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
- 格式:pptx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35
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岳阳楼记公开课教案一等奖《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岳阳楼记公开课的教案,内容如下:师:在今天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一起来认识一下吧——(生齐读屏幕所示文字:他生于北宋,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他屡遭贬谪,几起几落却百折不挠;他造福百姓,实行改革,遭到排挤却不改其志;他捐资购买千亩良田,成立公偿金,扶贫助弱;他去世后,朝廷给予他宋代文臣最高等级的谥号——文正,以褒奖他济世治国的功绩。
)(朗读过程中有学生将”谪”念作“dí”,师帮助正音:谪zhé)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谁吗?生(众):范仲淹。
师:是的,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师:“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谥号,除了他的政绩之外,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
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生(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个句子你在课文哪里看到的?生(纷纷):最后一段。
师:最后一段是吧?那咱们来一起读读这最后一段吧。
生齐读文章最后段落。
师:嗯,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更响亮一些,更自信些就更好了,待会儿我们再来试试看。
老师先问问大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
(学生纷纷举手)好,你来。
生:意思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前快乐。
师:快乐之前快乐?生:哦,快乐之后快乐。
师:说的不错。
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那是不是范仲淹写着写着突然灵光一现想到的呀?生(众):不是。
师:不是?那就是早已有之的喽,你有证据吗?师:看看范仲淹的介绍,你有发现吗?(屏幕再现范仲淹介绍,学生默读)生1:前面写到他少年苦学,有志于天下,说明他小的时候就有一种志向,想要治国,那就说明“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志向他小的时候就有了。
11《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一则新闻引入:背《岳阳楼记》免费登游岳阳楼。
)二、检查预习1、介绍“记"相关知识。
2、认识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作品有《范文正公集》。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文言文《岳阳楼记》优质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第11课《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范仲淹及“记"的文体特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其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4.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3)理解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感受其家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岳阳楼记》就是这样一篇经典之作。
岳阳楼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么,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二)文学常识1.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政绩卓著,曾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
与韩琦并称“韩范",曾主持“庆历新政”。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 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或发表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官至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才华出众,为权贵所妒,贬谪到岳州做知州,励精图治,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1、《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历来受到人们称颂的名文,文章的思想品格光彩照人,文章的语言文字精练优美,有许多好东西值得学习。
为理解好这篇文章,先要对本文写作的情况有所了解。
下面我对此作点简略的介绍。
范仲淹是北宋前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官至朝廷的“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在当政期间提出过十条改良政治的措施,包括限制凭借政治特权当官、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严格执行政令等项,他还主张兴修水利以利民生;他为官清廉,关心国计民生,关注边防戒备。
范仲淹大力革新政治,却遭到朝中顽固势力的反对,结果,他的改革计划全部告吹,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后来他不仅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官职,还被贬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岳阳楼记》就是他被贬到邓州(今河南邓县)做知州时写的。
此后,他又被派去杭州等地任职,最后在赴任途中病死。
《岳阳楼记》中提到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考中进士,是范仲淹的好友。
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而被贬到岳州任知州(太守)。
他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请范仲淹写篇文章以作纪念。
于是,在邓州任上的范仲淹应约撰写了此文。
我们可以看到,范仲淹写此文时,正与滕子京有同样的遭遇。
二、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三、正音(逐段正音,学生会读)(1)滕(téng)谪(zhé)属(zhǔ)(2)夫(fú)衔(xián)汤汤(shāng)涯(yá)晖(huī)骚(sāo)(3)霪(yín)(3)霏(fēi)号(háo)樯(qiáng)jí)(4)谗(chán)鸥(ōu)芷(zhǐ)(5)汀(tīng)郁(yù)怡(yí)(6)噫(yī)嗟夫(juēfǘ)四、学生各自诵读课文一遍五、学生朗读叫两名学生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实词。
2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 .揣摩重点语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质疑探索法。
课文朗读磁带、岳阳楼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 课时同学们,我国的不少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
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不少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范仲淹(989~1052 年)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 (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 年) ,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
庆历三年(1043 年) ,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
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文集》传世。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 ,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
岳阳楼记》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3、研究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研究,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
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3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到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的。
2、赏析句子,研究本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l3、研究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1【导入】岳阳楼记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2【讲授】岳阳楼记二、出示研究目标,齐读,明确本节课研究任务。
XXX、分组背诵四、协作探究探究一1.本文主旨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哪些句子同样能展现作者广阔胸襟及忧国忧民情怀?2、本文写作目的是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这种精神高度的?板书总结探究二1.岳阳楼记离不开写景,找出这些句子、段落有豪情读一读,试作赏析。
2、读文章时,你感受到的文章语言最大特点是什么?归纳本文写作特色:1、对比反衬,突出文章主旨。
2、景物描写,突出特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骈散结合,有利于文意的表达,并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3【测试】岳阳楼记一、理解性背诵默写1、表达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3、表示对XXX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XXX、背诵你喜欢的段落XXX《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研究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3、体会XXX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
岳阳楼记公开课一等奖一、引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范仲淹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描绘了岳阳楼壮美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岳阳楼记》公开课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欣赏这篇佳作。
本次公开课一等奖的获得,是对授课教师和参与者们共同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岳阳楼记》这一经典文化传承的褒奖。
二、课程内容1.作者介绍: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官至宰相。
他提倡改革,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其政治抱负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所敬仰。
2.文章背景:《岳阳楼记》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当时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而被贬谪至巴陵郡。
本文是在他为重修岳阳楼而作的记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描绘岳阳楼景色、赞美滕子京、议论政治、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抒发个人抱负。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4.文章主旨:《岳阳楼记》以描绘岳阳楼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展现了崇高的政治抱负和坚定的信仰。
5.艺术特色:本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对仗等,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岳阳楼记》的兴趣。
2.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文章背景:讲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4.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层次。
5.文章主旨探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6.艺术特色鉴赏:指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素养。
7.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8.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0102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创作《岳阳楼记》的动机和背景。
岳阳楼记背景作者简介岳阳楼记背景及作者简介掌握《岳阳楼记》的基本内容、文学特色和思想内涵。
知识目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情感目标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完成课后作业。
课程要求课程目标与要求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分析思想深入分析《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探讨其启示意义。
讲解正文详细讲解《岳阳楼记》的文本内容,包括重点词句、段落大意和文学手法等。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授课内容与安排01引言简述写作背景,引入主题02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描绘岳阳楼及周围景色03结尾抒发情感,表达主题文章结构梳理关键语句解读“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描绘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赞叹。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表达作者对于迁客骚人聚集于此的感慨,以及对他们览物之情的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阐述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表达作者的高尚情操和责任感。
03通过对比不同景象和人物情感,突出主题和情感表达。
对比手法运用自然景物象征人物性格和命运,增强艺术感染力。
象征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艺术手法赏析岳阳楼历史沿革及文化意义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岳阳楼不仅是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岳阳楼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成为他们抒发情感、寄托哀思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