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知识发现]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6
【表格整理】2018年湖北执业药师中药学功效:清热药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在10月13、14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热泻火,滋阴润燥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寒水石咸寒,心胃肾清热泻火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
芦根甘,寒肺胃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呕吐3、用于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用于热淋涩痛天花粉甘、微苦,微寒,肺胃清热生津,消肿排脓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3、用于痈肿疮疡竹叶甘、辛、淡,寒。
心胃小肠清热除烦,生津,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涩痛淡竹叶甘淡寒,心胃小肠清热除烦,利尿1、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莲子心苦寒,心肾清心安神,涩精止血1.用于热病高热神昏,2.用于失眠,遗精。
*熊胆苦寒,肝胆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1.用于惊痫抽搐,2.用于肝热目赤,3.疮痈,痔疮肿痛。
*鸭趾草甘苦寒,肺胃膀胱清热泻火,解毒利水1.热病,2.咽痛,疮疡,毒蛇咬伤,3.水肿,热淋栀子苦,寒,心肝肺胃三焦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疡夏枯草辛苦寒,肝胆清肝明目,消肿散结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决明子甘苦咸,微寒。
肝肾大肠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2、用于头痛眩晕3、用于肠燥便秘*谷精草辛肝凉,肝胃疏散风热,明目退翳1.用于目赤翳障。
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1 石膏:【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生用辛甘大寒,入肺、胃经,主以清泄,兼以透解,既善清泄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又兼解肌透热,热去则烦除津生渴止,为治气分高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
煅后味涩性凉,外用能收敛生肌,兼清热,为治疮疡湿疹所常用。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病证】(1) 温病气分高热。
(2)肺热咳喘。
(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配伍】石膏配知母:石膏生用辛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而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9,重症酌加;或人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敷。
内服用生品,入汤剂宜打碎先煎。
外用须火煅研细末。
【使用注意】本品为矿物药而大寒伤胃,故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2 知母:【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甘寒滋润,清热之力虽稍逊石膏,但却擅长滋阴润燥。
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热而滋润,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有良好的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病证】(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配伍】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
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两药相合,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人丸散。
中药学之清热药清热药定义: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及清虚热等功效。
主治:气分实热、湿热、解毒、血分实热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
适用于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脏腑实热证。
★石膏【主要性能】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热敛疮。
【应用】1、气分实热证2、肺热喘咳3、胃火上炎证4、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生用清热泻火、清泻肺胃,煅用敛疮。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主要性能】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1、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津伤口渴,消渴4、骨蒸潮热【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寒水石【主要性能】辛、咸,寒。
归心、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1、热病烦渴 2、疮痈口疮,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芦根【主要性能】甘,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排脓,利尿。
【应用】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吐 3、肺热咳嗽,肺痈 4、热淋【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
▲天花粉【主要性能】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应用】1、热病口渴,消渴 2、肺热或肺燥咳嗽 3、热毒疮痈【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反乌头。
※竹叶【主要性能】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中药学知识——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
归肺胆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
清热、凉血解毒。
(血热妄行吐血)紫草: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中药学》清热泻火药中药学共计二十一大类: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
【清热泻火药小结】清热药所属的清热泻火药,我们已学习完。
清热泻火药有: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和青葙子,计13味中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胃热病邪入气分,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清热泻火药重要知识点】一、单选题1、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的药物是①夏枯草②决明子③淡豆豉④石膏⑤玄参【解答分析】夏枯草、决明子均能清热泻火,但无除烦止渴功效;玄参具有清热泻火、生津作用,但无除烦作用,淡豆豉功能除烦,却是疏散风热药。
只有石膏既能清热泻火,又能除烦止渴,故正确答案的④项石膏。
2、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①石膏②芦根③知母④葛根⑤决明子【解答分析】本题提问与上题相似,经常混淆。
石膏、芦根、葛根均能生津止渴,但无滋阴作用,决明子无滋阴及生津止渴作用;只有知母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滋阴润燥,故正确答案是③项知母。
石膏与知母功效相似,共同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知母的滋阴功效,而上题测试的是石膏的除烦功效。
3、石膏的性味是①辛、甘,温②甘、苦,温③苦、辛,大寒④甘、辛,大寒⑤甘、咸,寒【解答分析】石膏是清热泻火药,性寒清热,辛散透热解肌,味甘生津止渴,故甘辛大寒才是其性味,因此答案应选择④甘、辛,大寒。
4、患者胃热呕逆,治疗宜选用的药物是①石膏②知母③芦根④天花粉⑤夏枯草【解答分析】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均能清胃热,用治胃热消渴等证。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生用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石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寒水石: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密蒙花: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泻火,明目退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