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课堂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时、分、秒)一等奖创新教案解决问题(时、分、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第5 页例2 【教材简析】教材通过一个生活常见的例子“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在探索求经过的时间过程中,列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的知识,并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时间换算,知道了1 时=60 分,同时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求经过时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各种有关时间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所需要的信息。
观察钟面,得出小明离家时间7:30 和到校时间7:45。
二、探究新知,分析解答(一)阅读与理解,理解“时刻”和“经过时间”。
将7:30 和7:45 放在同一个钟面内观察,这两个时间所在的位置表示时刻,而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表示两个时刻经过的时间。
(二)分析与解答,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1.方法一:数格子直接数钟面上的格子,从7:30 到7:45,分针走了3 个大格是15 分钟。
直接数时间轴上的格子,从7:30 到7:45,一共有3 小段,经过了15 分钟。
2.方法二:计算: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计算时,因为两个时刻都是7 时多,可以直接用分钟相减,列式是45—30=15(分)。
(三)回顾与反思,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检验:用“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来检验。
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三、基础练习(一)已知每个钟面的具体时间,求相邻两个钟面的经过时间。
《时、分、秒》教案《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
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
(展出3幅图P70)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
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
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1.认识钟面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细长——分针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看一看。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读出秒针在钟表上的位置,理解秒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
2.学生能够掌握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分钟=60秒。
3.学生能够运用秒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如数数、跑步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对时间单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秒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掌握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够正确读出秒针在钟表上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秒的概念进行计时和比较。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钟表图片、秒针动态演示、秒与分换算关系的动画等。
•实物钟表,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计时器或秒表,用于进行简单的计时活动。
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钟表,直观展示秒针的运动和秒与分的关系。
•操作体验法:通过动手操作实物钟表和计时器,让学生亲身体验秒的概念。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计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段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片段,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段动画片播放了多长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单位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秒的认识。
2. 新课教学(1)秒的概念和秒针的运动•直观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图片,指出秒针的位置,并演示秒针的运动。
提问:“秒针是怎么移动的?它移动一圈代表多少时间?”•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实物钟表,尝试找出秒针并观察其运动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秒针移动的特点。
(2)秒与分的换算关系•动画演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秒与分换算关系的动画,解释1分钟=60秒的概念。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六《时、分、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分、秒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时、分、秒的概念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计算方法4. 珍惜时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时间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时间计算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时间计算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珍惜时间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 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通过举例,讲解时间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4. 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珍惜时间的方法和策略。
5. 总结与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023年《时分秒》教学设计2023年《时分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时、分、秒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案:时、分、秒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时、分、秒”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进一步认识钟面,区分时、分、秒;2. 学习时间的换算,即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3. 学习如何用时、分、秒表示时间;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钟面,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2. 使学生能够进行时间换算,会用时、分、秒表示时间;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进行时间换算,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钟面,会用时、分、秒表示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面模型、计时器、教学卡片;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小明早上7点钟出门,走了10分钟到达学校,问小明到学校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分、秒的刻度,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时间换算:讲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用时、分、秒表示时间:教授如何用时、分、秒表示时间,例如“小明上课从8点开始,上了40分钟,下课时间是几点几分?”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例如制作一个钟面模型,或者进行时间换算的游戏。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它们表示时间。
但在时间换算的部分,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与时间有关的情境,例如交通信号灯、电影放映时间等,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读写钟面上的时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教学建议1.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2. 充分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 加强时间计算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 5 课时1. 秒的认识 1 课时2. 时间的换算 1 课时3. 解决问题(经过时间的计算) 2 课时4.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第 1 课时秒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
2. 初步建立 1 秒的时间观念,体验 1 秒的长短。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
2.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秒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提问:在倒计时中,每两个数的间隔时间是多长?(1 秒)2. 揭示课题: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秒。
(二)探究新知1. 认识秒针(1)观察钟表模型,指出哪根针是秒针。
(又细又长的那根针)(2)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2. 体验 1 秒的长短(1)眨一下眼是 1 秒。
(2)拍一下手是 1 秒。
(3)数一个数大约是 1 秒。
3. 观察秒针的运动(1)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1 小格)(2)得出:1 分=60 秒(三)巩固练习1. 完成教材第 4 页“做一做”第 1 题。
《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引导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2、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现“1分=60秒”;3、通过对秒的体验、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同学们,在今年十月一日国庆节这一天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把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让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一起跟着倒计时。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有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所以同学们才这么激动和兴奋。
同学们,我们刚才倒数的5、4、3、2、1用的什么时间单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需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这个时间单位。
板书:秒的认识。
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二、学习新知:1、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秒,咱们看看钟面上哪根针是表示秒的?请看大屏幕,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说说看。
这根最细最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秒针是怎么走的?(一小格一小格的走的)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呢?(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多说几遍。
板书。
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来表示1秒这个时间呢、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2、一秒的价值。
一秒很短一下就过去了,其实1秒钟能干好多事情呢。
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一看。
想不到吧,短短的一秒钟那么有价值,不仅如此有时候一秒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
教案标题:时、分、秒——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认识时钟,知道时、分、秒的单位和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
2. 学习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3. 学习读取时钟,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分、秒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时钟,学习时、分、秒的换算关系,读取时钟。
2.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换算关系,读取时钟,进行简单的时、分、秒计算。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时钟和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实物时钟或模型,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 学生用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让学生说出时钟的组成部分,如时针、分针、秒针等。
2. 讲解: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时间的单位,以及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进行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演示:利用实物时钟或模型,演示如何读取时钟,如何进行时、分、秒的计算。
可以请学生上讲台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读取时钟,并进行时、分、秒的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和读取时钟的方法。
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时钟,读取时钟,并进行时、分、秒的计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时、分、秒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能够读取时钟,并进行简单的时、分、秒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钟面,知道时、分、秒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钟面计时,会比较时间长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运用时、分、秒进行计时,比较时间长短。
三、教学准备1.教具:钟面模型、计时器、课件等。
2.学具:钟面模型、计时器、练习本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时间?比如,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这些时间都是怎么表示的呢?(二)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1)观察钟面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的特征:12个数字、3根指针、刻度等。
(2)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3)学生模拟钟面运行,加深对时针、分针、秒针的理解。
2.认识时、分、秒(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找出时针、分针、秒针的位置。
(2)讲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举例说明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计时练习(1)教师演示计时器,讲解计时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计时练习,体会时、分、秒的运用。
(3)学生分享计时心得,交流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4.比较时间长短(1)教师出示两个时间,让学生比较哪个时间长,哪个时间短。
(2)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时间长短的方法。
(3)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比较时间长短。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题,巩固时、分、秒的知识。
2.学生互相提问,检查对方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时间,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分、秒,以及计时练习和比较时间长短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如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小学二年级学校中以则小学教师姓名王玉存
章节名
称
时、分、秒计划学时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新授课。
时、分、秒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学
习的。
学习者分析
时、分、秒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有关时、分、秒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对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也比较陌生。
由于本阶段的学生还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知识与技能: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我们赢了”,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二节“一分能干什么”,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第三节“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与体验时间。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
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如,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认读钟面上那一难忘的
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时刻,引入对时间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我们赢了”,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二节“一分能干什么”,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第三节“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认读钟面上那一难忘的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时刻,引入对时间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时间的意义与价值。
依据的做中学,引导发现式教学
理论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
认识时分、时刻通过本节
内容的学
习,学生
要学会计
算简单的
经过时
间,难度
控制在分
针指的时
间是5分
的倍数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使用投影
显示出演
示文稿的
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极大地提高了
学生的求知欲,激
活了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以最佳的
学习状态投入到探
究活动中。
学生通
过观察直观、生动
的演示,由生动形
象的感性知识逐步
过度到对抽象法则
的掌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我们赢了” 1.结合生
活实际进
一步认识
钟面,认
识时、分,
知道1时
=60分。
2.会正确
认、读、
写钟面上
的时间。
10分钟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
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
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
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
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学生体会
“我们赢了”是结
合“北京申奥成
功”这一情境,让
我们记住这一历史
时刻———2001年
7月13日晚上10时
08分。
用记载着这
一历史时刻的钟
面,引导学生交流
自己对钟面的认
识,激活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同时,
抓住机会渗透爱国
主义教育,引导学
生关注社会,关心
时事。
一分能干什么
1.通过
“一分能
干什么”
的实践活
10分钟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活动,如数心跳、写字、拍皮球等,来
感受1分的长短;再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感受1秒的
时间长短,引出比1分还短的时间单位“秒”,观察钟面
了解1分=60秒;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估计时间长短的经
学生之
间相互交
流学习、
积极参与
进行“数心跳”的
活动时,教师要注
意指导学生学会数
脉搏的方法。
动,体验1
分的长
短。
2.知道1
分=60秒,
能进行简
单的时间
单位的换
算。
3.培养时
间观念和
爱惜时间
的良好习
惯。
验,培养时间观念。
活动
作息时间表教学目标1.通过制
作作息时
间表的活
动,培养
时间观念
与遵守作
息时间的
好习惯。
2.结合生
活情境,
体会时刻
与经过时
间两者之
间的区别
与联系,
会根据钟
面说出经
过的时
间。
10分钟
教材首先通过图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制作一张作息时
间表,再说一说作息时间表中一些活动所用的时间,从而
体会和建立一些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提问题的意识。
并
且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遵守作息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生快速
计算、积
极抢答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
习,学生要学会计
算简单的经过时
间,难度控制在分
针指的时间是5分
的倍数,如,10:
05到10:40经过了
几分?9:00到9:
30经过了几分?不
要求列式。
4、巩固相关知识,并进行本课小
结。
完成练习,并由老
师讲解,进行本课
小结。
8分钟
:时间在一分一秒
不停地走动,而且
走过的时间永远不
会再回来,你用1
分钟时间能做哪些
事?那么这节40分
钟的课,你学会了
同学自由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说
得都很好,通过这
节课,我们不仅学
会了许多认识钟表
的知识,还进一步
知道了时间的宝
贵。
我们要用实际
哪些新知识?行动来珍惜每一分
钟
5.布置作业作业要求2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
一张作息时间表,
科学地安排好自己
的时间,然后和万
年历对照一下,看
谁做得更精美。
进行课堂的巩固,
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