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美术《土与火的艺术(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土与火的艺术(寻秘影山头)教案课程背景:林湖乡地处江苏省兴化市腹部,境内水体清澈、林木成荫,是水乡著名鱼米之仓,具有水产原始风貌。
这是一片神奇古老的土地,就在这里,泰州文明的曙光冉冉升起。
境内发现多处文化遗址,南荡的古文化遗址,距今4600——4000年间的龙山时代至夏初的新石器文化晚期,戴家舍境内的古南荡人是迄今为止世人所知晓的兴化人文始祖。
她的出现,拉开了兴化人文历史的帷幕。
影山头遗址的偶然发现,将兴化人类活动历史又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即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中晚期。
遗址位于林湖乡魏东村东南1500米处,南临白涂河,现场可测的遗址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
在遗址上采集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陶器、骨角器,器形有石斧、石刀、石纺轮、陶鼎、陶釜、陶盉、陶豆、陶罐、陶壶、陶三足盘以及骨笄、骨镞等;自然遗物有陆生的大型动物麋鹿、家猪和水生的丽蚌、蓝蚬等,其中部分陆生动物骨骼已形成亚化石,整体保存情况良好。
而我校正处影山头遗址区域,面对先民们制作的的陶器,石器等,正是一本展示在学生面前的鲜活教科书,因此,此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了解地区历史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影山头遗址和陶器的制作方式,以及泥塑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技能目标:通过泥塑制作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感受成功的乐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陶器外形的制作、泥塑方法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陶器的制作与纹饰设计。
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泥巴、多个泥塑陶器作品、教师课前装饰学具准备:泥、做泥塑相关工具和饰物(小棒、模型、细线、叶子、刻刀等)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动手能力,对美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土窑的历史和制作工艺;2.了解青花瓷的特点和制作工艺;3.掌握手工制作陶瓷的基本技巧;4.了解中国传统陶瓷的文化底蕴。
教学内容1.土窑和青花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2.制作陶瓷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制作陶瓷的工具和材料;4.陶瓷装饰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土窑和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2.掌握制作陶瓷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掌握陶瓷装饰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陶瓷的工具和材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料;2.学生准备: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制作陶瓷的基本材料。
教学活动活动一:引入主题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土与火的艺术,从历史、文化、技艺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土和火的融合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初步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理解土窑和青花瓷教师介绍土窑和青花瓷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认识。
活动三:制作陶瓷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教师现场示范制作陶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制作简单的陶瓷作品,教师辅助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在操作中感知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乐趣。
活动四:实践探究学生可以在制作中体验到陶瓷艺术带给他们的实际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尝试出不同装饰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五:分享交流学生可以在制作完成后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解制作过程和思路,互相进行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以分享一些传统陶瓷艺术的知识和历史,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土窑和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制作陶瓷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探究和分享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术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课后作业学生请按照自己的发挥制作陶瓷作品,回家用图片记录整个制作过程,并总结自己的制作体验与感受,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二)-苏少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应用,并通过练习画火和泥人,加深学生对土和火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应用,掌握画火和泥人的技巧;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应用;2.掌握画火和泥人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学生回忆上节课《土与火的艺术(一)》中学到的知识,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应用。
2. 讲解(10分钟)1.讲解火的特点和表现方法;2.讲解泥人的制作方法。
3. 练习(30分钟)1.学生自由练习画火的图案和颜色,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2.学生制作泥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不同的形象,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示范。
4. 展示(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泥人和画的火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困难。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土和火在艺术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的作品整理并提交;2.自由发挥,创造出一件自己的作品,并写下创作思路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练习为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还不够细心,需要多次指导,还需引导他们注重细节。
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二)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2. 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3. 陶瓷艺术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陶瓷艺术的欣赏与评价,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陶瓷作品图片、陶瓷制作工具、陶瓷制作材料、PPT课件。
2. 学具:陶瓷制作工具、陶瓷制作材料、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陶瓷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陶瓷艺术,激发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陶瓷作品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4. 实践操作:教授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陶瓷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2. 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3. 陶瓷艺术的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土与火的艺术”为主题的陶瓷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陶瓷艺术欣赏与评价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习氛围是否活跃。
2. 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是否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是否熟练。
3. 学生是否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陶瓷作品,对陶瓷艺术的欣赏与评价能力是否提高。
土与火的艺术(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彩陶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欣赏彩陶,从彩陶的纹样、造型中发掘彩陶独特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学习泥条盘筑法创作彩陶器形,在欣赏彩陶纹样的基础上绘制独特的彩陶纹样,体验彩陶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美,培养学生对彩陶艺术的关注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彩陶的相关知识,在欣赏彩陶的基础上学习泥条盘筑法创作彩陶器形。
教学难点:试着创作有独特风格的彩陶作品,体验彩陶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陶图片(放大后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课件、陶罐教具、陶泥、毛笔、颜料、水桶。
学生准备:陶泥、毛笔、颜料。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陶器的制作过程师:同学们,一起来做个加法,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土和火能创作出什么?(PPT)生:陶器(PPT)师:一年级我们就学过《土与火的艺术》这一课,你还能想起一个陶器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吗?生:能师:这六张图诠释了陶器整个制作过程,说说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步骤?(PPT)生:选泥土(红土最合适,粘性最好)、研磨(让土质更均匀)、加工成泥、制作陶胚、绘制纹样、烧制成陶。
师:最古老的制法,最传统的工艺,却让这么淳朴厚重的作品流传了下来,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原始人类智慧的体现。
2、陶器的出土师:有“彩陶故乡”之称的柳湾,曾出土过大批彩陶文物,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PPT)师:这些彩陶无不透露着些许神秘的色彩,他们的身上到底暗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讯息,又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多么神奇的原始社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国家博物馆大门去一探究竟,再次感受土与火的艺术魅力!(PPT、板书课题)二、走进博物馆1、纹样的演变师:这是距今五千百年前的彩陶,你猜猜这个彩陶上的花纹可能会是什么?(PPT)学生猜测,教师暂时不公布答案。
继续欣赏第二张有鸟的图案的彩陶图片。
(PPT)师生继续欣赏第三张图片:彩陶上鸟纹样的演变过程。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0 土与火的艺术(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 土与火的艺术(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案例等形式,介绍了陶瓷的历史、分类、制作过程以及各种陶瓷艺术风格。
教材还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步骤,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陶瓷有所接触,但对陶瓷的深入了解并不多。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知道陶瓷的历史、分类和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陶瓷作品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2.难点: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陶瓷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演示法:展示陶瓷作品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陶瓷作品。
4.欣赏法:欣赏和分析优秀的陶瓷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陶瓷作品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陶瓷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陶土、釉料、窑等。
3.准备一些优秀的陶瓷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陶瓷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如陶瓷的历史、分类和制作过程。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优秀的陶瓷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操练(10分钟)讲解陶瓷制作的步骤和技巧,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陶瓷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作品。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7篇教案的语言应该清晰简洁,易于理解,我们应该定期更新教案,以跟上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粉印版画的人物画,能清晰、生动地表现妈妈漂亮的样子。
2、通过观察照片、卧忆等方法,能讲述自己妈妈的样子,表达妈妈在外形上的主要特点。
3、进一步激发对妈妈的喜爱之情。
4、以绘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对妈妈的爱,愿意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
5、通过绘画学习用简单线条描述记忆形象,画出自己妈妈的突出特征。
教学准备1、幼儿观察过妈妈化妆、打扮的样子。
2、妈妈化妆后的照片(艺术照、写真)。
3、各色颜料,作业纸,调色盘,水粉笔,抹布,桌布等。
教学过程1、请幼儿淡一谈自己的妈妈,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1)教师: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你妈妈哪里最漂亮?她什么地方与众不同?(2)教师:化妆、打扮后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妈妈什么样的发型最好看?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最好看?妈妈的裙子是什么样的?2、与幼儿讨论描绘妈妈的方法。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画一画自己的妈妈。
怎样把自己的妈妈画得漂亮呢?(抓住妈妈的特征,注意发型、面部、服饰的细节表现)(2)教师:在绘画的时候可以为妈妈的而部进行什么样的装饰?你想给妈妈穿卜什么样的衣服?戴上什么样好看的首饰呢?什么地力;可以用夸张的方法去表现?(发型、服饰、五官)3、出示以往幼儿的粉印版画作品,与幼儿一起讨论人物厕的制作技巧。
(1)教师:这几幅作品有竹么问题?为什么五官都看不清楚了?(涂色与勾线的问题)(2)教师:涂色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先涂大块的地方,比如脸颊、额头等,再涂小块的五官)妈妈红红的脸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叠印)4、幼儿创作。
重点:妈妈打扮后的样子。
土和火的艺术美术教案篇2活动设计背景秋风起来啦,树叶像彩蝶翩翩起舞。
好奇的孩子们在树底下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情景当然不能错过,引导孩子用树叶来拓印的大好时机。
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二)-苏少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土与火的艺术(二)”,让学生通过绘画,感受土与火的艺术之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土与火的艺术表现形式;2.掌握一些有关心灵的绘画技巧;3.感受土与火的艺术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土与火的艺术表现形式;2.心灵与艺术的关系。
难点1.如何将内心感受表达到形式上;2.如何在绘画中体现土与火的艺术。
四、教学过程1.热身让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一些用土和火做的器物,并向全班呈现。
2.导入通过图片引导,让学生从中寻找土和火的元素,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3.讲解通过幼儿园师傅的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土与火的艺术之美。
4.实践1.让学生尝试用心灵绘画的方式,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画出土和火的艺术之美。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和火的艺术。
5.总结让学生在认真听讲之后,回答本堂课的问题,唤醒学生对土和火的艺术之美的认识。
五、课堂互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本节课中可以开展一下互动环节。
1.赛火球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赛火球比赛”,比赛结束后,就可以分组绘画自己的作品了。
2.手工艺品制作在本节课结束前,让学生用手工制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土与火,使学生得到深层次的体验。
六、家庭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制作一幅独特的土与火的艺术作品;2.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火的艺术风景。
七、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进行评估;2.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以及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评估。
土与火的艺术(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土和火的重要意义。
2.了解土和火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
3.学习绘画技巧,创作一幅独具特色的土与火主题画作。
二、教学内容1. 土和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土和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从古代神话传说到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都可以看出土和火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代神话中,黄帝和蚩尤的对抗就表现出了火和土的巨大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火的炊烟、土的种植、以及土壤、火炉等生活细节中都反映了土和火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 土和火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在美术创作中,土和火经常被用作画面的主题或元素。
通过对土和火的艺术表现,画家们可以传达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探求和感悟。
在绘画中,土的表现常常是通过采用粗犷、厚重、灰黑色等特征,展现出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基础。
而火则经常通过色彩鲜艳、明亮、热烈等特征来表现,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热情。
此外,在构图中,土和火也经常被运用为画面的主要元素,例如将土、火与水、木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
3. 创作一幅独具特色的土和火主题画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和火的含义,我们将组织一次创作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土和火的奇妙之处,并创作出一幅独具特色的土和火主题画作。
首先,我们将向学生们介绍绘画中常用的土和火画法,并给予基础绘画指导。
然后,学生们将在老师和同学的协助下,创作出一幅独具特色的土和火主题画作。
最后,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将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土和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方式。
2.示范法:通过演示多种不同的土和火画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如何创作一幅独具特色的画作。
3.独立创作法:让学生们在指导下进行独立创作,通过实践来掌握创作技巧。
4.展示交流法:在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将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与同学一起分享心得和感受。
土与火的艺术(二)(教案)一、学习目标•了解陶瓷烧制的工艺过程•掌握手捏陶艺的技巧•初步认识釉料的使用方法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了解陶瓷烧制的工艺过程•掌握手捏陶艺的技巧学习难点•初步认识釉料的使用方法三、学习内容1. 陶瓷烧制的工艺过程陶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工艺品,它的制作需要烧制等多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陶土经过高温烧制,以此来提高陶土的硬度。
2. 手捏陶艺的技巧手捏陶艺是一种非常基础的陶艺制作技巧。
在这种技巧中,我们需要使用手来捏出不同形状的陶艺。
这种制作方法主要应用于小型的陶艺制作。
3. 釉料的使用方法釉料是一种常见的陶艺制作材料。
釉料可以让制作出来的陶艺更加光滑、坚硬。
在使用釉料的时候,需要注意它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以此来确保最终制作出来的陶艺品具有较好的质量。
四、教学步骤1. 陶瓷烧制的工艺过程1.介绍陶瓷烧制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展示工具和材料,并讲解每个工具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让学生模拟操作,体会一下陶瓷烧制的过程,并纪录相关注意事项。
2. 手捏陶艺的技巧1.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陶艺品,并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制作方法。
2.让学生模拟操作,自由发挥想法来制作陶艺品。
3.每个学生制作完成后,让其他同学来猜测此物是什么,以此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3. 釉料的使用方法1.介绍常见的釉料及其使用方法。
主要让学生了解这种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它能够带来的优势。
2.展示陶艺品的涂料方法,示范覆盖釉料的方法。
3.让学生模拟操作,尝试在自己的作品上添加涂料。
五、教学评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1.考察学生对陶瓷烧制工艺的理解。
可以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考察。
2.观察学生在手捏陶艺过程中的表现。
观察学生对于形状设计的灵活性、对于陶艺模型制作的准确性等。
3.观察学生添加釉料的技巧。
六、教学案例以下是一次实际的教学案例: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继续进行陶艺制作的实践。
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20 土与火的艺术(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0 土与火的艺术(二)》这一课是南京市苏少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以及如何通过陶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和地域特点,以及不同的陶瓷艺术风格。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于泥土的认识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
但是,对于陶瓷制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逐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掌握陶瓷制作的要领,能够独立完成一件陶瓷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掌握陶瓷制作的技巧,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陶瓷制作的过程,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陶瓷文化的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2.难点:如何通过陶瓷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操作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陶瓷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陶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陶瓷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包括泥土的选择、揉捏、造型、晾晒、上釉、烧制等。
3.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陶瓷制作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4.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陶瓷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土与火的艺术教学内容:彩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流传至今,显示出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追求。
“土与火的艺术(二)”一课主要在以前一年级“土与火的艺术(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认识彩陶,了解彩陶。
了解彩陶的造型、纹样,了解、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学情情况:四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造型能力相对低年级而言,还是比较强的。
尽管彩陶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但彩陶的出土与历史等,学生可能是闻所未闻,本课可以通过彩陶的欣赏和以及彩陶造型、纹样的剖析,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彩陶知识。
教师准备: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彩陶的图片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彩陶,让学生感受彩陶艺术独特的魅力,了解彩陶造型和纹饰的相关知识,了解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彩陶纹饰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彩陶的造型和纹饰两方面进一步欣赏彩陶,学会设计彩陶外形,并且用有意义的纹饰合理地装饰彩陶,体验彩陶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美,培养学生对彩陶艺术的关注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彩陶的相关知识,了解彩陶上造型之谜和纹样之谜,让学生学会设计一个完整的彩陶。
教学难点:学生尝试设计有意义的彩陶作品,设计出有意义的彩陶造型,设计出有意义的纹饰来装饰彩陶,懂得如何将点线面、图案合理的安排在彩陶上,体验彩陶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老师这里有几样东西,请大家看看是什么?(土、火)提问:土+火=?师:同学们有很多不同想法,究竟是哪一种呢?2、模拟考古现场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些装备,在你们的座位上找一找,看看你找到了什么?(考古现场、铲子)你找到了一个模拟考古现场,你找到了一把小铲子,请这两位同学站上讲台,请你跟着考古学家一起寻一寻,看看你能找到什么宝藏?(陶片)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伟大创造,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
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二)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彩陶,让学生感受彩陶艺术独特的魅力,了解彩陶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彩陶的基础上学习泥条盘筑法创作有独特风格的彩陶作品,体验彩陶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美,培养学生对彩陶艺术的关注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对于制作玩具“转转儿”,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因此在使用工字钉和缝衣针等工具时,一定要指导到位。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彩陶的相关知识,在欣赏彩陶的基础上学习泥条盘筑法创作彩陶器形。
教学难点试着创作有着独特风格的彩陶作品,体验彩陶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快乐。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目标一学习目标一打开桌面上的《彩陶学习资料》文件夹,独立研究关于彩陶的知识。
记住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准备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收获。
窗体顶端彩陶简介彩陶是陶器的一种,一般指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在陶胚的表面用黑、红色颜料画上有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花纹,烧成后,花纹附着器表,不易脱落。
彩陶的用途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
彩陶造型特点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
造型饱满近似球,由于器型的下半部内收,装饰都集中于上半部。
真正的古陶给人的感觉古朴、淳厚、自然、柔和、饱经沧桑,没有生硬的火气感。
彩陶的纹样特点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
彩陶所绘纹饰是当时各氏族或部落特定的氏族标志。
如人面纹、鱼纹、变形鸟纹;旋涡纹、神人纹、网络纹;双钩纹,太阳纹、鹿文、鸟纹;八角纹、变形花卉纹。
活动2【活动】目标儿学习目标二先对折作业纸,画出你设计的彩陶外形,然后用撕纸的方法完成你的彩陶造型。
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0课土与火的艺术(二)-苏少版课程目标1.了解土地和火的特点及其在艺术中的运用。
2.掌握塑创作法的基本方法和用土制作作品的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土和火进行艺术创作的感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创作法的基本方法和用土制作作品的技巧。
2.培养学生对土与火在艺术中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应用所学技巧创作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2.培养学生对土与火在艺术中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泥、短笔、彩笔等工具。
2.学生准备好干净的桌子和座位。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PPT展示土和火的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土和火在艺术中的运用。
2.讲授1.讲解塑创作法:先将泥巴制成基础形状,再通过加、减、推、拉等方式进行精雕细琢。
2.讲解操作技巧:用短笔绘制出整个作品的轮廓,再用色彩添补细节,注意色彩的对称。
3.讲解创意的表达:要注重表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3.实践操作1.教师现场演示基础造型。
通过演示,让学生掌握塑创作法和简单泥塑的基础造型技巧,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2.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作。
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生的不同水平,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适当引导。
3.教师评审学生的作品,并在评审中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
4.总结教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技巧的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风格感知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作品,指导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在创作中需要进一步提升的能力和技巧。
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板进行展览,或者通过线上展示方式将学生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分享,提升学生的艺术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结语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解土与火的艺术表现、塑创作法等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具有自己独特创意的泥塑创作,提高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自己创作作品的感性认识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0、土与火的艺术(二)
教学目标:
1、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运用多种塑形和装饰手法进行创作。
体验陶艺创作为自己带来的美感与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泥板成型等几种基本技法,并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陶艺工具泥刀、垫板、陶泥等。
预习要求:课前收集了解有关陶艺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教师提问有关课前收集的有关陶艺的一些知识。
教师:同学们,这些漂亮的陶瓷艺术品包含了我们人类最为亲切的元素在里面:水火土。
看来,这些最为质朴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独具魅力的艺术领域——《土与火的艺术》陶艺。
板书课题:20、土与火的艺术
让同学们在欣赏短片的同时,体会中国陶艺的独特魅力,为学习新课提供情感体验和素材铺垫。
三、讲授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陶瓷艺术品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并且进行了展示。
大家想不想做一件自己的陶艺作品呢?
1、教师展示陶艺基本方法。
(1)搓泥条、做泥板的方法:拍、压、擀、切。
(2)塑形的方法:捏、盘筑、粘结等。
学生在观看中可及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处。
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法。
2、教师示范学做小城堡。
(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8——10mm的木条。
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切出城堡墙面凸凹的造型。
(6)用泥浆粘合各部件,然后整理完成。
教师:你学会了吗?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教师小结:(出示图片)
做肌理的方法:压印、掺杂、镶嵌等。
装饰手法:压印、刻划、镂空等。
学生学习城堡制作方式。
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经验,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双手可以创造美。
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表现方法。
3、小结:
陶艺的制作工序:
设计——备料——成型——装饰——烧制
学生进一步完善陶艺制作工序。
知识完善系统化处理,为学生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布置作业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发挥想象力,用灵巧的双手一起来做一次陶艺设计师,好不好?
1、作品要求:
(1)作品要构思新颖、设计独特;
(2)作品能体现出一定的风格;
(3)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
2、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创作。
注意事项:
(1)用水的多少;
(2)重心的掌握;
(3)手各部位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陶艺创作。
五、评价总结:
作品推介会的形式。
1、学生展示各组作品。
2、作品故事:学生讲解作品的造型以及含义等,还可以讲讲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有趣的故事。
3、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探讨改进的方法。
学生自评、互评,取长补短。
六、课后拓展:
1、进一步了解考察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整理成交流小论文。
2、发挥想象力,完成一件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创作工作,并在全校进行展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