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
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失意的诗
人,大多会聚在这里。(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
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精读研讨,体悟观点 第二段理解
? 1.岳阳楼的“大观”体现在哪里? “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shāng)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 2。.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地理位置优异、 交通方便)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 (989 —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
(现在苏州吴中区)人,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 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 徙。26岁登进士第,因 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 斥,久不被重用 (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 被贬放)。庆历元年( 1041),任陕西经略安 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 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 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 ”的话。庆历三年( 1043), 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 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 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 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 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 情感的形象外化。有《 范文正公文集 》传世。
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
若夫霪雨霏霏 , 连月不开 , 阴风怒号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耀 , 山岳潜形 ; 商旅不行 ,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 虎啸猿啼 .
览物之情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 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缘由: 患得患失, 悲景生悲情.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 至于和:和景煦:日光 起,动 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