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1讲 戊戌变法课时作业练习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9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九)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A.中体西用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答案 B解析维新变法出现在甲午战争后,是民族危机加深之后中国人的对策,故B正确。
2.(2017·杭州高二期末)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C.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答案 C解析根据“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可知国家大权掌握在议会手中,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3.(2018·珠海模拟)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该历史现象应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答案 B解析维新变法时期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
4.(2017·吉林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文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
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触动了诸多读书人的利益。
5.读下图,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
戊戌变法双向细目表一. 选择题(20个题、每个题3分,共60分)1.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
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
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3.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支持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巩固清朝统治C.巩固中央集权 D.实现民主共和4.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
下列关于梁启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康有为变法的得力助手B.提出“民权论”C.与康有为年龄相当,交情莫逆,并称“康梁”D.其主张动摇了君主专制思想5.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6.南学会是1898年在湖南长沙出现的一个团体,其成员大多数是青年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这个团体的性质属于( )A.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 B.资产阶级维新派组织C.地主阶级洋务派 D.地主阶级顽固势力7.保国会的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其中保“教”指的是( )A.天主教 B.路德教C.儒教D.佛教8.维新派和顽固派就教育制度曾展开过激烈的论战,但他们也有一致性,这主要指维新派的教育制度与顽固派的教育制度的相同点是( )A.都是培养所需人才B.都主张读“五经”、“四书”C.都主张发展西式教育D.都主张培养多种人才9.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9 4 戊戌政变课时作业及答案[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4[戊戌政变]课时作业及答案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 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1. (2021·烟台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A. 设立京师大学堂B. 废除八股C. 派留学生出国留学D. 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 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 光绪帝没有实权B.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 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 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 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 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 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4.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 百日维新B. 戊戌政变C. 清末新政D. 预备立宪5. (2021·苏州高二检测)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6.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第4课戊戌政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A、B、C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派,而非受他人指使。
答案 D2.维新派竭力游说外国公使,希望得到支持,结果无果,这说明 ( )。
A.维新派缺乏群众基础B.维新派实力弱小C.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道路D.列强与守旧势力关系密切答案 C3.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解析本题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项。
题干中明确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项。
答案 D4.袁世凯两面派手法的主要表现是 ( )。
①对维新派和光绪帝信誓旦旦②掌握新建陆军③暗中与守旧势力勾结④支持维新变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在维新变法过程中袁世凯对待维新势力和守旧势力的态度。
根据所学知识,只有①③符合要求。
答案 D5.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害了倡导维新变法的六位人士,其中有( )。
A.康有为B.梁启超C.光绪帝 D.谭嗣同答案 D6.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 (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答案 C7.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 ( )。
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其核心主张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④使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深刻全面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测试试题(有答案)中国近代史中的几次改革运动对新中国都有这重大意义,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二历史戊戌变法测试试题(有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测试试题(有答案)专题测评一、选择题1.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解析:准确理解“商战”的含义,就能看到其根本目的。
答案:D2.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解析: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项是革命派的思想,D项是顽固派的思想。
答案:B3.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④发起公车上书A.③④②①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解析: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1895年7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1898年,组织保国会。
答案:A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解析:“民主”“民权”是资产阶级的主张,而四个选项同资产阶级有关的只有C项。
答案:C5.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解析:C项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
答案:C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核心主张就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选择了。
高三历史戊戌变法单元复习题及答案推荐文章高三历史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题及答案热度:北师大版初二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评价训练题热度:北师大版初二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评价训练题及答案热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热度:在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历史戊戌变法单元复习题,希望对你有用。
高三历史戊戌变法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A.中国的政局B.资本主义的发展C.清政府的态度D.中国的自然条件2.《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向中国提供借款,这主要是因为列强可以借此①掠夺中国的关税收入②获取高额回扣和利息③获取更多的政治特权④成为侵华霸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3.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A.争相给清政府贷款B.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C.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4.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5.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8.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9.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10.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9.4 戊戌变法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百日维新之初,慈禧太后颁布了三条上谕:“一、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二、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
”这表明慈禧太后()。
①只是有条件地支持变法②牢牢地控制着人事权③做好随时镇压维新派的准备④仍然掌握着清政府的实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慈禧太后上谕的内容反映出她压制维新派,对变法持反对态度。
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B2下列叙述与湖南巡抚陈宝箴有关的是()。
①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培养人才②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③在湖南积极推行新政④被光绪帝任命为军机章京,负责办理新政事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国闻报》的创办者是严复;在百日维新时,陈宝箴是湖南巡抚,不在北京任职。
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3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无关。
答案:C4某班同学在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学习时,绘制了下面的一幅图画,该画最好命名为()。
A.戊戌政变B.志士悲歌C.晚清丧钟D.君子之度解析:题目中的图画再现了变法志士谭嗣同慷慨赴死以警醒国人的场面。
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无力回天”的感叹,又表现出这一派别在封建势力的镇压面前无可奈何。
综合上述分析,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答案:B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
”这反映出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目的C.变更国体的意向D.建立民主的期望解析:光绪帝是封建皇帝,他学习西方,“补我所未及”,就是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单元检测(九)(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答案』 A『解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
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倡导者主张权力来自人民,即民主政治。
中国最早倡导民主政治的是维新派。
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 C『解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资本寻找投资场所,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利用“利益均沾”的原则,一并享受,因而它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4.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家,文章之国,所以你写书也好,你研究学术也好,传达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假如你能写出一篇,一个准确地反映一个时代问题的大文章,那确实是会风行天下,洛阳纸贵。
依次推论,19世纪末能够准确反映中国的时代问题并风行天下的大文章应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民报·发刊词》『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依据19世纪末与反映时代问题进行推论,符合题目要求的是C。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9 戊戌变法练习人民版选修1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求御外之术,唯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
——《李鸿章传》材料二严复说:“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家、革新家大久保利通说:“英、美、法等国的开化,高我数层,(日本无论如何模仿)也望尘莫及,我认为德、俄两国必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准绳。
”——《明治维新史》材料四康有为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康有为向皇帝提出改革方案:政治方面要求“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
——《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提出“道器兼备”的含义是什么,实践的结果又如何?(2)材料二中严复提出的“治标”和“治本”的含义各是什么?与李鸿章提出的“道器兼备”有什么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日本政治家主张效法德、俄,而康有为主张中国应“以日本为图样”。
解析:解答本题要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及所学知识逐问回答,注意语言要准确,有条理。
答案:(1)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19世纪60~90年代领导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但甲午战败宣告其破产。
(2)“治标”指学习西方的技术,“治本”指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两者性质不同,严复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3)德、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且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日本是在天皇的领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变革。
康有为认为日本因变革而强盛,并且是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也应该向日本学习,在君主的领导下进行变革。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具备。
第51讲戊戌变法(时间:45分钟)1.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给出了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完成下列要求:(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2.从不同视角看待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8年)……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促进外国在中国的影响,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并刺激经济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钱乘旦在《论明治维新的失误》论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
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
”陈旭麓认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一作者认为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两位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第51讲戊戌变法
(时间:45分钟)
1.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给出了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2.从不同视角看待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8年)……年轻而思想开放的光绪帝被他们的思想打动,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障国民自由,根除腐败,重塑教育体制,促进外国在中国的影响,使军事力量现代化,并刺激经济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钱乘旦在《论明治维新的失误》论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以发动战争开始,而以彻底失败为止。
它想以争夺世界与万国对峙,结果却被万国所不齿。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现代化的早期努力,其一切失误均在战争中暴露无遗。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可以知道那是一次不彻底的现代化努力。
”陈旭麓认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作者认为光绪帝启动了“一个全面改革的计划”,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两位作者均认为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各有成败。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