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翼下颌间隙感染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2
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治疗
*导读: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
……
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
【治疗措施】
翼下颌间隙脓肿的切开引流,可从口内或口外进行。
口内切开因受张口度的限制,较少采用;口外途径,具有易于暴露间隙及姿势引流的优点。
口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臂稍外侧,纵行切开2~3cm,血管钳钝性分离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
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类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剥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用盐水或1%~3%双氧水冲洗脓腔以盐水纱
条堵塞,次日交换敷料以橡皮管或橡皮条引流。
第1 页。
下颌下间隙感染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下颌下间隙感染症状,尤其是下颌下间隙感染的早期症状,下颌下间隙感染有什么表现?得了下颌下间隙感染会怎样?以及下颌下间隙感染有哪些并发病症,下颌下间隙感染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下颌下间隙感染常见症状: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软组织肿胀、张口困难*一、症状1.舌下间隙(口底间隙)感染通常发生在拔牙3~4天后,原发灶附近的口腔组织局部疼痛和触痛明显,并渐出现口底部肿胀,肿胀可扩展至舌,将舌推向上方。
有渐进性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检查咽门仍然可见。
在颏下三角向上向后扪诊时触痛明显,但颈部无肿胀。
这种局限性的脓肿,如能及时从口底或牙槽突引流,可很快恢复。
如未及时引流,感染加重,一旦穿透下颌舌骨肌,累及颌下间隙和颈部,即成为口底蜂窝织炎(Ludwigs angina)。
2.口底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蜂窝织炎、卢德维咽峡炎) 感染由舌下间隙穿透蔓延;或为第2、第3磨牙的感染直接扩散所引起,其特点是感染发展非常迅速,主要表现为颌下间隙的木板样蜂窝织炎,而无脓肿形成。
蜂窝织炎的边界清楚,常为双侧性。
蜂窝织炎产生坏死伴浆液血性脓性浸润,脓液很少或不明显。
蜂窝织炎侵犯结缔组织、筋膜和肌肉,但不侵犯腺体组织。
炎症是直接蔓延扩散的,而不是通过淋巴途径扩散。
在舌下间隙感染的基础上,病情急速发展。
舌后部更推移向上向后,涉及腭部,致舌运动不灵,舌部可见到牙齿的压痕,口底部亦肿胀充血,但咽部无明显变化,检查时不能见到咽门。
下颌弓外的软组织肿胀和坚硬,下颌几乎不能活动;舌根部和舌骨的任何活动都可引起剧烈疼痛。
患者口腔呈微张开状态,且不能吞咽,唾液和黏液积于咽部并外溢。
严重者可发生喉部水肿,出现声嘶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道阻塞。
当感染扩散至颈部时,颈前部及两侧呈弥漫性肿胀,向下可达锁骨处,肿胀严重且蔓延较广,皮肤呈暗红色,触之甚硬,按压有凹迹,无波动感。
穿刺多无脓液。
患者有寒战、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周围潜在间隙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这些间隙包括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颞下间隙等。
颌面间隙感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颌面间隙感染可扩散至邻近间隙,甚至引起全身严重并发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细菌通过牙髓腔、根尖孔等途径扩散至周围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因龋齿未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细菌感染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进而引起咬肌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 儿童的颌面间隙感染多由腺源性感染引起。
常见的感染源有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细菌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颌面间隙。
- 例如,一个小孩因患扁桃体炎,炎症扩散至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 颌面外伤、拔牙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颌面间隙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在拔牙后,伤口未得到妥善处理,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翼下颌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 例如,一位患者患有腿部疖肿,细菌通过血液传播至颌面,导致颞下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 疼痛:感染部位出现明显的疼痛,疼痛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持续性胀痛或跳痛,患者常难以忍受。
- 肿胀:感染间隙周围组织出现肿胀,皮肤发红、发亮,触之有硬结。
随着病情的发展,肿胀可逐渐加重,范围扩大。
- 张口受限:由于感染累及咀嚼肌等组织,患者会出现张口受限的症状。
张口度逐渐减小,严重时甚至无法张口。
- 压痛:在感染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按压时疼痛加剧。
2.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
发热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所致。
-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颌下间隙感染,颌下间隙感染的症状,颌下间隙感染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颌下间隙感染是指颌下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颌下区丰满,淋巴结肿大、压痛。
疾病病因一、病因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位于颌下三角内,间隙中包含有颌下腺,颌下淋巴结,并有颌外动脉、面前静脉、舌神经、舌下神经通过。
该间隙向上经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间隙相续;向后内毗邻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向前通颏下间隙;向下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动脉三角和颈前间隙相连。
因此颌下间隙感染可蔓延成口底多间隙感染。
多见于下颌智齿冠周炎,下颌后牙尖周炎、牙槽脓肿等牙源性炎症的扩散。
其次为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
化脓性颌下腺炎有时亦可继发颌下间隙感染。
症状体征一、症状1、病史成人有下颌磨牙化脓性根尖周炎、下颌智齿冠周炎史,婴幼儿、儿童多能询问出上呼吸道感染继发颌下淋巴结炎病史。
2、临床表现颌下三角区炎性红肿、压痛,病初表现为炎性浸润块,有压痛;进入化脓期有跳痛、波动感、皮肤潮红;穿刺易抽出脓液。
病人有不同程度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表现。
3、鉴别诊断急性化脓性颌下腺炎,常在慢性颌下腺炎的基础上急性发作,它了表现有颌下三角区红肿压痛及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加的急性炎症体征,但多不形成颌下脓肿,并有患侧舌下肉阜区、颌下腺导管口红肿,压迫颌下有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
摄X线口底咬片多能发现颌下腺导管结石。
多数颌下间隙感染是以颌下淋巴结炎为其早期表现,临床表现为颌下区丰满,检查有明确边界的淋巴结肿大、压痛。
化脓性颌下淋巴结炎向结外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
颌下间隙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为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按压有凹陷性水肿。
脓肿形成后,中心区皮肤充血,可触及明显波动。
颌下间隙因与舌下间隙相续,感染极易向舌下间隙扩散,此时可伴有口底后份肿胀,舌运疼痛,吞咽不适等症状。
用药治疗一、西医颌下间隙形成脓肿时范围较广,脓腔较大,但若为淋巴结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可局限于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内,则切开引流时必须分开形成脓肿的淋巴结包膜始能达到引起的目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也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散性化脓性炎症。
如感染局限则称为脓肿。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各类型的间隙感染,其中包括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咽旁前间隙。
本指南不适用口腔颌面部重症、复杂的多间隙感染。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全身反应:轻症者全身无明显反应,重症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时,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2.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发硬、有压痛,可有可凹陷性水肿或波动感。
并伴功能障碍,如开口或吞咽困难、呼吸道梗阻等。
(二)专科检查检查可发现感染的典型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感染中心区域可出现可凹陷性水肿;若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感。
可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三)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平片检查:标准牙片可以显示患牙牙体、根尖周、牙周的情况。
曲面体层片对于病灶牙的定位很有帮助,并对颌骨骨髓炎病变范围、破坏程度或形成死骨的部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CT和MRI检查:脓腔在增强CT上显示为环状增强影像,而脓腔内部则显示为密度较低区域。
与螺旋CT相比,锥形束CT成像较快且辐射剂量更小,也可用于感染的检查。
但锥形束CT对骨和牙齿等高密度组织显像较好,而对于软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显像较差。
MRI检查可对深部脓肿进行较好的诊断,但其对骨骼和牙齿等结构的显示不如螺旋CT。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脓肿,但适用于较为浅表的脓肿。
此外,超声还可以引导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手术。
2.实验室检查在炎症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增高。
在重度感染或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之后,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加,但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出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感染性发热、食欲不振、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白细胞增多
常表现为极性炎症过程。
感染的性质可以是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感染位置可以是表浅的或深在的,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经阻力较小的组织扩散至其他间隙,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化脓性感染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反映严重者,全身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百细胞计数升高、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明显,但局部软组织有广泛性水肿,甚至产生皮下气肿,可触及捻发音。
全身中毒症状较化脓性感染明显,短期内可出现全身衰竭,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有时低于正常,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牙源性感染的临床症状表为较为剧烈,多继发与牙槽脓肿或骨髓炎之后,早期即有脓液形成;而腺源性感染炎症表现较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然后进入化脓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
成年人症状相对较轻,婴幼儿有时表现极为严重。
感染发生在浅层的间隙,局部体征极为明显,炎症化脓局限时可扪及波动感。
发生在深层的间隙感染,由于核骨周围与口底的肌和筋膜致密,局部体征多不明显,即使脓肿形成,也难扪出波动感,但局部有凹陷性水肿压缩痛点。
疾病病因(点击查看详细内容)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如下颌第三
磨牙冠周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等;其次是腺源性感染,可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扩散所致,在婴幼儿中多见。
继发与创伤、面部疖痈、口腔溃疡和血源性感染者已少见。
间隙感染的病原菌以溶血性四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少见。
翼下颌间隙感染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属部位:口就诊科室:口腔科病症体征:颌骨关节痛,牙痛,持续发烧疾病介绍:什么是翼下颌间隙感染?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那,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怎么回事?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还有从邻近间隙感染扩散而来,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症状体征:翼下颌间隙感染有哪些症状?翼下颌间隙感染有什么症状?常是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处粘膜水肿,下颌支后缘梢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
由于翼下颌间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脓肿已形成,亦难由临床直接触及波动,常需穿刺方可确定,因而常易延误诊断,致使炎症向邻近间隙扩散、可形成颞下、咽旁、颌下、颌后等多间隙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
化验检查:翼下颌间隙感染要做什么检查?口内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口外可见下颌支后缘及下颌角内侧丰满有压痛。
穿刺:穿刺经翼颌韧带外侧刺入后沿下颌支内侧进入该间隙,或从颌后刺入到该间隙抽脓可明确诊断,也是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检查项目。
鉴别诊断: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诊断方法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诊断科根据病史症状进行口腔检查,还可以通过穿刺进行诊断。
1.病史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史。
2.翼下颌韧带区红肿压痛十分明显;下颌角内侧、颌后下颌支内侧肿大压明显;颧弓下部肿胀。
病人发烧、白细胞增高。
穿刺经翼颌韧带外侧刺入后沿下颌支内侧进入该间隙,或从颌后刺入到该间隙抽脓可明确诊断。
并发症:翼下颌间隙感染的并发症翼下颌间隙感染的并发症有哪些?炎症向邻近间隙扩散、可形成颞下、咽旁、颌下、颌后等多间隙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
治疗用药: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治疗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翼下颌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翼下颌间隙脓肿的切开引流,可从口内或口外进行。
如何诊断翼下颌间隙感染
*导读: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
……
翼下颌间隙感染是指翼下颌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是张口受限、嚼咀吞咽疼痛
【诊断】
1.病史有急性下颌智齿冠周炎史,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史。
2.临床表现翼下颌韧带区红肿压痛十分明显;下颌角内侧、颌后下颌支内侧肿大压明显;颧弓下部肿胀。
病人发烧、白细胞增高。
穿刺经翼颌韧带外侧刺入后沿下颌支内侧进入该间隙,或从颌后刺入到该间隙抽脓可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
常是先有牙痛史,继之出现张口受限、嚼咀食物、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处粘膜水肿,下颌支后缘梢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
由于翼下颌间隙的位置深在,即使脓肿已形成,亦难由临床直接触及波动,常需穿刺方可确定,因而常易延误诊断,致使炎症向邻近间隙扩散、可形成颞下、咽旁、颌下、颌后等多间隙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