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43 KB
- 文档页数:11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20241. 加减法1.1 整数加减法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2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下学期学生将重点掌握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以及用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带有进位和借位的加减法在学习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掌握带有进位和借位的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24+19=43,35-18=17等。
1.3 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不仅要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需要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2. 乘法2.1 算法和口诀四年级上学期开始学习乘法,重点是通过口诀和计算方法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基本乘法表,并能计算各个乘积。
2.2 乘法的应用在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能够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围墙的周长等。
3. 除法3.1 算法和口诀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除法,重点是通过算法和口诀,掌握小学除法表,并能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2 除法的应用在学习除法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能够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均数、计算人均年收入等。
4. 分数4.1 分数的概念四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分母的意义等。
并能比较大小、化简分数、相互转换等。
4.2 分数的应用学生还需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计算体积等。
5. 几何5.1 几何图形四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5.2 几何测量下学期学生将继续学习几何知识,包括长度、角度、周长等的测量,并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6. 统计与概率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四年级下学期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调查问卷等,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
6.2 统计的基本概念学生还需要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能用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
6.3 概率学生还需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用具体例子来加深记忆。
第一课时共价键的特征与类型课后篇素养形成A组定向稳固定向稳固一、共价键的形成1.以下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 )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D.两原子核体积大小要适中,当成键原子相互靠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状态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的能量降低。
2.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原子和Cl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分别为1s1和1s22s22p63s23p5,由此可以看出,H原子的1s轨道和Cl原子的3p轨道上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故两者在形成氯化氢分子时,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定向稳固二、共价键的特征及存在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把H2S分子写成H3S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的饱和性B.s轨道和p轨道重叠可以形成π键C.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D.冰融化时分子中的共价键发生断裂,根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其氢化物只能是H2S,A项正确;s轨道和p轨道重叠只能形成σ键,B项错误;H2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s轨道重叠形成的s-sσ键,因s 电子云为球形,故H 2分子中的H —H 键无方向性,C 项错误;冰融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并未发生共价键的断裂,D 项错误。
4.根据表中的数据,从电负性的角度判断以下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的一组是( )①Na 与Cl ②Mg 与Cl ③Al 与Cl ④H 与O ⑤Al 与O ⑥C 与ClA.①②⑤B.③④⑥C.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Na 与Cl:3.0-0.9=2.1>1.7;Mg 与Cl:3.0-1.2=1.8>1.7;Al 与O:3.5-1.5=2.0>1.7;Al 与Cl:3.0-1.5=1.5<1.7;H 与O:3.5-2.1=1.4<1.7;C 与Cl:3.0-2.5=0.5<1.7;故①②⑤不能形成共价键,③④⑥可形成共价键。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沪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性质》。
该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小数的概念及读法。
2.小数的比较。
3.小数的加减法。
4.小数的乘法。
本教案的重点是对小数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数,为后续的小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概念及读法,能够较为熟练地读写小数。
2.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能够运用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3.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并检验结果。
4.理解小数的乘法,知道小数相乘时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小数的比较方法及其应用。
2.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能够进行运算并检验结果。
难点:1.理解小数的乘法原理,知道小数相乘时要把小数点左移相应的位数。
2.小数的应用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小数的概念及读法(1课时)2.小数的比较及应用(2课时)3.小数的加减法(2课时)4.小数的乘法(1课时)五、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导入法: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及读法。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自我梳理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小数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小数的运算方法及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技巧1.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原理和应用。
2.制定问题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并增强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1. 小数的概念及读法1.导入环节:通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和小数。
教师在黑板上放置多个整数和小数的牌子,教师与学生们进行问答互动、观察牌子并带领学生们认识分数和小数。
课内练习 1.列竖式计算。
92×705 6045÷392.根据数状算图列综合算式计算。
3.递等式计算。
78×50-1440÷12 (412+750÷5)×36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1.四则运算(1)老师的话:开心的寒假结束了,同学们又长了一岁,有没有变得仔细一点呢?四则运算要先审题、再计算,最后还要认真检查。
123+28= 90÷2= 47×2= 98+31= 120÷40= 199-165= 79+28= 49×7= 14×200= 40+16= 102+44= 177-90=课后练习1. 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改正。
(1)54÷18+41×3 (2)5×(825-115÷23) =3+41×3 =5×(825-5)=44×3 =5×820=132 ( ) =4100 ( ) 2. 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25×4÷25×4○25×4-25×4 600÷20÷5○600÷(20×5)3000-(87+17)×25○3000-87+17×253. 递等式计算。
521-21×12+88 (82-936÷78)×15(628+830)÷(307-289) 125×8÷125×84. 列式计算。
32除128的商,再乘272与168的差,积是多少?5.耐心试一试。
在下列式子中适当的位置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7×9+12÷3-2=75 (2)7×9+12÷3-2=476.开心玩一玩。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上海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测试题(一)第一部分 计算题(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9分)0.83+0.27= 2.9 ×100= 50÷1000=( )×10=0.7 80÷( )=0.8103 + 1007= 5.6+4= 0.13×1000= 10091-0.35=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就简便计算。
(18分)35.8-6.35+3.65 4200÷25 200+144÷(16×3)280×36-360×18 5400÷(50×27) [3920-(56+42×16)]÷283. 列综合算式计算(9分)①45与55的和增加到19倍,结果是多少? ②③ 2个13相乘的积去除169,商是多少?第二部分概念题(共36分)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7分)(1)大于5.4而小于5.9的二位小数有49个…………………………()(2)三位小数一定大于一位小数…………………………()(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 )(5)已知直线M, 画直线M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6)18×500,积的末尾有两个0。
……………………………………()(7)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2.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答案的选项)(12分)(1)下面各数,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A. 150B. 1.50C. 1.05D. 0.15(2)把1升的水倒入容量为200毫升的纸杯中,可以倒()杯。
①1 ②5 ③200(3)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A.个位 B.十分位 C.百分位 D.千分位(4)一个正方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对。
A、5B、6C、3D、4(5)四年级8个班级举行拔河比赛,每2个班级之间进行1场比赛,一共要进行几场比赛,以下那种算法是正确的( )。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综合整理完整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计算题】1. 脱式计算。
912÷3×88 153×12-850 32×(25×4+12)720×37= 362×93= 205×24=2. 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道题,并直接把后两道题补充完整。
37×3=____________37×6=____________37×9=____________37×12=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3. 直接写得数。
120÷3=480÷80=700÷25=630÷70=4800÷800=450÷30=720÷30=1000÷50=1000÷125=723÷90≈ 540÷58≈ 160÷43≈4. 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43×25)×4 ②24×62+62×26 ③32×(210÷3)5. 还记得有趣的“缺8数”乘9的倍数规律吗?12345679×63= 12345679×72=12345679×( )=9999999996.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________7. 解方程。
X+16=47 35-X=23 2X+19=4735-3X=23 2X+6X=48 5X-3X=248. 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36×50=1800 125×8=1000。
36×100= 125×16= 36×25=375×8= 360×50= 125×48=9. 口算。
沪教版⼩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上海⼩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测试题(⼀)第⼀部分计算题(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9分)0.83+0.27= 2.9 ×100= 50÷1000= ( )×10=0.7 80÷()=0.8103 + 1007= 5.6+4= 0.13×1000= 10091-0.35=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就简便计算。
(18分)35.8-6.35+3.65 4200÷25 200+144÷(16×3)280×36-360×18 5400÷(50×27) [3920-(56+42×16)]÷283. 列综合算式计算(9分)①45与55的和增加到19倍,结果是多少?②③ 2个13相乘的积去除169,商是多少?第⼆部分概念题(共36分)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7分)(1)⼤于5.4⽽⼩于5.9的⼆位⼩数有49个…………………………()(2)三位⼩数⼀定⼤于⼀位⼩数…………………………()(3)平⾏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数⼀定⽐整数⼩。
( )(5)已知直线M, 画直线M的平⾏线,可以画⽆数条。
()(6)18×500,积的末尾有两个0。
……………………………………()(7)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线。
( )2.选择题(在括号内填⼊正确答案的选项)(12分)(1)下⾯各数,把0去掉⼤⼩不变的是()。
A. 150B. 1.50C. 1.05D. 0.15(2)把1升的⽔倒⼊容量为200毫升的纸杯中,可以倒()杯。
①1 ②5 ③200(3)⼩数部分的最⾼位是……………………………………………………()A.个位 B.⼗分位 C.百分位 D.千分位(4)⼀个正⽅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对。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顺序从左往右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如果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的运算(默写)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还等于0;字母表示:a×0= 0.6.除以任何非零的数还等于本身;字母表示:a÷a(a≠0)= 1.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b+a×c。
拓展:6.连减:a—b—c=a—(b+c)。
7.连除:a÷b÷c=a÷(b×c)。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一、常见乘法计算:25×4=100,125×8=1000.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0+98+50=50+50+98=100+98=198.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488+40+60=488+(40+60)=488+100=588.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25×56×4=25×4×56=100×56=5600.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99×125×8=25×125×4×8=99×(125×8)=1000×99=.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二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1.分解式法和合并式法25×(40+4)=25×40+25×4=1000+100=1100 135×12—135×2=135×(12—2)=135×10=1350 2.特殊情况法1和特殊情况法299×256+256=256×(99+1)=45×102=45×(100+2)=4500+90=45903.特殊情况法3和特殊情况法499×26=(100—1)×26=2600—26=257435×8+35×6—4×35=35×(8+6—4)=35×10=350 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三1.连续减法简便运算法528—65—35=528—(65+35)=528—100=428 528—89—128=528—128—89=400—89=311 528—(150+128)=528—278=2502.连续除法简便运算法3200÷25÷4=3200÷(25×4)=256+44—58=32 3.其他简便运算法256—58+44=300—58=242250÷8×4=1000÷8=125知识点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2、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进率为10.3、小数的数位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是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沪教版小学数学课时知识点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凑整(二)教学目标:1.初步会用“去尾法”、“进一法”按要求对一个小数进行凑整。
2.了解凑整到哪一位、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哪一位这三种表述。
3.知道在表示凑整的结果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凑整到哪一位、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哪一位这三种表述。
难点:知道在表示凑整的结果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用四舍五入法凑整0.065≈()保留一位小数 0.064≈()保留两位位小数19.349≈()保留一位小数 99.005≈()保留两位位小数二.探究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说明:保留一位小数,表示凑整到十分位,也可以用“精确到十分位”来表示。
观察:保留一位小数要看小数部分哪一位?进一法和去尾法有什么区别?3.小练习p70/2试一试,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凑整。
问: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呢?去尾法:9.4727≈9.47(保留两位小数) 9.4727≈9.4(精确到十分位)1.0416≈1.0(保留一位小数) 1..0416≈1.04(精确到百分位)为什么不能写1?进一法:9.4727≈9.48(保留两位小数) 9.4727≈9.5(精确到十分位)1.0416≈1.1(保留一位小数) 1..0416≈1.05(精确到百分位)小结:看清保留的小数位数4.小讨论:用“四舍五入”法把6.6954凑整到百分位。
(1)6.6954≈6.70 当凑整后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能不能把“0”去掉?(2)强调:在表示凑整的结果时,小数部分末尾的“0”不能去掉。
板书设计:凑整(二)教学反思: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复习与提高1.1四则运算1、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四舍五入法a) 四舍五入法到万位b) 四舍五入法到亿位3、大数的读和写4、递等式计算1、42X 169—78+ 323、42X( 169—78 + 32) 5、简便计算1、575+ 635+ 125+ 2652、27X 55—27X 454、101X 72 —725、68X 14+ 14X 321.2整数的运算性质1、减法运算性质:a b c a2、除法运算性质:a b c a3、商不变性质:a b a X c 1.3看谁算得巧商不变性质1100- 25=(1100X 4)-( 25 X 4)=4400- 1002、42X 169—( 78+ 32)4、42 X [169 —(78+ 32)]3、98X255、125X 647、(32+ 32+ 32 + 32)X 25b cb c b 0,c 0Xb c (b^ 0, c^O)除法运算性质1100- 25=1100-( 5X 5)=1100- 5- 5=220-5=441.4解决问题(1)1、树状算图2、线段图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2.1生活中的小数1、像12.16, 0.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叫做小数点。
2、12.16元表示12元1角6分,12.16元读作十二点一六元。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2小数的意义1 11、我们通过分数来认识小数!可以写成0.1,0.1读作零点一;可以写成0.01,10 10010.01读作零点零一;——可以写成0.001, 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10002、0.1, 0.01, 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小数和整数一样,都是“逢十进一”的。
3、0.23 是由2 个0.1 和3 个0.01 组成的。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知识点一四则运算(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二0的运算(默写)我要拿100分得分: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知识点三运算定律(默写)我要拿100分得分: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 +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6、连减:a—b—c=a—(b+c)7、连除: a÷b÷c=a÷(b×c)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得分:一、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50+98+50 488+40+60=50+50+98 =488+(40+60)=100+98 =488+100=198 =588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25×56×4 99×125×8=25×4×56 =99×(125×8)=100×56 =99×1000=5600 =99000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65+28+35+72=(65+35)+(28+72)=100+100=200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得分: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一、分解式二、合并式25×(40+4) 135×12—135×2=25×40+25×4 =135×(12—2)=1000+100 =135×10=1100 =1350三、特殊1 四、特殊299×256+256 45×102=99×256+256×1 =45×(100+2)=256×(99+1)=45×100+45×2=256×100 =4500+90=25600 =4590五、特殊3 六、特殊499×26 35×8+35×6—4×35=(100—1)×26 =35×(8+6—4)=100×26—1×26 =35×10=2600—26 =350=2574知识点四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我要拿100分得分: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二、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3200÷25÷4=3200÷(25×4)=3200÷100=32三、其它简便运算例子:256—58+44 250÷8×4=256+44—58 =250×4÷8=300—58 =1000÷8=242 =125知识点五三角形(第1条到第13条要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7、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8、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14、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5、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6、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
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知识点六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7、10条默写,其它要理解)我要拿100分得分: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 0.001……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
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9、小数点的移动小数点向右移: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小数点向左移: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
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知识点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条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知识点八统计图(背诵)我要拿100分得分: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知识点九数学广角(默写)我要拿100分得分:(一)植树问题:1、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2、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二)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三)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上海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精品含答案)考试时间2012年6月18日(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散主义)姓名成绩第一部分计算题(36分)1.直接写出得数。
(9分)0.83+0.27= 2.9 ×100= 50÷1000=( )×10=0.7 80÷()=0.8 + =5.6+4= 0.13×1000= -0.35=2.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就简便计算。
(18分)35.8-6.35+3.65 4200÷25 200+144÷(16×3)280×36-360×18 5400÷(50×27) [3920-(56+42×16)]÷283. 列综合算式计算(9分)①45与55的和增加到19倍,结果是多少?②③ 2个13相乘的积去除169,商是多少?第二部分概念题(共36分)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7分)(1)大于5.4而小于5.9的二位小数有49个…………………………()(2)三位小数一定大于一位小数…………………………()(3)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