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记录仪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6
行车记录仪检验标准行车记录仪是一种用于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视频和声音的设备,它可以为车主提供证据,保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为了确保行车记录仪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行车记录仪的检验标准,以帮助车主更好地了解如何对行车记录仪进行检验。
首先,我们需要检查行车记录仪的外观。
外观应该整洁,没有明显的损坏或者磨损。
同时,我们需要确保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位置符合要求,不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也不会影响安全气囊的部署。
另外,行车记录仪的电源线和数据线也需要检查,确保连接牢固,不会出现脱落或者短路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检验行车记录仪的录制功能。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是否能够正常录制画面,画面清晰,不会出现模糊或者失真的情况。
其次,我们需要检查录制的声音是否清晰,不会出现杂音或者断断续续的情况。
最后,我们需要确保行车记录仪的录制时间和日期是准确的,不会出现时间错误或者漂移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需要检验行车记录仪的存储功能。
行车记录仪通常会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录制的视频和声音,我们需要确保存储卡的容量足够,不会因为存储空间不足而导致录制中断。
同时,我们还需要检查存储卡的读写速度,确保能够满足录制的需求。
另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清理存储卡,删除不必要的文件,以确保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
最后,我们需要检验行车记录仪的操作功能。
行车记录仪通常会配备操作按钮或者触摸屏,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操作功能能够正常使用,不会出现按键失灵或者触摸屏不灵敏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需要检查行车记录仪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录制分辨率、循环录制时间、碰撞自动保护等功能是否设置正确。
总的来说,行车记录仪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录制功能、存储功能和操作功能四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检验,我们可以确保行车记录仪的正常使用和有效性,为自己的行车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希望车主们能够重视行车记录仪的检验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为自己的行车安全保驾护航。
行车记录仪类商品品质抽检规范前言为维护自营商品品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不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抽检商品委托国家认定的第三方质检机构进行检测判定。
一旦发现商品品质存在问题,将依据双方协议要求,要求供应商承担违约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根据相关服务条款作终止合作处理。
自营行车记录仪类商品品质抽检规范由制定,有权对本规范进行相关修订。
第一章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自营行车记录仪类商品。
第二章抽样方式2.1采用购买线上店铺的商品的方式。
2.2采用抽检线下仓库中的商品的方式。
如抽样无法满足检验要求,只检验其中一部分项目。
第三章检验依据3.1以下所示标准以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则:GB 88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3.2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以上最新版本的(包括已由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的)推荐性标准,在实施日期之后一年内,仍可按产品明示的标准进行判定;最新版本的推荐性标准实施日期一年后,统一按照最新版本的推荐性标准进行检验及判定。
强制性标准应按标准明示的正式实施日期实施。
如无明示产品标准,则按照相应的类目及产品规定的现行有效的最新版本的标准进行检验及判定。
3.3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第四章检验方国家认定的具有 CNAS 与CMA 资质的第三方质检机构。
第五章检验要求5.1 产品质量(除标识标志)检验项目 (见表 1)表 1 产品实物质量检验项目第六章判定原则6.1判定总则6.1.1当产品的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含国家、行业、地方推荐性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和执行的企业标准(含明示质量指标)技术要求不一致时,应按其中最高标准要求进行判定。
6.1.2当产品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时,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进行判定。
6.1.3当产品执行企业标准(含明示质量指标)时,如有提供相应企业标准则按其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判定;但如主要项目技术要求低于国家、行业、地方推荐性标准要求(含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中的推荐性条款)时,应在检验报告备注栏中同时注明主要项目的实测值和标准值。
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标志、标签和包装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输出车辆有关行驶状态信息的汽车行驶记录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标志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 16736-1997 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汽车行驶记录仪vehicle travelling data recorder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
记录仪摄像头质量判断标准摘要:记录仪摄像头作为车载监控设备,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安全和事故记录的有效性。
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质量判断标准对于记录仪摄像头的生产和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图像分辨率、色彩还原、低光拍摄能力、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综合讨论记录仪摄像头的质量判断标准,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图像分辨率记录仪摄像头的图像分辨率是其最基本的质量判断标准之一。
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提供更清晰、更细节的录像,有利于准确记录道路情况和车辆细节。
一般来说,720p及以上的分辨率可以满足一般的监控需求,但在高速行驶、夜间拍摄等特殊情况下,1080p及以上的高清分辨率能够提供更好的拍摄效果,因此应将1080p作为记录仪摄像头的最低标准。
二、色彩还原记录仪摄像头的色彩还原能力直接影响录像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一个优质的记录仪摄像头应当能够还原真实的色彩,并且在复杂光线条件下也能够保持画面的稳定性和真实性。
通过对照标准色卡进行拍摄测试,可以有效评估记录仪摄像头的色彩还原能力,进而判断其质量。
三、低光拍摄能力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记录仪摄像头的低光拍摄能力尤为重要。
优质的记录仪摄像头应当能够在低光环境下保持清晰、明亮的画面,有效记录夜间行驶中的道路情况和事故发生过程。
通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地测试,可以评估记录仪摄像头的低光拍摄能力,并对其质量做出判断。
四、抗干扰能力记录仪摄像头在车载监控环境中常常面临各种干扰,如振动、温度变化、电磁干扰等。
一个优质的记录仪摄像头应当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各种恶劣条件下稳定工作并保持画面清晰。
通过模拟不同干扰条件下的测试,可以评估记录仪摄像头的抗干扰能力,并判断其质量。
五、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几项主要的质量判断标准外,还可以考虑记录仪摄像头的视野角度、录像存储容量、录音质量等因素来综合评判其质量。
视野角度决定了摄像头能够覆盖的范围,录像存储容量直接关系到录像的保存时长,录音质量则影响录像中声音信息的还原程度。
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随着交通事故频发和车辆保险欺诈现象的增多,行车记录仪作为一种有效的证据保障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驾驶者的关注和需求。
然而,由于市场上行车记录仪产品众多,标准不一,导致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制定和实施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应当明确产品的基本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外观设计、安装方式、录像质量、存储容量、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要求的明确可以帮助生产厂家更好地设计和生产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从而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应当规定产品的技术指标。
比如,对于录像质量的要求,可以规定分辨率、帧率等指标,以保证录像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对于存储容量的要求,可以规定最低存储容量,以满足用户对于长时间录像的需求。
这些技术指标的规定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行车记录仪产品。
另外,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还应当规定产品的安全性能。
行车记录仪作为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其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标准可以规定产品在高温、低温、湿度等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要求,以及在交通事故中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以保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最后,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还应当规定产品的售后服务要求。
国家标准可以规定生产厂家应当提供的产品质保期限,以及在质保期内对产品出现问题的免费维修、更换等服务。
这些规定可以保障用户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权益,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行车记录仪市场,保障用户权益,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行车记录仪国家标准,推动行车记录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安全保障。
行驶温度记录仪检验方法1.1检验条件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检验均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室内15℃~35℃,室外0℃~45℃:——环境相对湿度:25%~75%:——标准大气压:86kPa~106kPa:——供电电压为终端标称电源电压。
1.2基本要求检查1.2.1构成用检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记录主机和外接装置的名称、数量,以及主机的构件(包括集成的外接装置)。
1.2.2主机外观用检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记录主机外表状况,图形、文字和标志,铭牌的外观和内容, 机壳防护等级。
1.2.3主机接口用检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记录主机的接口名称和数量。
1.2.4主机内置电池用检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记录主机是否配备内置充电电池和电池的容量。
1.2.5温度传感器用检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记录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型号、出厂合格证明文件等。
1.2.6显示器用检视的方法进行检查,记录显示的方式、显示分辨力、是否具有背光功能。
1.2.7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查看使用说明书,记录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
1.2.8温度测量范围查看使用说明书或铭牌,记录温度测量范围,并按照9.4.2 检测结果判定。
1.3功能要求检查1.3.1自检按JT/T XXXX—XXXX 中 4.3.1 的方法进行测试。
1.3.2巡检响应通过平台向主机发送指令,并按照9.3.1 的方法进行测试。
1.3.3温度测量按照9.4.2 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判定。
1.3.4温度记录、显示、上传及温度范围设定1.3.4.1温度记录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测试:——通过操作切换不同路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数据,检视和记录是否显示每一路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设置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为最大值,导出主机记录的温度数据,检查和记录温度记录最大时间间隔是否超过30s:——模拟中断平台与主机通讯168h,读取主机存储的数据,检查和记录是否包括至少168h 的温度数据:——切断主机电源5min 后恢复电源,读取主机记录的温度数据,检查和记录是否包括电源中断前的温度数据。
汽车行驶记录仪标准一、图像质量1.分辨率:汽车行驶记录仪应具备高清分辨率,至少达到1080P或以上。
2.画质:图像质量应清晰、自然,无明显失真或扭曲。
3.色彩:色彩应鲜艳、真实,以充分展现道路和周边环境。
4.动态范围:应具备宽广的动态范围,以捕捉不同亮度的场景。
5.图像传感器:应使用高质量的图像传感器,以确保在各种光线条件下都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二、稳定性1.安装方式:汽车行驶记录仪应具备多种安装方式,以适应不同车型和驾驶环境。
2.耐震性:设备应具备较好的耐震性,以应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
3.耐久性:设备应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工作,不易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
4.兼容性:设备应兼容各种类型的车辆和驾驶系统。
三、功能要求1.视频记录:汽车行驶记录仪应具备连续视频录制功能,能自动循环覆盖旧视频,并支持手动录制。
2.拍照功能:设备应支持拍照功能,以便记录特定事件或场景。
3.音频记录:设备应能同步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声音。
4.时间戳:设备应能在视频和照片上添加准确的时间戳。
5.紧急事件记录:在检测到紧急事件时,设备应能自动记录事件前后的视频和音频。
6.循环录制:设备应具备循环录制功能,能自动覆盖旧视频,以确保内存空间充足。
7.运动检测:设备应具备运动检测功能,以自动触发录制或报警。
8.文件存储:设备应支持多种文件存储方式,如内置存储、外接USB存储或云存储。
9.数据导出:设备应支持视频和照片数据的快速导出和分享。
10.操作界面:设备应具备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以便驾驶员随时调整设置或查看录制文件。
11.日志记录:设备应能记录车辆行驶的里程、时间和速度等数据,并生成日志文件。
12.导航功能:可选配集成导航功能,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和路线规划建议。
13.安全警示提示:设备应能提供各类安全警示提示,如超速、危险驾驶行为等。
四、扩展功能1.多媒体播放:设备应支持多媒体播放功能,如音频、视频播放等。
2.GPS定位:设备应支持GPS定位功能,以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行车记录仪测试标准行车记录仪是一种可以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视频、声音和其他相关数据的设备,它可以为车主提供行车安全保障,同时也可以作为事故证据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市场上行车记录仪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制定一套行车记录仪测试标准,以保证其质量和性能。
首先,行车记录仪的视频录制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在测试时,需要对其视频录制的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广角度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清晰度是指录制视频的清晰程度,色彩还原度是指录制视频的色彩还原的真实程度,广角度则是指行车记录仪能够录制的视野范围。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通过专业的视频测试设备和标准测试画面来进行。
其次,行车记录仪的声音录制功能也是需要被测试的重点之一。
在测试时,需要对其录制声音的清晰度、抗干扰能力等进行评估。
清晰度是指录制声音的清晰程度,抗干扰能力则是指行车记录仪在复杂环境下录制声音的稳定性。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通过专业的声音测试设备和标准测试声音来进行。
另外,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存储和保护功能也是需要被测试的重点之一。
在测试时,需要对其存储介质的可靠性、数据写入速度、数据保护能力等进行评估。
存储介质的可靠性是指行车记录仪的存储介质是否稳定可靠,数据写入速度是指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录制速度,数据保护能力则是指行车记录仪在意外断电或者碰撞时对数据的保护能力。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通过专业的存储介质测试设备和标准测试程序来进行。
最后,行车记录仪的外观设计和安装稳定性也是需要被测试的重点之一。
在测试时,需要对其外观设计的美观度、材质质量、安装稳定性等进行评估。
美观度是指行车记录仪的外观设计是否符合美学标准,材质质量是指行车记录仪的材质是否坚固耐用,安装稳定性则是指行车记录仪在安装后是否稳定不易松动。
这些指标的测试可以通过专业的外观设计评估设备和安装稳定性测试设备来进行。
综上所述,行车记录仪的测试标准应包括视频录制功能、声音录制功能、数据存储和保护功能、外观设计和安装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行车记录仪检验标准一、图像质量1.分辨率:检查记录仪的分辨率是否达到高清标准,即最低720P或更高。
2.色彩准确性:图像色彩是否准确、自然,无明显偏色现象。
3.清晰度:图像是否清晰,能否看清车牌、道路标志等细节。
4.动态范围:对移动目标的捕捉能力,是否能在高速行驶时清晰捕捉到目标。
二、稳定性1.耐高温:在长时间暴晒或高温环境下,记录仪应能正常工作,无过热现象。
2.耐振动:在行驶过程中,记录仪应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振动,保证图像稳定。
3.耐久性:记录仪应能长时间稳定工作,无明显磨损或故障。
三、功能特性1.循环录制:检查记录仪是否能实现循环录制,确保不漏秒。
2.紧急录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记录仪是否能自动录制并保存视频。
3.夜间录制:检查记录仪在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的录制效果,是否清晰可见。
4.G-sensor:检查记录仪是否具有G-sensor功能,能在发生碰撞时自动锁定视频。
四、操作便捷性1.界面设计:检查记录仪的界面设计是否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2.按键布局:检查记录仪的按键布局是否合理,方便用户在行驶过程中操作。
3.菜单设置:检查记录仪的菜单设置是否直观易用,方便用户调整设置。
五、存储效率1.存储空间:检查记录仪的存储空间是否足够大,能满足用户长时间使用的需求。
2.存储速度:检查记录仪的视频存储速度是否足够快,能满足实时录制的要求。
3.文件管理:检查记录仪的文件管理功能是否完善,方便用户查找和回放视频。
六、安全性能1.数据加密:检查记录仪的视频文件是否经过加密处理,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2.故障保护: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记录仪是否能自动保存未录制的视频文件。
3.防拆保护:检查记录仪是否有防拆保护功能,防止被人为破坏或拆卸。
七、外观设计1.外观材质:检查记录仪的外观材质是否优良,手感舒适。
2.安装方式:检查记录仪的安装方式是否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3.指示灯设计:检查记录仪的指示灯设计是否醒目易见,方便用户了解设备状态。
X80FL检验标准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本/状态:A/1目录1.概述 (4)1.1目的 (4)1.2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5)4.外观验收 (6)4.1外观验收标准 (6)4.2外观等级面的定义 (6)4.3缺陷定义 (6)5.包装验收 (7)5.1包装验收标准 (7)5.2缺陷定义 (7)6.功能验收 (7)6.1功能验收标准 (7)6.2缺陷等级定义 (7)6.3功能验收项目 (8)7.性能验收 (9)7.1性能验收标准 (9)7.2缺陷等级定义 (9)7.3性能验收项目 (9)8.可靠性验收 (10)8.1可靠性验收标准 (10)8.2测试结果评判标准 (10)8.3测试流程及相关说明 (11)8.4可靠性验收项目 (13)8.5环境适应性测试 (14)8.6特殊环境 (19)8.7机械环境测试 (20)8.8电源适应性测试 (23)8.9电磁兼容性测试 (25)8.10寿命测试 (30)9. 安全性验收 (31)9.1安全性验收标准 (31)9.2缺陷等级定义 (31)9.3安全性验收项目 (32)10.试产验收 (33)10.1产品试量产验收标准 (33)10.2软件版本验收标准 (33)10.3缺陷等级定义 (33)11.相关文档 (34)文件制订/修订记录 (36)1.概述1.1目的为确保X80FL行车记录仪从立项、规划、计划、开发、试产、量产出货及售后阶段整个过程当中,检验、验收标准有据可依,避免因产品检验标准、验收标准不一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制定此验收标准。
1.2范围适用于公司后装X80FL行车记录仪终端产品的产品质量验证(客户另有要求的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5465.2-2008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GB/T9379-1998电视广播接收机主观测试评价方法GB/T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5296.1-1997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5296.2-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第二部分:家用和类似型电器GB/T21437.2-2008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二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GB/T19951-2005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测试方法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9392-2003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2421-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1部分:总则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方法测试B:高温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方法测试A:低温GB/T2423.6-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方法测试EB和导则:碰撞GB2423.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方法测试Ed:自由跌落GB/T2423.22-200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方法测试N:温度变化GB2423.34-86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测试规程测试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测试方法GB2423.35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测试规程测试ZAFc:低温、振动(正弦)综合测试方法GB2423.37-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测试规程测试L:砂尘测试方法GB-T2423.45-199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方法:测试ZABDM:气候顺序GB2423.5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Cy:恒定湿热主要用于元器件的加速测试GB∕T2423.56-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部分:测试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GB∕T2423.5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测试第2-81部分测试方法测试Ei冲击冲击响应谱合成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8898-201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17625.1-2012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3.1外观验收:外观检测系统主要用于快速识别样品的外观缺陷,如变形、裂纹、破损、缝隙、污渍、沙粒、毛刺、色差、颜色不均匀等。
3.2功能验收就是对产品的各功能进行验证,根据功能测试用例或PRD,逐项测试,检查产品是否达到用户要求的功能3.3性能验收:性能验收测试是通过自动化的测试工具模拟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条件来对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3.4可靠性测试:样机在特定条件、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外观验收4.1外观验收标准4.1.1试产样机外观要求:问题数量:A级面=0,B级面≤5,C级面≤104.1.2量产样机外观要求:问题数量:A级面=0,B级面≤3,C级面≤104.2外观等级面的定义A级面:成品正面,用户正常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面。
B级面:成品两个侧面,和上下两面,用户正常使用时,不能直接看到的面。
C级面:成品背面,与正面相对一侧的面4.3缺陷定义5.包装验收5.1包装验收标准5.1.1试产样机包装要求:A类=0,B类≤5,C类≤105.1.2量产样机包装要求:A类=0,B类=0,C类≤105.2缺陷定义A类问题:材质不符合设计要求,包装跌落,模拟运输破损变形,彩盒丝印严重偏色,图案错位,印刷字体内容错误,标签内容不完整,附件不全,产品摆放过于紧凑,内部纸卡破损变形,说明书与设计不符等;B类问题:彩盒底色偏差过大,变形,有毛刺,丝印偏色,印刷字体不符,标签不清晰,产品摆放过松,附件撞击机器,附件中线材,螺钉氧化,变形,说明书变形等;C类问题:彩盒底色偏色,轻微变形,翘曲,丝印轻微偏色,不清晰,图案及印刷字体有毛边,标签框过大,附件包变形等;6.功能验收6.1功能验收标准6.1.1试产功能要求:A类=0,B类≤5,C类≤106.1.2量产功能要求:A类=0,B类=0,C类≤56.2缺陷等级定义A类故障(1):致命性(严重级别为1):一级功能未实现,系统崩溃、无法运行、死机、花屏、反复重启。
(规格书定义的功能未实现,如:设计有GSM功能,但该功能不能使用;内存泄露;应用程序死掉;应用程序异常退出)B类故障(2):严重性(严重级别为2):二级功能未完全实现、交互不能满足客户要求。
(如:GSM在通话时有严重回音等影响正常使用该功能的;定义电池使用时间为5个小时,实际使用不到2个小时等;C类故障(3):一般性(严重级别为3):不影响主要功能的运行,操作不便,界面不合理。
(界面存在明显缺陷,设计不友好、不完善,如标点符号,提示语不清楚。
D类故障(4):轻微性(严重级别为4):出现过A/B类故障,经过两轮验证,但无法重现,问题级别降为轻微;一些建议性的改进意见。
说明:在测试过程中只出现过一次,无法重现的问题,需要回归三轮版本,再无法重现,则问题可以关闭。
6.3功能验收项目功能测试共分3个模块,6个功能,实际验收需根据项目差异裁剪。
7.性能验收7.1性能验收标准7.1.1试产性能要求:A类=0,B类≤5,C类≤107.1.2量产性能要求:A类=0,B类=0,C类≤57.2缺陷等级定义A类故障:致命缺陷:指产品缺陷对使用者生命安全构成伤害,或潜在威胁,或违反相关安规之缺陷,以及产品缺陷会引起使用者强烈不满。
B类故障:严重缺陷:指造成产品使用功能会严重降低,或导致使用者无法正常使用,或严重影响产品形象之缺陷。
C类故障: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或外观有轻微影响之缺陷。
7.3性能验收项目性能测试共分3大类型,22个测试测试项目;8.可靠性验收8.1可靠性验收标准8.1.1试产性能要求:默认都为A类或B类,C类≤10,D类=0,E类=08.1.2量产性能要求:默认都为A类或B类,C类≤5,D类=0,E类=08.2测试结果评判标准测试结果判定,分为A、B、C、D、E五种类型。
结果判定按具体测试要求,无具体判定要求的项目按A类判定,测试中还需考虑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客户接受的程度。
A类:测试中或后能正常工作,无任何异常现象,符合设计规范要求;B类:测试中功能、性能、显示等正常,但有一个或超过一个指标出现偏离设计规范的现象,测试后自动恢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C类:测试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测试后或干扰撤消后能自动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不带记性异常变动;D类:测试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测试后能通过重新上电或复位等动作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E类:测试中或测试后部分功能异常,经过重新上电或简单修复后能恢复正常(如更换保险丝)。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一般情况下,进行了环境测试后要恢复2小时以上再对测试后的状态进行判定,若有异议应恢复24小时以上进行判定。
8.3测试流程及相关说明8.3.1标准数量:10台8.3.2测试时间:按照单项测试时间累加,预计在18天。
8.3.3测试流程:8.3.3.1先对10台样机做功能和性能测试。
8.3.3.2抽取5台做模拟运输及包装跌落。
8.3.3.3在10台中任意抽取5台做环境测试,2台进行寿命测试,3台做其他项测试,测试完毕后,这3台也进行寿命测试。
8.3.3.4测试完后,10台样机中抽两台(环境/寿命各一台)做按键寿命和TF卡插拔测试。
8.3.4测试损坏:如有机器状态异常,测试人员需拿出机器,并立即通知研发人员维修,并做好问题记录,待样机状态正常后,继续投入到测试中,直至测试完成。
中间间隔时间不计入测试时间。
8.4可靠性验收项目可靠性测试共分6大类型,32个测试项目;备注:a、上表中标有黑点的项目,表示应进行的测试;b、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照客户要求进行8.4.1.条前置常规性检测8.4.1.1外观检测参照:4.1外观验收标准8.4.1.2内部检测样机内部元件无磨损,断裂,虚焊,漏焊,长霉及影响样机安全性能的飞线贴纸、胶纸等异常。
8.4.1.3功能检测参照:6.1功能验收标准8.5环境适应性测试8.5.1高温工作8.5.1.1测试方法: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电源,使样机为ACCOFF状态,1)升温到70℃,放置0.5H后开机工作,正常录制视频,连续运行12H后检查状态2)重复3个周期3)恢复到室温(25℃),放置1H后,进行检测8.5.1.2接收标准:试验过程中,各功能工作正常,指示灯显示正常,视频记录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