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
- 格式:ppt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72
第九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表邪已解、里热炽盛,而无积滞的里热病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泄痢,温毒发斑,。
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
清热药是以《内经》“热者寒之”及《本经}疗热以寒药”的原则指导用药的。
由于发病原因不一,病情发展变化的阶段不同,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里热证既有气分与血分之分,又有实热与虚热之异。
因此,就有多种类型的临床表现。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疽等湿热病证;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清热解毒药,功能清解热毒,用于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证,清虚热药,功能清虚热、退骨蒸。
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
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虚实,实热证有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的用药不同;虚热证用药又有清热凉血、养阴透热及滋阴清热凉血除蒸之别。
同时还要注意有无兼证,如兼有表证考,当先解表然后清里,或与解表药同用,以期表里双解,若里热积滞者,则应配泻下药。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凡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热证易伤津液,苦寒药物又易化燥伤阴,故阴虚患者亦当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统属阳邪。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清热与泻火两者不可分,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
清热泻火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漏、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并且这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伍补虚药同用。
石膏《本经》石膏为一种矿石,即含结晶水硫酸钙。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主治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患者有高热、发烧——药物有较好的退烧作用;热邪伤津,又有汗出,津液外泄,有烦渴多饮征象——药物需清热兼生津止渴,宜性味甘寒;归肺胃两经;)和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心热证、肺热证,一般不发热,无发烧症状)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卫气营血辨证:高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有力脏腑辨证——肺热证—咳嗽咯痰比较黄稠胃热证—口渴或者肠燥便秘心热证—头晕头痛、目赤肿痛,或者眩晕肝热证—心烦不安、烦躁不眠+++++++++++++++++++++++++++++++++++++++++++++++++++++++++++++++火是外因六淫之一,热是由火所产生的一种现象、一种象征;火是本原,是一种存在,是一种物质,由于火的存在,从而产生了热的一些征象。
水为湿之极,湿为水之渐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六淫角度:火和热是相同的邪气;病理变化角度:是同一类的热象症状实际并没有把这两个功效区别开来广义角度:清热=泻火=>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狭义角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典型清热药)+++++++++++++++++++++++++++++++++++++++++++++++++++++++++++++++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代表)谷精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较次要)桑叶、菊花、蝉蜕用于眼科疾病===================================================================================================================================石膏VS知母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知母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肠燥便秘、肾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能舒===============================================================================《千金方》苇茎汤苇茎≈芦根功效芦根甘寒,清热生津,烦渴呕吐,肺痈尿频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痰古代的竹叶——清心除烦方面优于淡竹叶竹叶味甘,退热安眠,化痰定喘,止渴消烦 通泻三焦越鞠丸——越,越桃(栀子),鞠,川芎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疗用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对高血压起辅助治疗作用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清热泻火收湿敛疮药石膏的功效应用药石膏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功效包括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
在中医药学中,药石膏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症状和疾病。
本文将探讨药石膏的功效及其应用。
1. 清热泻火的作用在中医理论中,清热泻火是指通过中药的治疗作用,清除人体内部的热毒,达到平衡机体的目的。
药石膏具有降低体温、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等症状。
在炎热夏季,药石膏可以起到清热降温的作用,使人体感到凉爽舒适。
2. 收湿敛疮的作用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病理体质,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药石膏具有收敛和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湿疹、疮疱、疣等湿热引起的皮肤病。
药石膏能够有效地收敛皮肤,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药石膏的应用方法药石膏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用法。
常见的应用方法包括外用贴敷、口服以及制成药膏等。
对于清热泻火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药石膏制成敷贴,贴在病患的头部或者腋下进行退热治疗。
对于收湿敛疮的作用,可以将药石膏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然后敷于患处。
此外,药石膏还可以通过煎煮后服用,用于治疗内热等内部症状。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石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保持用药部位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其次,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可超量使用。
最后,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先进行皮肤试验,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总结:药石膏具有清热泻火、收湿敛疮等多种功效,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其应用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用法。
在使用药石膏时,需要注意卫生、用量和过敏等问题。
相信通过合理的应用,药石膏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福祉。
12种清热泻火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图片1清热泻火药石膏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分布区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石膏矿藏分布,如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安徽等地,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
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H2O )。
2清热泻火药知母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分布区域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山东、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在安徽、江西、河南、新疆等地有引种栽培。
道地产区主产于河北、山西及山东等地。
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3清热泻火药天花粉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楼粉分布区域1、栝楼: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辽宁、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2、双边栝楼:分布于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
道地产区全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好。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瓜蒌与双边瓜蒌的干燥根4清热泻火药栀子木丹、鲜支、越桃、支子、山栀子、枝子分布区域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产于长江以南各省。
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5清热泻火药夏枯草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鎯头草、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分布区域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
全国各地均产。
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6清热泻火药决明子草决明、羊明、羊角、马蹄决明、还瞳子分布区域1、决明: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或野生。
2、小决明: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吉林。
栽培或野生。
道地产区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
豆科决明属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7清热泻火药竹叶淡竹叶分布区域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