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_1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83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总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
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课时1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影响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人民的抗争:(1)黄海大战和反割台斗争。
(2)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的过程、特点及评价。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地位和影响。
[主干梳理]考点一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②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
(2)过程⎩⎪⎨⎪⎧①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②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③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④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⑤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①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1讲1840~1894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2017·安徽合肥一模)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该规定(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得到扭转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解析:D 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允许英商在广州自由经商,据所学可以推知这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其产生是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材料与之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英国扭转了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税问题,故C项错误;由“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
2.(2017·河南濮阳一模)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解析:C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战后广州对外贸易衰落的主要原因,故A 项错误;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只有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全国对外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上海,严重冲击了广州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大部分劳动者,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3.(2017·河南洛阳联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廷的特殊国情;当清廷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
板块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第1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解析:C “新约”是指《马关条约》,“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指的是割让澎湖列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输此巨款”指赔款两亿两白银,“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设工厂,方便了其对华资本输出。
结束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是《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是《南京条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C项正确;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沙摸底)“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
”材料旨在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近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C 材料中“中国近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近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C 项正确。
3.(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D 从材料中的“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14讲1840—1894年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昌平二模)一位历史学家写道:“从民族的历史看,军事失败不是民族的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白失败的原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文中的军事失败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2017北京东城期末)《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
”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2017北师大附中期中)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①允许外国公使进京、②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③增开天津为商埠,分别对应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B.《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4.(2016北京通州期中)著名学者田秉锷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认为:“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
”下列各项中,最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A.以“拜上帝会”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5.(2018北京海淀期中)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
”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C.“中国人和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6.(2015北京六十六中期中)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史版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4讲 1840-1894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黑龙江黑河月考)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协定关税B.勒索大量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答案 A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项。
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因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而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然难以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割占香港岛强占香港,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驰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答案 A解析根据表格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知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畴,A项正确。
B项“全民”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3.(2019·云南铜仁一中月考)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