效收缩、实现射血功能的过程中,心室必须具有良好的充盈性能,使其容量、压力很快恢复至收缩前状态。
而且,心脏功能的完成不仅依赖左右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同样有赖于左右心房的收缩与舒张。
只有依赖这种由心房、心室共同协调参与的心脏舒缩活动,心脏的射血功能才能得以很好的完成。
因此,从广义上讲,病理状态下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包括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舒张功能衰竭。
由于左心室在整个心脏机械活动中承受的压力负荷最高,做工最大,受损机会最多。
症状体征⒈症状单纯或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仅表现为肺淤血症状如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
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或持久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可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既有呼吸困难、气急等左心衰竭症状,又有腹胀、尿少及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后者是由于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肺循环淤血和呈现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舒张性心力衰竭症状酷似收缩性心力衰竭症状,二者出现的几率相似,有时在临床上较难鉴别。
⒉体征单纯或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性体征并不多,双肺呼吸音可减弱,闻及肺部水泡音;心浊音界常无扩大,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但它们往往与原发心脏病体征并存,如高血压心脏病所致的舒张性心力衰竭可有心尖搏动增强、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闻及较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瓣狭窄可在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闻及较响的收缩期杂音;缺血性心脏病可能伴有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病理性第三心音等。
心脏超声舒张功能减低标准
心脏超声舒张功能减低的标准主要依赖于一些特定的参数和指标。
首先,E/A比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E/A比值小于1,可能表示心脏舒张功能出现减低。
此外,根据LVDD分级,如果E峰大于A峰,E峰大于A'峰,那么定义为舒张功能0级,即正常;如果E峰大于A峰,但E'峰小于A'峰,定义为舒张功能1级,即迟缓异常;如果E峰小于A峰,E'峰小于A'峰,定义为舒张功能2级,即伪正常充盈;如果E/A比值大于2,定义为舒张功能3级,即限制型充盈。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舒张功能,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超声诊断标准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超声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正常范围应在60\~100ml,如果容积过高,意味着
左室舒张功能受损,造成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2.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正常范围应在4\~12mmHg,如果超出正常范围,
代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3.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正常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应在50\~70ml/m²,如果指数高于正常水平,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受到损伤。
4.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与收缩末期容积比值:正常比值应在\~,如果数值高
于正常水平,代表左室舒张功能受损。
5.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与体重比值:正常比值应在50\~70ml/kg,如果比值
过高,代表左室舒张功能受到严重损伤。
6. 二尖瓣前叶EF斜率:以EF斜率小于70mm/s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7. E/A值:E峰、A峰分别是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晚期充盈速度。
E/A值也
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工作较为广泛的应用。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心衰的超声分级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信息。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有助于心衰的分级和诊断。
以下是心衰的超声分级标准:1.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这种类型的心衰是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导致每次心搏射出的血液减少。
以下是具体的超声指标:1.1 射血分数降低通过超声测量心脏的射血分数(EF),这是一种衡量心脏射血能力的指标。
正常值为55%-75%,而心衰时,EF值降低至55%以下。
1.2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通过测量心脏的收缩期室壁运动幅度和缩短速度,可以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心衰时,这些指标会降低。
1.3 左心室扩大由于左心室长期承受过大的负荷,导致心脏扩张。
超声测量显示左心室扩大。
1.4 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瓣环速度的比值大于2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表示血液流过二尖瓣的速率,而瓣环速度表示瓣膜本身的运动速度。
比值大于2表明存在左心室充盈阻力增加的情况。
1.5 室壁增厚由于心脏长期承受过大的负荷,导致室壁增厚。
超声测量显示室壁厚度增加。
2. 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衰(HF-INTERMEDIATE)这种类型的心衰是指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但收缩功能减弱。
以下是具体的超声指标:2.1 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但收缩功能减弱与HF-REF相似,这种类型的心衰的EF值在正常范围或轻度降低,但仍然大于55%。
然而,收缩功能减弱的表现仍然存在。
2.2 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与HF-REF不同,这种类型的心衰的左心室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这表明心衰可能在早期阶段就已经存在。
2.3 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瓣环速度的比值小于2与HF-REF相比,这种类型的心衰的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瓣环速度的比值小于2,表明左心室充盈阻力降低。
2.4 无室壁增厚与HF-REF不同,这种类型的心衰的室壁厚度正常,没有增厚。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简介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不能适应身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舒张性心衰是心衰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心脏在收缩时没有足够的能力将血液排出,导致肺循环淤积,血液回流,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治疗心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病史、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来确定的。
舒张性心衰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急促:病人常感到呼吸急促或气喘,尤其是在平躺或运动后更加明显。
•疲乏无力:病人常感到无力、疲劳、无精打采,长时间休息后仍感疲倦,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水肿:病人下肢、腰背部和腹部等处可出现水肿,尤其是在晚上更为明显。
•心悸:病人常感到心跳过快、波动或跳动,尤其是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之后。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包括心脏超声、MRI、CT等检查手段,通过图像方式观察到心脏的大小、构造和功能状态等来确诊。
对于舒张性心衰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已经生物组织的反射来获取心脏的图像,可以判断左心室的大小、收缩和舒张功能等。
对于舒张性心衰,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指标包括:左心室容积指数(LVEDVI)>97 mL/m2,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16 mmHg。
MRI检查MRI 检查可以包括心脏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的整合信息,对于舒张性心衰的诊断可以通过评估左心室的形态、容积和运动来确定左心室的舒张功能。
CT检查CT 检查是通过 CT 设备的 X 射线扫描来获得图像,只能在特定几个时间点观察到心脏的构造和代谢状态,对于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更多的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和 MRI 检查。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指检查病人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来确定心脏状况及病因。
对于舒张性心衰的实验室检查可具体包括:•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和肝酶等检查,因为这些指标和舒张性心衰有关。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一、D HF的病因及病理生理1.DHF的病因DHF常见于老年人(≥65岁)、绝经后女性、肥胖(BMI>30 kg/m2)、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糖尿病、微血管性心肌缺血等危险因素。
DHF常见疾病:特异性心肌疾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炎和慢性炎症性心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非浸润和浸润性心肌病、特发性或获得性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沉积性疾病、肌营养不良心肌病早期;罕见病因包括药物或重金属中毒性心肌病、放射性心肌损害、代谢性疾病。
有研究显示,超过90%的心衰患者存在与LVEF 无关的舒张功能障碍。
2.DHF的病理生理DHF以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为特征,表现为舒张末压容积曲线向上和向左的移动。
传统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机制包括细胞内钙调控异常、β肾上腺素能受体脱敏、肌联蛋白的功能和结构异常、由于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相关通路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紊乱引起心肌间质纤维化加剧。
肺动脉高压合并HFpEF患者血浆C端前内皮素-1(CT-proET-1)和中段前肾上腺髓质素(MR-proADM)水平升高,展现了内皮素和肾上腺髓质素激活的神经激素通路。
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在DHF发病机制中发挥部分作用。
DHF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心室-动脉僵硬度是DHF 病理生理的重要部分,心室僵硬表现为低收缩和低搏出量,可以理解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20]。
动脉僵硬增加心脏后负荷和减少舒张期冠脉血流灌注,有效的动脉弹性(Ea)反映动脉僵硬度,二尖瓣E/e′比率反映心室僵硬度。
老年DHF患者随着年龄增加,生理储备能力减少。
左心房扩大是左心室充盈压缓慢增加的标志,升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导致左心房压增加、肺静脉压和肺动脉压增加,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1 mmHg=0.133 kPa)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15 mmHg,大约30%的DHF患者会有肺动脉高压。
舒张期心衰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现状
王驰升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5(12)07B
【摘要】超声心动图(UCG)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的影像学技术,又具可重复性及价廉等优点。
近年来证明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占充血性心衰的30%,但其诊断标准尤其早期标准尚不完善。
UCG能揭示早期舒张功能障碍的存在。
为了提高其诊断水平,将其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1853-1854)
【作者】王驰升
【作者单位】邹城市人民医院,山东邹城27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期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J], 杨璐璐;牛天福;祁慧霞;李娟;耿强
2.舒张期心衰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现状 [J], 王驰升
3.重新认识心衰机制中的心脏舒张期耗能 [J], 赵驰
4.重新认识心衰机制中的心脏舒张期耗能 [J], 赵驰;
5.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分析 [J], 林瑜芬; 张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舒张功能减低分级超声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舒张功能减低是一种临床表现,通常在心脏超声检查中会被发现。
它是一种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常常与心脏疾病有关。
近年来,随着心脏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舒张功能减低的诊断标准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本文将重点介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舒张功能减低分级超声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特征及诊断方法。
一、舒张功能减低的定义舒张功能减低是指心室在舒张期间出现障碍,导致舒张受限,心室充盈不足,进而影响心脏的心排血功能。
通常情况下,舒张功能减低常常与心肌松弛功能不良有关,导致心室舒张受限。
这种情况下,心脏在舒张期无法充分充盈,进而影响了心脏的舒展功能和心排血功能。
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一旦被发现,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未经治疗的舒张功能减低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脏功能。
早期发现和诊断舒张功能减低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舒张功能减低的分级标准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根据二尖瓣环速度的衰减来分级:根据患者二尖瓣环E波速度来划分舒张功能的程度,一般分为四级,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
2. 根据二尖瓣环E/A比值来分级:通过比较二尖瓣环E波和A波的比值来判断舒张功能的减低程度。
通常情况下,E/A比值越低,说明舒张功能减低越严重。
3. 根据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来分级:测量舒张末期容积和身体表面积的比值,以判断心脏的舒张功能。
EDVI越高,说明舒张功能减低越明显。
4. 根据综合评价来分级:结合以上几种指标,综合评价患者的心脏功能,判断舒张功能减低的程度。
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一旦诊断出舒张功能减低,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
1. 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I、ARB等药物的应用,可以通过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缓解心脏负担,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