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

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

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

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

在试管中加水,敲击试管,试管发出的声音是由试管玻璃和水振动产生的。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发出的“嗡嗡”声是有试管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高→低;低→高。理由:敲击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玻璃和水,水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吹试管时,振动的物体是空气,空气越多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案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实录及简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准备 大小高低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三角铁、大小镲、大小鼓、号、二胡、铝板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猜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的声音。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教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我是谁?”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 王云: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王云! 李平: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李平! (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开心。) 猜乐器 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悉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演奏,这次看谁能猜对。(教师演奏鼓、号、镲、三角铁) 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镲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学生依然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 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 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高低。(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评: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作个铺垫。] 第二部分声音的强弱 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系呢?怎样能发出强音,怎样发出弱音呢? 生:如果你大声的叫你的声音就会变强的。 生:你用力的吹号。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响的。 师: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的这些东西中的一样制造强弱不同的音呢? (学生制造强弱不同的音。打鼓、敲锣等,全班用拍手的方式来制造强弱不同的音) 小结。 师:声音的强弱我们就叫音量,(板书:音量)那么什么场合下音量要高,什么场合下音量要低呢? 生:医院里说话的音量要低些,不要影响病人的休息。 师:是啊,那里一定要轻声,给病人一个良好的休息的环境。 生:在图书馆里要轻声,不然会打扰别人的看书。 师:对啊,以后在图书馆里可不能大声说话了。 生:在课堂上读书就要大声的,我们班有的同学读书的声音太小了我们都听不清。 师:音量是可以控制的,希望大家以后要能合理的控制音量。 [评:学生对音量比较熟悉,这里的教学比较轻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影响音量的条件,同时还进行了情感的教育。] 第三部分声音的高低 师:声音除了有强弱的变化以外,还有高低的变化,不过有的同学会有一种不正确的观点,认为声音很响那它就是高音,声音很低,那它就是低音,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声音的高低。老师来吹个号给大家听听好不好?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实录及简评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准备 大小高低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三角铁、大小镲、大小鼓、号、二胡、铝板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猜声音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的声音。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教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我是谁?”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 王云: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王云!

李平:我是谁? 大家齐答:你是李平! (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开心。) 猜乐器 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悉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演奏,这次看谁能猜对。(教师演奏鼓、号、镲、三角铁) 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镲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学生依然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 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 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高低。(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评: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作个铺垫。]

声音的高低教学反思

声音的高低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并且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声音的高低》一课我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实验中理解声音有很多,感受声音的高低,区分出声音的强弱。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常见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使其意识到观察事物离不开感官,用感官观察、认识物体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好奇心是培养科学兴趣最好的心理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毫无疑问,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 ___。这节课在上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活动,会弹橡筋琴的,弹一首给同学们听一听,会拉二胡的,拉一首给同学们欣赏,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亲自动手实验、交流等探究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科学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体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的愿望。

科学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发挥智力,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活动。由传授者转变为合作者与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这节课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实验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设计、实验,使思维、情感、意志等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有自己的分工,还要与同学讨论,听取不同意见。如:利用玻璃杯和水,怎样使他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做这个实验时,我引导:你们可以利用水和玻璃杯,让他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接着小组讨论该怎么做?再通过实验,要发出高音,杯子应该放多一些水还是少放一些水?学生演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杯子。通过这次小实验,同学们明白了:瓶子里的水多,声音就小,瓶子里的水少,声音就大。 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须的素养。让他们充分发挥科学探究能力,去探究科学的奥秘,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基础乐理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乐理 课堂笔记整理 为什么要学习基础乐理基础乐理都包括哪些内容基础乐理是一门音乐公共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音乐公共基础课,与其他音乐课程的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 林伟雄整理 2010/7/28

第一章音及音名 一、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二、音的性质 三、乐音与噪音 四、乐音体系 五、音名 六、音组 七、自然半音、全音、变化半音、全音、 一、音是怎么样产生的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作用于听觉器 官,使听到了声音。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11HZ——20000HZ之间。 二、音的性质 音的性质有四种: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 音高是由发音体在每秒的振动次数来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 低。 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所快定,延续时长、音则长;反之,音则短。 音量是由发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快定的,振幅大音则强,反之音则弱。 音色是由收发音体振动时泛音的多少及发音体的性质,形状等多种因素所决定。 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三、乐音与噪音 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叫做“乐音”;振动不规则的,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叫做“噪音”。 在音乐中使用的音,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不是不可缺少的。 四、乐音体系 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的各音,叫做“音级”。 将乐音体系的音,按照一定音高关系和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在音乐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算单位,叫做“半音”。两个半音相加,叫做“全 音”。在键盘上,相邻两键(包括黑键)构成半音,隔开一个琴键的,构成全音。 五、音名 乐音体系中的名音级,都有各自的名称,这就是“音名”。有C、D、E、F、G、A、B、表示。 Do、re、mi、fa、sol、la、si,多用于歌唱,故叫做“唱名”。 以七个字母命名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将基本音级加以高或降低而得来的,叫做“变化音级”。 六、音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不同的各音,于是便产生了音的他组,这就是“音组”。 最中间的“小字一组”,表示为c1、d1、e1、f1、g1、a1、b1向右低次为“小字二组”至“小字五组”,标记为小写字母右上角加数字“1”、“2”……“5”。小字五组只有一个音“c5”。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陈金林

目录 教学内容 (3) 教学目标 (3) 重难点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过程 (4) 一、引入 (4) 二、准备阶段 (4) 三、假设阶段 (4) 四、实验阶段 (5) 五、验证阶段 (5)

教学内容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 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使学生了解噪声危害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教学流程: 重难点 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并了解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1、能反映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挂图或录音、录像 2、大鼓、哨子、竖笛、橡皮筋、二胡、盛有不同理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标题)看了标题,你能猜一猜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2.听一听,周围有没有声音,都是些什么声音? 二、准备阶段 1.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3.置身于这样一个声音王国里,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三、假设阶段 根据平时的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

四、实验阶段 1.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汇报验证结论,通过再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反思:说一说你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五、验证阶段 1.提问:我们能“看见”声音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乐理基础知识讲义

乐理基础知识讲义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音的产生: 音的分类 音 音的性质 的 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 高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次序(上行或下行)排列起来。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 音的相关概念 基本音级: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 度 音名:乐音体系中各音级的名称。 半音: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构成半音。 与全音:由相邻的两个半音所构成的音高关系叫全音。 八度:由某音级到它上方或下方第八个(同名)音间的距离叫八度。 首调唱名法: 记唱名法 固定调唱名法: 记谱法 谱 谱号谱表 法

大谱表: 音的分组: 音 音域:指人声或某一乐器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的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 变音:将七个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使音高产生变化形成变音。 变音及变音记号 高 变音记号 自然音级 度 变化音级 与 等音: 记 国际标准音: 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标准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音律。 谱 音律 法

音符:在谱表上表示乐音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音符。音符在谱表上的位 音 的 长 短 休止符:乐谱中,用来标记音的时值停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与 记 附点及附点音符 谱 增长音值 的 记 号 连线:标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高相同的音符上的弧线(又叫延音线) 法 延长号:

节拍: 节奏: 节奏型: 节 重音: 拍号: 奏拍子的种类 我国民族音乐中的节拍: 与 音值的特殊划分 节弱起小节: 切分音: 拍音值组合法:

2020年秋新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 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 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铝板琴、小鼓、钢板尺、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纸屑少,许、长方形硬纸片、齿轮组、粗细相同的皮筋6根、长尾夹6个、相同的玻璃杯,7个、水槽、胶带、抹布等。 学生准备 硬板纸小纸盒、剪刀、笔2根、《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和“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即使同一个物体,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播放,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音频。)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 (二)感知声音,作出假设 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叉,反复3次,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2.讲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3.假设:你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声音的强弱可能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物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弱。) (三)实验观察,获取事实 1、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1)音叉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用胶带固定在音叉叉股顶端。 ②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另一个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去吹奏口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试验3次,描述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簧片越长,声音越低;簧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口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簧片的长短。 钢尺实验。 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的关系。 实验目的: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 实验猜想: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伸出越长,音高越____;伸出越短,音高____。(填“低”或“高”)实验材料:钢尺、硬皮书。 实验步骤:(1)根据钢尺的长度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2)将钢尺露出桌面5~6厘米,用硬皮书盖住余下部分,并用力压住(如上图)。(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音高振动 5~6 高快 10~11 较高较快 15~16 较低较慢产生的? 全班交流 汇报。 学生分小 组进行实 验,全班交 流,小组代 表汇报。 同的声音与 铝片的长短 有关。口琴 的簧片越 长,发出的 音量越低, 簧片越短, 发出的声音 越高。也就 是说,口琴 声音的高低 与簧片的长 短有关。

20~21 低慢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实验分析:(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频率有关。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2.音高。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3.音高变化柱形图。 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观看视频资料《声音传播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变化》。 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出示各小 组的实验 记录表,各 小组汇报 实验情况 及本小组 得出的实 验结论。 柱状图使我 们科学活动 中经常用到 的,它可以 帮助我们对 实验数据进 行整理,便 于我们分析 数据,它可 以直观地表 示数据之间 的差异,从 而让我们找 出数据之间

北京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2、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2、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三、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或玻璃瓶(里面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排箫,铝板琴,各种长短、粗细、松紧不同的橡皮筋。 学生准备:自带几种小乐器,如:小鼓、三角铃、音叉等。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 课前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预习题。 二、导入新课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在表格内。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探究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及时记录。 3、分组实验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反馈交流。 4、分组实验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 四、展示提升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六、达标测评: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吧!老师相信这些问题是难不住你们的!

简谱乐理基础知识入门

简谱乐理基础知识入门 音名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在乐音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音(也是音级),也都有它独立的名子。也就是“音名”。在认识音符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它们的名字---音名(唱名)。 其中最主要的有7个基本音,分别由七个英文字母来表示,称为: C D E F G A B 它们分别还有小名(唱名---视谱时所唱出的名叫“唱名”)在乐音的“家族”中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最基本只有这七个音,其它高、低音的音名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出来的。这七个音在钢琴上都是穿着雪白的衣服(白键子)。现在我们把这七个基本音的音名、唱名、译音、简谱记法全部在钢琴上做个对照。 音高 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钢琴上的琴键由黑键和白键组成,共有88个键盘。上图标示出这88键盘以及对应的音符和音高。在线框里面的音符上下都不带圆点的一般叫中音区音符,线右面的音符上边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升高一个音组,行话说“高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升高两个音组,余类推。在音符下边

出现有圆点的,则表示要将该音降低一个音组,即“低8度”。如出现加两个圆点就表示将该音降低两个音组,余类推。 音符的长短(时值) 休止符 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0”标记。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休止符与音符基本相同,也有六种。但一般直接用0代替增加的横线,每增加一个0,就增加一个四分休止符时的时值。 半音与全音 音符与音符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一个相对可计算的数值。在音乐中,相邻的两个音之间最小的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距离构成一个全音。表现在钢琴上就是钢琴键盘上紧密相连的两个键盘就构成半音,而隔一个键盘的两个键盘就是全音。白键位置上的3和4音、7和i音之间构成半音;而1和2之间,2和3之间,以及4和5、6和7之间构成是全音。而1和2之间隔着一个黑键,1和2与这个黑键都构成半音。 附点音符 附点就是记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表示增加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 例如:四分附点音符: 八分附点音符: 节奏与节拍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②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②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重点:知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产生的条件。 难点:能提出假设并能选择方法验证假设。 关键:分组材料要备齐 二、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瓶子、纸片、铝板琴、音叉、小锤、水、表格、小黑板 学生:各种发音物品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 2、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物体振动的速度都一样吗?(不一样) 3、怎么一个不一样法?(有的物体振动的快,有的物体振动的慢)(板书)

4、如果同一物体或多个物体振动快慢不一样,那么它们产生的声音又有何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好) 5、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下(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设计意图:从总体上认识自然界中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反思: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科学探究的情景中来,能使学生奠定起良好的探究心理准备。由于提问到位,因此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始高涨起来。) 二)、新授 (一)、指导学生认识音量 1、出示音叉提问: 谁有办法让这个音叉发出(强音——板书)?(学生上前操做演示) 谁有办法让这个音叉发出(弱音——板书)?(学生上前操做演示) (反思: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很合理,它让我在教学行为上确立了“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也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了机会,激发了学生潜意识中的学科学的本能和欲望。) 2、提问:大家猜猜看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学生回答振动的快发出强音,振动的慢发出弱音) 3、小黑板出示并谈话: 同一个物体用两种不同的力量敲击,发出强音时,它振动的快;发出弱音时,它振动的慢。这是真的吗?(真的、假的) 4、我们先假设这是真的,你能收集一些证据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吗?(能) 5、谁能先说一说这个假设最好采用哪种探究方法来验证它?(实验法) 6、(对)下面老师讲一下实验要求:这个实验必须采用同一个物体来做。 7、讲解表格的用法 8、学生实验,师指导 9、小组汇报、交流

《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音的高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声音的高低,培养学生听辨声音高低和音色的特点。 2.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学生感受力,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基本分辨日常生活及音乐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色。 2. 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分析 通过生活中高低不同的各种声音,如大钟与碰铃、大鼓与小鼓、老人与年轻人、动物的叫声以及其他各种乐器声音的对比,使学生感受音的高低。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由教师启发通过两位同学的身高对比,让学生懂得我们这里的高低比较是用眼睛,通过观察来完成的。 2.教师讲解:其实声音也有高、低之分,我们可以用耳朵通过听辨,分辨出声音的高低。 二、音乐小活动 1. 初步感受音的高低 (1)教师分别播放牛和羊、老虎和猫的声音。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比较它们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请学生分别模仿这两组声音。(教师提示学生在模仿动物叫声过程中注意比较声

音高与低。) (3)请学生试着列举出几组动物声音高低对比的例子,并模仿出来。(教师提示学生动物叫声的举例要明显,要可以明确地表现出叫声的高低音。) 2. 在乐器的音响中感受音的高低 教师语:动物的叫声有高低,我们音乐王国中乐器的声音也有高低之分。 例如: (1)大号和小号 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2)大提琴和小提琴 教师要求:学生聆听并判断两种乐器音的高低,用声音模仿。 3. 建立音的高低概念 (1)教师分别用钢琴弹奏高音区、低音区各一个音。 教师聆听要求:请学生说一说这两个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弹奏的这两个音,一个低,一个高,这时教师要启发并提示学生,两个音在音色上也有不同。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音在音色上的差异。) (2)教师总结:我们把听起来比较尖细、轻巧的音叫做高音。听起来比较粗重的音叫做低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高音与低音在音色上的不同。) 4. 音的高低游戏,体验音的高低。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四组,教师分别弹奏几组高低对比的音,让四组同学听辨,认为音高的垫起脚,认为音低的蹲下,最后看哪组判断准确哪组获胜。 5. 运用声音表现感受到的音的高低音色。 (1)显示节奏谱: 4/4 X X X X | X X X - | X X X X | X X X - |

基础乐理第一章音高

第一节音 1、音的产生:发音体振动产生音 2、音的分类 (1)乐音:振动规则、有固定音高的音 (2)噪音:振动不规则、没有固定音高的音 3、音的性质 (1)音高: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多少。 (2)音值:音的长短,决定于发声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3)音强:音的强弱,决定于发声体振幅的大小。 (4)音色:音的色彩,决定于泛音的数量和强度。数量和强度受发音体的质地、形状、振动方式、发音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名 1、乐音体系:在音乐中所使用的全部乐音的总和 2、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音高顺序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排列起来 3、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 (1)基本音级:以C、D、E、F、G、A、B七个字母命名的音 (2)变化音级:升高或者降低基本音级得来的音 4、音名:音级的名称 5、唱名:用于唱歌的do、re、mi、fa、sol、la、si七个固定音节 (1)固定唱名:唱名与音名的关系固定不变 (2)首调唱名:唱名与音名的关系不固定 6、半音:乐音音高的最小计量单位,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构成半音 全音:两个半音之和,钢琴上隔开一个琴键的两键构成全音 第三节音的分组八度音域音区 1、音的分组:音乐中许多高低不同的音,循环重复七个基本音级的音名,因此便产生了许多同名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音,便将音列分成“组”。从C至D七个音为一组。 2、八度:相邻音组的两个同名音,叫做八度。 3、音域:音的高低范围叫做音域 4、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叫做音区。 第四节音律 1、音律:乐音体系中各音的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精密制定乐音高度的方法叫做定律法,也叫律制。主要的有五度相生律、纯律和十二平均律。 2、五度相生律:根据分音列第二分音与第三分音的纯五度关系作为生律要素而产生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3、三分损益法:将发音体长度均分为三部分,去其1/3留其2/3为“三分损一”,产生比原音高纯五度的音。将发音体长度增加1/3为“三分益一”产生比原音低纯四度的音。 4、纯律:在分音列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间加入第五分音构成和弦形式,作为生律要素而产生的音律叫做纯律。

《基本乐理知识入门》音的产生音的主要性质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音的分类乐音噪音五声音阶七声音阶

(一)基本乐理知识入门 1:音的产生: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2:音的主要性质: 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音色 (1)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2)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的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强;振幅越小,音越弱。音的

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3)什么是音色?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3:音的分类 乐音噪音 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在是音乐表现中必不可少。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就是一种噪音,不过,这种噪音有一定的规律。 (二)音阶 五声音阶七声音阶 1:音阶的定义 音阶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音阶,随着音乐水平的进步,音乐非常完整的理论与系统,目前世界上几乎都是用西洋的十二平均律來作为学習音乐的基礎,因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反思23

教学反思表单 我的教学反思 一、重难点解决是否得当【提示】我的教学是否聚焦重难点?如果重新再来,在聚焦重难点方面,我是否还需改进? “音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学生觉得很容易,但在实验中,由于橡皮筋本身的音色听起来比较闷,弹拨的响度也不高,特别是粗细橡皮筋的对比,让学生听起来会将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混淆;另外学生不太能掌握每次拨动橡皮筋的力道,也造成了一些失误。 通过课后思考与实验,我认为本次实验可将橡皮筋制成一个专用小盒子,可以方便地调整橡皮筋的松紧、长短、粗细。 二、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恰当【提示】我的教学是否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如果重新再来,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将作何改进? 在讲解完“音调”后,我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几段声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调”,并帮助学生理解“音量”和“音调”的不同。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会灵活应用。 通过课后思考与教研,我认为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声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是否恰当【提示】我是否组合了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活动步骤等来突破重难点?我如果重新设计这个教学,我将在那些方面加以改进? 在教学上,先采用游戏导入,让学生辨析声音的同时掌握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音色。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接着,组织学生认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值得辨析的是,“声音的强弱”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它传递能量的强弱,而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声音响度的大小。我们平时说的音量显然指的是声音响度的大小。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敲击小鼓,让学生画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鼓面,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最后,组织学生学习音调。先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听一些声音来理解音调;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找出影响音调变化的因素;最后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声音存在音色、音调与音量的区别,只是在探究使橡皮筋音调变高的方法的实验中效果不太理想。应该采取麦克风录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调的变

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音调)与什么有关

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音调)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 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的高底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2、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亲历“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过程 2、通过实验,对比、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准备: 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若干、大小不同的空盒子几个、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其他同学,在你们中间找几个人喊他的名字,看他能不能根据声音把你们认出来。 (生喊前面同学的名字,前面同学很快辨认出他是谁。) 师:看来你的听力很灵敏,你为什么能根据声音把他们认出来

呢? 生:他们的声音我听习惯了,而且他们的声音也不一样。 师:上节课我们也曾自己制造声音。比如:拍桌子时发出“啪啪”的声音,吹瓶子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其实自然界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决定声音的几个因素。 (二)做“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1、老师这里有橡皮筋,你能用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2、提问:你觉得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3、学生填写预测 请将你的预测填写到记录单上 4、分组实验 老师这里有橡皮筋和空的盒子,请每组拿实验用具的同学到前面来取(教师事先将橡皮筋和盒子分好类) 5、老师安排实验分类 一组的同学实验橡皮筋在长短相同的情况下,粗细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 二组的同学实验橡皮筋在粗细相同的情况下,长短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 三组的同学实验橡皮筋在粗细、长短都相同的情况下,松紧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填好记录单 记录单1: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3 声音的高低变化 教案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3 声音的高低变化教案 3声音的高低变化 【教学分析】 教材通过感受吉他乐曲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动听。使学生产生疑惑: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进而通过观察乐器的高音区和低音区做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达成知识目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有关”。 【教学目标】 1.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2.探索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声音的变化情况,并与振动联系起来。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4.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或其他乐器、钢尺。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教师播放一首口琴吹奏曲子。 一、口琴演奏,听音导入 师:刚才老师播放曲子是用同学们喜欢的乐器——口琴演奏出来的。接下来,那我要来考考大家了,请一个同学拿出口琴从左往右依次吹,其他同学们来说说口琴发出的声音是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 生:从低到高。 师:为什么口琴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口琴的结构图,看谁能找出其中的奥秘。(出示口琴结构图) 生:口琴里面的钢片,长短不同。 师:所以…… 生:所以发出的声音高低也都不一样。 师:你觉得长钢片发出的声音是高还是低呢? 生:高。(师板书:长-----高)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尺子伸出越短声音越高,越长,声音越低。(师板书:长-----低) 师:到底他们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想知道谁是对的要怎么做呢? 生:做实验 师:说的很好,要用实验的方法。(板书:声音的高低变化) 二、探索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师:我们就先用尺子来探索声音的高低的变化(出示尺子),这里有这样的20cm的钢尺,你准备怎么做? 生:把尺子放在桌边伸出一些,用力拨动尺子。 师演示 师:你们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了吗? 生齐:听到了。 师:除了尺子振动的声音,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尺子和桌面撞击的声音。 生:手指和尺子摩擦的声音。 师:现在老师只想听到尺子振动的声音,你们有办法吗?

2017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1

小学科学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摘要: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声音中的一难点内容。本文作者对这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p25-26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1能区分声音的强弱,了解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反之亦然。 1.2能区分声音的高低,了解声音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的关系,振动物体短,声音高;反之亦然。 1.3能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1通过探究声音变化的活动,学生学习观察并记录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2在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2意识到尊重证据是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

3.3感受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声音的强和弱、高和低,把物体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难点: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长短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器材 钢尺、腰鼓、口琴、敲琴、试管、吸管 六、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附: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 振动幅度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声音中的一难点内容。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发生,知道声音有大小,对科学课感兴趣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但在学生的前概念中,不能将声音的强与弱、高与低区

基本乐理 音的高低

第一单元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的高低,从记谱法层面对“音的高低”形成理性认识。教学重难点: 1、音名和唱名,音的分组。 2、半音与全音,基本音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8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就数字简谱来说,在数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点“˙”、“︰”符,点的多少可以理解为强度,越多越强,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现为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振动频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注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原理表现为声音的时值长短。

3、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较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现为振幅的大小。 4、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 一、记谱法的种类 (1)五线谱 概念:在音乐范畴中,五线谱是一种人们熟悉的音乐标记方式,利用五条平行横线,在其上面记入标示不同音高及拍子的音符。这些线,可称为“五线谱”或简称“谱表”(Staff or Stave)。并依据拍子记号将五线谱上音符依拍分成小节,用小节线标示。在五线谱上,音高是由下而上标示,位于较高线上的音符代表较高音高;而时间则由左至右标示,左面的音符会比右面的较早演奏出来。当然,演奏记在谱表上的乐曲时,音高、速度等比例会因不同的音乐符号或标示而有所不同。记谱时,音符都会刻画在1条线上或者2条线中间的空间上。而这些线及间由下而上命名的,最下面的是第1线,最上面的是第5线;第1、2线之间为第1间,4、5线之间为第4间。在这5条线之间,可以记下11个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