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81.42 KB
- 文档页数:3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侯怡;魏丽蓉;李秀春【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56例HMD新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给予鼻塞式CPAP,对照组给予头罩吸氧,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39.3%)(P<0.01);治疗后两组PaO2、PaCO2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出血、气胸、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加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HMD患儿呼吸系统防御水平,快速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in treatment of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HMD).Methods:56 cases of HM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8)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8),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asal CPAP,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oxygen with head hood,then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ntra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89.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group(39.3%)(P<0.01).PaO2 and PaCO2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P<0.05),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pulmonaryhemorrhage,pneumothorax,pneumoni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Nasal CPAP and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fense level of respiratory system in children withHMD,quickly improve the indicators of blood gas,reduce the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cure rate,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4页(P297-299,302)【关键词】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措施【作者】侯怡;魏丽蓉;李秀春【作者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绵阳 621000;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新生儿疾病之一,发生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摘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生存率。
本研究通过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探讨其临床效果。
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不同年龄组别和疾病类型中的应用。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具有明显优势,为临庶防治该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临床效果、并发症、对照组、临床试验设计、优势、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泡膜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与肺部未完全成熟有关。
该病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目前,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疗效不尽相同。
为了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开展相关临床试验,比较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劣,并进一步探讨该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对患儿病情的改善和治疗效果。
具体而言,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1. 评估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包括其对氧合、呼吸功能、肺部影像学表现等的影响。
2. 比较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差异,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旨在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临床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原理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是一种常用于新生儿呼吸支持的治疗方法。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它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和生存率。
通过NCPAP治疗NRDS,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NCPAP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展开详细的探讨。
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概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一种由于肺部未充分发育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极早产儿或肺部未充分发育的足术早产儿。
其主要特征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塌陷,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患儿会出现呼吸急促、氧合不良、发绀、呼吸窘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儿来说至关重要。
2. NCPAP治疗原理NCPAP是通过鼻塞导管将正压氧气送入患儿呼吸道,使肺泡得以保持开放状态,提高患儿的功能残气量,改善氧合。
NCPAP还可以减少肺泡塌陷和呼吸道闭合,减轻呼吸负荷,提高呼吸肌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改善肺通气功能。
3. NCPAP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多项研究表明,NCPAP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NCPAP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氧合功能,降低患儿患有氧合不良的风险,减少发绀和呼吸窘迫的发生。
NCPAP可以帮助患儿减轻肺泡塌陷,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功能残气量,从而减少气道闭合和肺泡萎陷,有助于减轻呼吸负荷,提高呼吸效率。
NCPAP还可以降低对机械通气的需求,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NCPAP可以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加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促进肺泡的发育成熟,有利于患儿肺部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4. NCPAP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与传统的新生儿呼吸机通气治疗相比,NCPAP治疗NRDS的优势在于,NCPAP可以避免气道损伤和气压伤的发生,减少对机械通气的需求,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概率。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氧疗的婴儿身上。
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血管未完全发育和肺泡生成不足所致,导致肺泡内表面张力增加,导致氧气无法进入肺泡,最终造成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针对这一疾病,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原理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是一种通过鼻腔或鼻咽部持续给氧,并同时施加正压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正压气流通过呼吸道,改善肺泡内表面张力,打开闭合的肺泡,增加肺泡内氧气的通透性,从而改善肺透明膜病患儿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症状。
通过鼻塞式持续给氧,使患儿能够充分吸收氧气,从而减轻低氧血症的症状,提高氧合血红蛋白的含氧量,改善患儿的氧气供应。
在临床上,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通常被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中。
通过定期给予患儿持续的氧气和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症状,提高患儿的氧合血红蛋白含氧量,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比于传统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无需插管、无创伤等优点,更适合于新生儿的治疗。
针对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新生儿中,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症状明显减轻,氧合指数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通过使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新生儿在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上显著减少,康复速度明显加快。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效果显著等优势,适合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选取130例本院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接收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
对照组、观察组,各65例,予以患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血气指标与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PaO2、SaO2、pH较高,PaCO2较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
结论:新生儿发生肺透明膜病,对其进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其血气指标的好转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提高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全面护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在短时间内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情况,其诱发因素较复杂,包括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儿、剖宫产、围产期窒息等。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新生儿肺泡内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质逐渐缺乏,从而使肺泡发生进行性萎陷,发生肺透明膜病[1-2]。
在此类患儿中,临床多予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主要通过附着在鼻子上的面罩输送出空气,对患儿呼吸道施加一定压力,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认知上的缺乏加上疾病造成的痛苦等,患儿很容易出现抗拒行为,不利于疾病的康复[3-4]。
为了推动患儿的治疗与康复进程,需加强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使患儿积极配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纳入130例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干预下展开分组。
对照组(n=65)男39例、女26例;日龄2~28d,平均(15.28±2.64)d;病程1~7d,平均(4.05±0.13)d。
观察组(n=65)男38例、女27例;日龄3~27d,平均(15.39±2.56)d;病程1~8d,平均(4.16±0.17)d。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透明膜病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新生儿肺炎及透明膜患儿应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用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此疾病患儿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28例。
对常规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应用CPAP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新生儿肺炎及透明膜患儿应用CPAP治疗方式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为患儿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关键词】CPAP;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透明膜病;疗效机械通气、抗感染治疗是肺炎及透明膜患儿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
但是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在应用中可能会对患儿的肺部造成损伤。
而CPAP治疗方式的应用,则可帮助有效避免出现肺萎陷,尽量减少高浓度氧气的肺部损伤,为患儿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促进其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为了探究对新生儿肺炎及透明膜患儿应用CPAP治疗的效果,文章选取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此疾病患儿56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56例新生儿肺炎及透明膜患儿。
在56例患儿中,男29例,女27例。
出生体重低于2.5kg,胎龄27~32周。
依照随机方式对56例患儿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2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1.2.1 常规组治疗方式对常规组患儿采用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法,促使其肺部逐步趋于成熟。
1.2.2 观察组治疗方式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CPAP治疗方式,具体操作为:依照患儿的鼻腔大小为其选取一个适宜的鼻塞,将其固定于鼻部。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早产儿或胎龄不足的婴儿。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所致,导致肺泡和毛细血管间质处于不真空状态,引起呼吸功能障碍。
NRDS 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呼吸频率增加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针对NRDS的治疗措施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氧疗、呼吸道正压治疗等。
在呼吸道正压治疗方面,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被广泛使用,在改善肺气体交换、减少肺部压力损伤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对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验证。
本研究旨在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选择。
此外,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丰富的治疗选择,提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最终改善患儿的预后,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3 研究意义通过对这一治疗方法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该研究有望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新的突破。
最重要的是,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更多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本研究的意义是深远而重要的。
2. 正文2.1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原理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给予正压氧气,促进肺泡膨胀,增加肺泡内气体交换面积,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提高氧合作用。
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分析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
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34例胎龄为33~36周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给予NCPAP治疗,观察早产儿在NCPAP前及NCPAP 6h后的疗效。
结果实施NCPAP通气6h后,早产儿青紫消失,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降至(56.8±4.9)次/min(bpm),心率降至(145.2±10.4)bpm,吸入氧浓度下调至38.5%±5.3%,而经皮氧饱和度反而升至94.8%±2.5%,动脉血氧分压升至(8.5±0.7)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至(5.6±0.5)kPa,与应用前数值分别为(68.9±7.6)bpm,(162.2±12.7)bpm,50.7%±6.6%,86.4%±4.2%,(5.8±0.9)kPa,(6.7±0.6)kPa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应用NCPAP期间无1例发生明显并发症。
结论NCPAP对轻症新生儿RDs有良好疗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作者单位:411228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 syndrome,MRDS),多发生于早产儿。
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
早产儿由于肺发育尚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因此如何预防肺泡萎陷,保证良好的通气是早产儿娩出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鼻式持续气道正压(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s pressure,NCPAP)通气可以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呼吸功耗,从而可以用于治疗NRDS。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 TTN)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出生后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目前,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就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的原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羊水吸入所致,羊水中的润滑物质在肺泡内形成透明膜,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呼吸道狭窄,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是通过给氧和正压的联合作用,改善患儿氧合,排除二氧化碳,促进肺泡成分的重分布,防止复发性肺出血的发生,从而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二、临床疗效观察1. 临床症状改善经过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呼吸频率逐渐降低,吸氧量减少,面色逐渐红润,呼吸平稳,体温稳定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2. 血气分析改善治疗后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pH值逐渐恢复正常。
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对改善患儿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具有显著疗效。
3. 住院时间缩短经过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后,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大幅缩短,减轻了患儿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安全性评估1. 正压给氧无创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采用无创性的鼻塞式接口,采用合适的呼吸气流可以减小对鼻腔和咽喉黏膜的刺激,降低患儿呼吸不适的感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无严重并发症临床观察显示,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不会增加患儿的呼吸负担,也不会对心血管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四、治疗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NRDS)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氧合障碍和顽固性鼻塞。
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机械通气、呼吸道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应用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近年来,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简称NCPAP)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就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在新生儿NRDS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综述。
一、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的原理及优点NCPAP是一种通过提供持续的正压气流来保持呼吸道开放和改善通气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将氧气和/或空气混合物输送到婴儿鼻腔或鼻腔内的鼻塞,产生持续的正压,从而避免肺泡塌陷,并提高肺通气和氧合。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通气和其他治疗方法,NCPAP具有操作简便、侵袭性小、适应症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1. 呼吸困难缓解:NCPAP能够有效改善肺部顽固性鼻塞,减少肺泡塌陷和通气不足,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 降低机械通气率:通过NCPAP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NRDS患儿需要机械通气的比例,降低机械通气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3. 预防并治疗肺出血:NCPAP能够有效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维持肺泡的开放状态,预防和减轻肺出血的发生。
4. 降低氧依赖时间:通过NCPAP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NRDS患儿的氧依赖时间,缩短疾病的恢复周期,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5. 改善预后:NCPAP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NRDS的临床症状,还能够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1. 注意接触皮肤的保护:使用NCPAP治疗时,应定期检查鼻塞的位置和配合辅助用品,保持婴儿的面部肌肉松弛,避免对皮肤的摩擦和损伤。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黄仍心【摘要】 目的 探索护理干预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
方法 102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塞式NCPAP,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PaO 2/FiO 2)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黏膜损伤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等。
结果 治疗后, 两组PaO 2和PaO 2/FiO 2得到显著提高, PaCO 2有效下降;实验组PaO 2和PaO 2/FiO 2明显高于对照组, PaCO 2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鼻黏膜损伤率、住院天数和治疗费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31%, 家属满意度为90.2%高于对照组的66.67%、74.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鼻塞式NCPAP 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干预DOI :10.14164/11-5581/r.2017.09.080Analysis of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treated with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HUANG Reng-xin. Guangdong Province Enpi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Enping 5294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treated with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 Methods A total of 102 newborns with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CPA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lso received nursing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were made on 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 (PaO 2),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 2), oxygenation index (PaO 2/FiO 2)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cidence of nasal mucosa dam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rapy cost, treatment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members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aO 2 and PaO 2/FiO 2, effectively decreased PaCO 2.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PaO 2 and PaO 2/FiO 2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PaCO 2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cidence of nasal mucosa dam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rapy cos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84.31%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members as 66.67% and 74.51%,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show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in 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treated with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Key words 】 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ursing intervention影响. 医药前沿, 2016, 6(25):4427-4428.[17] 刘冬平.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1):101-102.[18] 练满娇.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32(3):118-120.[收稿日期:2017-03-07]作者单位:529400 广东省恩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被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皮肤黏膜青紫、呼气性呻吟声以及呼吸衰竭[1]。
本研究将其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鼻塞式NCPAP 联合用于治疗肺透明膜病(HMD), 比较同常规疗法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于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治疗的102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1例。
实验组男22例, 女29例, 平均胎龄(33.8±3.0)周, 平均体重(1.7±0.4)kg。
对照组男28例, 女性23例, 平均胎龄(32.9±3.6)周, 平均体重(1.6±0.5)kg。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后气管内注射肺磷脂注射液再进行常规鼻塞式NCPAP。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治疗。
护理干预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适时调整NCPAP压力、保持气流温湿度适宜和经常性维护NCPAP管道等[2-4]。
1. 3 观察指标 评价指标为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PaO2、PaCO2、PaO2/FiO2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黏膜损伤发生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和PaO2/FiO2比较 两组间治疗前PaO2、PaCO2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 两组PaO2和PaO2/FiO2得到显著提高,PaCO2有效下降;实验组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鼻黏膜损伤和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鼻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和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和PaO2/FiO2比较( x-±s)组别例数PaO2(mm Hg)PaCO2(mm Hg)PaO2/FiO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5145.62±5.98 85.26±12.04a60.59±5.35 41.65±4.81a182.3±28.2 392.6±69.4a 对照组5146.74±6.1580.69±10.2259.08±6.0243.74±5.33184.6±26.8364.2±61.8 t-0.9324 2.0665 1.3389-2.0789-0.4222 2.1825P0.350.040.180.040.670.03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1 mm Hg=0.133 kPa表2 两组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鼻黏膜损伤和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例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鼻黏膜损伤总有效实验组518(15.69)6(11.76) 43(84.31)对照组5117(33.33)15(29.41)34(66.67)χ2 4.2919 4.8571 4.2919P0.040.030.04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表3 两组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和家属满意度比较[ x-±s, n(%)]组别例数住院天数(d)治疗费用(万元)家属满意度实验组51 15.4±3.4a 1.78±0.86a46(90.2)a对照组5118.7±4.6 2.14±0.7538(74.51)t/χ2 4.1200 2.2530 4.3175P0.010.030.04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3 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见病、多发病;研究显示, 胎龄在23~25周的早产儿肺透膜病的发生率高达91%, 随着胎龄的增长, 30~31周胎龄的早产儿肺透膜病的发生率降至52%左右[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