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指数
- 格式:xls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2012年众达朴信中国薪酬地图发布
近期,众达朴信公布了2012年中国薪酬地图。
其中,从中国薪酬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地区整体薪酬水平领跑中国大陆。
以上海地区薪酬水平为基数,深圳地区整体薪酬水平排名第二,薪酬指数为95;北京与杭州地区位列三、四位,薪酬指数分别为94和90,拉萨和西宁地区整体薪酬水平较低,薪酬指数分别为62和61。
注:薪酬地图系众达朴信发布的一种全新的地区或城市薪酬数据解读方式,是中国雇主付薪理念和人力资源信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薪酬地图以国家公布的各地区或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职人员人均工资为基准,参考众达朴信行业地区薪酬调研数据和毕业生起薪、行业薪酬增长等监控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整理完成,每一年度发布一次。
读者可以便捷地使用、比较和分析当前中国各地区/城市的薪酬水平,为企业吸引和激励核心关键人才和优化人力成本起到了参考和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图1 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全年全国共帮助5.86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8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3 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4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64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1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启动了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5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近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2815起,吊销许可证113件、吊销营业执照1126件。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罗湖区2012年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分析2012年,面对外部需求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辖区经济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劳动就业规模扩大、职工工资稳步提高。
一、从业人员变化的主要特点(一)从业人员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全区城镇单位(不含私营和个体,下同)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从业人员达40.4万人,比2011年同期增加1.8万人,增长4.8%。
其中,在岗职工39.9万人,增长4.7%。
从分行业看,与上年相比,人员增加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增加8128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4917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4085人。
人员减少最多的前三名分别是,制造业减少2655人、房地产业减少1436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减少1238人。
(二)就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012年末,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91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0.05%,下降13.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74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24.1%,增长2.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69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75.9%,增长5.5%。
与2011年相比,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下降了0.01和0.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同比则提高0.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引领从业人员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末,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与上年同期增加1.8万人,增长4.8%。
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3.1万人,增加0.2万人,增长1.5%;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0.17万人,减少112人,下降6.1%;其他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27.1万人,增加1.6万人,增长6.5%,为增员最多的经济类型,占全区从业人员增加总数的89.9%,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二、职工工资的主要特点(一)我区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为全市最高2012年,全区城镇单位劳动报酬为29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89.3亿元,增长15.8%。
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年GDP同比增长7.8%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8日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
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比上年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长11.3%,西部地区增长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2月22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3]上涨2.7%。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国农民工[4]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2855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0.25%。
全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0万公顷,减少3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8万公顷,增加1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20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
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
图1 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6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8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全年全国共帮助5.86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组织2.8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3 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4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64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1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启动了以“诚信服务树品牌,规范管理促发展”为主题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推动服务机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5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近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2815起,吊销许可证113件、吊销营业执照1126件。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01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与2011年的24556元相比,增加了4196元,同比名义增长17.1%,增幅降低1.2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4.0%。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31579元、26252元、25162元和23761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17.8%、西部17.7%、中部14.9%和东北14.3%。
表1: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 地区2011年2012年名义增长率合计24556 28752 17.1东部26800 31579 17.8中部20677 23761 14.9西部22313 26252 17.7东北22020 25162 14.3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951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7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3659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7倍;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3269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4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19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住宿和餐饮业2393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406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
附注:1.指标解释(1)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是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的所有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