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洛可可工艺美术
- 格式:docx
- 大小:15.24 KB
- 文档页数:3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Art & Craft of Rococo词源⏹罗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 rocaille )的复合字,意即这种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在法国,罗可可时期主要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
⏹在英、意、德等国,则指18世纪中期。
形成因素⏹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
⏹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
风格特征⏹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风格特征:多用S形曲线及艳丽浮华的色彩,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促进了欧洲各国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
罗可可时期瓷器工艺⏹16至17世纪,东方瓷器在欧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各国竞相仿制瓷器。
⏹1709年3月,欧洲第一件瓷器在德国烧制成功⏹18世纪的麦森窑、维也纳窑、塞弗尔窑、斯普特窑等都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欧洲第一件瓷器的诞生⏹约翰·弗里得里希·伯蒂格尔(1682~1719)⏹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切恩豪斯(1651~1708)⏹1709年,德国麦森窑德国麦森窑⏹1710年1月23日,“麦森王室瓷窑”建立。
生产的复活节王室用瓷,令其名声大振。
⏹重要陶瓷艺术家:伯蒂格尔、斯特采尔、赫罗尔特、坎得勒等。
赫罗尔特⏹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1696~1766),麦森窑艺术总监。
⏹赫罗尔特的初期作品多为中国式的纹样。
1725年以后逐渐发展为欧洲风情。
⏹组织能力很强的经营者,贡献重大。
坎得勒⏹约·约·坎得勒(1706~1775)。
⏹作品风格多变。
除了大型动物雕塑外,还创作了不少小型动物瓷像和人物胸像。
⏹从事瓷塑艺术44年,作品1000多件。
法国塞弗尔瓷窑⏹塞弗尔窑是法国最著名的瓷器产地,庇护者为路易十五宠姬蓬巴杜夫人。
洛可可时期美术鉴赏洛可可(Rococo)艺术是17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
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
洛可可式的色彩十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用金色。
例如,华多的《舟发西苔岛》。
洛可可时期的绘画题材多选上流社会男女享乐为主,逐渐脱离宗教、国家等题材,逐渐开始表现贵族男女游山玩水的田园式风情。
本作品取材自当时的一部歌剧,主要描写的是一群贵族青年幻想他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乌托邦式的爱情乐园。
构图非常的梦幻,远处的山水融为一体,近处的树林郁郁葱葱,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彩照在地上,出游的贵族青年们互相拥抱或交谈,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出十分绮丽梦幻,展示出了贵族男女的生活趣味及心理需求。
作品线条优美,多用曲线,少了一分刚硬,多出了些许梦幻感。
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
洛可可美术名词解释“洛可可”是整个法国贵族产生的一种时代风格,以奢靡、奢侈、美丽等词语为特征。
虽然它在西方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瞥,但它留下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将永远被记录在艺术史上。
“洛可可”一词诞生于法语。
洛可可洛可可是法国Rocaille和coquilles的组合。
意思是“贝壳”或者“岩石工艺”。
背景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处于全面对外扩张时期,国家内外矛盾处于相互制约的和平状态。
当时法国无论是文化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欧洲最强的,所以法国自然成为了整个欧洲的中心。
在路易十四时期,备受推崇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巴洛克”,有“不规则珍珠”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怪诞”、“怪异”的意思。
当时,在文艺复兴末期和宗教改革初期的欧洲社会,巴洛克诞生于——年的法国,欧洲艺术和思想的中心。
它摒弃了以往优雅稳重的风格,代之以表现出热情、怪诞、华丽和充满阳刚气息的艺术特征。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为了稳定皇权,路易十四有意识地让当时的贵族陷入放荡的状态,以便更好地统治国家。
于是他开始建造现在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邀请当时的贵族,让他们的生命溜走,尽情享乐。
但是,后果是,它可能耗费了当时法国几乎一半的财政收入。
路易十四死后,路易十五继承了王位。
在经历了当时法国优雅、怪诞、庄重的巴洛克风格之后,喜新厌旧的贵族们开始了新的风格尝试,也是为了在充满繁文缛节的宫廷生活中做出改变。
他们开始放任自流,路易十五很快也加入进来,不顾当时的社会形势,开始了他荒谬而漫长的统治生涯。
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法国与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乾隆时期有着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
风格清新素雅的瓷器、丝绸、家具等物品很快俘获了当时的法国贵族,为洛可可风格的形成立下了一把火。
与此同时,火焰越烧越旺,出现了一个加柴火的人,3354庞巴杜夫人,或者可以说是她掌管着火焰。
由于蓬帕杜夫人特别受到昏君路易十五的喜爱,带有强烈女性色彩的洛可可风格开始席卷法兰西。
蓬巴杜夫人非常喜欢带有中国色彩的装饰品,于是“洛可可”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洛可可风格详解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和装饰风格,源于法国的洛可可文化。
这一风格在欧洲和美国广泛流行,凭借其精致的细节、优雅的曲线和浪漫的氛围,成为当时社交场合以及宫廷宴会的时尚选择。
本文将对洛可可风格进行详细解读,从不同方面分析洛可可风格的特点和影响。
1. 艺术特点洛可可风格追求轻盈、优雅和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人主义。
以下是洛可可风格的几个典型特点:•曲线与对称:洛可可艺术中的曲线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它们被广泛运用在家具、建筑和艺术品中。
这些曲线通常柔和而有弹性,能够给人一种优雅、流畅的感觉。
此外,对称也是洛可可风格的重要特点,对称的设计能够提升整体的平衡感和和谐感。
•繁复的细节:洛可可风格追求极致的细节处理。
在家具和室内装饰中,常常使用精美的雕刻、装饰和镶嵌等技巧,以展现富丽的面貌。
这些细节表现出洛可可的浪漫主义,给人一种繁华而奢华的感觉。
•亮丽的色彩:洛可可风格广泛采用亮丽的色彩,如粉红、浅蓝、金黄等。
这些明亮的色彩使得洛可可风格更加活跃、愉悦,同时也与当时欧洲贵族社会的富丽生活相契合。
2. 室内装饰洛可可风格在室内装饰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创造出浪漫而又宛如童话般的空间氛围。
以下是洛可可室内装饰的主要特点:•壁画和绘画:洛可可室内常常以壁画和绘画来装饰墙面。
这些画作通常具有柔和的色彩,描绘着优雅的场景、花卉和天使等,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同时,画作所传递出的丰富情感也是洛可可风格的体现。
•精美的家具:洛可可风格的家具追求造型优雅、细节精致的特点。
常见的洛可可家具包括华丽的床榻、雕花的梳妆台和精致的餐桌等。
这些家具通常运用曲线和雕刻,同时采用丝质、绒布等华丽的材料,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华丽的窗帘:洛可可风格窗帘的设计也是富丽堂皇的。
它们通常使用华丽的面料,如丝绸和纱网,搭配精致的装饰品,如花朵、蝴蝶和蕾丝等。
这些窗帘的设计既可以提供隐私,又能为室内增添一份浪漫和典雅。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1)一.罗可可时期瓷器 (2)1.罗可可时期的德国瓷器 (3)2.罗可可时期的法国陶瓷 (3)3.罗可可时期的英国骨灰瓷 (3)二.罗可可时期玻璃工艺 (4)三.罗可可时期金属工艺 (4)四.罗可可时期染织工艺 (4)五.罗可可式家具工艺 (4)1.法国的罗可可式家具 (5)2.英国“乔治时期”的家具 (5)3.德国的罗可可式家具 (5)4.意大利的罗可可式家具 (6)5.西班牙的罗可可式家具 (6)18世纪,一种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风格出现于法国宫廷,由于它吻合了王公贵族的审美需求,很快就在欧洲宫廷中盛行起来。
这种风格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成之为“罗可可”。
“罗可可”(Rococo)是法文“罗卡伊尔”(意为岩石)的复合字,意即这种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在法国,罗可可时期主要是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
在英意德等国它则指18世纪中期。
罗可可风格的形成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当时的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它们是罗可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其次,晚期的巴洛克艺术已在某些额方面呈露出罗可可艺术的端倪,两者具有较为相同的宫廷艺术的一致性,罗可可风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另外,18世纪的欧洲普遍收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罗可可式工艺美术纯粹是宫廷艺术,它十分注重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其创意多用C形、S形和涡卷型的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工艺细腻,造型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给你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是罗可可式工艺作品的风格特征。
罗可可风格促进了欧洲各种工艺精巧的发展和提高。
但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它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以致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
洛可可风格赏析-图文罗可可风格罗可可(ROCOCO)艺术是产生于18世纪法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罗可可风格重装饰、精细、不重对称,各种材料混合应用。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罗可可风格的装饰要素1、罗可可装饰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
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2、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
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
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3、罗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强化效果。
罗可可风格的特色罗可可风格重装饰、精细、不重对称,各种材料混合应用。
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复的装饰样式。
贝壳和巴洛克风格的趣味性的结合为主轴,以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
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
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罗可可风格的早期作品出现于18世纪法国,18世界30年代年代在法国高度发展,并受到东方元素的影响。
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蔓延到油画和雕塑。
在德国,斯都格的孤独城堡和奥拉宁堡的中国宫、维斯的巴伐利亚教堂和波茨坦的无忧宫都是欧洲洛可可风格建筑的例子。
浅谈西方美术史之罗可可艺术姓名:汪莲莲专业:08农机学好号:08194108摘要:美术包含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
世界各国的的美术史,如同一部形象的历史,它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面貌和艺术创作的光辉业绩。
而西方美术史是世界美术史一个不可或缺的缩影。
从简单朴素的原始社会到雄伟美丽的古埃及文明,从个性独特的古罗马雕刻艺术再到充满神话色彩的古希腊建筑,以及众多优秀的绘画作品等等,都给人们以深深的震撼及美感。
而每个作品中蕴含的寓意也让人类思考,也让人们了解了几个世纪以前的西方。
关键词:罗可可艺术瓦托布歇弗拉戈纳尔大约18世纪左右罗可可艺术诞生了,此时的欧洲艺术的中心也到了法国。
罗可可这个词的读音听上去就显得那么柔媚而丝毫没有铿锵刚健之气,而事实上它的含义就是“螺贝”——一种形状精致的小玩意儿。
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代称,罗可可是指18世纪首先在法国出现后来波及欧洲各国的、内容上以描绘贵族阶级的享乐生活为务、形式上追求华丽的色彩和精巧的装饰性的艺术式样。
罗可可风格从巴洛克风格发展演变而来,但比巴洛克风格更为柔腻纤弱。
巴洛克艺术大多取材于浪漫的神话,并且构图宏阔,动感强烈,因此还不乏宏大的气势,而紧跟其后的罗可可艺术则另有一种娇弱和脂粉气了。
当时的造型艺术领域,存在着纯美化的罗可可宫廷艺术与反映平民阶层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之间的流派斗争。
这一矛盾也反映在华托、布歇和弗拉贡纳尔的作品中,他们的创作除去居主导地位的罗可可风格外,也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然而华托远不止是他那个时代流行风尚的体现者,恰恰是他的梦幻与理想开创了罗可可之风的先河,他的作品极为精致的装饰性和幻想的抽象性,对罗可可艺术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当然,罗可可风格在布歇和弗拉贡纳尔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强烈些。
他们对感官之美真实大胆、富于情调的效果追求,成为那个无忧无虑的奢华时代的诠释者。
让*安托万*瓦托是公认的罗可可艺术的奠基人。
这位比利时出生的法国籍画家,善于描绘上流社会的享乐生活——谈情说爱、宴饮游乐和歌舞弹唱等各种情景。
浅谈西方洛可可工艺美术浅谈西方洛可可工艺美术的“中国风”摘要:洛可可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在其工艺美长作品中对于曲线与不对称形态的运用与西方传统古典风格背向而驰。
而同一时期处于清潮的中国与西方文化贸易交流频繁,对其造型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试从中国艺术的艺术理念以及装饰造型方面分析中国元素在洛可可工艺美术里的表现。
关键词:自然;曲线;不对称;柔美;奢华兴起于18世纪法国的洛可可风格艺术,起初是流行于建筑装饰领域,而后波及到绘画、服装、音乐等艺术领域并传播至西方各国。
在《大美百科全书》中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解释是:“公元18世纪一种欧洲艺术的表现手法,源于巴洛克风格,主要用于装饰,以不对称母题之充满趣味性的特质取胜,诸如曲线和反曲线,以及取自自然一岩石、贝壳、花朵、藤蔚口树叶一一的形式。
”①洛可可艺长是一种宫廷审美清趣的艺术,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欺,由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仪项引而产生。
所以洛可可艺术从一开始便顶着“柔美”、“华丽”“轻巧”、“繁复”这样的关键词。
而同一时期的18世纪中国正处于清代,由于中西方的之北及贸易交流,使得西方洛可可艺术里渗透着“中国风”的影子,尤以工艺美术方面见长。
其中洛可可厉潞的瓷器、地毯等工艺品在装饰造型上一反之前的古典厉潞,融入了一些东方艺闷蓦言,这特有的艺长爹式曾经影响了西方艺术半个世纪之久。
一、“中国风”产生的时代背景18世纪的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频繁,通过海上贸易传播到法国的布艺、陶瓷、漆器等工艺品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加上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宗教文化的传播,也让法国对于中国各方面的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住两国在艺术的审美与表现上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与借鉴。
作为宫廷艺术的洛可可,象征着奢华与尊贵;而此时中国清朝宫廷艺术所表现出的雍容华丽、精细繁琐的审美特点扭乏戈步肠里合了皇家贵族的口味,自然得到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很好的推崇。
日本美术史家小沐丈市郎甚至将法国洛可可风格称为是“中国一法国式”。
引言概述: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和装饰风格。
它融合了洛可可艺术的优雅和浪漫元素,以及新古典主义的对称和均衡理念。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洛可可风格进行分析:起源与发展、设计特点、应用领域、影响与延续,最后总结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内容:一、起源与发展1. 法国宫廷的兴起:洛可可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宫廷中得到发展和推广。
2. 高度装饰性:洛可可风格强调精雕细琢的细节和华丽的装饰,反映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奢华和豪华生活。
3. 艺术家的关键角色:洛可可风格的推广离不开当时的知名艺术家,如柯勒多、弗朗索瓦·布歇和雅克·路易·大卫等,他们在绘画、雕刻和家具等领域上的创作对洛可可风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设计特点1. 流线型曲线:洛可可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流线型的曲线,以弧线和圆弧为基础,体现了优雅和柔美。
2. 轻盈和优雅:洛可可风格注重轻盈和优雅的设计,通过细长的曲线和精致的装饰来展现。
3. 大胆的色彩:洛可可风格采用了大胆的鲜艳色彩,如粉色、蓝色和金色等,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感。
4. 软装饰:洛可可风格注重软装饰,如织物、丝绸和镶嵌等,给人以舒适和豪华的感觉。
5. 对称和均衡:洛可可风格追求对称和均衡的设计,通过左右对称的布局来展示其宫廷和贵族的尊贵身份。
三、应用领域1. 建筑和室内设计:洛可可风格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如宫廷、教堂、别墅和富裕家庭的住宅等。
2. 艺术品和家具:洛可可风格的精美艺术品和家具备受钟爱,例如雕刻的壁画、精致的金属器皿和华丽的椅子等。
3. 时尚和珠宝: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也延伸到时尚界和珠宝设计领域,如精美的服装、耳环和项链等。
4. 壁纸和织物:洛可可风格的图案经常应用于壁纸和织物中,以增加空间的艺术感和浪漫氛围。
5. 豪华餐饮和奢侈品:洛可可风格的华丽和奢华为高端餐饮和奢侈品打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许多追求尊贵体验的消费者。
西方绘画作品创作风格——洛可可风格「洛可可」Rococo一词是从法国字rocaille演变而来,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如此小巧之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细节亦为「路易十五式」,指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崇尚的艺术。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
其特征是: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运用C形、S形或漩涡形的曲线和轻淡柔和的色彩。
影响及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各为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服务。
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欧洲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形以及上述之花状纹、带状纹等均甚流行。
凡尔赛宫里头的钟室内部装饰即为一处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
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
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
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Watteau]为代表。
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
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
华铎受鲁本斯[Rubens]之影响甚深,人物之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于华铎之绘画中,颜色亦极鲜艳。
在光线的应用上,华铎不似巴洛克画家将明暗对比部分之范围加以限制,即传统巴洛克绘画之明亮部分不会太广,随着即为阴暗部分。
简述洛可可风格的装饰艺术洛可可风格的装饰艺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洛可可风格的装饰艺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装饰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嚣的放肆,他们要的是更娇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
而洛可可风格正体现了当时现实社会中,自由、轻松、浮华、绚丽的生活场景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洛可可时期室内陈设的装饰特征源于宫廷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以其不均衡的轻快纤细的曲线而著称。
洛可可风格室内装潢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它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它反映了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和娇弱敏感的心情,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有的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
关键词:洛可可;家具;装饰;设计洛可可风格的装饰艺术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1005-5312(2013)15-0075-01洛可可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它充分的反应了当时宫廷贵族的家具生活,曾于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
由于它融汇了自然主义色彩,故而形成为一种极端纯粹的浪漫主义形式。
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它以其不均衡的轻快纤细的曲线而著称,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的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如“C”、“S”或漩涡形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其特点为造型多运用贝壳的曲线,皱褶和弯曲形构图分割,装饰尽繁琐、华丽之能事,色彩绚丽多姿,以及中国卷草纹的大量运用,具有轻快、流动、向外扩展的装饰效果。
浅评洛可可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洛可可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时期装饰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体现在室内装饰上。
在法国,它主要是指摄政时期(公元1715—1723年)和路易十五时期(公元1723—1774年);在英、意、德等国均指18世纪中期。
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首先,18世纪中期,法国工商业获得大力发展,已成为当时除英国外欧洲最发达的国家。
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为“洛可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统治者穷奢极欲,建筑的内部装饰一改巴洛克时期的豪华壮观,转而体现宫廷女权高涨的特点,形成了注重繁缛精致、纤细秀美的装饰效果。
其次,就装饰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言,洛可可风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巴洛克风格刻意修饰而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另外,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在洛可可装饰风格的特征中洋溢的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情调。
洛可可装饰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工艺美术得天独厚。
它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作为装饰构成,且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
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
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这充分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和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的心态。
现在我们就以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内的家具装饰英国的家具设计制作家托马斯·奇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的家具为例,谈谈洛可可式的家具工艺装饰。
在洛可可时期的工艺美术领域中,木工已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其中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的意义的。
浅谈洛可可时期欧洲的金属工艺【摘要】洛可可时期的艺术风格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宫廷艺术、女权高涨、华丽、繁缛细致,并充满着中国情调,而洛可可的混合材料互相搭配的金属工艺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具有实用性,很适合运用在现代珠宝首饰设计中,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并运用在现代工艺中。
【关键词】洛可可时期;欧洲;艺术风格;金属工艺洛可可源于法文,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指以岩石和贝壳装饰为其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虽然源于法国宫廷,但由于它吻合了王公贵族们的审美需求,于是很快就在18世纪的欧洲诸国宫廷中盛行起来。
它反映出洛可可时期欧洲上流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
路易十四时代的官方古典主义以庄严、华丽、沉重的外貌、深刻的思想为其特征;而洛可可及其传统以艳丽、轻盈、精致、细腻和表面上的感官刺激为追求。
洛可可艺术特点中最重要的就是十分注重装饰性的表现,以工艺美术尤为独特。
洛可可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中,与巴洛克被一起认为是继古希腊、罗马以后又一个黄金时期。
并且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流露着浓郁的中国风情,这也是历史上中国对西方艺术风格一次最具代表性的影响。
直今,洛可可艺术所具有的形式美的观念,与装饰美的手法,仍给艺术创造很大的启示。
一、充满女性色彩的洛可可时期欧洲工艺美术的历史中,我选择了洛可可时期,除了因为洛可可时期的风格特点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由各种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作装饰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充满了女性色彩,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
例如,电影《绝代艳后》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的故事。
电影充分展现了洛可可时期宫廷服饰非常柔和、非常女性化的特色,包括大裙撑,紧身胸衣,低低的领线,还有很多小花边、蝴蝶结,用一种夸张的语言突出了女性的曲线,强调了女性的特点。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特有的风格。
浅析罗可可时期的家具工艺罗可可时期是欧洲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之一,这个时期的科技发展与经济的繁荣为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变革奠定了基础。
宗教束缚的被打破以及自由、民主、科学、人权等价值观念的确立,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但是,封建制度的僵而不死使得艺术设计领域中宫廷手工艺仍占有相当的比重。
18世纪家具的主流风格是罗可可风格,这股时尚之风就首先孕育与法国的贵族阶层中。
1715年路易十四的去世标志着恢宏壮丽的巴洛克风格即将为一种纤细、娇柔、妩媚、轻快同时又具有女性气质、东方情调的风格所代替。
罗可可家具排除了巴洛克家具造型与装饰中追求豪华、故作宏伟的成分,致力用曲折多变的波浪形来表现轻快的运动感与精巧的装饰效果,以非对称的形式来传达浪漫的精神追求,强调实用中的轻便与舒适。
从这个意义上看,罗可可家具虽然未能完全脱离古典主义的束缚,但毕竟在繁琐沉重的古典家具向轻便灵活的近代家具转变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效果,罗可可风格都标志了西方家具设计史上的一大高峰。
法国罗可可家具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摄政式”与“路易十五式”。
路易十四死后的摄政式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8年,但在家具设计上却完成了从巴洛克辉煌风格到罗可可轻柔风格的转变。
新建的贵族以精致小巧见长,家具体量也随之缩小,轻便而易于搬动,种类趋于多样化。
在造型上轻柔流畅的曲线形式代替了过去严谨僵硬的风格。
装饰手法上广泛运用雕刻、贴木、镶嵌、贴金、模塑等技术。
装饰题材则以涡卷、蚌壳、缎带等最为流行。
材料上,木质细腻、纹理优美的胡桃木、花梨木、桃花心木等代替了深沉的黑檀,镀金的铜饰被广泛运用于抽屉、镶板或边角的加固与装饰。
家具种类上,五屉衣柜最为流行。
(上图为红漆描金鎏金铜饰大理石面抽屉柜)“摄政风格”的设计以轻巧的曲线造型和精美的铜制饰件著称,豪华而别致的设计使得家具更像是一件雕塑作品。
(右图为雕花贴金箔大理石面小案)路易十五时期是法国家具、装饰品制造业最为辉煌的时代。
浅谈西方洛可可工艺美术的“中国风”
摘要:洛可可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在其工艺美长作品中对于曲线与不对称形态的运用与西方传统古典风格背向而驰。
而同一时期处于清潮的中国与西方文化贸易交流频繁,对其造型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试从中国艺术的艺术理念以及装饰造型方面分析中国元素在洛可可工艺美术里的表现。
关键词:自然;曲线;不对称;柔美;奢华
兴起于18世纪法国的洛可可风格艺术,起初是流行于建筑装饰领域,而后波及到绘画、服装、音乐等艺术领域并传播至西方各国。
在《大美百科全书》中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解释是:“公元18世纪一种欧洲艺术的表现手法,源于巴洛克风格,主要用于装饰,以不对称母题之充满趣味性的特质取胜,诸如曲线和反曲线,以及取自自然一岩石、贝壳、花朵、藤蔚口树叶一一的形式。
”①洛可可艺长是一种宫廷审美清趣的艺术,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欺,由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仪项引而产生。
所以洛可可艺术从一开始便顶着“柔美”、“华丽”“轻巧”、“繁复”这样的关键词。
而同一时期的18世纪中国正处于清代,
由于中西方的之北及贸易交流,使得西方洛可可艺术里渗透着“中国风”的影子,尤以工艺美术方面见长。
其中洛可可厉潞的瓷器、地毯等工艺品在装饰造型上一反之前的古典厉潞,融入了一些东方艺闷蓦言,这特有的艺长爹式曾经影响了西方艺术半个世纪之久。
一、“中国风”产生的时代背景
18世纪的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频繁,通过海上贸易传播到法国的布艺、陶瓷、漆器等工艺品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加上传教士来到中国进行宗教文化的传播,也让法国对于中国各方面的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住两国在艺术的审美与表现上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与借鉴。
作为宫廷艺术的洛可可,象征着奢华与尊贵;而此时中国清朝宫廷艺术所表现出的雍容华丽、精细繁琐的审美特点扭乏戈步肠里合了皇家贵族的口味,自然得到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很好的推崇。
日本美术史家小沐丈市郎甚至将法国洛可可风格称为是“中国一法国式”。
由此也能看出中国对西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之戈。
二、中国艺术对洛可可工艺美术的影响
1、艺术思想上
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思想一直贯穿在清代的工艺美术之中,无论是匙醉可选择还是构图方式,亦或是装饰纹样上者淋王耻着仪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给了洛可可艺术很好的启发与借鉴。
一方面,洛可可是为一代女隆而崛起的艺术厉潞,其装饰造型也体现l女险的柔美与纤巧;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界中不存在生硬的直线形态,多是曲线与有机形态,在:这点上中国工艺美术所呈现出的精致纤巧、典雅端庄的自然主义美学特征极大的符合了洛可可工艺美术的审美需求。
此外,洛可〔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便是它的享乐主义倾向,而中国的田园牧歌、自然逸乐式的生活状态也深深地影响了洛可可艺术的表现形式。
2、造型与装饰艺术上
欧洲传统的造型艺术一直凰盾直线、对称并且均衡的几何型形态,而不规则的曲线和反刘称的美感则是中国园沐艺长`雏求的。
洛可可时欺工艺美长`反欧洲传
统造型特点,采用倾斜流畅的c形或s形曲线营造自然纤巧的流动之美。
在家具上,洛可可风格座椅扶手、靠背均是弯曲的线条,即使是椅腿的处理也并不是垂直于地面的。
整体造型设计的精致小巧也比较女全化,变得更加方便搬动。
这口清代家具风格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式家具多取自自然中的动植物纹样并以曲线的方式贯穿整体,造型精美繁琐,体王耻着浓郁的自然厉潞。
由此可以看出清式家具在:造型上给洛可可家具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启发。
中国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来源于自然的清新、淡雅、唯美,极度注重装饰,而在18世纪之前的西方这种厉淞在艺术装饰中是很少见的。
这从侧面说明18世纪以后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在某种程度上汲取了东方艺术的造型装饰语汇并结合西方国家自身特点发展出新的形式。
洛可可厉潞的室内吊灯便颇具这典型险。
法国苏比兹宅邸的水晶吊灯巧妙的继承了洛可可式的奢华浪漫之美,造型上模仿自然中植物的生长的形态,以灵动轻巧的方式展现出宫廷艺术的华丽。
在吊灯灯托支架的装饰上运用了不对称的涡卷纹,蔓草纹、葡萄纹等藤蔓植物造型纹样。
“这种蔓草植物彭拼羊取代早.期的忍冬纹面泛应用于各种装饰上,在中国隋唐时欺就非常盛行,最早.从西域、波斯等国传人中国。
”②由此可见洛可可厉格的吊灯在装饰纤挤羊上也同样受到了来自中国艺术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演变并发展成为自己独立的厉潞。
在洛可可艺术的造型装饰语言中色彩的表达与以往的西方古典风格相比有了新的不同。
以法国著名的塞弗尔瓷窑一一专门生产皇家瓷器的御窑厂为例,代表了洛可可风展蓦艺术的典范。
陶瓷以其精美的色釉而闻名,主要有蓝釉、黄釉以及友瑰红釉。
在釉色的使用上继承发夔了中国瓷器的色彩。
具体来说,洛可可风格器皿在釉面的装饰色彩上运用了蓝白与青黄的色调,前者是来源于中国传统青花瓷的配色;后者则借鉴了中国工艺美术中传统的两种颜色。
这些色彩最初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的抽象提取,运用这些色彩让整体画面清新淡雅的同协乙下乏细腻柔美之感。
三、结语
在洛可可工艺美术中,中国在孩北与艺术方面对其影响很深,这股“中国风”席卷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近半个世纪之久。
虽然洛可可艺长在:思想理念上推崇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但是这种推崇仅仅是对其装饰造型的模仿与借鉴,并没有领略到中国艺术的深刻内涵与象征意义。
再者洛可可在艺术形式上大量使用卷曲缠绕的有机线条,色彩也多是明媚艳丽的亮色,可是建琳青致的艺术欣赏久了也会视觉鹰招争。
而且从经济角度来说耗费的物力财力之大,并不利于社会民生的发夔。
这l提后来兴起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原因之一。
下过不可l币又的是,洛可可艺术产生的成就在艺术的漫i鑫氏i〔里闪耀着灿烂的乡台晖,为后世的新艺术运动等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隐
11季稍翻崔星雨(1989问,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注释①《大美百科全书》第23衣EncycfopeidaAmerieana,外文出版社、光复书局,1994年,第376页。
②诸葛艳,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第155页。
参考文献
【l]宋桂芳.法国洛可可造型艺术的美学阐释lD].黑龙江大学,2010.121袁宣萍.1了一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田1.苏州大学,2005.【31王敏.试析中国艺术对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Dl.山西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