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1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以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
2.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尝试创作自己的一张奇特的脸。
二、教学重点1.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神态。
2.掌握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应用于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神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点播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入新课《一张奇特的脸》。
2.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什么是奇特的脸,如何表现一个奇特的脸。
2. 观察和分析1.看图片和影视剧中的角色脸部形象,分析其特点和神态。
2.分组讨论并呈现,分享不同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3. 实践操作1.给出一张素描纸,让学生绘制自己眼中的奇特的脸。
2.引导学生运用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如透视、阴影和灰度等,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神态。
3.分组互评,分享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 总结和展示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和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神态。
2.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同时也是对学生才华和努力的肯定。
五、作业布置为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布置以下作业:1.用不同材料和手法表现自己眼中的奇特的脸,如水彩画、素描、油画或粘土等。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影视剧或小说中的角色,用素描纸画出该角色的脸部形象,并运用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表现其特征和神态。
六、教学资源1.相关视频和图片。
2.素描纸和画笔。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直接亲身绘制奇特的脸,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平面画面表现三维空间的基本技法应用于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神态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想象、创作,学生能够设计并绘制一张奇特的脸,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奇特的脸部作品,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奇特的脸部的概念和特点,欣赏和分析奇特的脸部作品。
2. 学习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3.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奇特的脸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奇特的脸部作品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奇特的脸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新课教学:讲解奇特的脸部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奇特的脸部作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特征。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张奇特的脸部作品。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一张奇特的脸2. 内容:奇特的脸部的概念和特点、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线条和色彩的表现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张奇特的脸部作品,要求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情感和个性。
2. 家长评价:请家长欣赏孩子的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学生对奇特的脸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创作出了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脸的基本结构,学习通过夸张和变形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脸的基本结构2. 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3. 创作一张奇特的脸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夸张和变形创作出具有创意的脸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范画、教材等。
2. 学具:铅笔、彩色铅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脸部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脸的夸张和变形。
2. 讲解新课:介绍人脸的基本结构,讲解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实践,创作一张奇特的脸。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人脸的基本结构2. 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3. 创作一张奇特的脸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技巧,创作一幅以奇特的脸为主题的作品。
2. 课后收集关于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评价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人脸夸张和变形的绘画技巧,并能够运用到绘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同时,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创意的人脸夸张和变形的艺术作品,如马格利特的《人类之子》或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通过这些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夸张和变形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表达深层含义的。
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人脸夸张和变形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二、讲解新课在讲解人脸的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意图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人脸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并讲解它们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教学内容为“一张奇特的脸”。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学会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特征,培养学生对人物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面部的基本结构和表情特征,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表情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人物画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3. 通过绘画创作,让学生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人物面部结构和表情特征的描绘,特别是眼神和嘴巴的表现。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画面的协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示范画、绘画工具、参考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人物面部表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面部表情的特点和变化。
2. 讲解:教师讲解人物面部的基本结构和表情特征,重点讲解眼神和嘴巴的表现方法。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描绘人物面部表情,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整体画面的协调。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纠错。
5.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一幅人物面部表情的作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评价。
6.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板书设计:1.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2. 教学目标:掌握人物面部结构和表情特征,提高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3. 教学难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绘和整体画面的协调。
4.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创作、展示。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回家后画一幅人物面部表情的作品,要求准确地表现人物的表情和情感。
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让学生掌握了人物面部的基本结构和表情特征,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张奇特的脸》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表现造型奇特的脸部形象,注重五官表情的变化,突出生动奇特的风格,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以写实手法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一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奇特的脸的特征(五官、脸型、表情)和艺术魅力。
2.学习揉、搓、切、盘等技法,制作一张夸张、变形的脸。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奇特的脸的特征(五官、脸型、表情)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揉、搓、切、盘等技法,制作一张夸张、变形的脸。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导入1.彩泥演示师:七彩画笔描绘美好童年,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美术课堂。
今天,程老师从彩泥王国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它就是小彩泥。
小彩泥的色彩鲜艳,充满了灵性,有着千变万化的本领。
我们把它揉一揉、搓一搓,再卷一卷,它就会变成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小礼物,我要把它送给认真听讲的小朋友。
师:哇,大家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老师把它送给你们。
师:大家喜欢小彩泥吗?小彩泥有一个愿望,它希望自己能有一张奇特的脸,去参加怪脸俱乐部的变脸展示。
发扬形象各异的脸的形象,创造独特的艺术魅力。
于是,作为朋友的我为她设计了一张脸,如果你是它,你会满意吗?师:大家都不喜欢这张脸。
觉得太平凡了,一点都不奇特。
哎,我是只有这个水平了。
聪明的你们能帮它这个忙吗?师:老师听到了你们自信的声音,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帮小彩泥实现这个愿望,完成一张奇特的脸。
二、环节二:新授1.初级挑战师:该从哪些地方让小彩泥的脸变得奇特呢,请看第一项挑战,火眼金睛——找线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你觉得他们奇特在哪里?师:说的没错,他们的五官、脸型、花纹、色彩都很奇特。
你了解图坦卡蒙面具吗?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图坦卡蒙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
16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颜色创作出有趣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3.通过绘画活动增强学生对自我表达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以一张奇特的脸为主题展开教学设计。
教师会在课上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面部特征,几种常见的容貌表达方式,以及涂色技巧和配色原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和分析首先,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面部特征和常见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每个面部特征的特点和不同的表情呈现。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描绘不同特征的面孔。
第二步预备课练习在观察和分析结束后,教师会提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让学生练习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面部轮廓,并尝试各种表情的描绘。
这样的预备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达方式,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基础。
第三步创作在预备练习结束后,学生将开始正式的创作。
教师会向学生提供不同的面部轮廓和表情的素材,让学生参考创作。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和想象力,添加自己的特色和创意,以完成更加有趣和奇特的脸部形象。
第四步着色在完成面部轮廓的设计后,学生将开始添加颜色,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起来。
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配色原则和涂色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选取和搭配颜色。
第五步分享和点评完成作品后,学生将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被鼓励提出建议和互相点评,以改进自己的作品和理解。
教学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以及对面部特征和表情的理解和把握,进行评估和反馈。
同时,将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以评估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成果和收获。
总结通过本节课程设计,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创作出有趣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接下来的绘画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创作出更加有趣和独特的作品。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一张面部表情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作品,从中领略艺术家运用情感表达的技巧与方式。
2.能够通过模仿练习,加深对面部各个部位线条、阴影、明暗等的理解,提高精细绘画能力。
3.能够在既定的主题下,自由创作一个面部造型独特、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模仿面部表情,学习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表现力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模仿与创新有机结合,达到自主创作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5分钟课前热身,观察一幅面部表情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10分钟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对面部各个部位线条、阴影、明暗等的理解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给学生提供创作技巧和灵感25分钟学生自由创作,借鉴示范并结合个人创意,构思并完成一张自己的奇特脸作品5分钟整理作品,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经验20分钟辅助教学,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研究作品,交流互动、表达看法10分钟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创作质量,提出下一步的指导方向并布置课后作业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 展示文稿2.绘画教具:铅笔、橡皮擦、毛笔、颜料等3.作品图片1. 课前热身(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面部表情生动、富有表现力的作品,简单介绍作品的作者、时间、主题等相关信息,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对面部各个部位线条、阴影、明暗等的理解(10分钟)让学生凝神观察到的一幅好作品,注重细节,追求真实,在练习中加深对面部构造和细节的理解。
3. 教师进行示范,给学生提供创作技巧和灵感(5分钟)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创作技巧和灵感。
在此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面部创作作品,如何加强细节处理、组合艺术造型。
4. 学生自由创作,构思并完成一张自己的奇特脸作品(2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自主构思并完成一张自己的奇特脸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指导,让学生在自由创作的同时加强对技巧和创意的掌握。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培养学生对人物造型的基本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面部基本结构: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结构,如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2. 面部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面部的特点,如脸型、眼睛大小、鼻子形状等。
3. 奇特脸谱创作: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培养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同学,发现他们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面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让学生了解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创作一张奇特的脸谱,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创作过程。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奇特脸谱。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部基本结构和特征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的面部特征,用画笔画出一张奇特的脸谱。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具个性的奇特脸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面部基本结构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奇特脸谱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轮廓、五官、表情等。
2. 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脸部特征,发现其中的奇特之处。
3. 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张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奇特的人物脸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知识学习:讲解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轮廓、五官、表情等。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脸部特征,发现其中的奇特之处,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4. 创作实践: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张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面部轮廓、五官、表情等。
2. 奇特之处: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脸部特征,发现更多的奇特之处。
2. 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张具有奇特特点的人物脸部作品,下周上课时进行展示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人物脸部特征的基本知识,发现了人物脸部的奇特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完整版)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考眼力"快速搜图游戏屏幕快速闪现各种各样的脸,看一看谁能发现与众不同的脸,大声说出来2.出示这些脸的图片:这些脸给你什么感受?3.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二、深入探究1.奇特的脸出现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奇特的脸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会带给人独特、新奇的感受。
2.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说一说奇特在哪里?板书:脸型、色彩、五官、花纹、表情、头饰3.出示图片,小组同学讨论交流A对比普通的脸和奇特的脸,有哪些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奇特的脸是在真实的脸部造型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与加工。
B用什么方法把这些脸变成奇特的脸的?板书:夸张——五官、表情、色彩变形——脸型、五官、头发C、在奇特的脸上,什么部位还增加了一些什么图案?增加了这些装饰,作品更有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4.出示泥塑"奇特的脸",仔细观察,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泥塑技法?还有哪些新方法?5、出示问题作品,请分析一下哪里处理得不好?怎么修改?6、出示调整后的作品,教师组合添加,注意形象突出、装饰有序、富有美感7、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欣赏三、课堂实践1、说一说你想选择什么方法创作怎样一张奇特的脸2、提出作业要求:选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张奇特的脸,并加以装饰,使其与众不同。
四、评价拓展1.根据书中"评一评"内容交流感受,根据评价要点评价组内同学作品小组填写评价卡2.欣赏多种材料表现的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创意;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想象;2.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组合和表达。
教学准备:1.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如动物、植物、水果等);2.画纸、彩色铅笔和彩色油画棒。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师生交流,引发学生对“一张奇特的脸”话题的兴趣。
2.呈现一些奇特的面部表情图片,让学生猜测表情所代表的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脸部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2 观察和发现(20分钟)1.准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如动物、植物、水果等。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或物品的特点和特殊之处。
3.引导学生发现图片或物品中类似于眼睛、鼻子、嘴巴等脸部元素。
Step 3 创意和想象(20分钟)1.呈现一些有趣的面部特征图片,如大眼睛、长鼻子、大嘴巴等。
2.引导学生想象和发挥,将不同的面部特征进行组合,形成奇特的面部造型。
3.鼓励学生在想象中多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创意。
Step 4 绘制和表达(30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一种面部造型进行绘制。
2.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和油画棒进行绘制,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创意中的感情和意义。
Step 5 展示和交流(10分钟)1.学生彼此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验。
2.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和提高。
Step 6 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创新和发现。
拓展活动:1.邀请学生用动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2.让学生尝试将奇特的面部造型应用于自己或他人的肖像画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创新和想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6 一张奇特的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面部比例和五官的基本画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有趣、奇特的面部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面部比例和五官的基本画法。
2. 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
3. 创造有趣、奇特的面部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部比例和五官的基本画法,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有趣、奇特的面部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面部比例和五官的基本画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张奇特的脸,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面部比例和五官的基本画法。
2. 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
3. 创造有趣、奇特的面部作品。
七、作业设计1. 画一张奇特的脸,要求五官比例正确,表情丰富。
2. 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介绍,包括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有趣、奇特的面部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部表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展示评价,学生不仅掌握了面部比例和五官的基本画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描绘面部表情时仍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实际操作绘画,这是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关键步骤。
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一张奇特的脸,并能用彩墨或水粉颜料给作品着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学生掌握表现人物五官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1. 主题:一张奇特的脸2. 课时:1课时3.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五官,使画面具有奇特、夸张的效果。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彩墨或水粉颜料、画笔、画纸等。
2. 学生准备:彩墨或水粉颜料、画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张奇特的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张脸奇特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奇特的脸在于五官的夸张表现。
2. 教学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讲解如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五官。
- 教师示范如何画一张奇特的脸,并强调注意事项。
-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尝试画一张奇特的脸。
3. 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4.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 教师总结本课教学目标,强调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课题:一张奇特的脸2. 教学重点:夸张表现人物五官3.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创作个性作品作业设计:1. 画一张奇特的脸,要求五官夸张、奇特。
2. 可以使用彩墨或水粉颜料给作品着色。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在掌握夸张表现人物五官的方法上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学生想象力不足,作品缺乏个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同时,加强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一张奇特的脸教材分析:人一生中会遇见多少张面孔,每一张面孔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面目狰狞、有的慈眉善目……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有很多精美的头像工艺品,材质各种各样,造型千变万化。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学习材料:课前收集资料,陶泥、垫板、辅助材料……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奇特的脸:1。
什么样的脸是奇特的脸?2。
表演奇特的脸:喜、怒、哀、乐、惊奇、鬼脸……3。
相互交流:五官指的是什么?当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时,五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学意图:引导学生直观细致地观察表情的变化,并培养学生将学习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地习惯。
(二)、怎样做奇特的脸:1.欣赏:古代埃及、中国等关于人像造型地艺术。
2.总结:很多立体的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性格、动态,而大胆地将人物的五官形态、动态进行夸张和变形。
3.“奇特"的条件4.欣赏学生作品。
教学意图:信息交流,提高审美水平及文化涵养。
(三)、我要做奇特的脸:1。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力,独立或与小组合作一个奇特表情或造型的人像作品。
2。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在轻松互动的气氛中创造,培养创造能力.(四)、欣赏奇特的脸:1.展示:介绍自己作品中最奇特的地方?2。
拓展:欣赏烧制好的作品.教学意图:提高并延伸陶艺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以及探究的精神.。
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概念,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保持关注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本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
2. 介绍对称形的概念。
3. 讲解如何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4.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创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称形设计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奇特脸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本、PPT、示范作品、彩色笔、水粉纸等。
2. 学具:彩色笔、水粉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对称形脸谱,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对称形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新课学习:讲解对称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点和优势。
然后,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张奇特的脸。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板书设计1. 第十六课《一张奇特的脸》2. 课题:对称形的应用3.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并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自己的创意。
4. 教学重点:对称形的设计与应用5. 教学难点:创意与美感的结合七、作业设计1. 课下作业:运用对称形设计一张奇特的脸,要求创意独特,富有美感。
2.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六安市城北小学南校崔仲琼一、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二、教材分析: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课程。
头像虽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较难的题材,但是应该看到本课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
所以本课无论从题材的选取还是造型的难易程度,都是符合中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的。
在34页中,分别呈现来自古埃及的图坦卡蒙金面具,中国京剧脸谱,中国贵州傩戏面具中头像,这些面具各具地方特色,在第35页中,提供了优秀的学生作品,使学生了解了简单的制作技法。
学习泥塑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亲近大自然,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a)通过本课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用橡皮泥塑造一张奇特的脸,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b)尝试学会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造型。
c)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五、教学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准备:课件、面具、橡皮泥、垫板、辅助材料等。
七、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很高兴今天来给你们上这节美术课,我是来自六安市城北小学南校的崔老师,初次见面,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奇特的面具和京剧脸谱)2,你们看这个面具,它和平常人的脸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同学们说的真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6课:一张奇特的脸。
(出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设计意图:利用面具等艺术品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创作性思维)(二)探究学习1,看一看:同学们想一想书中为什么把这些造型叫做奇特的脸?奇特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欣赏各种各样奇特的脸。
(出示课件)2,说一说:看了这么多奇特的脸你能说说奇特在哪么?(学生回答,师出示板书:脸型五官色彩)3,玩一玩:怎么让五官奇特起来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做这个游戏?(比比谁的眼睛大)通过游戏,眼睛放大了,脸就很奇特了,这是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
三年级美术《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作品运用写实、夸张和变形的创作手法对脸部进行塑造表现的方法;运用多种泥塑技法制作奇特的脸。
在欣赏感受、观察分析中发现形象各异的脸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表现。
感受艺术作品生动奇特的美感,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积极性,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艺术作品中五官、表情、脸型的独特造型,运用夸张和变形等艺术手法制作奇特的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考眼力"快速搜图游戏
屏幕快速闪现各种各样的脸,看一看谁能发现与众不同的脸,大声说出来
2.出示这些脸的图片:这些脸给你什么感受?
3.板书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二、深入探究
1.奇特的脸出现在哪里?它有什么用途?
奇特的脸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会带给人独特、新奇的感受。
2.欣赏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分析,说一说奇特在哪里?
板书:脸型、色彩、五官、花纹、表情、头饰
3.出示图片,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A对比普通的脸和奇特的脸,有哪些共通之处与不同之处?
奇特的脸是在真实的脸部造型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与加工。
B用什么方法把这些脸变成奇特的脸的?
板书:
夸张——五官、表情、色彩
变形——脸型、五官、头发
C、在奇特的脸上,什么部位还增加了一些什么图案?
增加了这些装饰,作品更有神秘感和艺术美感。
4.出示泥塑"奇特的脸",仔细观察,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泥塑技法?还有哪些新方法?
5、出示问题作品,请分析一下哪里处理得不好?怎么修改?
6、出示调整后的作品,教师组合添加,注意形象突出、装饰有序、富有美感
7、展示其他形式的作品欣赏
三、课堂实践
1、说一说你想选择什么方法创作怎样一张奇特的脸
2、提出作业要求:选用喜欢的方法做一张奇特的脸,并加以装饰,使其与众不同。
四、评价拓展
1.根据书中"评一评"内容交流感受,根据评价要点评价组内同学作品
小组填写评价卡
2.欣赏多种材料表现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