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笔情墨趣 美术 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7
《笔情墨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水墨画的绘画语言——“笔墨”,以及运用“笔墨”来表达思想感情。
本课属于初中阶段“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八年级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课,与后面的《中国山水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造型.表现”教学领域中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方法,体验中国画造型活动的乐趣而设置的。
学生通过对名家作品的分析,理解笔墨韵味给人点来的美感,通过用笔用墨技法的学习,认识中国画笔法墨法的独特表现力,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从而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前期中国画理论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初步的表现能力。
但学生笔墨技法水平参差不齐,运用笔墨表达情感的能力还有欠缺,因此本课教学中应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笔”和“用墨”的方法、特点,理解如何用“笔墨”来表达情感。
对中国画诗情画意、托物言志内涵的理解,进行简单的山水画表现尝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课、思考、创作实践等途径,学习本课内容,感受如何借景抒情、表现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情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的继承性。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2.难点:能透过作品欣赏和笔墨练习体会笔情墨趣。
五、教学方法设计1.教法采用视频教学法、讲授法、展示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观察总结法、欣赏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等学习方法。
六、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国画材料2.学生准备:国画材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课程(4分钟)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设问:通过视频欣赏,谈一谈你的感受?学生活动:观看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欣赏情景。
最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美术新课标课件精品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最新中国画》的第四章“笔墨情趣”。
该章节详细介绍了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包括线条、皴法、泼墨等技法,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表达情感和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笔墨技法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意境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表达情感和意境。
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墨、宣纸、颜料、水盂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结合课件和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解。
3. 实践演示:现场演示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表达情感和意境。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名画中的笔墨运用,讲解其艺术特点。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笔墨技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画的基本笔法线条皴法泼墨2. 中国画的基本墨法墨色变化水墨交融3. 笔墨情趣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和意境的中国画。
2. 答案要求: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墨色变化丰富,具有个人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中国画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了解中国画的流派和代表人物,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笔墨技法的具体讲解。
2. 教学目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运用笔墨技法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意境的能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墨色变化表达情感和意境。
最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美术新课标优质课件精品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一章节,详细内容涵盖了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包括浓墨、淡墨、泼墨、焦墨等技巧的运用,以及笔触的抑扬顿挫、转折、顿挫等表现形式。
所选教材为《美术新课标》的第七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培养学生对笔墨情趣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笔墨技法的灵活运用和笔墨情趣的把握。
教学重点:中国画基本笔法和墨法的掌握,以及笔墨情趣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笔墨纸砚、中国画示范作品。
学具:笔墨纸砚、毛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笔墨情趣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并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一幅笔墨情趣丰富的作品,讲解其创作思路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笔墨创作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基本笔法:抑扬顿挫、转折、顿挫等墨法:浓墨、淡墨、泼墨、焦墨等2. 笔墨情趣的体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运用所学笔墨技法进行创作。
2. 答案:要求作品体现春天的气息,运用笔墨表现景物的质感、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笔墨技法的运用是否熟练,对笔墨情趣的理解是否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欣赏和研究中国画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同时,尝试将所学笔墨技法运用到其他绘画作品中,实现创新。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美术新课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美术新课标中的《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分析经典作品中的笔墨运用,感受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美和情趣美;实践基本的笔墨技巧,培养学生在绘画中表达个性和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能够灵活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他们在绘画中表达个性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笔墨的韵味和意境。
重点:中国画基本笔法和墨法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画笔、墨汁、宣纸、毛毡、砚台等。
学具:学生自备画笔、墨汁、宣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笔墨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如中锋、侧锋、泼墨、破墨等,结合实例分析每种技法的运用。
3. 实践示范:现场演示基本笔法和墨法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笔墨的变化和韵味。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笔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a. 笔法:中锋、侧锋等b. 墨法:泼墨、破墨等2. 经典作品分析3.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笔法和墨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画作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笔墨情趣和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中国画的背景知识,如历史、流派、代表人物等,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同时,关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了解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笔墨的韵味和意境。
2. 教学重点:中国画基本笔法和墨法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