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24时计时法 6
- 格式:ppt
- 大小:787.50 KB
- 文档页数:18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3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3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6单元3节,内容是24时计时法。
我们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入这个概念,然后讲解24时计时法的规则,并通过例题来展示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我们会有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掌握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规则,掌握转换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来引入24时计时法,比如说一个孩子每天下午3点放学,然后回家的路上花了1小时,我会问学生:当孩子到达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计时法来表示时间。
2. 讲解24时计时法:我会解释什么是24时计时法,以及它的规则。
24时计时法是一种以24小时为一天的计时法,从0时开始,到23时结束。
在24时计时法中,下午的时间需要加上12小时,比如说下午3点在24时计时法中就是15时。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展示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比如说,如果一个学生下午2点开始做作业,晚上7点完成,我会让学生写出这个时间在24时计时法中是如何表示的。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4时计时法:0时 23时上午时间不变下午时间加12小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上午9点b) 下午3点c) 晚上8点答案:a) 9时b) 15时c) 20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还不错,但在运用上还有一些困难。
24小时计时法【学情与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这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理解24时计时法。
【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1日=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能力教学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注意过电视、电台、营业点的报时或表示时间的方法吗?上午9时、晚上9时一样吗?比如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是几时播出?(晚上7时还可以怎样表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表示时间的新方法:24时计时法。
二、合作、交流、引导,认识24时计时法1、观察、拨动你们手中的时钟,展开想象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走几圈,经过多长时间?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24时计时法1)、你们的爸爸、妈妈上夜班时经常讲上0点版。
“0点”是几点。
2)、除夕夜0点的钟声指几点。
(一天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24时计时法。
)三、交流、引导,学习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1、观察课本钟表,里外两圈数字有什么联系。
(里外先差12,外面是24时计时法。
)2、在实际生活中,钟面上只有第一圈的数,咱们又怎样利用刚才找到的两圈的关系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呢?3、出示一个9时的钟面:这是什么时候?(学生引起争论:上午9时和晚上9时)师:这个时刻既可以表示上午9时,也可以表示晚上9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2节【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知道其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 学会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增强时间观念。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24时计时法中的时间表示方式,并进行准确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时钟模型、时间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时钟模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普通计时法,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4时计时法。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时钟模型和一些时间卡片。
- 任务:小组内通过操作时钟模型,观察并记录下不同时间点时钟的指针位置,然后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这些时间。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总结出24时计时法的规则和特点。
3. 讲解与示范(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详细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规则。
- 示范如何将普通计时法的时间转换为24时计时法,并展示一些例子。
4.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他们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给定的时间。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5. 小组活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安排的场景。
- 每组选择一个场景,如“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使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各个活动的时间。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时间表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