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核心制度 2
- 格式:ppt
- 大小:192.00 KB
- 文档页数:31
核心制度六、患者身份确认制度目的: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适用范围:全院护理单元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包括病理标本)、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床号、姓名、年龄、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住院号、腕带等两项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病区医护人员除核对床尾卡与腕带外还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
询问患者姓名时,须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您叫什么名字?),不能直呼患者的姓名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严格执行腕带使用制度。
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科室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5、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6、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都应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七、护患沟通制度目的:通过正确的沟通交流方式、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适用范围:全院护理单元1、护士仪表端庄,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表情亲切、诚恳、尊重对方。
2、护患沟通方式:床旁沟通、集中沟通、出院访视沟通、分级沟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复杂程度及预后,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沟通,尤其对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纠纷的,要重点沟通)。
3、真诚、耐心地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表述,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做出准确解释。
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定义1.分级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2.Bart 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千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_,100分。
二、基本要求1.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W S/T431-2013)》、《精神科分级护理常1规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制定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
2.精神科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特级护理:大红色一级护理:粉红色二级护理:蓝色三级护理:绿色5.临床科室应根据本制度结合科室疾病特点制定细化科室分级护理制度。
三、职责划分1.主管医生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确定护理级别医嘱以及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2.责任护士使用Barthel C BI)评定量表对住院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根据住院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以及调整其生活自理能力等级,并报告主管医生。
3.医务人员负责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医生的诊疗计划以及患者的护理级别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4.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
5.护理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督查临床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导解决,必要时与医务部或分管院长沟通协调改进。
6.运营管理部、财务部负责测算护理难度、强度及工作量;人力资源部负责护理人员岗位设置及考核,并与护理部共同协调护理能级配置及人力调整。
四、精神科分级护理服务标准(一)特级护理1.护理对象(1) 精神障碍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患者。
护士精神科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护士精神科工作,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护士。
第三条护士在精神科工作中,应当恪守医德,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第四条护士在精神科工作中,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听从医疗工作安排,服从领导指挥,忠诚履行工作职责。
第二章工作纪律第五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团结协作,互相尊重,遵纪守法,积极配合医疗工作。
第六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提供亲切,细致的护理服务。
第七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接受医学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第八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遵守医疗纪律,严格执行医嘱,确保医疗安全。
第九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严格保守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十条护士在工作中应当遵守院内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管理,维护医疗秩序。
第三章服务规范第十一条护士在服务中应当做到亲切热情,细心细致,倾听患者心声,关注患者需求。
第十二条护士在服务中应当尊重患者意愿,不得强迫患者接受治疗或护理。
第十三条护士在服务中应当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诊疗方案。
第十四条护士在服务中应当密切配合其他医疗工作者,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
第四章违纪处分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护士,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违纪处分。
第十六条违纪护士将受到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调离岗位等处分措施,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章制度由护理部门负责解释,并由医院相关部门监督执行。
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违反本规章制度。
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如有变动,将由医院相关部门另行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属于本院。
精神科护理核心制度精神科护理的核心制度包括评估、护理计划、执行、评估和文档记录等环节。
这些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有助于保证精神病患者得到全面、科学和个性化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一、评估评估是精神科护理的起点,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为后续的护理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心理和行为表现等。
护士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心理测试、观察法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护理计划基于评估结果,护士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个性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包括具体的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估指标。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还可以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三、执行执行是护理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护士需要按照计划中的护理目标和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精神科护理。
在执行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绪波动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四、评估和调整护理工作的评估和调整是核心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护理目标和措施。
评估和调整的过程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观察力,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五、文档记录文档记录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患者的护理记录、心理评估报告、药物使用记录等。
护士应该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护理效果,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医疗依据。
同时,护士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确保文档记录的合法性和机密性。
在精神科护理中,有一个良好的核心制度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评估、护理计划、执行、评估和文档记录等环节的严格执行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