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的反作用力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317.96 KB
- 文档页数:4
钢琴演奏中的力度对比关系
钢琴演奏中,力度是施加不同水平的力量和运用不同程度的表达力量,调制音乐形象
和声音质地,以及节奏中不同击键的用途。
在钢琴演奏中,力度是一种重要的选择,它可
以用来激发演奏者的个性,并带来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是乐曲的魅力所在。
力度的渐变
主要有弱力度、强力度和轻力度。
弱力度是将演奏弱化,使音色更加柔和,更轻柔,将音乐表达为细腻的细微的色彩。
在演奏轻柔音乐时,特别是非常轻柔的古典乐曲,对力度的把握要求很高,只有控制住弱
力度,才能够用最少的动力把乐曲表现出来。
强力度强调音乐的前进势头,带来强烈的冲力,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
在钢琴演奏
强力度中,紧张、急进、冲动、旋律随之激发,表情上升到一个高度,可以传达出动人的
气氛,引发观众的情绪。
对于紧张的感情,尤其是给听众播放的故事,强力度要求也是必
不可少的,抓住时机发挥气势,以最大的力度表达出情绪,以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轻力度,把音乐点刻出来,保持明确的节奏感,是钢琴演奏中把音乐表现得开阔自然
的一种方式,与弱力度不同,轻力度是一种抽象的表现手法,用最小的力度表达最自然的
音乐色彩,例如静静的泉水,还有鸟叫声等,都可以用轻力度把音乐表现出来。
它可以带
来自然的、宁静的气氛,可以更好地传达柔和的、宁静的音乐气氛,也可以传达出淡淡的、充满芳香的诗意。
在钢琴演奏中,弱力度、强力度和轻力度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演奏者
揭示音乐本质,将音乐表演得更有生命力,展现出更加完美的音乐。
浅谈钢琴教学中的三种基本弹奏方法作者:李存仙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钢琴教学中,弹奏方法是否正确,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个学琴过程。
正确的方法使他们学习顺利,进步较快,并将终生受益;反之,则走弯路,甚至半途而废。
特别是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弹奏习惯,改正会越来越非常困难,即使花费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由此可见,钢琴的弹奏方法使一个钢琴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弹奏方法;非连奏;连奏;断奏钢琴教学中的弹奏方法,细分起来可以很多很多,甚至无法计数,但最基本的却可以归为三种。
这三种基本弹奏方法使:非连奏、连奏和断奏。
学习区分、掌握和运用这三种弹奏方法使钢琴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钢琴音乐要求演奏者能够用不同的弹奏方法,演奏出不同的声音效果表达不同的音乐意思和情绪。
所以,我们需要从各种弹奏方法的运用、声音效果、触键要领及训练辅导的方法等方面获得更明显的概念来达到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三种弹奏的学习。
首先学习非连奏非连奏,从理论上讲,一些没有圆滑线(连奏线)或断奏记号的音符都可以列入非连奏的类别。
弹奏时,音与音之间并不连接,手指在触键后保留所需时值的一半以上后可以离开琴键,与下一个音之间留有相当的间隙。
非连奏的声音效果结实、明亮、集中而富有颗粒性,在钢琴作品中运用极其广泛。
非连奏的触键要点是:1、触键的指尖要牢固,使之具有一定坚硬度;2、抬起手指,使指尖与琴键之间有一定的挥动距离;3、起键下键要快,触键瞬间具有一种爆发力,使手指的挥动有较快的速度;4、触键面积要小,用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传力非常集中。
非连奏弹奏方法分为四个动作过程:1、手型摆好;2、手臂自然提起;3、手臂自然落下;4、指端肌肉垫着力触键。
这四个动作过程是一个自然连贯的有机整体,弹奏时每个音之间都要断开。
学习非连奏弹奏方法要抓住四个关键的环节1、强调重量弹奏钢琴演奏中的重量,即人身的自然重量,在弹奏时,它的关键在于人脑对肩膀、大小臂和手指等各部位之间的重量控制,故称之为重量弹奏,它要求人体各关节之间保持一种相互联系,互为依靠的协调关系。
钢琴断奏怎么弹_钢琴断奏弹法如何钢琴断奏怎么弹_钢琴断奏弹法如何钢琴断奏怎么弹_钢琴断奏弹法如何相信但凡弹钢琴的人对断奏都不会陌生,不过在对断奏的处理有时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
钢琴断奏弹不好就会破坏整首曲子。
钢琴断奏怎么弹好?下面我整理了钢琴断奏的弹奏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钢琴断奏的弹奏要点一般说道断奏,并没有明确的音乐术语解释,比较接近的应该就是跳音Staccato,其弹奏方法大致如下:1。
用手腕将手提起2。
然后迅速落下敲击键盘3。
利用键盘的反作用力将手弹起4。
顺势拎手腕,重复前面的步骤弹奏下一个音。
整个过程中尽量做到轻而巧。
我翻阅了以前的一些资料,有的对断奏做了如下解释:“断奏”即要求初学者,特别是初学儿童,在弹奏拜厄、汤普森等等钢琴初学教材时,将谱中的每一个音符,都使用手指、手腕和手臂整体上下一起动作的方法,一一断开来弹。
’这仅是初学钢琴的一种手段,不属于我此贴的讨论范围内在曲子里没有大量断奏的情况下,我们也许不会感到自己的弹奏有什么不足,但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以后,在遇到以断奏为主的曲子时,常会因为过于追求轻巧,而使得音太浮,不扎实。
导致快速连续的断奏中,出现颗粒感不强、漏音、音的强弱难以控制、拍子不稳等问题。
下面就来说以下改正的方法以及平时练习需要注意的要点:1放慢速度,一个音一个音地处理。
重中之重,慢练的好处就不再重复了。
2注意手指的运用。
许多人弹奏跳音时会忽略手指的动作,依靠手腕来代替或减少手指,但这点不论是在连奏还是断奏中,始终是弹琴的大忌。
练习时要保证每个音的弹奏都是由手指完成的,手指的弹性才是“跳跃感”的关键。
3手腕要放松,手臂要平稳。
前面所说的利用键盘的反作用力将手弹起,指的是手指被弹起而不是手腕,整个弹奏过程中,手腕应始终保持放松,应该感觉手势“悬”在手腕上的。
僵硬的手腕会使弹奏者的手臂随弹奏而摆动,这点必须要避免。
4每个音必须按到底。
这点很简单,但有时也会被忽略。
有时在被要求弹轻的时候,会不把琴键按到底,导致触键的不扎实,在演奏快速乐曲时就会出现漏音。
Western Music 西方音乐拉赫马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 No.5》演奏分析郑 柯(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摘要】作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音画练习曲》以其技巧性和音乐性受到越来越多钢琴演奏者的喜爱。
本文主要对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 No.5》的曲式结构、调式、主题旋律、踏板、钢琴处理其及演奏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对这首练习曲有更清晰的理解。
【关键词】音画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演奏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一、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创作背景概括从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中可以看到,带有“标题性”的音乐语汇被他赋予了总标题的“音画”特性,每首练习曲都着自己的语言,音乐上更加注重诗情画意。
其中,《音画练习曲Op.33》《音画练习曲Op.39》这两套以“音画”命名的练习曲有着丰富的音乐创新性和新颖的钢琴表现手法。
缘起于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柏辽兹、李斯特以及瓦格纳等人“标题音乐”给其带来的影响,拉赫玛尼诺夫将这些影响糅合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从而创作出反映他个人风格的作品。
可以想象,就像他所迷恋的柴可夫斯基认为“作品应是反映作曲家的内心独白”那样,像李斯特的辉煌技巧与肖邦的诗情画意结合那样,拉赫玛尼诺夫将这一切与自身深厚的艺术功底相结合,取其精华,最终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创作技法或是情感价值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相较于纯粹的练习曲,这种新颖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
《音画练习曲Op.39》是拉赫玛尼诺夫1916-1917年为钢琴独奏创作的一套标题性组曲。
20世纪初的十几年里,俄国陷入了无尽的战争中,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高潮时期。
以列宁为首的无产阶级政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这个社会各方势力矛盾冲突激烈的时期,各种哲学思潮得到广泛传播。
虽然生活在该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远离战争,但他的作品依稀令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弹钢琴时手腕的作用弹钢琴时五个手指如同战场上前线的战士,手腕后面的器官则是这场战争的后勤保障,其作用不言而喻。
如何从根本上认识手腕在弹钢琴时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运用好了能够弥补手指能力的不足,运用不好时反倒起不良作用,导致很好手指能力反而奏出不理想的效果。
一、手腕位置的高低调节给手指提供高低位置的调节是必须的。
钢琴键盘受力后换来的声音反应结果,首先在于键盘受力的输入方向,指尖垂直落下时键盘受力效率最高(力学原理不赘述),如果演奏过程中手腕位置始终保持过低,就会导致手指指尖需要更加弯曲(因为手指的跟关节立足点变了),做不到指尖点接触的需要,力的传导变得不集中,得不到理想的声音。
另外,演奏过程中手腕位置始终保持过低,掌心和键盘之间的距离就会减少,压缩了拇指换指时候的活动空间,会受到演奏障碍。
当然也不能过高,演奏过程中手腕位置始终保持过高,会使掌指关节(手指的根关节)向上提起的角度受限制,从而,指尖离键盘的距离缩短,抬手指的高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爆发力顺利产生,另外,又给本来很短的拇指又增添了长度上的不足,故而不可取。
那么,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样的位置最合适?”,答案很简单,可是很难做得到位:……随时保持变化!根据旋律音型(作品情绪的需要)始终保证给手指提供最合适的掌关节的位置……就是手腕最合适的位置。
如果我们针对弹奏某一个音,或者动态过程中的某一个音时,会有最合适的固定位置,对演奏过程(动态)而言,手腕的位置就需要随时变化。
换句话说:“手腕位置的调节就像电影胶片一样,针对某一个画面是静止的,联系起来就是变化的”。
因此,得出结论是:“变中求是”才是硬道理。
二、给手指提供左右位置的需要。
演奏过程中通过手腕左右移动,给下一个音符提供最合适的指尖落到键盘上的位置(一般指键盘的前后位置),来保证始终处在落键最佳位置。
五个手指有长有短是弹琴中很遗憾的事情!只有通过手腕不断地调整左右方向的位置,才能弥补手指长短不一致的缺陷。
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虽然仅有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完美的音色和极强的表现力,都使钢琴成为当之无愧的乐器之王。
钢琴演奏是一种全身的协调运动,但从狭义上讲,它也可说是在一定速度下的手指运动。
触键是钢琴演奏最基本的方式,自如正确地进行触键,是钢琴演奏技巧逐渐成熟的基础。
在钢琴演奏艺术日臻完善的今天,研究触键的方法及相关技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触键与钢琴音色密切相关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方法的正确运用,对于能否弹奏出美妙的音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赵晓生先生曾指出:“琴者一器,声色无穷。
指触变动,纤毫之功,疾落缓按,轻点重沉,深击浮摸,迥然不同。
平指浅吸,虚音朦胧,迅发奋起,金石铮锥。
柔力绵绵,咏歌融融。
”深刻地揭示出触键方式的多样性及其细微变化对音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通过乐音传达给欣赏者,并引发欣赏者在情感、想象、审美以及理智方面的一系列反应。
这里所提到的声音,仅指钢琴艺术中的音色。
美妙的音色具体来说,应该具有以下特色:发音集中,质地纯净,音色圆润饱满,刚柔相济且具有强烈的穿透性;兼有充分的琴弦振动,丰富的泛音结构;最终还必须能够传得远、听得清、留得住、触得深、变化多。
钢琴演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制造美妙音色的艺术,动听悦耳的音色与演奏者手指触键时使用的力量来源、力度支配、触键方法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直接反映了演奏者的审美情趣及品味修养。
钢琴演奏者通过改变对琴键触键的力度和速度,来控制钢琴的声音色彩和音量大小,对钢琴作品进行艺术诠释,使欣赏者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二触键的基本方法钢琴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创新。
在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时期,钢琴作品多为清新流畅的小品,其演奏方法多以手指动作为主;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前期,现代击弦钢琴取代了拨弦古钢琴,钢琴演奏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在人类艺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钢琴演奏技巧更加科学,多有创新并日趋成熟。
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手指始终是与钢琴直接接触的部分,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多变的触键方式和控制能力,是演奏的基础。
当代音乐2016年11月号(下)MODERN MUSIC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四种“力”的训练关聪[摘要]重力、支撑力、击打力、控制力是钢琴演奏与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力量运用。
针对这四种“力”进行研究,阐述如何通过这四种“力”的结合来更科学地进行钢琴演奏、诠释音乐是极为重要的。
重力的相应训练是针对钢琴演奏中出现的手臂劳累、后背酸痛的问题,支撑力的相应训练是针对于良好的手指跑动技术的形成这一问题,击打力的相应训练是针对于提高手指的爆发力、灵活度、独立性问题,控制力的相应训练在于丰富触键方法,以求演奏出丰富多彩的声音。
[关键词]钢琴教学;重力;支撑力;击打力;控制力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6) 11-0068-02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音乐的完美诠释。
而钢琴演奏发音的好与坏又直接影响着音乐的表现力。
很多学生演奏出的声音干涩、断裂,缺乏饱和度与弹性,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钢琴演奏中“力”的存在。
手臂的过度紧张是因为演奏中重力与地心引力的相背造成的,演奏中快速跑动段落演奏声音不均匀是缺乏手指的支撑力,不能演奏出有颗粒、有爆发力的声音是缺乏手指的击打力,而演奏中音色的单一、无光彩是因为缺乏手指控制力造成的。
因此,针对钢琴演奏中“力”的训练与运用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_、钢琴演奏教学中重力的训练与运用1.正确认识钢琴演奏中的重力问题钢琴演奏中的重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但又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力量,也是在钢琴演奏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力量。
(1)钢琴演奏中的重力所谓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阻力,其特点在于: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任何一个学习钢琴演奏的人在初学钢琴的时候都是从寻找重力开始的。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坐在钢琴前,老师拿出约翰•汤普森简易教程第一册,翻开第一课,告诉我们五线谱高音谱表上,下加一线上的“Do”用右手的大搏指弹奏。
老师让我们抬起小臂,手自然落下,当时我们还小,只是照着老师的样子模仿学习,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下意识地在运用重力弹琴了。
钢琴的基本弹奏法:非连奏、连奏与断奏非连奏的应用非连奏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所有那些要求颗粒性声音效果的跑句,训练手指快速跑动技巧的练习曲,乐曲中很难的经过句,华彩段,还有展示手指技巧的“无穷动”乐曲等都需要运用非连奏弹奏法来演奏。
由于这种快速手指技巧在钢琴演奏技巧中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也因为手指快速跑动技巧有着特殊的训练难度因此,19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和钢琴家为训练手指独立、灵活、清楚、均匀而谱写了大量的练习曲以及各式各样的手指基础练习。
这些东西基本上都需要运用非连奏方法来练习和演奏。
非连奏在钢琴作品中应用的广泛和在演奏技巧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反过来有力地强调了它在训练中、尤其在基础训练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我们必须格外加以重视。
从基础算起,解决手指技巧至少需要8~10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刻苦努力。
非连奏的声音效果结实、明亮、集中而富有颗粒性。
借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那种晶莹透明的声音来描绘非连奏的声音效果是非常贴切的。
对声音效果有明确概念非常重要,它是我们训练练习中必须确立的声音目标,是检验我们弹奏法的学习和运用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所以,给孩子们听好的演奏,认真地记住老师示范和要求,在练习中强调孩子用耳朵鉴别,对学习掌握基本弹奏法都非常关键。
非连奏的触键要点非连奏的触键要点可归为4点:1、触键的指尖要牢固,使之具有一定坚硬度;2、抬起手指,使指尖与琴键具有一定挥动距离;3、下键快(包括相对应的起键快),触键瞬间具有一种爆发力,使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挥动有较快的速度;4、触键面小,用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传力非常集中。
非连奏的学习与辅导根据以上触键要点,学习非连奏方法要抓住3个关键环节进行辅导。
第一、强调抬指。
抬指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击键距离和训练手指击键的挥动动作。
基础训练中,手指击键的发力部位只要是第三关节(即指掌关节)。
没有经过弹奏训练的手,不会天生具有演奏钢琴所需要的手指独立挥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