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康乐服务与管理 中职
- 格式:ppt
- 大小:10.29 MB
- 文档页数:122
第一章康乐部概述第一节康乐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在食、宿、行、游、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中,“娱”就是指康乐活动,康乐,顾名思义就是健康娱乐,是指满足人们身体健康、娱乐和休闲放松等需要的一系列活动。
它包括康体活动、娱乐活动、休闲活动、文艺活动、美容美发等多种形式,涉及运动学、心理学、美学、卫生学、文化艺术、医疗保健等知识领域。
★康乐的产生与发展:1、自发的简单发展阶段:19世纪末,由于生产力落后,休闲娱乐是少数贵族阶级的专利,广大劳动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事简单而原始的康乐活动。
2、普及发展阶段: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8小时工作制以后,康乐活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娱乐场所开始出现。
3、高档化发展阶段:二战以后许多国家致力发展经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闲暇时间和工资收入的增加,使人们对康乐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时配套设施功能多样化,环境优雅。
4、今后的发展趋势:将向专业化、平民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Ⅰ、运动类项目的产生于发展:1、台球的产生与发展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也称桌球或弹子球。
早期的台球是用黄铜和木材制造的,后来改用象牙,由于其价格昂贵,长期仅是有钱人的娱乐活动。
到19世纪,随制造工艺的进步,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2、保龄球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保龄球又叫“地滚球”,是一种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滚吉木球的室内运功。
起源于古埃及流行的一种用大理石制的圆球打倒石柱的游戏。
现代保龄球的前身是“九柱戏”,公元3-4世纪起源于德国,并传遍整个欧洲。
到14世纪,在英国已相当普及。
17世纪荷兰移民带到美国,19世纪九柱戏演变成“保龄球沙龙”,成为一种高雅的室内娱乐活动。
20世纪初传入中国;3、网球的产生与发展12世纪皇家网球在法国出现,流行与各地的隐修院。
现代网球运动由由英国绅士温菲尔德于1873年创始,1913年成立国际网球联合会。
4、游泳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早在大禹治水时期,中国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带的人已经游泳的技能。
至唐宋已经成为一种体育运动。
康乐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一、 课程名称 《康乐服务与管理》 二、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三、 总学时 总学时:80学时 四、 课程性质和任务掌握饭店康乐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饭店康乐部的特点,掌握康乐部运转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健身与娱乐服务技能,热爱并能够胜任饭店康乐服务与管理工作,达到康乐服务中级工的水平。
五、 课程教学目标《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设置,是使学员能够系统地了解当代康乐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以及当代康乐企业的管理的新经验和先进方法,了解当代康乐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通过对康乐项目的设置、康乐部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康乐部经理、康乐服务质量管理、康乐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康乐设备管理、康乐部投诉的处理、康乐部的经营等方面康乐部投诉的处理、康乐部的经营等方面内容的学习,使学员重点了解和掌握当前绝大部分康乐项目的管理细节。
七、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 概述第一节康乐部的地位一、康乐活动的起源和发展二、康乐部的重要性第二节当代康乐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康乐行业的现状 二、我国康乐业的发展前景第三节康乐部的主要作用和任务一、康乐部的主要作用二、康乐部的主要任务教学要求:大致了解康乐部的地位、主要作用和任务。
第2章康乐消费知识和保健知识第一节康体项目一、保龄球 二、台球三、网球四、壁球五、高尔夫球六、健身房七、游泳池 第二节娱乐项目一、游艺厅二、卡拉OK歌厅三、迷你电影厅与动感电影厅四、夜总会五、舞厅娱乐如识第三节保健项目一、桑拿浴二、按摩三、氧吧第四节室外游乐项目一、过山车二、观光摩天轮三、飞荡转椅四、碰碰船五、自由落体教学要求:掌握康乐设施的种类与划分;了解康乐活动的保健知识及康乐活动的消费知识第3章康乐项目的设置第一节康乐项目设置的原则和依据一、康乐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二、康乐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第二节康体项目设置转具体要求一、游泳池及戏水乐园的设置二、保龄球项目的设置三、台球厅的设置四、网球、壁球项目的设置五、高尔夫球场的设置第三节娱乐项目设置约具体要求一、电子游艺厅的设置二、卡拉OK歌厅的设置三、大型多功能厅的设置第四节保健项目设置韵具体要求一、桑拿浴室及按摩室的设置二、美容美发室设置的具体要求教学要求:了解各类康乐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掌握康乐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
厦门东海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执笔人:步会敏时间:2009年9月1日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在借鉴了国内较多知名饭店康乐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饭店康乐服务与管理中涉及的康体、健身等服务,以及销售经营、服务质量管理、安全与卫生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共分9章,主要包括康乐经营与管理概述,饭店康乐市场的特征,娱乐休闲类项目、运动类项目、保健休闲类项目的经营与管理,户外活动项目管理,康乐部安全与卫生管理,康乐部服务质量管理,康乐部促销管理等内容。
《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可以使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很多理论性的实践操作知识,也可供企事业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康乐经营与管理概述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节饭店康乐经营概述(1)了解康乐活动的起源与发展(2)了解饭店康乐部的地位第二节康乐项目的设置(1)掌握康乐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2)掌握康乐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3)掌握康乐项目设置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康乐部的组织机构(1)掌握康乐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2)了解康乐部部门主管的岗位职责(3)掌握康乐服务员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第四节我国饭店康乐经营现状与发展前景(1)了解我国饭店康乐部的经营现状(2)掌握我国饭店康乐部的主要作用(3)了解我国饭店康乐业的发展前景2、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康乐经营与管理概述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康乐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主要依据和康乐项目设置的基本类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康乐部组织机构和经营现状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康乐业的发展前景有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特长,服务于社会大机遇。
第二章饭店康乐市场的特征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节康乐经营的市场环境(1)了解影响饭店康乐经营的三大环境(2)掌握设置康乐项目的依据(3)掌握设置康乐项目的原则第二节饭店康乐项目的类型与特点(1)掌握康体休闲类项目(2)掌握保健休闲类项目(3)掌握娱乐类项目第三节饭店康乐经营的市场特征(了解)一、康乐消费具有很大的弹性二、康乐消费特点多样化三、康乐定位差异日益明显四、康乐项目曰益显示特色功能五、康乐管理模式呈现多样性第四节康乐项目的优势分析(1)了解康乐经营的地域优势(2)了解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3)掌握饭店的价格优势分析(4)掌握饭店形象优势分析(5)掌握饭店投资效益分析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康乐经营管理项目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康乐业发展的类型特征、市场环境以及对康乐项目的优势分析,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康乐项目优劣势的能力。
《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康乐服务与管理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休闲管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
本课程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发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
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授课、社会实训基地见习和酒店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具有康乐服务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同时还具备基层管理能力。
该课程学时总计48学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标准设计思路1.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紧密结合,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掌握应知应会内容的前提下,注意与专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强调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当精减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充分反映就业岗位对该门课程的能力需求,紧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建设的需要,与专业课程教学形成呼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新制订体现实践性适用的项目式课程教学标准,使教师组织教学方向更明确更具针对性,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具呼应性。
2.将知识点、技能要求与具体工作任务联系起来,突出知识与技能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点的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项目来自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教学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知识点的选择、操作技能的训练、管理能力的培养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重视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问题,着重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完整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所学知识的整合与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建立全面的认识,给学生未来岗位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标准根据行业专家对酒店、会所的康乐项目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酒店管理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行业标准对康乐服务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康乐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045101 建议课时数:64课时学分:4分适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先修课程:《旅游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心理学》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康乐服务与管理》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专业先修课程如:《旅游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概论》、《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心理学》等课程为本课程学习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又为学生毕业从事康乐行业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石。
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与前续、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各种康乐项目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康体运动休闲、娱乐休闲、保健类项目的设施设备及维护,熟练掌握预订、陪练及指导宾客正确使用和选择康乐项目,熟练服务结账等技能,全面掌握康乐部各岗位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服务技巧;能对康乐部的信息和服务质量、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能让学生在高星级酒店的康乐部或康乐企业中从事服务和基层的管理,使学生能适应旅游行业发展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总体设计:引用任务引领型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希望通过学习康乐服务与管理知识,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构建以康乐服务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中应强调注学生的康乐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升华,牢牢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
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训练、实践教学、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本课程教学是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模块教学为形式的专业课程,以形成饭店康乐服务的基本技能操作、康乐部门各项目的基层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并以实用为原则,适度考虑知识结构,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