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8
教案课前预习1、生物体所必需的气体是什么?回顾一下生物中所学的知识:什么是呼吸作用?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氧气除了提供给我们呼吸以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有哪些应用?课上将你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课内探究一、学习目标1.记住:氧气的存在、自然意义及常见物理性质(不要求记忆具体数据)。
2.了解: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包括:木炭、铁丝、蜡烛、红磷、硫磺等。
领会氧气化学性质的活泼性。
学会检验氧气存在和氧气收集验满。
3.了解: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基本含义,并能判断常见生活现象是否属于缓慢氧化。
分辨可燃与支持燃烧这两个易混概念。
4.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二、方法指引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1.学习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方法是什么?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去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
学习氧气的性质应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重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如何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并培养多种能力氧气的性质是学习的重点,对于氧气的性质的感性认识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
可将所做实验内容进行归类整理:3.如何解物质的鉴别习题?分析:鉴别几种物质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1)比较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哪些较明显的差异;(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有较明显的区别;(3)实验操作(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是否方便、可行;(4)应按“操作——现象——结论”的次序叙述。
例如:怎样用化学方法鉴别分别装有氧气、空气、氮气的三瓶无色气体?答:用燃烧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这三个集气瓶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氮气,而没有明显变化的则是空气。
4.在描述化学反应时要注意“加热”、“点燃”和“燃烧”,“火焰”与“发光”等述语的区别。
三、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堂指导。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两种化学反应类型两部分。
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合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木炭、铁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归纳,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后面其它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氧气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不够系统;学生会进行一些简单实验操作,但操作不够规范;对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有所了解,但不会运用。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知识与技能)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过程与方法)3.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以及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通过探究硫、碳、铁与氧气反应,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诊断和发展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对反应的分析,了解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现象,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以及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知道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及化学反应在生产及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3.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能用化学语言表述相关的信息。
2. 认识到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 初步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分类,培养学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的能力。
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多变一”和“一变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氧气化学性质和对有关实验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品质。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氧化性,氧化反应
教学设计: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常见的氧化剂。
另: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