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奖励和惩罚孩子

一、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高尔基说过: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老母鸡的爱,不是艺术,也不是智慧,只不过是一种生物的本能。人,不同于动物,人是有有高度发达的大脑的社会性的人,所以,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爱绝不能像老母鸡,让孩子在生物本能的支配下成长。孩子的成长,应该体现出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教育的艺术性和智慧性。

家长教育的艺术性和智慧性的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当中。

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掌握这种艺术和智慧。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崇尚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这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但有些父母片面理解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毫无原则地夸奖孩子。以为不给半点批评就是尊重和赏识,甚至在孩子犯一些错误时也一味姑息迁就。结果孩子受不得半点批评,到学校后,学校的老师也不敢再去批评惩罚孩子。为此,教育部还专门下发文件,强调批评学生是老师的权利和职责。

而另一些家长却更多的使用惩罚,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相信“不打不成材”的理念,把惩罚等同于体罚,把体罚等同于大打出手。过分严厉的责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的错误演变为心理上的创伤,甚至还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个被夸奖和奖励太多的孩子,慢慢的在他(她)的身上就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品质,比如: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善于合作、耐挫性低,心理素质差、不懂得欣赏别人、嫉妒、埋怨身边的人等等。

一个被批评和惩罚太多的孩子,在他(她)身上也会有一些不良的品质,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是变得胆小、退缩、自卑、不合群、孤僻、自我毁灭;一类是变的攻击性强、破坏性强、撒谎、不信任任何人,并呈现出反社会倾向。

所以,我们提倡对孩子既要奖励,又不要忽视了惩罚。这样才是合理的教育。为什么呢?

(一)整个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奖惩体系上的

我们的社会是充满了奖励和惩罚的,奖励和惩罚无所不在。整个社会是建立在某种奖励惩罚的体系上的。作为成年人,我们每天工作,在周末或者月末,获得工资报酬、奖金;勋章颁给勇敢的士兵;奖杯颁给成功的人士。出现差错会遭到领导的批评、罚款、扣掉工资甚至降职、开除。违反了法律还会受到更严重的惩罚,比如拘留、判刑等等。我们看,小到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都建立了奖励和惩罚的措施。这就是成人世界运转的方式。

孩子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除了父母,社会上不会有人一味地去赏识你的孩子,不会一味迁就你的孩子,相反,社会往往是充满一定的残酷性的。一个在宠爱中场大的孩子,适应不了这个社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埋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现实中不时有好多孩子一遇到不顺、挫折等就认为生活是残酷的,就出走,就去自杀,这样的例子还少么?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所以,在家庭里面对于孩子的教育,该奖励就要奖励,该惩罚的一定就要孩子受到惩罚。奖励和惩罚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

(二)奖励和惩罚共用才是完整的教育

奖励和惩罚并不矛盾,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赏识孩子,不等于不能够批评和惩罚,更不等于只有表扬和夸奖。如果我们把孩子比喻为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那么奖励就相当于培土、浇水、施肥;惩罚就相当于修枝、除蘖、除虫。

就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没有奖励的教育是残酷的教育、恐怖的教育。

一个教育学家说“对孩子的教育,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这是最典型的放任自流的家庭教育;高兴了就奖,生气了就罚,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

奖励和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衡量一种教育手段是否科学合理,首先就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只要我们对孩子是真爱,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都要接受。所以,我们的家长,大可不必对其中“惩

戒”之类的字眼过度敏感,就反感。实际上,只有将“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结合在一起,家庭教育才谈得上完整,只有这样奖惩结合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好孩子。

四、奖励孩子的智慧

(一)什么是奖励

当孩子在某情境下出现某些受欢迎、所期望的行为或结果是时,就给予一定的奖励,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强化。强化就是奖励。其模式可以概括为:好的行为→家长满意→得到奖励→再发生好的行为。

例如:睡觉前自己刷了牙→家长表扬→第二天还坚持自己刷牙→又得到表扬→养成了睡觉前刷牙的习惯。

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家长奖励→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又得到家长奖励→倾向于更多的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来家里的客人非常有礼貌的打招呼→客人夸他懂事、父母也赞许→倾向于更多的良好行为,等等。

这里面,睡觉前自己刷了牙、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有礼貌的打招呼等我们称之为好行为,或者是正性行为、良好行为、期望行为。而家长表扬、奖励、夸奖等称为强化物。

强化物包括很多种类。有消费性的: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活动性的:看电视、看漫画、郊游、娱乐活动等;有操作性的:玩具、画图、跳绳等;有拥有性的:穿最喜欢的衣服、有最爱的玩具、有自己的桌子、抽屉、床位、指甲刀等;有社会性的:口头表扬、身体接触等;印章代币性的:小红旗、红五星、小红花等。

钱也是家长常用的强化物。但不能事事、时时都用钱来奖励孩子,这样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金钱万能的思想,使孩子出现为了得到钱才取做好的事情,而且会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父母经常用金钱奖励孩子,其实最终只能危害孩子。

我们提倡,奖赏孩子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孩子而言,最大的奖赏莫过于是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其心目中权威人物父母肯定、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怎样才能体现家长奖励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