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水污染及其成因
- 格式:doc
- 大小:311.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标要求: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学目标:1.掌握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教学过程:看漫画思考:(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3)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阅读图2.2思考: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归纳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例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的速度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思路点拨】解答此题要理解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及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解析】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水体,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的速度快,自净能力强。
【答案】 D二、水体污染现象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技巧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由于工业、农业和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水源受到了各种污染物质的威胁,导致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有责任采取措施来防治水污染。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技巧。
一、水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 农业活动:农业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等进入水源,造成水污染。
3. 垃圾处理: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进入水体,会释放出有害物质,使水源受到污染。
4. 非法倾倒:非法倾倒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放到水源,造成水污染。
5. 生活污水:居民生活中的废水、漏油等也是水污染的一大原因。
二、防治水污染的技巧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工业和农业活动,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质。
2. 加强管理和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定期检测污染物浓度,并对超标的企业进行处罚。
3. 制定环境税收政策:对污水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增税,鼓励他们进行净化处理。
4. 促进环保技术研发:投资研发环保技术,例如废水处理技术、节水技术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5. 提倡绿色农业: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农业污染。
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的认识和重视,推广环保理念,鼓励人们积极参与防治水污染。
7. 进行深度治理:加大对水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清除非法排污点和垃圾倾倒点,恢复水源的生态系统。
8.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水污染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和技术,并通过跨国行动解决边界水体污染。
在实施防治水污染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企业应积极采取净化处理措施,公众应理性使用水资源并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防治水污染。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测、促进环保技术研发、提倡绿色农业等手段,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净化水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清洁的水资源。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等,而要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的主要成因1. 工业排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许多工厂和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随意排放废水和废气,导致水体受到了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石油化合物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对水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使得水质急剧下降。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药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导致了水源受到了严重的农药污染,导致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威胁。
3.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处理不当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造成这些水域的水质急剧下降。
城市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废弃油品等垃圾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4. 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大气中的污染物随着降水直接落入水域,地表径流也将沿途的各类污染物带到水体中,因此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水污染的防治对策1. 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污水和废气的排放管控,建立完善的环保监管制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给予惩罚。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绿色和有机方向转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肥料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农业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
3. 完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和管网,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
鼓励和支持城市居民进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垃圾对水体的污染。
4. 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管控,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避免大气降水对水体的污染。
造成水污染的成因是什么导致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着有害物质,导致水质变差,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水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业排污、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导致水污染的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工业排放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重金属、有机物、化学物质等会被排放至水体中,超过一定浓度后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某些电子工业中使用的溶剂和化学试剂,一旦排放至水源地,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并且长期积累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其次,农业污染也是导致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都会进入水体而污染水质。
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不当会导致农药和化肥流失,进入水源地,影响到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大量的畜禽养殖排泄物也会直接或通过土壤渗透进入河流湖泊,导致水污染。
第三,生活污水是导致水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人类生活垃圾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如洗涤剂、油脂、废弃药物等,通过排水管道排放进入污水处理厂,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处理设施不完善,这些有害物质会进一步污染水体。
此外,人类排泄物也是生活污水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合理的处理措施,直接将粪便排放到水体中也会引发水污染。
另外,大气降水和土壤渗漏也是导致水污染的原因之一。
大气中存在的空气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随着降水一同进入水体,导致水质下降。
而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通过水分渗漏进入地下水或者河流湖泊,也会造成水源的污染。
此外,自然灾害也是导致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洪水、地震或者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往往会引起化学品、燃料等有害物质的泄漏,进而污染周围的水源。
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采取紧急的措施来清理污染物,以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更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造成水污染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工业排污、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大气降水和土壤渗漏以及自然灾害等。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所以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已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水污染的主要成因1.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包括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等,如果排放不当就会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质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这些有机物和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流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3. 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增加和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如果生活污水处理不当,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4. 河道生态破坏河道环境受到人为破坏,如乱倾倒垃圾、乱排污水等,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5. 地下水污染工业、农业和生活废物的随意排放,可能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损害。
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2.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为防治水污染贡献力量。
3. 加强工业排污治理企业应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管控,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做好畜禽粪便的处理和利用。
5. 加强水源保护保护水源地环境,控制开发建设,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水源的纯净和可持续利用。
6.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城市污水不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7. 推动河道生态修复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确保水体健康。
8. 强化监管和督查加强对水污染的监测和监管,推动建立健全的水污染防治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造成水污染的成因是什么_导致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造成水污染的成因可以分为自然污和染人为污染。
一般是指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
面店铺给大家分析造成水污染的成因。
水污染的原因1、工业废水污染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工业废水是水体主要污染源,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质多、组成复杂,有的毒性大,处理困难。
如电力、矿山等部门的废水主要含无机污染物,而造纸、纺织、印染和食品等工业部门, 在生产过程中常排出大量废水有机物含量很高,BOD5常超过2000毫克/升,有的达30000毫克/升。
即使同一生产工序,生产过程中水质也会有很大变化,如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同一炉钢的不同冶炼阶段,废水的pH值可在4~13之间,悬浮物可在250~25000毫克/升之间变化。
而且这些废水中的有机质,在降解时消耗大量溶解氧,易引起水质发黑变臭等现象。
随着采矿和工业活动的增加,重金属的生产和使用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导致了湖泊与河流产生严重重金属污染。
因处理成本高、投资大,其中工业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或未达标排放,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2、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源是指由于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水污染源。
包括农药、化肥的施用、土壤流失和农业废弃物等。
例如,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进而破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降水形成的径流和渗流将土壤中的氮、磷、农药以及牧场、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有机废物带入水体,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养化等。
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农药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
我国农药总产量目前已超过40万吨,生产品种从1986年的5个已发展到200多个,每年农药使用量在23万吨左右,平均使用农药2.33 kg/hm²,根据分析,一般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空气中,在灌溉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水体。
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水污染的原因有:1、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流到河流或地下,造成水污染。
2、人为的工业污染,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自然水域。
3、农业污染,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降雨时很多泥沙流入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悬浮物。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经过降雨,一些有害物质会渗入地表水,构成污染。
详细分析:水污染的成因1、城市化造成的水污染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土地被屋顶、道路、停车场所覆盖,地面渗透性很差。
雨水落到地面上通常被土壤吸收,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渗入地下,有些则流入地表水中。
所以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
下雨时,雨水遇到渗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处横流,在雨水横流过程中带走了很多的城市污染物。
通常这些雨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经过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中。
首先,它污染了接收雨水的河流、溪流或湖泊。
有研究发现,城市径流中包含高浓度的铜、铅和锌,足以杀死许多种鱼和无脊椎水生动物,暴雨也是有毒金属、氯化有机化合物和悬浮固体的主要载体。
其次,城市径流往往突涌而至,不像土壤和植物的缓慢滤流,水的力量会冲刷溪流河床,破坏水生环境。
再次,因为所有的暴雨水都以这种高速率被导入当地河流,旱季就没有存水慢慢渗入溪流和河流中,可能会造成溪流完全干枯和河流水面大幅度下降,这对水生环境也有破坏作用。
同时,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个头痛的问题———混合污水溢流。
由于混合下水道能够同时充当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
所以在雨季,它同时排放污水和雨水,有时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太多,远远超出其处理本事。
剩余的水(混合污水溢流物)未经任何处理或仅进行一级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质污染。
2、工业化造成的水污染工业污染物有许多种,每个工业部门都产生自我独特的组合污染物。
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一样,也包含悬浮固体、各类有机物、重金属。
水污染的成因及分类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水污染是指各种无法使用或使用需要进行大量处理才能使用的水。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的成因及分类。
一、水污染的成因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是水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
现代工业生产涉及到很多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以各种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质。
例如,某些化学厂的废水中可能含有有害金属离子,如铜、镉、汞等,特别是电子工业、制药工业和化工工业更是重要的污染源头。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也是水污染主要成因之一。
由于现代农业生产对化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各类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随着农业废水流入地下水中,对生态系统造成污染。
此外,农地、畜牧场等场所未经合理处理的粪便、尿液等也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3. 城市污染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均导致水污染问题。
城市工业的大规模兴起和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水体中大量废弃化学物质的排放,而且城市化的进程也引起了集中式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城市垃圾、污水汇集在一起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4. 自然污染虽然人类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但是自然因素也是水污染的成因之一。
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灾害、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都会引起水污染问题。
此外,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和气候变化等也会对水污染产生影响。
二、水污染的种类按来源划分:1. 工业废水:坑内水、冷却水、除尘洗涤废水、闲置洗涤废水等。
2. 农业废水: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包括肥水、农药残留、畜禽粪便等。
3. 市政污水:城市内人们生活、生产和运输产生的污水。
按成分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划分:1. 有机污染物:包括石油和化学品类污染物,是对水质影响最大的因素。
2. 无机污染物:包括金属类、无机酸类等,导致水体呈现酸性化等。
3. 农业污染:水体中的农药、化肥等农业废弃物。
4. 放射性污染:包括人类利用的核能源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和遗留在自然界中的核辐射。
地理·选修6(人教版)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解析:因从图中可看出用户回用水不可能是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和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而清洁的冷却水可以再利用。
答案:C2.污水再生回用(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B.只适用于城市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D.属于节流措施解析:由于城市水资源短缺,所以可用图示的系统解决,而这个系统属于水源再用的开源方式。
答案:A石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抑制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完成3~4题。
3.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泄露D.港口建设解析:产生海洋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的泄漏,生活生产排放的是指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
答案:C4.有关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干旱面积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热带水温降低解析:题目中的影响范围没有说明一定是在热带地区,而且从题中可得出是影响热交换,便气温变化加大,不是降温。
答案:D5.海洋污染物的绝大部分来自( )A.海洋石油 B.海底火山喷发C.陆上生产过程 D.海上生产过程解析: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其主要来源。
答案:C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第6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分析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
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
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
水污染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含有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物质或生物的现象。
水是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和自然因素的干扰,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我们需要了解水污染的主要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一、主要成因:1. 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 工业板块、化学厂和制药厂等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含有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毒物质;-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水体中的养分过剩,引发水华等问题。
2. 城市污水和生活用水:- 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进行彻底的处理,会导致废水中的有机物、细菌等进入水体;- 个人家庭的生活排放,包括洗涤剂、洗衣液、洗手液等,含有铝、磷酸盐等有害物质。
3. 土地污染和环境破坏:- 工业废料、农药残渣等渗入土壤,然后被水体吸收,造成水源的污染;- 河流、湖泊两岸的过度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湿地和栖息地,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预防措施:1. 加强环保法规和监管:- 政府应建立更严格的环境法规,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加强监管体系,确保各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进行废水处理。
2. 推动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污染物的需求,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减少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降低农业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废水处理和净化技术:-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研究和开发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水污染的负面影响。
5. 强化国际合作:- 水污染问题是全球性的,国际合作是解决水污染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共同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 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重点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知识链接】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________、②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③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④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⑤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⑦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⑧____________,改变水中⑨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⑩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⑪______、⑫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⑬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⑭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⑮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⑯________、⑰________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⑱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⑲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⑳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1)原因:近海石油的○21________、○22________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23__________,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24________带来灭顶之灾。
【学习过程】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河流水最强最快最短最多湖泊水居中居中居中居中地下水最弱最慢最长最少2.水中溶解氧与水体自净作用的关系在生物净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溶解氧。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水体自净能力的标志,如图所示:3.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实质【典例1】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解析】由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可知,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据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 D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2.海洋石油污染含义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物的来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典例2】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关系,反映城市内河水质变化与两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密切关系。
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图中水质曲线与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变化,从而分析得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
第(2)题,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
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
清理污染物,防止新的污染等。
【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环境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抵御能力,人类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环境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们向环境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D.环境自净能力是环境的自然功能之一,当污染物的数量超出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3.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4.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5.如果要在短时间内使藻类植物大量减少,采取下列哪一措施最为有效(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B.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C.大量引入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D.完全除去摄食浮游动物的鱼类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装载有19万m3原油的美国瓦尔德兹号油轮,在威廉王子海峡触礁(见下图)。
大约4万m3原油泄入海中。
油层覆盖面积达3 800 km2,导致300万只海鸟死亡。
清污工作历时6个月之久,耗资6.5亿美元,但据专家估计,这其中只有10%的地区适合生物生存,因此,原油泄漏的影响将一直持续很多年。
(1)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沿海工业生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
(2)海域遭受了石油污染,海洋____________将被破坏,从而影响____________生存,因此,____________也是目前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
(3)石油污染导致海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事件中的清污方法,能否采取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分散的清污方法?(5)此次石油泄漏,污染物将随洋流向外扩散。
请在图上画出箭头表示油膜扩散方向。
并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有何影响。
【拓展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青海湖B.结冰时的黄河C.7月份的珠江D.深层地下水2.“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是国家重点治理的湖泊,下列不属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的是( )A.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且都邻近大城市,污染物排放多B.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日本水俣湾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主要是由甲基汞引起的。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这次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是( )A.农业污染B.工业污染C.生活污染D.杀虫剂污染4.科学家分析发现,水俣湾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 3 000倍,那么甲基汞进入鱼体内的主要方式是( )A.主动运输B.渗透作用C.鳃部交换气体随血液循环D.水中食物链5.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过程中钻井平台爆炸出现严重的原油泄漏,被认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环境的灾难。
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将首先向下列哪个海域扩散( )A.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B.北冰洋海域C.佛罗里达半岛沿海D.白令海峡2012年6月4日,蓬莱19-3油田在对排液泄压产生的原油进行外输作业时出现软管断开,造成原油泄漏。
事件发生后,各部门紧密配合,及时响应,快速、及时地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防止石油继续泄漏。
据此回答6~8题。
6.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②③④7.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8.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大型油轮泄漏事故二、综合题9.太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蓝藻现象,并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
阅读材料与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
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
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2: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
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
材料3: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
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