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21.88 KB
- 文档页数:11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
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内阁的由来:“光荣革命”前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
2、权力的加强:“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3、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4、责任内阁制:①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如果议会对政府通过了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③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内阁制”。
5、确立时间:19世纪中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虽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但是“统而不治”。
3、议会至上,拥有立法大权;4、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背景(1)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政体。
局限:①建立起的是松散联盟。
②州保持很多的重要的权力。
③国家没有元首,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邦联国会的权力极为有限。
(2) 1786年,谢司起义后,统治者有了新的认识。
(3)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原则(1)联邦制原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中央集权原则)。
(2)分权制衡原则: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属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
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民主原则:规定总统和议员由民选产生。
3、“三权分立”的表现(1)国会(立法权)组成:参政院议员: 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
专题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讲义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权利法案》的制定:①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
②时间:1689年颁布③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④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①时间:18世纪中期,内阁制形成,英国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典型国家。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 1787年宪法:内容:①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
②权力之间彼此制约和平衡。
评价:①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②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从而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③这部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④局限性: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州人口数成正比;法律需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才生效。
国会有权向国民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征兵等。
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
总统任命的官员,缔约必须得到参议院的批准方可生效。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重点知识点总结(人民版必修一)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形成于13世纪。
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2. 1640年,由于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日益尖锐,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一度建立共和国。
3.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尽失人心。
4. 1688年,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5.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力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影响: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6.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前期。
首相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
内阁名义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7. 1832年,由于工业革命,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获益最大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
8.君主立宪制的作用: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②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暴力冲突。
③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统治起巨大的作用。
9.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的混合物。
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实权。
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
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统而不治”。
10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中,国王的政治作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1787年宪法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对1787年宪法制定有重要作用。
近代史政治史专题(世界史部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通过立法的方式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先后确立。
由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途径不同,反封建的彻底性各异,各国政治民主程度发展并不平衡。
但其本质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通过议会立法,限制君主或总统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本专题具体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内容体现】【典型例题】一、英国和美国一直被视为传统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但两国的政治面貌却不尽相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两国的政治制度及主要特点。
(2)分别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3)概括说明两国实行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原因。
答案提示:(1)政治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共和制。
主要特点:英国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体;美国是共和制为根基,总统制、联邦制为表现。
(2)法律依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是革命胜利后新旧势力既斗争又妥协的结果;美国:独立战争彻底摆脱殖民统治,没有传统势力的包袱,但各地利益存在激烈冲突,是各种现实利益冲突妥协的结果。
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革命后,一直沿袭中世纪的议会选举制度,议席每郡和自治市一律选派两名代表。
1、本专题是近几年文综考试高考的热点。
鉴于政治民主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在以后的复习中要给予高度关注。
要注意三权分立和社会契约学说的思想与实践;英法两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结合美国《1787 年宪法》,联系时政分析美国的人权问题;德意志帝国的政体间题等。
2、学习本专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总结:第一,结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其性质,归纳其共同特点,如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司法权的独立等;第二,结合各国的历史及其宪法的制定情况,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下的不同政治体制模式,如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等,用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之间、法国共和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第三,从西方和世界政治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完善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持续发展和繁荣的作用。
Ⅱ专题表解Ⅲ内容概要欧美各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伟大成果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近代时期的转变在于,以国家权力取代王室家族权力,以法律取代王命和贵族特权,以民选的国家机构取代王朝和廷臣专权,在原则上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在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过程中诞生的,这一斗争过程也是西方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议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 年宪法》,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法国持续性的革命引发了法国社会和政局长期的剧烈震荡,直到大革命结束后将近百年的时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纲要专题十八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概念—-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议会,讨论决定国家大事,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
代议制的本质——是指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议制的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分权与制衡;政党政治代议制的作用——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年“光荣革命”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日益壮大。
当时,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它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于是在1640年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几经反复,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史学家把这场“不流血的革命”赞誉为“光荣革命”。
2、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其中,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影响最为深远。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1721年,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为实际上的英国第一位首相,开创了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这样,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代议制:概括: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从本质上来说,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议机关。
实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确保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权利法案》)(一)君主立宪制建立背景经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要求限制王权历史渊源:长期的议会传统;政治前提:以“光荣革命”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理论武器: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的影响。
例:1、在中世纪的英国,一切贵族都可以拿起武器,向暴君要求自由,由于贵族和国王二者的地位始终不相上下,从而形成长期抗衡的局面,自由思想渐渐根深蒂固,并越出“贵族自由”的藩篱,成为英国社会从上层到下层普遍共有的价值取向。
这表明,近代英国宪政政体体制的确立()A 蕴含明确的制衡机制B 受到主权在民的影响C 是贵族与国王妥协的产物D 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二)发展历程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1832议会改革:完善形式任命例:2、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三)特点保留君主,但议会掌权(主要特点);议会内阁制为核心,代议制政府掌握实权;国王没有实权,统而不治,只是国家元首、国家象征和英联邦首脑。
(四)影响积极影响: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是历史一大进步;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稳定,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模板。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某某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某某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某某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某某某某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3、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某某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某某某某政体。
4、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某某之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某某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某某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足额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八、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688年光荣革命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历史传统:英国号称“议会之母”,有通过议会与王权作斗争的传统。
经过:1688年,议会迎来了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意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创造条件。
(2)《权利法案》的颁布①时间:1689年。
②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③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④意义: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内阁成员对议会集体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么内阁垮台,要么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内容:扩大选举权,降低财产限制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局限: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考点2、美国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1)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邦联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能,年轻的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资产阶级要求强化中央权利。
①国家无权征税和制定统一关税,无力偿还战争债务,国内商品流通不畅。
②无权维持常备军,社会动荡不安。
(2)1787年宪法的颁布A.主要内容:①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
专题三 近代西方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工人运动第2讲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编写:孟君 学校:潍坊四中 2012年3月1.了解近代欧美国家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分析西方国家建立代议制民主的必然性,认识人类 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2.概述欧美国家代议制建立发展的过程,感知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发展性等特 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与艰巨性;3. 比较分析英、美、法、德四国的政治制度,认识其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 的宝贵遗产,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4.概括欧美各国代议制的多样化特点,并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 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理解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道路的必要性。
【自主检测 网络构建】【课堂小结深化认识】【课后延伸知能创新】1、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意义是A.确保民主政体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B.保证民众的利益不受侵犯C.公共权利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D.代议制实现了议会和国王集体统治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马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材料中的“新的原则”是指A.议会至上B.和平渐进C.自由平等D.分权制衡3、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4、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的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A.议会有创意并制定法律之权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C.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D. 总统的命令必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5、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考点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罗威尔指出:1688年政变使詹姆士失去了王位,下议院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它自己的掌握之中,可是它虽然这样做,却没有严重地削减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
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征。
材料旨在说明( )A.光荣革命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B.君主立宪政体已经在英国确立C.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民主政治尚需进一步发展完善答案 D2.《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其任何法律效力,国王不能释放由于现行法律被捕的任何罪犯。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行为良好,国王不能免职,只有议会两院同意才能撤免法官。
这些规定( )A.剥夺了英王的立法权力B.致使英王丧失了行政权C.旨在确立议会至上原则D.促使君主制度走向消亡答案 C3.英国在1701年初召开的议会中,国王与托利党、辉格党达成协议,规定君主仍享有外交权威,但外交政策必须由内阁制定,外交决议还须交付议会核准。
此项规定( )A.取消了君主的外交权力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发展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答案 C4.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
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
这一议事流程( )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答案 D5.英王乔治三世自1760年继位以来,就利用王室恩惠与官职授予权,不断扩大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
他通过“国王之友”内阁逐步建立起个人专制统治,在1770年诺斯任首相期间达到顶峰,由此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发展走势。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B.国王与内阁之间斗争激烈C.议会主权原则遭到破坏D.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答案 A6.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前,候选人数增加而导致竞争情况出现的选区的比例,最高的是1826年,为36%;最低的是1812年,仅有23%。
专题八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基本特点1.英国:①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利的象征;②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内阁是中央的行政机关,内阁的首相成为国家生活中的最高决策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的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彼此之间相互牵制。
3.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执掌立法权。
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表1: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表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表3: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附:(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②英国实际最高的行政长官是首相,责任制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而实际上为议会负责;③首相有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手中握有行政权和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袖者;④整个制度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议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和最高的权利机关。
(2)德国君主立宪制主要特点:实质是皇权专制,宪法赋予了皇帝巨大的权力,有权任命一切军事官员,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参与立法并监督法律的实施;②宰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③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表4: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政体对比表5:英国内阁与美国内阁的对比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和改革的完成。
③理论来源:启蒙思想。
④历史借鉴: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律。
2.实质:资产阶级专制的工具(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操纵立法权限制王权的工具)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①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利的议会②实行三权分立和制衡的原则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测试要求: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理解《权利法案》、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点难点:理解《权利法案》、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梳理:1688年“光荣革命”:背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王朝没有按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愿望进行统治。
而是恢复了天主教活动,并且迫害新教徒。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威胁,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含义:1688年议会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妻子玛丽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完成。
《权利法案》的颁布:颁布时间:1689年主要内容:①国王无权废止法律;②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③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④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⑤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⑥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颁布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颁布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讲解资料】下列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B、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c、表明国王丧失了所有的权力D、保留君主,但又用宪法限制其权力《权利法案》载“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对上述条文最准确的解释是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的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光荣革命”D、通过《权利法案》.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国王必须参加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形成过程①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由阁的先例。
②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基本内容:①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②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影响:①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②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证。
③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讲解资料】.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②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③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如今的英国女王与光荣革命后的威廉三世相比,少了A、立法权B、司法权c、行政权D、财政权.“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根据这段谈话判断其中的“我“是哪国人?A、美国人B、英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作用: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
这样,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
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与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讲解资料】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1840年1月16日到国会发表必欲作战的演说。
议会中争辩甚激烈。
政府派议员支持政府使用武力。
英国自由党政府在工商业主、东印度公司的利益获得者和大鸦片商贩的支持之下,在议会取得多数选票,于是决定发动对中国的战争。
材料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
请回答: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政体?这一政体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当时有权通过“对华战争议案”的机构是什么?由材料一可知,自由党支持对华发动战争。
那么是否有反对战争的政党呢?说出政党名称。
材料二中所述情况,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材料二中所述情况,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君主立宪政体。
特点:实行责任内阁制,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议会。
有,保守党。
赞成。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不会,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重点与难点】.明清时期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一般无实权。
明清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英国的内阁是依法建立的中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
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或总理的手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概述①含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②特点:a议会在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b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c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③作用:a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b代议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成果。
代议制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它表明国家权力已不属于某个个人,而是由公民选举出来的议会掌握。
c代议制对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根本原因是A.1689《权利法案》的通过B.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权力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案,其目的在于A、实现两党制B、巩固革命成果c、限制王权D、保证议会活动的自由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革命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其本质没有改变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什么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国执掌国家大权,两者的权力是平等的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权力的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从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逐渐取代了王权c、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权力被架空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对这句话理解确切的是A、议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策左右摇摆B、议会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c、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D、议会是维护王权的工具下列对英国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形成于18世纪,实质是政党内阁制②内阁首相都由国王的亲信担任③内阁是英国最高行政机关,要对议会负责④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⑤内阁首相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主要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0、下列有关英国国王与首相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B.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首相只是国王的得力助手c.英国国王是个“虚君”,首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和司法权D.英国国王是个“虚君”,首相拥有实际的行政权和立法权1、下列对英国责任内阁首相表述正确的是A.首相由国王任命,也可以被国王罢免B.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c.由上议院的大选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D.首相的权力表现为任免高级文官、制定宪法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下的政治的表述,错误的是A、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并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B.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全权负责c.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D.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国王的监督和领导3、XX年英国大选是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击败了保守党而成为议会的多数党,那么接下A、英国女王任命布莱尔为英国首相B、英国女王任命布莱尔为上院议长c、英国女王任命布莱尔为下院议长D、布莱尔直接出任英国首相答案;1—5:-10:1-15:答案:-5:-1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