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处理预防
- 格式:pptx
- 大小:567.39 KB
- 文档页数: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作者:王宝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11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
结果: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全部并发症好转或治愈。
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可有效地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单纯PTCA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及急性闭塞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但冠脉支架植入术后会有许多并发症,如支架内血栓的形成、低血压、拔管综合征、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减轻因并发症所引起的危害,已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2008年4月一2009年4月共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12例,发生并发症14例,均及时发现和迅速处理,康复出院,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12例患者中,男75例,女37例,临床诊断心绞痛86例,心肌梗死26例,均行冠脉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行冠脉内成形术。
其中14例患者发生术后再狭窄、拔管综合征、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不同的并发症。
以上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很快得到纠正,均痊愈出院。
2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2.1 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是支架植入术最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术后24小时内及2周内或置入多个支架患者。
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状动脉持续痉挛,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或血管闭塞[1],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脉痉挛的常见诱因。
持续剧烈的冠脉痉挛可导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
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摘要:介入性心导管术在当前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能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但是同时,使用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心血管疾病也会造成一些血管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种类繁多,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与恢复所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介入性心导管术对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护理措施。
关键词: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引言介入手术在临床当中因为其手术成功率高,面对的患者范围广泛和手术危害小,治疗安全性高等特点,受到临床治疗的欢迎。
而介入性心导管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疾病,在当前的临床心脏治疗中,介入性心导管术已经成为主流的心脏治疗方式,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极大地提高了心脏疾病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
但是无论什么手术,都会伴随着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和组织,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的生理机能明显下降,因此在使用介入性心导管术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护理措施。
1.介入性心导管术概述介入性心导管术指的是利用微创技术,将导管从周围血管插入导管,导入心腔或者大血管各处的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相比起传统的心导管术,介入性心导管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不用制造大面积创口,并且治疗的安全性高。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介入性心导管术有经皮冠状内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定向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DCA)、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吸术、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等。
在临床上尽管介入性心导管术本身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但是同任何侵入性检查一样,危险性还是存在的。
外周血管并发症较为常见,总发生率约为6%,包括血管损伤、出血、动静脉瘘以及血栓性并发症等。
血管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的损伤和致残,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介入性心导管术在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股动脉穿刺术,即在股动脉进行穿刺和导管插入,利用动脉血输送的过程,将药物或者医疗器械运输到心脏中,因为股动脉相对较大,运输能力强,并且穿刺造成的损伤也较小。
血管性介入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鲁恩洁;梅雀林;李彦豪;陈勇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1998(17)3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材料与方法:1994年1月~1997年10月,我科对1445例患者实施了1713次血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结果: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18例,发生率以病例数计为1.24%(18例/1445例),以介入次数计为1.05%(18例/1713次)。
其中非离子型造影剂过敏1例,气胸6例,脑血管痉挛与急性脑梗塞4例,肺栓塞3例,穿刺部位大血肿2例,大血管破裂2例。
结论:血管性介入诊疗术中可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需引起术者注意,一旦发生。
【总页数】3页(P168-170)
【关键词】血管性介入术;并发症;诊断;处理
【作者】鲁恩洁;梅雀林;李彦豪;陈勇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3
【相关文献】
1.血管性介入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J], 王吉林
2.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J], 赵晴;李海平
3.慢性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严重并发症及处理1例 [J], 李志家;杨涛;梁克
4.慢性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严重并发症及处理1例 [J], 李志家; 杨涛; 梁克
5.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J], 郑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介入诊治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张昕;龚开政;王顺娣;李爱华;何黎民;张振刚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5(025)004
【摘要】我院近两年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756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2.91%。
现就其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550-550,558)
【作者】张昕;龚开政;王顺娣;李爱华;何黎民;张振刚
【作者单位】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扬
州,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05
【相关文献】
1.80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治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J], 陈新建;李新艳;李霞
2.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J], 陈风
3.冠心病介入诊治外周血管并发症七例报告 [J], 王浩;朱智明;费宇行;高连如
4.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J], 郑斌
5.经皮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治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 [J], 闫丽;许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摘要】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对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病人进行积极治疗与护理。
[结果]20例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地缓解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并发症;护理自1989年campeau首次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和1993年kiemeneij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s,tci)[2]以来,因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优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已成为一种趋势。
但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亦有其特有的并发症,我科自2009年广泛开展tci以来,出现20例外周血管并发症,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病人均顺利康复。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病人均为经冠脉造影确诊后行支架术的择期手术病人,男12例,女8例;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时间为术后4 h~8 h,其中2例为术后4 h诉术侧手臂疼痛明显,体查发现前臂至肘关节上5 cm肿胀、变硬;1例术后5 h发现右侧胸部以乳头为中心局部10cm×8 cm肿胀,右肩部及腋下皮下淤血,无疼痛,3例术后8 h诉右上臂疼痛明显,体查发现肘关节上6 cm的右上臂和右肩部肿胀、变硬;另14例为术后5 h~8 h出现前臂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随后逐渐进展为出现皮下淤血。
1.2 结果经过严密观察,及时处理,1例病人形成皮下血肿,经50%硫酸镁溶液湿敷加频谱照射5 d后痊愈;20例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顺利康复出院。
2 护理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桡动脉支架术病人由介入室返回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后,除严密观察术口有无渗血、指端血液循环等外,还要注意整个右上肢的情况,特别是病人主诉术侧上肢疼痛或不适时应及时查看,一旦发现局部肿胀、皮下淤血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