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2
- 格式:doc
- 大小:166.55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卷(二)光(一)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A . 形状相同B . 形状不同C . 方向相同2. (2分)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约需要()。
A . 8秒钟B . 8分钟C . 8小时3. (2分)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长方形小木块,木块在墙上的影子()。
A . 相同B . 不同C . 都不是4. (2分)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A . 物体的影子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 . 物体的影子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5. (2分)下列例子不能用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来解释的是()。
A . 日食和月食B . 影子的形成C .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6. (2分)选择题。
(1)下列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A . 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B . 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C . 夜晚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2)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A . 光速极快B . 光的反射C . 光沿直线传播(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A . 不同的B . 相同的C . 任意的(4)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光像射线一样向四面八方射出B . 光是直直的向前照射的C . 光是沿着曲线传播的(5)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实验。
A . 1次B . 2次C . 多次(6)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 .B .C .(7)光在水中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 . 直线B . 曲线C . 折线7. (2分)如图用手电筒照射小木块,得到影子最小的是()号手电照射的影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题(好好)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填空: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 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5.地壳由(岩石)组成,厚(5—70)千米,地幔由(硅、铁、镁)组成,厚(2900多)千米,地核由(铁、镍)组成,厚(3400多)千米。
简答:1.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答: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2.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知道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可避免它对人类造成灾难。
3.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答: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厚5—70千米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厚2900多千米,温度在1200℃到2000℃之间;地幔下面是地核,厚3400多千米,温度可达5000℃。
2课、火山1、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2、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受地震影响喷发。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上升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4、火山喷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地表形态的变化。
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湖、圆锥形火山和火山岛(2)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灾难——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铁、铜、金刚石等多种矿藏,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
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火山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来发电。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就有了______________。
2.从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西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
3.如图,黄土高原的切沟是由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第4题图4.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树木的根可以穿破岩石(如图),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
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______________。
6.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被称为岩浆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30分)1.如果雨下得一样大,( )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大草原2.沙漠地区的“石蘑菇”主要是( )的作用形成的。
A.雨水B.风C.温度D.地球内部运动3.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 )形成的。
A.地球内部运动B.水流冲击C.泥沙堆积D.风的作用4.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结构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幔、地壳、地核5.下列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最厉害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D.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6.金华的双龙洞(如图)是我国著名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流出,双龙洞地区的岩石属于( )。
A.岩浆岩B.沉积岩C.大理岩D.变质岩7.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B.火山地热C.煤炭8.暑假期间小科一家去了新疆吐鲁番,那里的中部是平原,四周是高山,那么吐鲁番属于基本地形中的( )。
第二单元光一、填空。
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3、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5、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6、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如古代的(日晷)就是计时器。
7、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8、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可是当我们用镜子挡住光的去路时,我们会发现光改变了(传播)方向。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0、反光有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1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12、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3、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14、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15、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1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等。
17、太阳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000万)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期中集训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检测资料2.1 地球的表面一、填空题。
(每空5分,共40分)1.地球表面包括()和()。
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等。
3、地形地球仪上,()色表示水,()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色表示山地、沙漠,()色表示冰川。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20分)1.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2.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海洋面积较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C.中国的地形是东高西低3.对平原的特征说法正确的项是()A.海拔较高,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陡坡为界B.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C.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4.在()上,我们更容易看出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平地。
A.地图B.政区地球仪C.地形地球仪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海洋、草原是常见的地形之一。
()2.地球仪摸上去都很光滑。
()3.地球仪上相邻两个国家的颜色不同。
()4.高原的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
()5.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答案:一、1.海洋陆地 2.平原盆地 3.蓝绿黄白二、1.C 2.B 3.C 4.C三、1.错 2.错 3.对 4.错 5.对2.2 地球的结构一、填空题。
(每空5分,共40分)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和()三个圈层。
2.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和()三大类。
3.砾岩、砂岩、页岩都是()。
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有关。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15分)1.地球内部有不同圈层,地表薄薄一层称为()。
这是根据地震波在软硬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快慢作出的猜测。
A.地壳B.地幔C.地核2.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蛋黄相当于地球的()A.地壳B. 地幔C.地核3.由地球板块运动直接引起的自然现象是()A.地震B.潮汐C.海啸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鸡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热传递有()、()和()这三种方式。
烧开水是通过()方式传播热量的;冬天,明明抱着热水袋取暖,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电烤箱、电暖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2.大勺的勺柄通常是用()或()来做的,因为这样的物体不容易(),比较安全。
3.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说明()是热的不良导体。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接触的部分应多用()的材料制作。
A传热能力强 B传热能力差 C金属2. 为了使整个房间更暖和,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的()。
A.下方B.上方C.中间3.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A.用铁锅烙饼B.扭伤脚踝后热敷C.蜡烛燃烧发光4.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A.热传导B. 热胀冷缩C.热对流D.热辐射5. 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头发就干了。
()2. 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生活越有利。
()3. 走马灯可以旋转是利用了热辐射的传热方式产生了推动力。
()4. 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几下会热的更快,这是因为搅动加快了热的对流。
()5. 保温盒既能保存热的食物,又能保存冰块。
( )四、连线题(共14分)1.将生活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热传递方式相连。
(6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热传导冬天使用暖气使房间变暖热对流用暖手宝暖手热辐射2. 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式。
(8分)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8分)1.你有没有注意到学校的老师有的喜欢用不锈钢水杯,有的喜欢用塑料杯子,那么,在不锈钢杯和塑料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哪个杯子中的热水会凉得快?这是什么原因?2.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时,我们会适当增加衣物,那么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了吗?请解释原因。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呼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两个过程。
是人体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山脉主要是由______ 构成的。
______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
3、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4、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进行的。
5、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
6、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使用太阳能。
7、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______,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8、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的一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做好太阳能热水器以后,应该()摆放,才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A.与地面垂直B.与阳光垂直C.与阳光平行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取得的。
A.反光镜B.凸透镜C.凹面镜3、下面机械中一定能省力的是()。
A.滑轮B.斜面C.杠杆4、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应该()A.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B.先用高倍镜观察,再用低倍镜观察C.低倍镜高倍镜那个先用都一样5、下列各图表示的是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你认为错误的是()。
A.B. C.D.6、往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铁杯、陶瓷杯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5分钟后杯中水凉的最快的是()A.塑料杯B.铁杯C.陶瓷杯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A.根系B.叶片C.茎干8、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D.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9、地面铺瓷砖时,瓷砖之间会留出2毫米左右的缝隙,其目的是()。
A.为了排列整齐 B.为了雨天排水 C.使瓷砖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10、300毫升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后10毫升水先比较,()。
第二单元沉与浮1 谁沉谁浮学习目标1 知道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沉或浮的现象。
2 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有弱。
3 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知道它们的主要用途。
基础训练一、填空题。
1.在水中,木头是_______(填“沉”或“浮”)的,用木头造的船也是_______(填“沉”或“浮”)的。
在水中,铁块是________(填“沉”或“浮”)的,用钢铁造的巨轮是________(填“沉”或“浮”)的。
2.将苹果、梨、玻璃球、铁钉、橡皮、蜡烛这六种材料放入清水中,能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木块在水中是浮的,把这样的八个木块粘在一起,质量变__________,体积变__________,在水中的状态是________(填“沉”或“浮”)的,沉浮状况__________改变。
4.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三分之一大小再放人水中,橡皮是________(填“沉”或“浮”)的。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把由以下材料制成的实心球放在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
A.铜B.铁C.普通木材D.玻璃2.可以通过( )看浮起来的物体中,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A.体积B.质量C.大小D.露出水面的部分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无论是切碎还是叠加,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
A.都会改变B.都不变C.不一定会不会变D.可能会改变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体,只有一种在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它最有可能是( ),5.“比较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的实验中,可以有( )个不一样的因素。
A.1B.2C.3D.4.三、判断题。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物体的沉浮与其自身材料有关。
( )2.小西瓜在水里漂浮,大西瓜比小西瓜重,所以大西瓜在水中一定是下沉的。
( )3.沉在水底的石头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 )4.独木舟比木头的漂浮能力更强。
《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到。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到,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2、太阳钟也叫()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他认为_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
6、、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是凌晨开放,_芍药花_是上午开放,花是下午开放,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比如: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
二、选择题(16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 一年B 一个月 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早晨 B中午 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上午 B下午 C夜晚三、问答题:(20)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2、写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实际情况)3、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一、填空题
下列物体(b、c、d、e、f)是光源,(c)是自然光源,(b、d、e、f)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萤火虫d.蜡烛e.电灯f.篝火g.玻璃幕墙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下列镜片(a、b、c、d、e)属于凸透镜,(f、g)属于凹透镜。
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5.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7.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8.阳光可以被分解为(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9.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红)色的。
10.请写出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磁铁的机械或物品(冰箱、文具盒)。
11.避免触电的方法有(不在高压线下钓鱼或放风筝;不在电线下晾衣服;不用湿抹布擦带电的电器;不能在插座上连接很多电器)。
12.常见的导体有(水、金属、人体)。
13.常见的绝缘体有(木头、纸、玻璃、塑料)。
14.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到一次心跳16.(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7.解释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作出的说明。
18.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还要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19.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题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西→东;长→短→长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
2.日晷是测量(B)的工具。
A.体积B.时间C.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B)。
A.一年B.一个月C.一周
5.新月指的是天上(C)。
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
6.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
A.早晨B.中午C.傍晚
7.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8.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A.早晨—中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9.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C)。
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10.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通常是(C)。
A.上午B.下午C.夜晚1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C)。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12.属于绝缘体的是(B)。
A.湿毛巾B.塑料剪刀C.人体13.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C)。
A.一节电池B.一根导线C.一个灯泡14.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B)。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1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C)。
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
四、连线图
把科学家的人名与他们各自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用线连起来。
毕达哥拉斯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柏拉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亚里士多德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
托勒密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
阿尔哈曾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
五、判断题
1.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
2.数学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
3.対霉烂苹果成因的正确解释是有微生物在苹果内繁殖。
(√)
六、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请在○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一元硬币 ○彩色纸 ●铁钉 ○布娃娃 ●铁制剪刀 ○塑料尺 ○球鞋 ●铁门
●长尾夹 ●冰箱门 ○木制铅笔 ○垒球
六、画图题
1.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见图1)
2.设计一个可以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
物体(或后脑勺)的潜望镜,请画出原理
图(见图2)
3.画出直筒模型内部的情况
七、填图题
在下图中正确标注呼吸器官名称
七、实验操作题
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八、问答题
1.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2.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3.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4.你知道能利用磁铁玩哪些游戏吗?把你想到的写出来(至少写三样)
答:如“磁性迷宫”、“捉老鼠”、“磁性钓鱼”、“小狗争吵”、“唐老鸭滑冰”、“蝴蝶飞舞”等
5.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
答: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只有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不停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6.你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什么?
答: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