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

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

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

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

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

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

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

性,包含在无意识之

中,是人格中最难接

近,但有最有利的部

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

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

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

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

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

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

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

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

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

段,这一过程称为倒

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

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

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

到潜意识中去。压抑是

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

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

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

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

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

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

之一。是指人们潜意识

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

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

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

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

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

或洽谈对象身上。他是

一种拿别人做“替罪

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

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

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

忘的记忆、知觉、以及

被压抑的经验”。

16、集体潜意识:集体

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

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

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

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

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

天遗传倾向。

17、生活风格:阿德勒

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

的方式称作“生活风

格”。

18、社会兴趣:社会兴

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

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

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

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

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

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

作。

19、创伤范式:把病人

内心的“创伤经验”倾

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的理论。

20、内驱力范式:提出

了本我、自我、超我的

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

驱力与本我结构对应

的理论方法。

21、自我范式:自我本

能和性本能一样,具有

欲望及其追求自身的

满足,把自我看成一种

内驱力的理论方法。

22、没有冲突的自我

领域:所谓“没有冲突

的自我领域”并非指空

间的领域,而是指“一

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

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

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

之外发挥作用”。

23、能量中性化:是指

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

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24、显在焦虑:是对显

在危险的反应。

25、基本焦虑:是对潜

在危险的反应。

26、人格化:在追求生

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

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态

度倾向性的形象。对自

己的人格化,对他人人

格化,对某些观念人格

化。

27、社会性格:弗洛姆

认为社会性格是一个

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

所具有的基本性格解

构。

28、特质:是一种概括

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

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

特征,它使个人对不同

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

进行反应。

29、机能自主性:是指

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

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

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

原因。

30、表面特质:处于人

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

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

够观察得到的特质,如

表情特质。

31、根源特质:处于人

格结构的表层,是人格

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

终根源。

32、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称为共同特质。

33、16PF:卡特尔将特质视为人格的基本要素,认为特质是建构人格的砖石,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到了16种特质,即16中根源特质,简称16PF。

34、卡特尔:1905年生于英国的德文都,是一位学院派心理学家,他将特质视为人的基本要素,并且对同一文化下共同群体的特质和那些相对独立的个体特质作了区分。

35、EPQ:艾森克个性问卷,艾森克以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编制的人格问卷,是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个版本,各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 —神经质、P—精神质、L—测谎量表。

36、正强化:如果呈现某一后续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强加,那么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称为正强化。

37、负强化:如果撤去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称为负强化。

38、行为的消退:如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被一

种随后出现的强化物

所强化,那么,将该强

化物撤去,直至恢复到

未被强化时的水平,这

种现象就是行为的消

退。

39、挫折:是指目的性

行为遭受阻碍时的一

种伴随状态。

40、强化的效价:表示

的是某一物品或结果

对于某个特定的个体

所具有的心理价值,而

不是他的实际价值。

41、替代强化:班杜拉

发现,榜样的行为是否

受到强化,并不一定影

响模范者的行动学习,

这时的强化对于榜样

而言,是一种直接强

化,当对于观察学习者

而言,是一种间接强

化,又称替代强化。

42、自我效能感:是指

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

的做出某种行为的主

观体验。

43、连续强化:即每一

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

一次强化。

44、间歇强化:是指强

化的间隔与频率有间

歇期的强化,根据反应

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

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

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

45、强化物:如果某一

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

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

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

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

化物。

46、习得性无助:行为

总是与消极性结果相

联系从而导致习得性

无助。

47、约拿情节:优秀的

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

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

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

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

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为

约拿情节。

48、存在性需求:存在

性需求又称为超越性

需求,是一种高级层次

的需求。

49、自我概念:自我概

念代表队自我感知的

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

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

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

经验。

50、高峰体验:人们会

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

与感受,这些认知与感

受以及所有其他嘴高

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

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51、马斯洛:(1908—

1970)生于纽约市布鲁

克林区,人本主义心理

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

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

的领导人。

52、自我一致:自我一

致指个体倾向于使自

己的活动与自我系统

协调一致。

53、场一存一场独立

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

中主要依靠外部参照

还是依靠内在自我参

照的两种对立的认知

倾向。

54、CPC循环:是个体

遇到新的情景时,他所

产生的行动具有CPC

循环的特征,CPC循环

过程的三个周期是由

三个单词组成的,即周

视(circumspection)、

先取(preemption)、控

制(control)。

55、周视期:在接触事

物的最先时间,人们总

是小心翼翼的审查该

事物,尝试多种构念,

提出各种立体构念或

陈述构念。

56、控制期:实现建构

的阶段。

57、图式:实质上是指

一种心理结构,它由许

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并结合成一个有机体

的一系列一般知识所

组成。

58、人格测量:就是通

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

的行为中起稳定的调

解作用的心理特质和

行为倾向进行定量分

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

人未来的行为。

59、投射:精神分析的

术语是指个人把自己

的思想、态度、愿望、

情绪等特征不自觉的

反应于外界事物的心

理过程。

60、投射测验:所谓投

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

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

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

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

想法。

61、人格障碍:是一种

人格异常,由于其人们异常而妨碍其人际关系,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或给本人带来痛苦。

62、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情感经验。然后,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63、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64、个性化:就是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65、社会化:是指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规定的具有定期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66、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以临床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临床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67、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答:人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

性。(1)人格是一个人

的心理行为模式。(2)

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

独特的。(3)这种心理

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

的。(4)人格不是生来

就有的,而是在先天遗

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与后天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途径:答:主要探

究途径有(1)临床研

究(个案研究),着重

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

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

个体为研究对象,这种

研究方法源于19世纪

沙克为代表的法国临

床精神病学对病人的

诊断与研究方法,临床

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

沙克、弗洛伊德、莫里、

罗杰斯、凯里等人。(2)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

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

同的条件下,考察一组

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

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

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

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

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

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

系,相关研究的方法,

起源于英国学者高尔

顿的研究,相关研究取

向有代表人物高尔顿、

皮尔森、卡特尔、艾森

克等人。(3)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

格控制条件,系统的操

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

变量),以期导致另一

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

量)的某种变化,从而

作出因果性结论。人格

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

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

洛夫。实验研究取向的

代表人物有冯特、艾宾

浩斯、巴甫洛夫、华生、

斯金纳等人。

3、简述人格的形成及

影响因素:答:人格的

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个

体和环境互动。(1)积

极关注的需要,需要别

人的关注、赞赏、接受、

尊重、温暖和爱。(2)

价值的条件:为了得到

爱,必须按他人的价值

观来行动和思考,然后

内化成为自我结构的

一部分,(3)无条件的

积极关注:儿童需要的

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和爱,这一就不需要隐

藏部分自我。(4)人格

的适应:自我实现者,

影响的因素是:(一)

遗传素质的影响,(二)

环境因素的作用,(三)

社会文化因素。

4、简述中国古代人格

的探讨的特征:答:第

一、人格心理学思想与

一定的社会政治理论

思想紧密联系。第二、

厚古薄今。贵远贱近,

强调理想人格的设计,

第三、各派思想一旦形

成,就在后来的发展中

表现出极大的历史继

承性。

5、简述弗洛伊德关于

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

答:弗洛伊德认为人格

结构由本我、自我、超

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

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

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

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

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

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

理会社会道德、外在行

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

是获得快乐,避免痛

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

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

繁殖,它是无意识的,

不被个体所觉察。自

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

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

的执行思考、感觉、判

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

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

动得意满足,而同时保

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

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

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

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

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

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

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

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

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

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

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

受的方式满足本我,他

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6、简述弗洛伊德的人

格发展阶段:答:弗洛

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

展划分为5个阶段,即

口腔期、肛门期、性蕾

期、潜伏期、生殖期。

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

得吸乳,乳头摩擦口时引起快感,叫做口腔期。从出生到第二年起到三岁学会自己大小便,粪便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为性蕾期。懂得了两性区别。从六岁到十二岁左右为潜伏期。十二岁以后为最后一个阶段,生殖期。

7、简述弗洛伊德的梦的分析:答: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表现,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为了揭示潜意识愿望,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形成是从隐梦到显梦的伪装过程,他称之为梦的工作。梦的分析就是将显梦翻译为梦的隐意,或做梦者的无意识观念与欲望,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

8、简述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答:荣格认为人格作为一个整体就被称为是心灵,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而且是层次分明,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自我是意识的核心,意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随着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这四种心理机能的应

用而不断增强。

9、简述荣格的人格动

力理论:答:荣格认为

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

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

能量系统,这是因为它

或多或少是个独立自

足的能量系统,尽管他

需要从外部世界或自

身肉体中获得能量,但

是,这些能量一旦为心

灵所吸收,就完全属于

精神能量,而不是物

理、化学和生物的能

量,并且心灵可以任意

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能

量,心理能量是人格的

动力,心理能量通过转

换影响心理活动。态度

类型和功能类型的组

合划分出八种人格类

型。

10、简述荣格的心

理类型学:答:(1)1913

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

第一次提出了内倾和

外倾的观点,荣格根据

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

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

倾型两种类型,内倾型

的人心理活动指向自

己的内部世界,喜欢安

静,富于幻想,对事物

的本质和活动结果感

兴趣。外倾型的人好社

交,为人活泼、开朗、

对外部世界的各种事

物感兴趣,荣格还认

为,每个人都不是绝对

内倾或外倾的,许多人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

间类型,或某种态度类

型相对占优。(2)心理

功能,除两种态度外,

荣格还提出了四种心

理功能,即思维、情感、

感觉和直觉。他认为思

维的功能是评价事物

正确与否,而情感的作

用是判断和确定事物

价值,考量该事物是否

可以被接受,思维与情

感是一对相互对立的

功能,人们用他们来进

行判断和评价,因此可

称为理性功能,感觉是

一个人确定事物存在

与否的功能,但不指明

那是什么事物,直觉是

对过去或将来事物的

预感,感觉与直觉也是

一对相互对立的功能,

之间没有理性参与,又

称为非理性判断。

11、简述阿德勒的社

会兴趣理论:答:社会

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

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

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

种态度,表现为个体为

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

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

合作。阿德勒指出,可

以通过人们的职业选

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

情婚姻这三个大任务

的解决情况来衡量其

社会情趣的发展状况,

缺乏社会情趣的人会

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

风格,一种是优越情

结,另一种是自卑情

结,他还根据人们所具

有的的社会兴趣表现

的特点,把人划分为四

种类型,一是统治——

支配型、二是索取——

依赖型、三是回避型。

四是社会利益型。他认

为,前三种类型的人的

社会兴趣的风格都是

错误的,只有第四种类

型的人具有正确的社

会兴趣和健康的生活

风格。

12、简述阿德勒理解

生活风格概念的途径:

答:阿德勒概括了理解

生活的三种途径:1、

出生顺序,阿德勒认为

即使是生在同一个家

庭中的儿童,由于出生

顺序不同,他在家庭中

的地位亦不同,从而形

成不同的生活风情,2、

早期记忆,阿德勒认为

人的记忆带有主观选

择性、创造和想象的成

分,因此通过早期记忆

可以发现个体所感兴

趣的东西。3、潜意识

梦境的分析,阿德勒的

心理学思想是一种整

体观,他认为意识和潜

意识共同组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因此,潜意

识梦境也是个体生活

风格的表现,通过梦的

分析,也能发现人的生

活风格,揭示个体心灵

深处为之奋斗的优越

目标,总之在阿德勒看

来,认识和理解了某个

人的生活风格就意味

着把握了个体的本质,

实现了理解人性的目

的。

13、简述自我心理学

发展的阶段:答:在其

理论发展的初期,弗洛

伊德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在的创伤经验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所谓的创伤范式理论。后来又发现病人所述的创伤大多是假的,是病人主观臆想出来的,着迫使他不得不寻找新的途径,弗洛伊德放弃了创伤程式,转向了内驱力范式,他认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一样,具有欲望以及追求自身的满足,同时认为自恋就是自我本能欲望的一种表现,并把自恋解析为自体性欲的满足,此时,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思想还是一种本能理论,把自我看做一种先天的内驱力,后期,弗洛伊德的理论从内驱力范式转向自我范式,也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思想初具轮廓,这时弗洛伊德虽然强调本我的核心作用,认为自我依从于本我,且为本我服务,但他不在把自我看做简单的本能力量,而把它看做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14、奥尔波特关于健康的成人人格特征包括哪些内容?答:1、自我广延的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做我认同感。4、具有现实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15、艾森克将人格分

为哪几个维度?其相

应的表现是什么?答:

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

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维度,内外倾:典

型的外倾者好交际,喜

欢聚会、朋友多,不喜

欢独自学习生活,典型

的内倾者安静、内省、

保守、不喜欢与人交

往,神经质,神经质维

度得分高的人倾向于

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

情感易变,反应过敏,

得分低者能很快从困

境中摆脱出来,他们在

情感方面很少动摇不

定,精神质:在该维度

得分高者表现为自我

中心,攻击性强,冷酷,

缺乏同情,冲动、不关

心他人。得分低者表现

为温柔、善感。

16、卡特尔关于人格

发展的论述:答:卡特

尔强调人格发展受遗

传和环境两者的相互

作用,每个人的特质发

展都涉及到三种学习

类型,典型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以及整

合学习。

17、简述艾森克的

EPQ:答:艾森克以内

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

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

卷(EPQ)。它是自称

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

个版本,各包括四个分

量表:E—内外倾、N

—神经质、P—精神质、

L—测谎量表。该问卷

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8、简述建立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原则:答:

(1)任何反应若有强

化刺激随后呈现,都会

具有重复出现的倾向,

(2)强化刺激可以增

强操作反应的概率的

任何刺激物。

19、简述强化物及其

来源,并举例说明如何

选择正确的强化物:

答:如果某一结果性的

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

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

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

作行为的强化物,强化

物的来源,按强化物的

来源可以分为一级强

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

级强化物是指那些不

需学习也起强化作用

的刺激,如食物、水等

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

物品。二级强化物是指

那些开始时不具有强

化作用,但后来由于经

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

他强化物联系在一起

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

刺激物,能够作为强化

物的刺激多种多样,同

样的强化物对于不同

的个体和不同穴位反

应而言,其强化效果不

尽相同。

20、简述斯金纳与班

杜拉关于“学习”含义

之异同。答:斯金纳认

为,形成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关键就在于强化,

强化决定了有机体穴

位方式的形成,转化和

消退的过程,也决定了

穴位学习的进程和效

果,这是一种直接强

化,观察学习是班杜拉

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

心,它是指人们仅仅通

过观察别人(榜样)的

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

为,又称替代学习、模

仿学习。班杜拉认为,

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

率低,是一种间接的学

习,这是一种替代强

化。

21、简述罗特控制点

的理论。答:内外控的

含义:有一些人在成功

之后不能对自己的某

种行为形成积极的预

期,他们似乎总认为发

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都是由那些外部的力

量决定的,与他们自己

的努力毫无关系,另一

些人刚好相反,哪怕已

经有好几次失败的记

录,他们对自己的某种

行为总是抱着成功的

信念,认为发生在他们

身上的事情都是由自

己的努力和能力来决

定的,前者称为外控型

的人,后者称为内控型

的人,内外控是一种对

强化的本质进行解释

时形成的一种类化的

预期,内控的人行为表

现更为主动,积极,更

多地对自己和别人的

行为结果做内部归因,

内控的患者更多采取

积极的健康行为和健

康保健措施,外控的人

正好相反。

22、简述班杜拉的观

察学习的过程。答: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

23、简述多拉德和米

勒的学习的四个要素。答:1、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

何一种强烈的刺激,他分为一级内驱力和二

级内驱力,一级内驱力又叫原生内驱力,是与生俱来的,二级内驱力是后天习得的,也可以分为内部内驱力(如饥饿、恐惧等)和外部内驱力(如炎热、吵闹等),一级内驱力是建构人格的基石,是所有习得的内驱力的基础

和条件,二级内驱力一般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和一级内驱力具有同等程度的动力作用,作为内驱力的刺激强

度越大,内驱力越强烈,动机也越强烈。2、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

刺激,线索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

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任何一种刺激,只要有机体能把它与其他刺激辨别开来,它就有可能称为线索。

3、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

的行为或心理活动,反应既可以是外显的动

作和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活动。4、强化:多拉德和米勒认为

的强化就是内驱力的

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

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

一种强化物,强化物也

有原生强化物和二级

强化物。

24、简述高峰体验的

含义和作用。答:人们

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

识与感受。如爱的体

验,父母情感体验,神

秘的广大无边的感受,

审美感知,创造体验等

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

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

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

之为高峰体验,人更真

实地称为他自己,更完

全地实现了他的潜能,

更接近于他的存在的

核心,更充分地具有人

性。

25、简述患者中心疗

法治疗关系的要素。

答:罗杰斯认为心理治

疗的中心是患者。治疗

的基本前提是每个人

都有自主权和发展自

身人格的能力。他认为

治疗要从患者内部参

考模式出发,患者完全

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6、马斯洛的需要各

层次之间的关系。答:

基本需要一般出现的

顺序是:生理需要、安

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尊重的需要。一般

来说,力量较强的低层

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

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

出现,人的一种需要获

得满足后,下一个更高

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

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

断为各种需要所烦扰。

27、马洛斯关于满足

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

答:良好的环境有利于

促进自我实现,基本需

要的满足是发展高级

需要,完善人格和走向

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

28、简述场依存—场

独立性的特征。答:场

依存——场独立性的

特征有:1、他们是过

程变量,不是内容变

量,2、普遍性。3、稳

定性。4、中性。

29、简述构念的含义

与CPC循环。答:构

念是对个体行为所以

如此的解释,一个构念

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

点和看法,CPC是循环

过程的三个周期,即周

视、先取和控制,

30、简述凯利人格建

构的推论。答:基本假

设是个体的信息加工

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

期所引导,由此推到出

是一个推论。

31、简述“固定角色疗

法”。答:人们产生心

理障碍是因为他们结

构系统的错乱,而不是

过去创伤经验的残留,

他认为心理治疗给病

人的帮助是考察并检

查他的构念系统,重新

调整构念系统,将自己

的疗法称为固定角色

疗法。

32、简述投射测验的

特点。答:一、检验材

料一般很模糊,模棱两

可,没有明确的含义,

而受测者也不受任何

限制,可根据自己的理

解去解释。二、测验的

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

性,使测验的结果更能

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

格特征。三、对测验结

果的解释重在于对受

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

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

对某个或某些单个人

特质的关注。

33、简述霍妮提出的

依赖性人格特点。答: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

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

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

点:1、深感自己软弱

无助,当要自己拿主意

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

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

船,又像失去了救母的

灰姑娘。2、理所当然

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

秀,比自己更有吸引

力,比自己能干。3、

无意识地倾向于别人

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34、简述系统脱敏法

的治疗步骤。答:首先

放松训练,其次建立刺

激轻度等级,根据强度

等级提供强度最小的

刺激信息,使来访者适

应,以此类推,使来访

者能够适应最强的刺

激信息,以帮助来访者

解决问题,最后分级脱

敏练习。

35、简述人格品质的

三个层次。答:第一层

次为个人体的人格品

质,第二层次是社会道德和法律品质,第三层次是思想政治品质。36、简述确定人格教

育目标的原则。答: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协同性原则。

37、简述成就动机训

练的内容和方法。答:实施主体统觉测验,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心

理与行为特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和

抱负水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8、简述人格教育与

传统教育的区别。答: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

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

的全面发展与培养,传统教育特别强调知识

的传授。因此,在一般人眼中,教师等于“教书匠”。在传统教育中,虽然包含某些人格教

育的成分和因素,但这种人格教育的成分或

因素没有明确的目标。其方法也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只是一种附带的,无意识的经验式的人格教育,这种教育不仅不能满足学生人格

发展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弱和阻碍

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人格教育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和环境,以创造人生的意义,通过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

径促进学生对自己内

心世界的了解,保持对

周围环境的客观和全

面的认识,使学生能自

行把握自我的价值,人

生的意义,自己解决自

己的问题,从而自立、

自导向健康的人格发

展。

三、论述题

1、论述人格心理学研

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一、在基础理论方

面,人格心理学要发展

和提出人格理论,回答

这样一些理论问题,人

的本性是什么?善良

的还是邪恶的?一个

人人格的构成要素有

哪些?这些构成要素

以什么方式组合起

来?人格是先天的、还

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人格发展的动力是什

么?发展的条件和基

础是什么?遗传、环境

与自我在人格发展中

研究起什么作用?人

格的发展是连续性的

还是阶段性的?人格

发展要经历哪些普遍

性的阶段等等。一个人

若是能系统直灌地回

答这些问题,就可以建

立起自己的人格理论。

人格心理学不仅要建

立人格理论,而且要寻

找探索人格的途径和

方法,知道这些途径与

方法,他们就知道如何

去研究人格。从而得到

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

二、在实践运用方面,

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

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

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

域,解决领域中的具体

实践问题,例如:在学

校教育实践中,对学生

的智能、气质与性格等

心理特点进行质量评

估以便因材施教。在健

康实践方面,对某些人

的心理问题,人格障碍

进行咨询和校正,在人

事管理方面,采用人格

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评价人才,选拔人才和

使用人才,总之,人格

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

及人格测量和咨询的

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为

各种社会实践服务。

2、论述人格心理学的

研究取向。

答:1、临床研究,也

称为个案研究(case

studies)。这种从个体

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

人格,一独特的个体为

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

式源于19世纪沙克为

代表的法国临床精神

病学对病人的诊断与

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取

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

洛伊德、莫里、罗杰斯、

凯里等人。2、相关研

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

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

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

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

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

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

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

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

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

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研

究的方法起源于英国

学者高尔顿的研究,相

关研究取向代表有高

尔顿、皮尔森、卡特尔、

艾森克等人。3、实验

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

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

个或多个变量(因变

量)的某种变化,从而

做出因果性结论,人格

的实验研究传统源于

冯特、艾宾浩斯与巴甫

洛夫。实验研究取向的

代表人物有冯特、艾宾

浩斯、巴甫洛夫、华生

斯金纳等人。

3、论述弗洛伊德理论

的思想渊源。

答:1、欧洲近代学术

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

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和

心理动力观是精神分

析理论的基石,这种概

念与观点并不是弗洛

伊德的独创,早在古希

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

就谈到过无意识的作

用,18世纪初德国哲学

家莱布尼兹创立了单

子论。一个世纪后,德

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

灵魂动力学把莱布尼

兹的无意识与动力观

点发展成为意识缺陷

的概念,此外,德国的

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叔

本华、尼采事物思想,

以及布伦坦诺的意动

心理学,都对弗洛伊德

产生很大的影响,2、

古代精神分析的自然

科学与医学的背景,近

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的影响,能量守恒与转换的学说认

为一个系统中的能量

是守恒的,不管他转化为机械运动的还是化

学的形式,它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弗洛伊德把人整个机体看

成一个能量系统,系统中除了生理形成的生

物能外,还有推断精神活动的心理能,心理能的实质是本能冲动,归结为性冲动,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的影响:生物学对弗洛伊德理论的

影响欧洲临床精神病

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4、论述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答:(一)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

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

现的任何思想观念或

感情经验,然后,精神分析者根据患者所报

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

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

为止。(二)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

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本压抑的无意识欲

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为了揭示潜意识的愿望,他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梦的形成是从隐梦到显梦的

伪装的过程,他称之为

梦的工作,梦的分析就

是讲梦翻译为梦的隐

意,或做梦者的无意识

观念与欲望,实际上就

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

(三)日常生活中的心

理分析,弗洛伊德认为

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

行分析,同样可以揭示

潜意识愿望,这些小过

失主要有:1、口误。2、

笔误。3、遗忘,4、遗

失,误置与误取。5、

误读与误听。6、多种

错误的混合等,(四)

幽默,幽默是指幽默的

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

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

识的欲望,实质上是一

种社会赞许的方式发

泄本我欲望和冲动。

5、论述古典精神分析

与新精神分析学派的

异同。

答:古典精神分析的人

格理论是指弗洛伊德

的人格理论,他的早期

的理论是以无意识为

核心的人格结构论,认

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

一是无意识系统,二是

前意识系统,前意识的

主要主要是检查作用,

既不许那些使人产生

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

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

德所不容的欲望和本

身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而把他们压制在无意

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

识完全隔离,后期弗洛

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

三部分,本我、自我、

超我。本我与二部人格

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

近,但不完全等同,弗

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

用。他的人格发展阶段

论以性心理为主线,以

性心理发展来划分人

格发展的阶段,他所用

的研究方法有自由联

想法,梦的分析。日常

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

默,他的研究资料来源

于对病态人格的心理

分析,新精神分析的基

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

新的理论流派,代表人

物有阿德勒、埃里克

森、霍尼、弗洛姆等人。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

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

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

格发展的影响,从弗洛

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

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

向正常人,在研究方法

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

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

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

析法,发现了投射灯心

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

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

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

法等,新精神分析在作

了一些不同的解释的

情况下,仍保留了弗洛

伊德学说中的一些最

基本的概念,如潜意识

动机作用,压抑和抵

抗,精神决定论,移情

作用,以及自由联想法

等。

6、自我心理学是如何

形成的?

答:自我心理学发源于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

分析理论,在其理论发

展的初期,弗洛伊德发

现如果病人把内在的

“创伤经验”倾吐出

来,病症就会消失,这

就是所谓的创伤范式

理论,后来又发现,病

人所述的创伤大多数

是假的,是病人主观臆

想出来的,这迫使他不

得不寻找新的途径,弗

洛伊德放弃了创伤程

式,转向了内驱力范

式,他认为自我本能和

性本能一样,具有欲望

以及追求自身的满足,

同时认为自恋就是自

我本能欲望的一种表

现,并把自恋解析为自

体性欲的满足,,此时,

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

思想还是一种本能理

论,把自我看做一种先

天的内驱力,后期,弗

洛伊德的理论从内驱

力范式转向自我范式,

也标志着自我心理学

思想初具轮廓。

7、论述埃里克森的人

格发展理论。

答:埃里克森是美国著

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

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

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

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

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

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但

是每一个阶段能否顺

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

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

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

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

可忽视的,埃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造成障碍,他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那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8、论述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理论。

答: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卡丁纳认为早期经验队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期关键作用,人格是文化的产物,另一方面,人格是文化的创造者,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特别是社会初级制度对人格形成的决定作用,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进行了突破性的修改,为跨文化的群体心理学的研究。

9、论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高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好循

环,相反,低自我效能

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

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

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

感。

10、试述马斯洛需要

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并

对其进行评价。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

价值体系中共有两类

需要,一是沿生物进化

过程逐渐变弱的本能

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

理需要,二是岁生物进

化过程逐渐显示出来

的潜能,称高级需要和

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

分为七个层次,以金字

塔的结构形成排列,金

字塔的最底部是生理

需要,上面是安全需

要,社会交往与爱的需

要,尊重需要,求知的

需要,审美的需要,最

顶端是自我实现的需

要,基本需要一般出现

的顺序是: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一

般来说,力量较强的低

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

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

会出现,人的一种需要

获得满足后,下一个更

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

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

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

扰,满足基本需要的先

决条件是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

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发

展高级需要,完善人格

和走向自我实现的必

由之路。评价:马洛斯

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

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

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

生中嘴重要的需求,更

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

特定需求得强烈程度

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

中的地位,以及他和所

有其他更低层次需求

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

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

是动态的,逐步的,有

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

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

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

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

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

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

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

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

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

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

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求则

是最难以满足的。

11、罗杰斯的以患者

为中心治疗的基本内

涵。

答:罗杰斯从现象学角

度出发,认为心理治疗

的中心是患者。治疗的

基本前提是每个人都

有自主权和发展自身

人格的能力。治疗是为

了解决患者独一无二

的问题,包括情感、知

觉、态度与目标等方面

的问题,简言之,要从

患者内部考模式出发,

罗杰斯认为患者完全

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虽然一个人永远不能

完全理解另一个人的

主观经验,但是治疗家

可以努力了解尽可能

多的关于患者如何看

待自己的独特经验。

12、人本主义有什么

不足?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研

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

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

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

价值,马洛斯作为人本

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

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

能的实现。主要的代表

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

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

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

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

全的人格,马洛斯把完

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

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

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

满足后既追求高级需

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

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

内在价值,但人本主义

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

性,1、理论体系不够

严谨,缺乏对基本观点

的明确目标和充分论

证,一些概念也描述的

很模糊。2、国语强调

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

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

来的自然倾向,忽视社

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

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

3、人格问题研究方法

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

一种方法论体系存在

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

排除整体分析和经验

描述,单纯以自然科学

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生活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13、论述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答:(1)内部原因:许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行为主义的失败使其重要的内部原因,本世纪20年代,美国兴起行为主义,其代表人物是华生,华生否定意识和心理活动,主张心理学应该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和行为,将刺激反应公式奉为普遍原则,(2)外部原因:1、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邻近学科的影响有关,如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等,2、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社会需要有联系,3、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与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有关。14、评论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答:在他看来心理疾病患者就是拙劣的科学家,他们在缺乏有实证检验的情况下,不断做出相同的预言,因为他们的构建系统不能正确的预言各种未来事件,因此焦虑便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当他们无法预期未来事件时就感到焦虑不安,为什么人们的建构有时不能准确的预期未来的事

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

是一些建构不具备可

参透性,这一人们就不

能从新的经历中学习

新的知识,没有这种学

习与建构的不断完善,

人们预期未来的能力

必然降低,人们因而越

来越难以控制和驾驭

自己的生活,凯利认为

心理治疗的目的无他

就是帮助患者建立新

的建构,告诉建构层

次,完善原有的建构,

以便能够更好的预期

事件,换句话说也就是

训练患者成为更好的

科学家。

15、论述人格测量的

一般问题。

答:人格测量就是通过

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

行为中期稳定的调节

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

为倾向进行定量分析,

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

为了的行为。在心里测

量史上,首先提倡用科

学方法测量人格的是

英国学者高尔顿,1919

年,武德沃斯发表了第

一个自称人格量表,这

开了人格问卷测量之

先河,现代心理学家对

人格的理解,一是整体

性,二是独特性,三是

人格对个人行为的调

节功能,四是相对稳定

性,人格的独特性特点

是人格测量的前提,人

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

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

一,人格测量的第三个

困难在与测量的真实

性问题。

16、如何理解无条件

积极关注的技术。

答:人都有希望获得积

极看待的需要,人能够

自我珍重,接受自己奖

赏自己,治疗者可用不

同的方式向病人表达

对他们的尊重,表现为

是从病人的人性和发

展的潜力这一基础上

对他们的尊重,应承自

己要与他们一起努力,

把病人作为一个独特

的个体予于支持并帮

助他们发展这种独特

性,相信病人有自我导

向的潜力,而且相信病

人是能够做出改变的。

17、论述人格教育的

意义。

答:人格教育是儿童青

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

需要,人格教育是我国

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

迫切需要,人格教育是

儿童青少年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

教育是哦儿童青少年

品德教育的基础,

18、论述人格教育课

程的主要特点。

答:1、人格教育是一

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和适应现代

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

的的教育,2、人格教

育的课程教学必须指

定教学的基本步骤和

主要程序,而这样的教

学步骤或程序一般都

明显地以学习者的心

理过程与人格发展的

理论观点为基础。3、

人格教育的课程教学

一般都强调学习者主

体性的教学原则,强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

主攻性,4、人格教育

的课程教学一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

要求重视学生个别差

异。5、人格教育的课

程教学大多要求提供

支持性的教学气氛与

教学环境。

四、综合应用

1、俗话说,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人格是否是

与生俱来、终身不变的

呢?是从人格心理学

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加

以阐述。

答:一、从环境决定论

来。人格在心理学上有

时叫个性,是一个人与

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

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

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

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

个区别与他人的特征

之一,因此人格就表现

在思维能力,认识能

力,行为能力,情绪反

应,人际关系,态度,

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

方面。二、从遗传方面

来说,人的形成与生物

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人

格是在一定的社会文

化背景下产生的,所以

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

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

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

行为方式上,从好的方

面讲,人对现实的态度

包括热爱生活,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对邪恶的仇恨等等,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比如举止端庄,态度温和,情感豪放,谈吐幽默等,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性格,在性格这个问题上,恩格斯曾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怎么做,做什么说明一个人在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反映了人对现实的态度,怎么做说明人是怎么追求的,反映人对现实的行为方式,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燥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粘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就这样构成了人格。

2、奥尔波特并不是个心理治疗家,但极为主张健康,的成人人格原则上不能由动物,儿童,神经症的研究引申而来,因为两者的动机不同,神经症的动机在过去,而健康人格的动

机在未来,结合奥尔波

特特质论的观点,评价

奥尔波特特质论对人

格心理学的研究作用。

答:机能自主性这是奥

尔波特最重要的概念

之一,因为他包括他的

动机理论,这个概念简

单地说就是一个已知

的行为形成可以变成

目的,尽管事实上这种

形式本来是用于其他

理由的,奥尔波特下了

一个更为正规的定义。

机能自主把成年人的

动机看成了多种多样

的,是一些自我保持的

暂时体系,是从先前的

体系发展而成的,但在

机能上与先前的体系

无关,奥尔波特认为健

康人格有以下六个特

点,1、自我广延的能

力。2、以他人热情交

往的能力,3、情绪上

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

感,4、具有现实性知

觉,5、具有自我客观

化,6、有一致的认识

哲学。行为主义强调的

是动机的形成。

3、试对艾森克划分的

人格维度进行说明。

答:艾森克将人格分为

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

质三个维度。内外倾:

典型的外倾者好交际,

喜欢聚会,朋友多,不

喜欢独自学习生活,典

型的内倾者安静,内

省,保守,不喜欢与人

交往。神经质:神经质

得分高的人倾向于过

度强烈的我情绪反应,

情感易变,反应过敏,

得分地的人能很快从

困境中摆脱出来,他们

在情感方面很少动摇

不定,精神质:在该维

度得分高的人表现为

自我中心,攻击性强,

冷酷,缺乏同情,冲动

不关心他人,得分低者

表现为温柔,善感。

4、每个人的人格都体

现在人的行为中,而行

为是后天习得的,所以

人格也是后天习得的,

请你结合行为主义人

格观的看法,分析上述

观点。

答:人类的行为都是后

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

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

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

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

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

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

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

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

反应推动刺激,达到预

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

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

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

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

体反应的结合,有的表

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

内部,在他眼里任何动

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

同样的规律。

5、我们在生活中经常

听到这样的话“还是奖

给你的”“打得就是你”

好像我们给予奖励和

惩罚点因为对人的行

为值得嘉奖和惩戒,而

是仅仅因为他是他自

己,所以他就应该得到

嘉奖和惩戒一样,结合

强化理论谈谈你的看

法。

答:斯金纳所倡导的强

化论,是以学习的强化

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

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

一种学说,所谓强化,

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

说,指的是对一种行为

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

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

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

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

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

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

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

织上需要的行为,负强

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

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

除施予其身的某种不

愉快的刺激,负强化的

方法包括批评,处分,

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

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

种负强化,正强化的方

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

认可,表扬,改善工作

条件和人际关系,提

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

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

的机会等。

6、根据马斯洛的需求

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

七个不同层次的需求,

所以不同个体的人格

发展,实际上是具有共

同性的,结合马斯洛关

于人格的认识,分析上

述观点。

答: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高到低,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基本需求一般出现的顺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般来说,力量较强的低层次需要一经满足,力量较弱的高级需要就会出现,人的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烦扰,积极因素,第一,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第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消极因素:第一马斯洛过分

的强调了遗传在人的

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

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

的潜能,而人的自我实

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

的自然成长过程,社会

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

个人的自我实现,这种

观点,过分强调了遗传

的影响,忽视了社会条

件对先天潜能的促进

作用,第二、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

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一

方面,他提出了人类需

要发展的一般趋势,另

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的

程度上没、,把这种需

要层次看成是固定的

程序,看成是一种机械

的上升运动,忽视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

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

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

系,第三、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只注意力

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

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

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

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

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

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

斗争。

7、结合凯利人格力

量,谈谈对人格决定于

个人认知建构,进而决

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

答:1、认知学派对人

格的介绍,2、提出人

格认知结构观点,3、

个体人格特点影响人

的发展进而决定命运。

8、请结合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凯利的观点分

析“精神病患者是蹩脚

的科学家”并提供治疗

方法与建议。

答:他认为人即科学

家,能不断地把关于经

验的复杂信息纳入个

人建构之中,他把人们

解释和预期事件的主

要工具称为“个人建

构”,他被个人用来解

释和说明经验,赋予经

验以意义,或者对经验

作出预言。科学家工作

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确

定性和减少不确定性,

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

样不断地对经验予以

概括,通过概括。我们

就能够发现一些事物

区分开来,如果我们不

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

的事,不理解自己和身

边的人的所作所为,不

能预料未来会发生什

么,对事件的发生发展

无能为力,也就是生活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我

们就会感到不安。因

此,凯利根据他的个人

构念理论,发展了一种

心理治疗方法,称为固

定角色治疗。如此做法

的目的,希望情绪困扰

者在角色扮演时改变

他过去不健康的观点,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

理医生只从旁协助,给

予支持,不对情绪困扰

者的行为施以矫正,只

希望让他自己在认知

改变中自行治疗。

9、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

EPQ)P:神经质、E:

内外向、N:精神质。

10、结合材料探讨人

格教育的意义。

答:人格教育是儿童青

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

需要,人格教育是我国

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

迫切需要,人格教育是

儿童青少年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

教育是儿童青少年品

德教育的基础。(根据

这四个举例论述)。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的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如何理解人格的定义: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1937年奥尔伯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直接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上的来源,主要有2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美学的发展。 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他于1883年发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理论 科学理论:人格的科学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 前科学理论(日常理论):人们关于人格问题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是来自于自己的日常经验,是对日常经验的某种抽象。 前科学理论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性,模糊性,特殊性,科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 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精确性(最重要的标准)可检验性简洁性,有用性,逻辑一致性,概括能力。 吉尔和齐格乐提出9对基本设想: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元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般方法论原则: (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4)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 (5)伦理性原则---是人格心理学研究需要强调的原则:被试自愿参加,接近真实生活,有利的研究,被试自愿终止,充足补救。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3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察与描述,第二阶段为理论与假设,第三阶段为检验。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途径: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第三章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19世纪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研究中心的精神分析的形成,对科学心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弗洛伊德创立的体系称为古典精神分析。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起源 布雷尔曾用过谈话疗法,安娜将这种方法称为谈话疗法,又戏称为扫烟囱,弗洛伊德在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自由联想法。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名词解释心理学 概述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人格的定义、心理学中人格的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格的定义 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模式。它由一系列的特质和行为方式组成,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和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人格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人格,心理学家们使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人格研究方法: 自我报告 自我报告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要求个体通过填写问卷或回答问题来描述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个体对自己的主观认知,但也受到了记忆偏差和社交期望的影响。 观察 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个体行为的方法。通过观察个体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研究者可以推断个体的人格特征和模式。然而,观察方法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见和环境因素的干扰。 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一种客观测量个体人格特征和模式的方法。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项目性测验。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但也受到测试环境和测试者的影响。

人格理论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由一系列稳定的个体特质所组成。这些特质是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常见的特质包括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等。特质理论通过测量特质来预测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冲突和潜意识过程所塑造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模型将人格分为意识、潜意识和超我,并强调潜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动力和成长的潜力,通过追求个人目标和寻找生活的意义来实现自我。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行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认为人格是通过行为的学习和塑造来形成的,个体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响应。 结论 人格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人格理论,心理学家们探索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并为个体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和发展的支持。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人格的名词解释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情感上和行为上体现出来的特异性和一致性。它是一 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涉及了个体内在的心理机制和外在表现的相互作用。在心理学中,人格被广泛研究,并被认为是影响个体行为和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遗传因素决定 了个体在接受相同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然而,环境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理论和模型用于解释和描述人格的多样性。其中,最著名 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意识包括个体能够主动意识到的想法和感觉,潜意识则是个体不易察觉的深层心理,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 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人格理论,如如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这些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我们对人格的理解。 心理学研究人格的方法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个案研究、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个案研究通常通过对个体的深入观察和采访,了解其内心体验和行为表现。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寻找人格与其他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受试者回答有关人格特征的问题,来衡量和描述其人格特征。 人格的测量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是五大人格特质理论。该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维度。通过测量个体在这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人格描绘。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 一、什么是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 (一)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 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 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 3.评价 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 (二)相关研究 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 2.代表 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 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 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 3.评价 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 (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 (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三)实验研究 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 2.代表 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 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3.评价 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 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 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 (四)综合取向 实例: 1.A型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 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 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 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 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 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 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 性,包含在无意识之 中,是人格中最难接 近,但有最有利的部 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 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 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 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 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 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 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 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 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 段,这一过程称为倒 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 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 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 到潜意识中去。压抑是 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 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 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 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 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 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 之一。是指人们潜意识 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 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 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 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 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 或洽谈对象身上。他是 一种拿别人做“替罪 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 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 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 忘的记忆、知觉、以及 被压抑的经验”。 16、集体潜意识:集体 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 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 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 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 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 天遗传倾向。 17、生活风格:阿德勒 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 的方式称作“生活风 格”。 18、社会兴趣:社会兴 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 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 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 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 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 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 作。 19、创伤范式:把病人 内心的“创伤经验”倾 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的理论。 20、内驱力范式:提出 了本我、自我、超我的 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 驱力与本我结构对应 的理论方法。 21、自我范式:自我本 能和性本能一样,具有 欲望及其追求自身的 满足,把自我看成一种 内驱力的理论方法。 22、没有冲突的自我 领域:所谓“没有冲突 的自我领域”并非指空 间的领域,而是指“一 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 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 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 之外发挥作用”。 23、能量中性化:是指 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 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24、显在焦虑:是对显 在危险的反应。 25、基本焦虑:是对潜 在危险的反应。 26、人格化:在追求生 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 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态 度倾向性的形象。对自 己的人格化,对他人人 格化,对某些观念人格 化。 27、社会性格:弗洛姆 认为社会性格是一个 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 所具有的基本性格解 构。 28、特质:是一种概括 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 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 特征,它使个人对不同 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 进行反应。 29、机能自主性:是指 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 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 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 原因。 30、表面特质:处于人 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 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 够观察得到的特质,如 表情特质。 31、根源特质:处于人 格结构的表层,是人格 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复杂性。 三、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瑞 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人个心理学的诞生。 四、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性论、人格发展阶段、人格的适应、人格的发展因素、人格 动力、人格的鉴定和测量。 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一)人格动力 ①、本能:机械论观点。生的本能: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 ②、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1)焦虑定义: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2)来源:本我和超我之间以及本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3)分类: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1)定义:通过在某些方面歪曲现实以保护一个人免除焦虑的潜意识过程(2)特征或多或少都有歪曲现实或否定现实的倾向;经由潜意识的历程来运作 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把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自己意识不到 其存在,也就感觉不到焦虑和痛苦。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例如:被压抑的记忆 2、升华:把为社会不能接受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 最为积极的形式。 3、替代:把对某事物的强烈感情不自觉地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例如替罪羊、迁怒,通过迁 怒可以减轻情感上的痛苦。 4、拒绝(否认):拒绝承认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似乎其根本未发生过。常用语言: “这不可能”、“绝对不会”等。与压抑不同,否认不是说不记得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 5、反向形成:通过认同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类型,把它们作为屏障,以防止危险欲望的表达。 6、理智化:用抽象的、理智的方式处理压力情境以获得超脱。 7、投射:把自己的不良动机或恶意投射到别人身上,断言别人有此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 的痛苦。 8、合理化:不是指“合乎理性的行为”,而是指为我们所做的事赋予符合逻辑的或为社会所 欢迎的动机,以便看起来我们所做的事是合情合理的。 (1)酸葡萄当人得不到自己希望的东西时,内心会相当失望和沮丧,有人会刻意贬低自己过去追求的东西。这就是“酸葡萄”。 (2)甜柠檬虽然生活中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但个体努力强调事情的美好的一面。(二)、人格结构 1、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由个人当前觉知到的心理内容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存储近期经历的内容,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意识成分。很容易进入注意,所包含的内容可以回到意识中去,是我们加以注意就能觉察到的心 理内容。主要作用是检查。

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 人格的含义:名词解释心理学 引言: 人格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人们谈 论一个人的人格,但对于人格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在心理学中的角色,却有时被忽略或理解不全面。本文将解释人格的含义,并探讨它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和行为特征,由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 交织而成。人格不仅包括人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行为模式等方面,还涉及到一个人内在的动机、价值观和信念。人格不同于身体特征,是个体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决定了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 二、人格的构成要素 人格的形成与个体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起到 基础性的作用,而环境对人格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1. 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表明,人格的某些特征具有遗传倾向,如外向、内向、神经质等。 这些特征被认为与个体的遗传背景相关。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人格的因素,环境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2. 环境因素 环境对人格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早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等 都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一个暴力和恶劣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成

为冲动和暴力的成年人,而富有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则有助于培养一个友善和理解他人的人格。 三、人格的心理学研究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研究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等。通过对人格特征和行为的研究,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1. 人格特征的分类 人格心理学通过对人类个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多面性。其 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五因素模型(Big Five Model),包括外向性、宜人性、 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通过评估一个人在这五个因素上的得分,我们可以获得对他们人格特征的初步了解。 2.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存在关联。例如,高度神经质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而外向性和宜人性高的个体则通常表现出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3. 人格与行为 人格也对个体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人格类型会影响一个人的决策 方式、与他人的互动方式以及认知和情绪反应等。人格心理学通过研究这些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为何会表现出特定的行为模式。 结论: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个性和行为特征,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塑造而成。人 格心理学通过研究人格的形成、特征以及与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 一、前言 人格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人格对于个体的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人格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变自己和他人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格的概念 1. 人格是什么? 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 人格与个性有什么区别? 虽然“人格”和“个性”这两个概念经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确实存在一些区别。在心理学中,“个性”通常指一个人具有独特性质或特

点,而“人格”则更强调一个人长期内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人格的某些方面,如情感稳定性、外倾性等,与基因有关。 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3. 个体自身因素 除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外,个体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方式等也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例如,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在面对挫折时可能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四、人格特征 1.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目前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一种描述和测量人格 特征的方法。它将人格特征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即情感稳定性)、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2. 其他常见的人格特征 除了五大人格特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描述和测量人格特征的方法。例如,“黑暗三角”模型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维度:精神病态、 自恋和心理暴力倾向。 五、人格的测量方法 1. 自我报告法 自我报告法是最常用的一种人格测量方法。它通常采用问卷或调查表 的形式,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一些问题,以此来了解 其人格特征。 2. 客观性测量法 客观性测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人格测量方法。它通常通过观察被试者 的行为或生理反应等客观指标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个体的个性 特征和行为模式,以及这些特征和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涉及到 多个领域,如认知、情绪、态度和动机等,通过研究个人的思维、情 感和行为,揭示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背后的心理和生理机制。 第一节:人格的定义和特征 人格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们对于人格的定义也 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人格是个体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复杂 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来说,人格包括个体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动机、认知风格等方面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在长期的时间 跨度内相对稳定。 人格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测量和评估,例如通过问卷调查、 性格测试和观察等方法。在人格心理学中,人们通常将个体的人格特 征分为五个维度,即“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这五个维度是开放性、外 向性、宜人性、神经质和尽责性。每个人在这五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 度的特质表现,而这些特质往往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人格形成与发展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遗传、环境和 个体自身经验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人格心理学中,有几种主要 的理论可以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是遗传理论,它认为个体的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遗传理论认为人格特质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并且这些基因会对个体的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产生影响。 其次是环境理论,它强调环境对人格形成的作用。环境理论认为,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以及亲密关系等因素,会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环境因素通过塑造个体的经验和行为模式,进而影响其人格特征的形成。 另外还有自我理论,它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自身的感知、解释和反应方式密切相关。自我理论强调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对于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研究学科,它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和专业领域中,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是临床心理学领域。临床心理学家通常使用人格测试和评估工具来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心理疾病。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揭示患者的内在心理模式和治疗目标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是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企业的招聘、人事评估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分析资料,以便对人格进行全面确定和准确地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人格的方法。 1.相关研究(高尔顿创):是指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查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以其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结论的方法。 1.人格心理学:就是一 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 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 支学科。 2.生的本能:它包括生 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 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 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 的力量。 2.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 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 它是一种破坏力。当它指 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 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 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 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 和施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我,是指原 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 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 力。 2.停滞:心理障碍可以 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 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 停滞。 2、人格的特征:整体性、 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2.倒退:由于早期阶段 发展停滞是某些早期的特 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 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 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 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 倒退。 2. 压抑:自我防止引起 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 领域的一种方法 2. 否认:否认使人逃离 现实,是消极的对待问题。 难以相信亲人的逝世 2.投射:不承认自己身 上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 感情,而把这些投射给别 人。 3.个体潜意识:是潜意 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 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 及被压抑的经验。 3.集体潜意识:指在漫 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 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 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 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 传倾向。 3.生活风格:阿德勒把 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 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 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 式。 3. 创伤范式:佛洛伊德 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 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 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 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这就是创伤范式。 3.生活风格:一切人都 具有共同的最终目标------ 力求优越,但是,如何追 求优越就取决于个人独特 的条件。每个独特的个人 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 3. 社会兴趣:指的是社 会某一领域对人才的感兴 趣及需求,所以,现金社 会择业人员应结合个人兴 趣和社会兴趣来选择职业 3. 创伤范式:佛洛伊德 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 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 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 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这就是创伤范式。 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 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 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 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 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 动力。 3.自我范式:把自我看 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 独立的部分。 3.没有冲突的自我领 域:是一套心理机能,这 些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内 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 挥作用, 3.人格化:指一般标志 和特征带有人的行为,使 事物赋予人类或人的品 质。 3.社会性格:是社会成 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相 近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形 成的为大多数人所共有的 性格特征。 4.特质:是一种概括化 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 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 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 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 理结构。 4.机能自主性:是指一 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 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 为的那些原因。 4.表面特质:表面特质 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中文名 人格心理学 外文名 Personality 类属 心理学 定义 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研究内容 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 作用 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 理论介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 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下是人格心理学 的主要知识点: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常用的人格结构理 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 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 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根据 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 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 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

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 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 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 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每一类人 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 的关系的学科领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通过适当的人 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 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学九型人格

心理学九型人格 心理学九型人格是一个由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姆(DonRichardRiso)和哈德(RussHudson)创立的人格理论体系,它将人分为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独特的特点、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这个理论体系在心理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成为了人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九型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九种人格类型的特点、应用和发展方向。 一、基本概念 心理学九型人格理论是一种以人格类型为基础的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类型,这种类型是由个体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共同塑造而成的。这个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包括:九型人格、核心信念、健康水平和翻转点。 九型人格是指理论体系中的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每种类型有其独特的特点、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核心信念是指每种人格类型内在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们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健康水平是指个体在不同情境下表现的健康程度,它与个体的自我接纳、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翻转点是指个体从一个不健康的人格类型转变为一个健康的人 格类型所需的关键因素,它通常是个体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认知和改变。 二、九种人格类型 心理学九型人格理论将人分为九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每种类型有

其独特的特点、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九种人格类型。 1.完美主义者(The Perfectionist) 完美主义者是一种追求完美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期望,但也很容易陷入自责和焦虑之中。 2.助人者(The Helper) 助人者是一种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很善于建立人际关系,但也很容易牺牲自己的利益和需要。 3.成就者(The Achiever) 成就者是一种追求成功和成就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很有自信和决心,但也很容易变得过于工作狂和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艺术家(The Individualist) 艺术家是一种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但也很容易陷入情感波动和自我怀疑之中。 5.观察者(The Investigator) 观察者是一种好奇心强、喜欢思考和探索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很理性和冷静,但也很容易变得孤独和疏离。 6.忠诚者(The Loyalist) 忠诚者是一种忠诚和稳定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很信任他人,但也很容易陷入焦虑和猜疑之中。 7.活跃者(The Enthusiast) 活跃者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格类型,他们通常很善于激励

人格心理学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 (一)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 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人格是在先天为儿童所提供的生物实体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社会化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广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4)心理状态 狭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学的哪一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法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人格心理学1 名词解释:2 1.人格:是个3 体在遗传素质的4 基础上,通过与5 后天环境的相互6 作用而形成的相7 对稳定的和独特8 的心理行为模9 式。 10 1.范型:是指11 一定时期在某一12 或多个学科中的13 多数科学家所共14 同接受的一套理15 论和方法。 16 1.临床研究:也17 称个案研究,着18 重从个体化和特19 殊性方面研究人 20 格,以独特的个 21 体为研究对象, 22 通过晤谈、观察、 23 作品分析等方 24 法,广泛地收集 25 分析资料,以便 26 对人格进行全面 27 确定和准确地定 28 性描述,进而系 29 统而深入地研究 30 人格的方法。 31 1.相关研究(高 32 尔顿创):是指运 33 用测量和统计方 34 法,在相同条件 35 下,考查一组被 36 试的两个或多个 37 变量之间的定量 38 关系,由此确定 39 这些被试之间, 40 在某种人格特征 41 上的差异,以及 42 人格特征之间、 43 人格特征与别的 44 因素之间的相关 45 情况。 46 1.实验研究:是 47 指严格控制条 48 件,系统地操纵 49 某个或多个变 50 量,以其导致另 51 一个变量或另一 52 些变量的某种变 53 化,从而得出因 54 果性结论的方 55 法。 56 1.人格心理 57 学:就是一门研 58 究人格心理现象 59 及其发生发展规 60 律的心理学分支 61 学科。 62 2. 生的本能: 63 它包括生存本能 64 和性本能,生本 65 能所提供的能量 66 称为埃罗斯,埃 67 罗斯代表爱和创 68 造的力量。 69 2. 死的本能使 70 有机体返回先前 71 无机状态的趋 72 向,它是一种破 73 坏力。当它指向 74 个人内部,则表 75 现为自责、自杀 76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的对象 1. 人格的概念 人格 (Personality) 这一词源于拉丁文“ Persona ”,其意指面具、脸谱。据说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古罗马的一名戏剧演员为了遮掩他那不幸的斜眼开始采用面具,然后就出现了这个词。从那时起,人格这个词就开始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含义。 概念: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的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而那些习惯,倾向和情操是区别一群人中任何一个成员不同于其他成员的特征。 人格是人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人格是多种模式(兴趣)的整合,这种整合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个人倾向。 人格是个体一切生物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 人格分析的三种水平 其他所有人相似:人类的本性水平(普遍) 几乎每个人都具备的、人类这一物种所拥有的那些典型的人格特质和机制 某些人相似:个体和群体差异水平(特殊) 与任何人都不相似:个体独特性水平(唯一) 人格的影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①遗传生物基础:生物学和解剖学基础;脑是人格的物质基础,生化物质影响着人格 ②环境基础 两性差异原因:原始社会分工,胎内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3.人性认识的六大领域 特性领域:研究核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与其他领域都有交集 生物学领域:遗传学、生理心理学和进化论 心理动力学领域:人格心理机制 认知经验领域:关注认知和主观经验 社会与文化领域: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 调适领域:人格在人们应对、适应和调节日常中的作用 4.古代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 1、人性论 人性论派别代表人物基本思想 1.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本性没有什么善良,也没有什么不善良。 2.性可以为善可以不为善世硕、宓子贱、漆雕开等 人 本性可以使它善良, 也可以使它不善良。 3.有性善论有性不善论有些人本性善良有些人本性不善良 4.性善论孟子、董仲舒天性有一定的兽端,可以发展为善性。 5.性恶论荀子本性天生就是恶的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范型:是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 论和方法。 1.临床研 究:也称个案 研究,着重从 个体化和特 殊性方面研 究人格,以独 特的个体为 研究对象,通 过晤谈、观 察、作品分析 等方法,广泛 地收集分析 资料,以便对 人格进行全 面确定和准 确地定性描 述,进而系统 而深入地研 究人格的方 法。 1.相关研究 (高尔顿 创):是指运 用测量和统 计方法,在相 同条件下,考 查一组被试 的两个或多 个变量之间 的定量关系, 由此确定这 些被试之间, 在某种人格 特征上的差 异,以及人格 特征之间、人 格特征与别 的因素之间 的相关情况。 1.实验研 究:是指严格 控制条件,系 统地操纵某 个或多个变 量,以其导致 另一个变量 或另一些变 量的某种变 化,从而得出 因果性结论 的方法。 1.人格心 理学:就是一 门研究人格 心理现象及 其发生发展 规律的心理 学分支学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的本能:它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2. 死的本能使有机体返回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它是一种破坏力。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者受虐狂等的行为;当它指向外部,就会 产生憎恨、攻 击、侵犯和施 虐狂等行为。 2.本我:即原 我,是指原始 的自己,包含 生存所需的 基本欲望、冲 动和生命力。 2.停滞:心 理障碍可以 导致任何阶 段的发展停 顿和延缓,这 种现象称之 为停滞。 2、人格的特 征:整体性、 稳定性、独特 性、社会性。 2.倒退:由 于早期阶段 发展停滞是 某些早期的 特征保留在 以后的阶段 中,当个人面 临危机和挫 折时,他很有 可能退回到 较早的阶段, 这一过程称 为倒退。 2. 压抑: 自我防止引 起焦虑的思 想观念进入 意识领域的 一种方法 2. 否认: 否认使人逃 离现实,是消 极的对待问 题。难以相信 亲人的逝世 2.投射: 不承认自己 身上有某种 不良品质和 思想感情,而 把这些投射 给别人。 3.个体潜 意识:是潜意 识的表层,它 包括了一切 被遗忘了的 记忆、知觉以 及被压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