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核心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1
精神科室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精神科室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精神科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主要工作是诊断、治疗和照料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同时也需要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抚慰工作。
第三条精神科室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所有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四条精神科室的工作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开展工作,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第五条精神科室应加强与其他科室和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第六条精神科室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第七条医院领导应加强对精神科室的监督和管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医疗秩序和安全。
第八条患者和家属应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成果,配合医疗工作,共同维护医疗秩序。
第二章精神科室的管理第九条精神科室应设立院长、主任医师、护士长等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精神科室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医疗质量和效率。
第十一条精神科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障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第十二条精神科室应加强信息管理和保密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隐私权。
第十三条精神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十四条精神科室应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意见,维护医疗秩序。
第十五条精神科室应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医务人员的团结和合作,共同为患者服务。
第三章患者的权益保障第十六条患者有权选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享有平等的医疗服务权益。
第十七条患者有权知情,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
第十八条患者有权隐私,医务人员必须保守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资料。
第十九条患者有权拒绝治疗和手术,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十条患者有权投诉,医务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主动解决问题。
精神科十大安全目标及护理核心制度心得体会今天是第二次培训,这次培训主要内容为精神科十大安全目标及护理核心制度。
因为对于病情较轻或者稳定的患者基本上就不用做记录了所以就简单地说几句吧!这种病在初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等,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可能还会加重症状甚至危害生命,当疾病进入慢性阶段时治疗和药物效果都很差而且花费巨大,更令人头疼的是经常反复发作难以控制。
另外一点就是家属护理问题。
由此总结出来就应该强调各项制度规范。
下面给你详细解读。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的会表现为没有意识、失语失用(不能行走)或抽搐等,部分病人无任何原因突然起病,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具有明显临床相的亚急性起病的精神分裂症被称为急性精神分裂症。
也许这种形式比较好理解。
那么下面再说一下临床型:这种病最开始多是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消瘦乏力等等。
接着是症状持续两周左右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疑病妄想幻觉等,大概三到四周后出现行为异常等偏执状态。
有些病人由于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或无法治愈最终选择自杀。
临床类似这样的疾病不在少数,由于并非每个病人都伴有器质性损伤的疾病所以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段五花八门。
但归根究底还是要通过系统治疗。
除去传统治疗的西药治疗,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营养补充)技术治疗环境支持康复指导等等;社区康复包含电针灸运动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包括教育管理干预等。
虽然医院已经取得明显成绩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
例如服务流程:常见的是叫号机故障致使找不到科室,引导牌破损挂错科室或者寻医路径混乱无法准确找到诊室。
建议提高设备投资,加快布局尽量缩短寻医途径和诊室之间的距离。
从医者角度讲建立信赖关系。
优质护理措施宣传不够,注射室开放窗口排队打吊瓶久候。
以上均是小编胡扯的。
与各位共勉,希望你们在剩余的日子里积极配合积极向上争取早日痊愈回归社会。
精神科护理核心制度精神科护理的核心制度包括评估、护理计划、执行、评估和文档记录等环节。
这些核心制度的严格执行有助于保证精神病患者得到全面、科学和个性化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一、评估评估是精神科护理的起点,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护士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为后续的护理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心理和行为表现等。
护士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心理测试、观察法等,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护理计划基于评估结果,护士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个性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包括具体的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评估指标。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还可以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计划,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三、执行执行是护理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护士需要按照计划中的护理目标和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精神科护理。
在执行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绪波动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四、评估和调整护理工作的评估和调整是核心制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护理目标和措施。
评估和调整的过程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观察力,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五、文档记录文档记录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患者的护理记录、心理评估报告、药物使用记录等。
护士应该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和护理效果,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医疗依据。
同时,护士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确保文档记录的合法性和机密性。
在精神科护理中,有一个良好的核心制度是确保护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
评估、护理计划、执行、评估和文档记录等环节的严格执行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内容一、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制度二、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三、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四、护理查房制度五、护理会诊制度六、医嘱护嘱制度七、护理查对制度八、护理交接班制度九、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十、患者告知制度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制度临床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原则1.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简明扼要、活晰动态,不重复记录。
2.重点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护理全过程。
3.体现护理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体现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专业内涵和发展水平。
4.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体现“实时性”,即在完成护理观察、评估或措施后立即书写,随时做随时记。
5.明确权限和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
临床护理文书管理制度临床护理文书管理的基本原则1.护士应熟悉首次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等各类护理文书的适用范围、使用护士层级(权限)、书写内容和方法。
2.护理文书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每个护士要重视证据的法律权利, 做好住院病历的管理,注意防止病历资料被偷窃、抢夺。
3.提供法律凭证的护理资料的复印:可复印体温单、护理记录单、手术专科护理记录单,不可复印首次护理记录单、专科护理单、交班本等。
4.各种执行单保管时间为一年。
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建立临床护士分层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护理查房制度一、护理业务查房1.主要对象:新收危重患者、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或告病重/ 病危、特殊检查治疗患者、压疮评分超过标准的患者、潜在安全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高危患者等。
2.目的:通过护理查房建立临床护士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让护士学习、运用临床专科知识和技术,形成传帮带的管理过程,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HL-01:护理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2、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3、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
4、长期医嘱执行后,要在执行单上签名并保留执行单。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向医生澄清后方可执行。
6、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操作前核对时让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床号、姓名、住院号等),以确认患者身份。
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对新生儿及因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有陪同人员时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2、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3、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用法、浓度、有效期、过敏史。
4、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5、针剂药物现用现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并注意药物的稀释方法,以免发生理化反应。
6、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7、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瓶。
8、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
9、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须两人核对,确保医嘱单、输血记录单、血型单、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完全一致。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破损)、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剂量、血液种类、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各项内容。
**精神病医院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基本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精神卫生专科特点,特制定我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我院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HL-01:精神科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护理分级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一、护理分级方法(一)患者入院后医师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二)护士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三)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四)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分级护理依据及服务要求一、特级护理1、分级依据受精神症状影响出现严重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及外越行为需严密监护者。
2、护理服务要求⑴安置患者于重点病室,重点监护,严密观察病情,每15分钟巡视1次,发现危急征兆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⑵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每日二次监测生命体征。
⑶看护服药,看护进食,观察睡眠及排泄情况。
⑷协助完成每日晨、晚间洗漱;每周1-2次沐浴;每周1次剪指(趾)甲;保持患者床单元和衣裤整洁。
⑸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做好沟通和疏导。
⑹根据患者病情适时提供相关护理健康指导。
⑺每班填写精神科监护单,重点交接。
二、Ⅰ级护理分级依据及服务要求1、分级依据⑴有发生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及出走行为者;兴奋躁动、行为紊乱者;木僵、拒食者。
⑵精神症状及躯体疾病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
⑶药物副反应明显者。
⑷实施特殊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者。
2、护理服务要求⑴根据病情安置患者于指定病室,Ⅰ级并“严防患者”,15分钟巡视观察1次,其余患者30分钟巡视观察1次,并记录。
发现危急征兆和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必要时做好书面交班。
⑵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每日监测T、P、R 1次,每周监测BP 1次,每月监测体重1次。
⑶看护服药,看护进食,观察睡眠及排泄情况。
⑷根据病情及患者自理程度督促或协助完成以下内容:每日晨、晚间洗漱;每周1-2次沐浴;每周1次剪指(趾)甲;保持患者床单元和衣裤整洁。
精神科工作制度1. 精神科医、护、技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制定医疗管理、医护技术操作等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法律、法规。
2. 配备具备精神卫生专业执业资格医师,开展精神疾病科学诊断、有效治疗和积极康复工作。
严格执行关于麻醉、精神类药物使用管理规定。
3. 应当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供心理征询服务,为社会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服务提供技术指引。
4. 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疑难危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门诊复诊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
科主任、主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和査房,解决疑难病例。
5. 对精神病人应有明确结识和科学态度、不歧视和讽刺病人,不能将其病态、言语、行为作为谈笑资料。
对病人态度和蔼、热情、平等相待。
病人提出合理规定要尽量答复 . 不能办理应耐心阐明解释,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不得与病人争执,不得殴打、责难、侮辱病人,禁止与病人发生借贷、馈赠往来。
6. 必要熟悉病人生活、面貌特性、病情、风俗习惯、护理要点,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理解病人地址与工作单 . 位,以便在发生意外状况时做出较为精确判断,采用紧急办法7. 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组织纪律和工作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如无业务上需要,非工作时间内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不得在病房逗留,不得在病房交谈、会客、办私事,下班人员不得在病房内看电视、娱乐。
病人睡眠后应保持病房安静。
8. 要有敏锐观测能力和高度警惕性,防止意外事件发生,遇有紧急状况时态度要镇定、解决要坚决、恰当,保证病人安全。
9. 认真贯彻保护性医疗制度,加强心理护理,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 不得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及预后 . 不能把病人带入职工宿舍和为私人干活,不得向病人、家属暴露医院内部状况,如事故及差错、工作人员私生活及地址等。
10. 工作时穿工作服,带工作帽,仪表端正,整洁,衣着朴素大方,禁止佩戴装饰品。
保持门诊及住院康复环境安静、整洁、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