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糖转运蛋白BmST5基因的克隆与转录活性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
家蚕Bmsps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范晓东;李春峰;黄科;刘文明;周泽扬【期刊名称】《蚕学通讯》【年(卷),期】2007(27)4【摘要】从家蚕EST数据中检索到果蝇(D.melanogaster)硒磷酸合成酶基因(patuf)的氨基酸序列,用seqMAN延伸,电子克隆家蚕sps1的cds,用PCR克隆家蚕sps1基因序列.家蚕sps1基因cDNA长1817bp(登录号:ABA43639.1).利用BLASTN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与果蝇的同源性为94%,与大肠杆菌序列同源性最差为46%.Bmsps1基因在家蚕基因组中是单拷贝的,只有一个外显子.推导3'UTR序列包含AATAA终止信号和Poly(A).同时我们对Bm sps1进行了原核表达研究.【总页数】7页(P5-11)【作者】范晓东;李春峰;黄科;刘文明;周泽扬【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重庆,400047;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重庆,40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相关文献】1.家蚕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J], 宋海韬;王力刚;沈兴家;黄勇;赵巧玲2.家蚕溶茧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J], 吴玉丹;王文兵;李兵;王东;沈卫德3.家蚕C类清道夫受体BmSR-C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J], 申利;崔红娟;许川;张蕾;张奎;毛景欣;潘光照;李重阳;胡仁建;杨丽群4.“两广二号”家蚕抗病毒基因Bmlipase-1和BmSP-2克隆与原核表达 [J], 梁湘;陆专灵;韦秉兴;冯健玲;屈达才;罗廷荣5.家蚕尿酸氧化酶基因BmUo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与原核表达 [J], 刘劲;赵敏;程廷才;朱勇;鲁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SP25转录分析及其免疫响应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48)006【摘要】[目的]分析家蚕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序列BmSP25及转录情况,明确其表达规律对防御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入侵的免疫应答机制,为揭示BmSPs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BmSP25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Doc和MEGA 5.0对BmSP25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对家蚕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BmSP25基因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P25基因在BmNPV感染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BmSP25基因的ORF全长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其中第1~17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去信号肽的分子量为29.1 kD,理论等电点为7.8.BmSP25蛋白由4个α螺旋、15个β折叠和一些无规则卷曲构成;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BmSP25(BGIBMGA008514-PA)与蓓带夜蛾SP序列(GenBank登录号ADM35105)的同源性最高,为62.1%.BmSP25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中特异表达,且在整个幼虫时期呈持续性表达.BmSP25基因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明显变化,至感染6 h时呈下调趋势,而在感染3、12和24 h时均呈明显上调表达.[结论]BmSP25在防御BmNPV入侵家蚕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昆虫SP具有高度保守的底物特异性位点,因此可利用底物类似物、基因定点突变等方式来预防农林害虫.【总页数】6页(P1093-1098)【作者】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云南蒙自 6611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云南蒙自 66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4.51【相关文献】1.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转录分析r及对免疫的响应 [J], 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2.扩展莫尼茨绦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erpin部分片段克隆及不同体节mRNA转录水平分析 [J], 叶倩;马勋;薄新文;王正荣;张艳艳3.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SP25转录分析及其免疫响应 [J], 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4.烟草甲clip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对外源激素和免疫胁迫的表达响应 [J], 陈春旭;许抗抗;杨洪;赵凤;严毅;胡大鸣;杨文佳5.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SPH33对BmNPV诱导的免疫响应 [J], 张永红;邵榆岚;苏振国;白兴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赵国栋;卫正国;李兵;沈卫德【期刊名称】《蚕业科学》【年(卷),期】2010(36)1【摘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的解毒代谢和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
为探究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d1)在家蚕体内的解毒和抗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BmGSTd1基因在正常饲养及添食NaF家蚕5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家蚕Actin3、GAPDH、28S rRNA 3种内参照基因对检测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BmGSTd1基因在家蚕5龄幼虫各组织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且采用不同内参照基因结果不一致:分别以家蚕Actin3、GAPDH、28S rRNA基因为内参照,该基因转录水平最高的组织分别为中肠、丝腺、脂肪体。
5龄第2天幼虫添食NaF对体内各组织中BmGSTd1基因的转录水平具有诱导作用,且在不同组织中诱导表达的情况不同,采用以上3种内参照基因进行归一化处理的结果数据表明,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的诱导转录水平最高,可能与这2种组织是家蚕主要的解毒器官有关。
研究认为,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采用合适的内参照基因对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总页数】6页(P46-51)【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家蚕组织;诱导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照基因【作者】赵国栋;卫正国;李兵;沈卫德【作者单位】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1.2;Q78【相关文献】1.芸香苷对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部分基因的诱导表达 [J], 张婷;卫正国;高瑞娜;王瑞娴;赵国栋;李兵;沈卫德2.野桑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的诱导表达定量分析 [J], 赵国栋;卫正国;张轶岭;高瑞娜;王瑞娴;张婷;李兵;沈卫德3.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BmGSTz1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特征 [J], 余泉友;房守敏;左伟东;张泽;鲁成4.植物防御信号物质JA/SA对桃蚜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唾液腺基因C002表达诱导反应 [J], 张勇;范佳;赵兴延;刘勇;孙京瑞;Frederic Francis;陈巨莲;5.微量氰戊菊酯诱导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 [J], 赵国栋;林明君;唐健;周凯月;钱荷英;李刚;徐安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中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研究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它们通过与DNA上启动子区域结合,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基因表达和功能。
家蚕(Bombyx mori)是由于其重要的经济学地位在昆虫界中被广泛研究的模式生物之一,而转录因子也在家蚕发育、生长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家蚕中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本文将对家蚕中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研究进行讨论。
一、家蚕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鉴定家蚕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研究家蚕转录因子家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目前,已经对家蚕中的转录因子进行了全基因组预测和鉴定,预测共含有约3,500个转录因子基因,占家蚕基因组总基因数的10%左右。
其中包括作为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组分的C2H2类锌指蛋白、家族类转录因子、Myb蛋白、NAC类转录因子、bHLH蛋白、C3H家族转录因子和WRKY家族转录因子等。
家蚕中的转录因子基因数量远远多于果蝇,但少于蜜蜂和蚜虫,这表明家蚕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网络更为复杂。
二、家蚕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表达分析转录因子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对于揭示转录因子的功能和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过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表达分析等方法,对家蚕中多种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进行了研究。
1. C2H2类锌指蛋白C2H2类锌指蛋白是家蚕转录因子家族中最大的类别,占家蚕转录因子总数的50%以上。
这些基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发育、代谢和应激反应。
研究发现,家蚕C2H2类锌指蛋白基因在幼虫期特异表达,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降低,而在成虫期恢复表达。
同时,不同家蚕品系和生长环境下的C2H2类锌指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2. bHLH蛋白bHLH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细胞分化、生长、细胞死亡、代谢、内分泌调节等。
研究发现,家蚕bHLH蛋白基因的表达同样具有时空特异性,如BmTai-1参与雌性同恒性确定,BmBeta-1参与眼色素生物合成、BmP0参与生长和发育。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5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组织表达分
析
佚名
【期刊名称】《丝绸》
【年(卷),期】2014(51)3
【摘要】李国胜/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蚕业科学》2013(2)/为探讨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5(Serpin.51的功能,制备其多克隆抗体并分析该蛋白质在家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克隆获得去除信号肽的家蚕serpin-5基因,该基因大小为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分子质量42.6kD,等电点6.02。
【总页数】2页(P82-83)
【关键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多克隆抗体;抗体制备;家蚕;表达分析;组织;《蚕业科学》;氨基酸残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786
【相关文献】
1.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的克隆、表达及微生物诱导分析 [J], 李游山;赵萍;董照明;邹勇;夏庆友;向仲怀
2.埃及伊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3的基因克隆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J], 翟慧;王政艳;吕清巧;程金芝;李世琪;杨茜;商正玲;吴家红
3.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4(serpin-4)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J], 查宏贤;刘罡;张晨;王彦云;卫正国;李兵;陈玉华;许雅香;沈卫德
4.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erpin-6的克隆、序列分析和组织表达 [J], 刘衬丽;王东;李兵;管京敏;俞燕芳;查宏贤;许雅香;沈卫德
5.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serpin2对酚氧化酶原激活和抗菌肽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J], 李冰;孙帆;陶姗姗;夏家凤;叶崇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整合蛋白β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的开题报
告
开题报告:家蚕整合蛋白β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一、研究背景
家蚕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和食品资源。
但是,由于遭受多种病害的威胁,家蚕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这对家蚕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因此,研究家蚕的抗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整合蛋白β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核蛋白,这种蛋白可以参与调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还可以通过识别细胞核膜下的染色质,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整合蛋白β可能对家蚕的抗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很少有关于家蚕整合蛋白β的研究报道。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克隆家蚕整合蛋白β基因,研究其在家蚕中的表达及其对家蚕抗病机制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1.基因克隆
首先,从家蚕RNA中提取mRNA。
然后,通过反转录反应将mRNA 转录成cDNA,再利用PCR扩增整合蛋白β基因的全长序列。
最后,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
2.基因表达
将插入整合蛋白β基因的载体转染入滋养层细胞,并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整合蛋白β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3.基因功能分析
利用RNAi技术沉默整合蛋白β基因,在家蚕中观察整合蛋白β基因的沉默是否会影响家蚕的抗病能力。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家蚕抗病机制的基础理论。
研究家蚕抗病能力的增强方法有助于提高家蚕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家蚕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本研究对于未来研究其他虫类的抗病机制也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11):2354-236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收稿日期:2005-12-27;接受日期:2006-03-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05;B3008002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5CB1210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4352)作者简介:王华兵(1981-),男,江苏洪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因工程与生物反应器。
whbwry@ 。
通讯作者徐豫松(1962-),浙江兰溪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基因工程与生物反应器。
Tel: 0571- 86971658; E-mail: xuyusong@家蚕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基因结构与表达分析王华兵,徐豫松(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杭州 310029)摘要:【目的】克隆家蚕精氨酸激酶基因,分析其基因结构与表达特性,为揭示无脊椎动物体内能量代谢调节规律提供重要基础。
【方法】通过分析家蚕EST、利用RACE 法和基因组文库筛选法克隆了家蚕精氨酸激酶(Bm AK,Bombyx mori arginine kinase)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和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克隆了Bm AK 基因, cDNA全长为1 2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酶活性部位氨基酸序列,酶活性中心位点氨基酸和能形成离子偶结构氨基酸;该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5′调控序列存在BRCZ、E74A、FTZ 等多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没有TATA 盒启动子序列;该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Bm AK 具有精氨酸激酶的典型特征,Bm AK 基因表达随发育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基因的表达可能受蜕皮激素调控。
关键词:家蚕;精氨酸激酶;基因结构;表达;转录因子cDNA Cloning, Genomic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ofArginine Kinase Gene from Bombyx mori (L.)WANG Hua-bing, XU Yu-song(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Abstract : 【Objective 】In order to clarify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energy metabolism of invertebrates, the arginine kinase gene in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was cloned and analyzed.【Method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silkworm ESTs, the full-length cDNA of arginine kinase gene was cloned using the strategy of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and then the genomic structure of Bm AK was analyzed. Further, the expression of Bm AK was examined.【Results 】Bm AK cDNA has 1268 bp and contains an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355 amino acid protein. Bm AK contains the active sequence, the active site and a pair of highly conserved amino acids that form an ion pair. The Bm AK gene contains only 2 exons and 1 intron. The Bm AK promoter contains no TATA box, but potential binding sites for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both forward and reverse orientation:BRCZ 、E74A 、FTZ, etc.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Bm AK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tissues was obviously different.【Conclusion 】Bm AK has typical character of arginine kinase. The analysis on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s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Bm AK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al expression of Bm AK gene might be under control of ecdysone.Key words : Bombyx mori ; Arginine kinase; Gene structure; Expression; Transcription element0 前言【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精氨酸激酶是无脊椎动物体内主要的磷酸原激酶,它通过催化精氨酸和ATP 之间的可逆性反应,将能量存储于磷酸精氨酸的高能磷酸键中,或将磷酸精氨酸分解产生ATP [1]。
家蚕自噬相关基因BmAtgs的克隆鉴定和表达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自噬是一种在细胞内以膜包裹物质的方式将其降解的过程。
在昆虫中,自噬系统被证明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免疫应答等。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昆虫,其自噬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分子机制,为家蚕的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家蚕中克隆自噬相关基因BmAtgs,包括BmAtg1、BmAtg2、BmAtg5和BmAtg8等。
克隆后的基因将通过测序和比对获得其序列信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同时,利用RT-PCR等实验手段研究这些基因在家蚕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了解自噬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3. 研究方法:(1)RNA提取和cDNA合成:采用Trizol法提取家蚕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总RNA,并用PrimeScript RT reagent Kit对RNA进行逆转录反应,生成cDNA。
(2)基因克隆和序列比对:根据已知BmAtgs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从家蚕cDNA中克隆所需基因,将克隆后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通过BLAST比对获得序列信息。
(3)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克隆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利用软件分析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保守区和功能区分布等信息。
(4)表达分析:利用RT-PCR等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BmAtgs基因的表达模式,并探讨其在家蚕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4.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克隆到家蚕的BmAtgs基因序列,并获得其编码蛋白质的相关信息,了解在家蚕生长发育和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中自噬系统的作用机制,为家蚕的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