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07 KB
- 文档页数:2
美国建筑的历史和当代现状美国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当时的建筑风格主要受欧洲影响。
因此在美国,可以看到许多欧洲风格建筑,例如英国古典建筑、法国文艺复兴建筑等。
随着美国的发展,建筑风格也随之变化。
在19世纪初,古典主义建筑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强调对称和比例,建筑物通常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情。
到了19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建筑开始兴起,这一时期建筑风格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
新古典主义的经典代表就是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
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崛起。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筑物色彩简洁,布局合理。
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物有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和芝加哥的普拉尼斯大厦等。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主流。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个性和对当代文化的反应。
建筑物形状朵曼、色彩多变,通常拥有大量装饰和艺术元素。
而在当前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
许多大型城市兴起了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使得城市天际线变得愈加壮观。
同时,很多城市重视历史保护,将老建筑进行改建和修缮,以保护当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除了建筑风格的变化外,建筑使用的材料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现在的建筑材料更加环保,同时电子化和机械化的技术使得建筑更加智能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总之,美国建筑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美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变迁。
这些建筑物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不可忽视,同时在当代,建筑界对环保和绿色建筑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是我们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文献国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历史建筑,并且积极探索如何再利用这些建筑,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益资源。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文献:1. "Historic Preservation and the Imagined West: Albuquerque, Denver, and Seattle" by J. Philip Gruen, 2018. 这本书探讨了美国西部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分析了保护历史建筑对于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Adaptive Reuse: Extending the Lives of Buildings" by Elizabeth Mossop, 2019. 这本书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国外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案例和方法,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再利用项目,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3.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by Bernard Feilden, 2003. 这是一本经典的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著作,涵盖了国外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案例,从保护原则到具体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4. "The Reuse of Historic Buildings: Some Practical Aspects" by Gustavo Araoz, 2007. 这篇文章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再利用历史建筑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改建的技术、经济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5.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ties: Engagement, Participation, and Capacity Building" edited by D. Fairclough and K. Weiler, 2017. 这本书关注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对社区的影响,探讨了社区参与和容量建设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书单建筑遗产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份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书单,包含了一些经典的著作和权威的研究文献,以供参考。
1. 《建筑遗产保护导论》(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塞西尔·布伦特纳尔(Cecil Brentnall)这本书是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经典教材,全面介绍了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原则和实践。
作者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系统地介绍了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2. 《建筑保护与修复》(Building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巴尔塔萨·卡塔洛尼奥(Baltasar Caturla)这本书介绍了建筑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方法,重点讨论了建筑材料、结构和装饰的保护与修复。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各种建筑保护与修复的技术和工具。
3. 《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原则》(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A Guide to Principles and Practice)-尼古拉斯·布罗尔(Nicholas Brooker)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标准和实践。
作者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讨论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各个阶段,包括评估、设计、监测和维护等。
4. 《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技术》(Repair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弗朗西斯科·贝兰哲托(Francesco Beralentino)这本书介绍了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的技术与方法。
作者通过案例分析,深入讨论了历史建筑的各个部分,包括结构、立面、内部装饰等的修复与保护。
5. 《建筑遗产管理与保护》(Managing and Protecting Heritage)-塔尼亚·塞韦尔多夫斯基(Tania Soverado)这本书探讨了建筑遗产的管理与保护,介绍了各个管理层面的工作。
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内容与实施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非常注重保护和维护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
其中,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是重要的一项法规。
本文将就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进行论述。
一、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内容1. 文化遗产的定义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对文化遗产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它包括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纪念碑、考古遗址、文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包括口述传统、传统表演艺术、习俗、节日等。
2. 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目标是保护和保留具有历史、艺术、人类发展和文化价值的遗产,以促进公众的教育和文化体验,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传承。
3. 相关措施和机构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规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机构来实施保护工作。
其中包括了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设立、保护计划的编制、专门机构的管理等。
此外,还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用于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二、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情况1. 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设立根据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规定,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当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区,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遗产加以保护。
这些保护区有助于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2. 保护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为了实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各州和地方政府需要制定保护计划,并予以实施。
这些计划包括了对文化遗产进行鉴定、保护、修复和管理的详细措施和步骤。
3. 专门机构的管理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还规定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监督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导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并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4. 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运作为了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美国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这个基金由政府和私人部门共同出资,用于资助各种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项目和活动。
三、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效果评价1. 多样性的保护美国保护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美国遗产保护的特征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评述,揭示美国人在对待遗产问题上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管理手段逐渐完善的过程,并通过典型实例的探讨和分析,为今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遗产提供参考。
关健词: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国家公园管理局,历史保护法案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merican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view, this paper reveals the United States people take legacy ideas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ethod gradually improve process, and through the typical example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for future use and protection of the rich historical heritage in China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 natural heritage,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history protection bill如果说欧洲的现代遗产保护起源于对古迹的鉴赏,那么美国的遗产保护则起源于保存和建立一个新民族的历史。
一方面美国由于其历史过于短暂引发过是否有必要保存的质疑,另一方面近乎疯狂的发展又不断破坏历史景观,这些都促使了美国的遗产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具有了与欧洲不同的特征。
1 对自然遗产的保护美国由欧洲殖民者建立,他们从一开始就怀着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信念,将环境定义为一种等待征服的力量,希望通过人类的干涉使这块土地变得更富有。
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大事记1.1863年:巴黎公社建立,提倡保护城市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2.1882年:英国通过第一个法案,以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3.1901年:澳大利亚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机构。
4.1910年:意大利制定《城市规划保护法》。
5.191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开始保护国家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6.1931年:希腊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7.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致力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8.1954年:荷兰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9.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呼吁各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1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评选世界文化遗产。
11.1983年:中国开始评选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入选的包括故宫、长城等。
12.1987年:加拿大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13.1992年:南非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14.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分裂的预防和均衡发展公约》,强调保护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
15.2003年:巴西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16.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人类符号遗产保护委员会”,致力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7.2024年:法国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18.2024年:中国首次主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
19.2024年:俄罗斯通过第一个法案,设立国家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20.2024年:世界各国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修复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受损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些大事记展示了各国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的努力。
从19世纪末至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设立机构来监督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这些努力有助于保护全球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对人类有永恒的意义。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理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
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价值,并采取了一些初步的保护措施。
例如,法国在 1840 年设立了“历史建筑管理局”,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登记和保护。
20 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大规模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和社会组织开始呼吁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1933 年,《雅典宪章》提出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概念,强调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
20 世纪60 年代,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
同时,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历史街区的适应性再利用,通过功能更新和改造,使历史街区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二、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1、整体性保护理论整体性保护强调对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内涵等进行全面保护,不仅保护单个的历史建筑,还注重保护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
2、动态保护理论动态保护认为历史街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要允许一定程度的合理变化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强调当地居民在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增强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社区的认同感。
在保护方法方面,国外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立法保护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美国古建筑墙体保护与修复技术的解析【摘要】:美国历史虽然算不得悠久,但在今日美国城市中古建筑遗产却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美国城市中的建筑遗产大约在两三百年以内,其年龄组成也与我国很多城市有相似之处。
二战后,美国城市中兴起了“城市更新”浪潮,以大拆大建的方式毁掉了很多古建筑,加之城市的郊区化发展,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兴盛更多是对城市建设的反思和对城市中心的重塑,而时至今日,类似于“城市更新”的发展模式却在我国很多城市中上演,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的古建筑建筑保护研究已成为了一个重要方面,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从简单的呼吁和介绍发展到对具体保护措施、保护管理体系、保护法规的研究,对于国外的保护制度和经验也逐步开始引进。
但相对来讲,对于其建筑遗产保护技术的研究则属空白,如果说保护史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于历史遗产的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轨迹,那么保护技术就成为了连接历史传统文化与当代人们思维的桥梁。
因而,将“保护技术”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古建筑当中墙体是不可或缺的有意义的成分,墙体灰缝的完好与否影响着墙体的安全,影响着整个墙体的外观;墙体的墙灰和砖石记录了很多古建筑的历史,对于古建筑墙体上有装饰性的油漆绘画建筑而言,这种历史意义更加明显了,对古建筑墙体进行保护与修复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了。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第二章分析了美国古建筑遗产保护现。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中心内容,对美国古建筑墙体保护技术进行了解析,包括墙体灰缝的修复和受损墙灰的修复。
施工前如何对所要保护修复的部分进行评估,修复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修复过后需要达到何种效果等等问题都在本章内容中得到了阐述。
第四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以及我国在古建筑墙体保护过程中所遇到一些普遍问题。
第五章为本论文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我国古建筑墙体保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的讨论,比如对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标准的期望,对墙体受损的原因的探讨和修复中注意问题的提出等等,这也是本论文的落脚点。
国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18期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成为法律。
1834年,希腊有了第一部保护古迹的法律。
这是国际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国家立法。
1840年,法国公布了首批保护建筑567栋,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了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政府应该干预。
俄罗斯圣彼得堡法律规定,涅瓦大街的建筑不准拆。
尽管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装修,但外观不许作一丝一毫改变。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组织在此期间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和建议,确定保护的原则,推广先进方法,协调各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通过的主要文件有《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5月,简称《威尼斯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76年11月,简称《内罗毕建议》)、《保护历史城镇和地区的国际宪章》(1987年10月,简称《华盛顿宪章》)、《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1984年)。
《威尼斯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它连同《奈良文件》阐述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方法,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1)真实性原则。
要保存历史遗留的原物,修复要以历史真实性和可靠文献为依据,对遗址保护其完整性,用正确的方式清理开放。
(2)可识别的原则。
修补要整体和谐又要有所区别,不可以假乱真。
(3)要保护文物古迹在各个时期的叠加物,它们都保存着历史的痕迹,保存了历史的信息。
(4)完整性原则。
连同环境一体保护,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它所处的环境,除非有特殊的情况,一般不得迁移。
《内罗毕建议》和《华盛顿宪章》是针对历史地段保护的,它们的制定有其历史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复苏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需要大规模地建设住宅,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拓宽马路,盖起新楼房。
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修建金字塔和其他大型建筑,以保护法老的陵墓和纪念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遗产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许多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建筑被摧毁或损坏。
以下是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古代时期:在古代,建筑遗产保护主要是通过宗教、文化和政治手段实现的。
例如,古希腊人在建筑遗产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造围墙和门楼来保护古迹,并制定了法律来禁止破坏历史遗迹。
2.中世纪时期:在中世纪,许多欧洲城市的城墙和城堡得到了修缮和保护,以保护城市免受入侵者的攻击。
在这个时期,许多教堂和修道院也得到了修缮和保护。
3.近代时期:在近代时期,建筑遗产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19世纪末,欧洲的工业革命导致了许多历史建筑的毁坏,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这些建筑遗产的重要性。
19世纪末,法国颁布了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即《文化遗产保护法》。
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律,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4.现代时期:在现代时期,建筑遗产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许多历史遗迹和建筑面临着被毁坏或损坏的危险。
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都致力于保护这些建筑遗产,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来保护它们。
总的来说,建筑遗产保护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时期到现代时期,人们对于建筑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发达国家一直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就发达国家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的著作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措施、成就和不足,以期为我们的传统建筑保护工作提供启示。
1. 概述传统建筑保护是一个涉及文化、历史、社会和经济诸多领域的复杂课题,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著作往往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务实的方法。
通过研究他们的著作,可以发现许多值得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和方法。
2. 著作内容发达国家的传统建筑保护著作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对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和识别,例如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保护法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二是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如英国《传统建筑手册》涵盖了传统建筑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大量知识;三是对传统建筑的管理和规划进行探讨,包括意大利《城市保护规划》等。
3. 成就和启示从发达国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们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技术上,发达国家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保护材料和技术,提高了传统建筑的保护效果。
发达国家的传统建筑保护著作往往注重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它们不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的。
4. 个人观点发达国家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未来的传统建筑保护工作中,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保护措施,努力保护好我们宝贵的传统建筑。
通过本文的探讨,相信读者对发达国家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的著作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我们今后的传统建筑保护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达国家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的著作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涉及到了政策、法规、管理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
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
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
论文选择了弗农冈(Mount Vernon)、威廉斯堡(Colonial Williamsburg)、查尔斯顿(Charleston)和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四个里程碑式的主题事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点带面,展开研究。
并将国民信托、国家历史保护法、保护管理体系、保护经济、市民参与等问题作为重要背景穿插论述。
弗农冈、威廉斯堡、查尔斯顿和昆西市场这四个事件,不但反映了美国建筑遗产保护从住宅博物馆、室外博物馆到历史区域和都市复兴的空间扩展,也反映了美国建筑遗产保护从自发运动逐渐走向市场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过程。
从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推动力来看,则是以清教伦理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观逐渐弱化和市场经济导致的世俗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
论文在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历史的归纳和综合。
将史料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压缩,探究其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清晰和前后连贯的框架。
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的基础,也使得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史与欧洲和亚洲的保护史之间有了相互比较的幅度与层次。
第一章以弗农冈的保护为开篇,并对同时期美国南北地域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的不同特点做一研究。
第二章论述了威廉斯堡修复工程的特点和对二十世纪早期美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这一时期也是专业化保护的开始。
第三章以美国最早的历史区域——查尔斯顿为例,着重论述了美国地方历史保护的发展。
第四章以昆西市场的修复和再利用为切入点,论述了战后美国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发展及其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