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软腐病
- 格式:ppt
- 大小:888.00 KB
- 文档页数:16
你了解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吗?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又称水烂、烂疙瘩。
在我国普遍发生。
是白菜和甘蓝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且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生腐烂,损失极大。
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该病还可为害马铃薯、番茄、莴苣、黄瓜、胡萝卜、芹菜、葱类等蔬菜,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
软腐病症状软腐病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
其共同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
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出现症状。
初期植株外围叶片萎焉,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加重,萎焉不再恢复。
露出叶球。
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
病株一踢即倒,一拎即起。
有的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成整个菜头腐烂。
腐烂病叶在情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萝卜受害,多从根尖虫伤或切伤处开始,呈水渍状褐色软腐,以后病部上下发展呈软腐状。
病健界线明显,常有汁液渗出。
留种株有时出现老根外观完好,内部心髓完全腐烂而仅存空壳的情况。
病害控制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品种间对病毒病和软腐病的抗性较为一致,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2.改善栽培管理前茬选择麦类、豆类、韭菜或葱类作物可减轻危害;精细翻耕整地,促进病残体腐解;选择高岗地或采用高垄栽培,播前覆盖地膜,可减少病菌侵染;秋白菜适当晚播,使包心期避开传病昆虫的高峰期;施足基肥,肥料充分腐熟,及时追肥,促进菜苗健壮;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立即拔处深埋,且病穴应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蔓延。
3.治虫防病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等灌根。
幼苗期加强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甘蓝蝇等害虫。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今天咱来说下时令的蔬菜——十字花科的病害,以白菜萝卜为例,提到十字花科的病害普遍最严重的是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下面咱来细说下!先说霜霉病吧,这个大家都熟悉。
1白菜上的,发病初期叶正面初现小的淡黄色斑点。
2 逐渐发展成为多角形病斑,其实这张图我感觉是霜霉病,病毒病的混发,至于此两者的关系,小生认为是对于北方而言,种植白菜的时间为立秋左右,由于前期可能出于高温干旱的天气,因此十分容易感染上病毒病,而感染上病毒病之后,植株的抗性下降,恰巧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秋季低温冷凉季节,若正逢秋雨,及早晚结露,则创造低温高湿条件,正适合霜霉病的发生。
3 看一下叶背面,可以看到这是发病初期的,如果大面积种植,这就是传说中的用药时期,这年头白菜挺贵啊,话说是不是有一个阶段得十来块钱一斤啊,我表示我吃不起了哈哈哈,话说这要是自己家吃也就这么地吧,都是和谐社会,注意,这个是霜霉菌的霉层,白色,而在黄瓜上则是黑色的,因为引起黄瓜霜霉的是古巴假霜霉属,产生的霉层为黑色!4发病中后期,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形状的病斑,逐渐的病斑会连成一片,整个叶片枯死。
5 看病菌逐渐生长,发病逐渐严重,但是它就是再怎么严重,它的霉层也是白的!6 远观一下,发现没发病的叶片都是外部的叶片,而心叶却少见发病,这是为什么你呢?为什么呢?这个嘛,据俺的分析哈,这个由于白菜霜霉病的病菌是可以以卵孢子村子与土壤中的,当下雨的时候可以随雨水反溅到叶片上,当然了首先受害的就是外部叶片了!7看,霉层密布。
这个时候用药就一定要用治疗性的药剂来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同时也应该用保护性的药剂,来抑制下一代孢子的萌发。
8 这个是萝卜上的。
是刚刚那图的叶正面。
下面来说病毒病。
9,这个要仔细看,虽说白菜上都的凹凸不平的,但是感染上病毒病之后哈,它就有特点了,它跟别的地方不是一个趋势下来的,所以呢看白菜病毒病,这可得仔细看哈哈哈,眼神不好的都容易看花了眼。
但是啊,俺就在地头四处踅摸,终于踅摸到了几个哈哈哈!10 这个应该是花叶了,看明显的黄绿相间。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防治策略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严重病害,可导致植株死亡和产量损失。
为有效防治此病害,需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1. 地面消毒:在农作物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土传病菌。
常用的消毒剂有氯化石灰、甲醛等。
2. 水肥管理:合理的水肥管理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肥、浇水,避免过量施肥和浇水过多,以免导致病菌滋生。
3.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病害监测: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应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如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5. 防治药剂使用:在病害早期,可采用生物农药等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在病害严重时,可使用化学防治药剂,但应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药害发生。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策略,可有效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 1 -。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Crucifers Sclerotinia Rot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又称菌核性软腐病,在南方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各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近年来,北方地区有所发生,并逐渐蔓延。
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甘蓝和大白菜受害最重。
菌核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以外,还能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
症状十字花科蔬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以生长后期及留种株上发生较重。
主要危害茎部、叶片或叶球及种荚。
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软腐,造成猝倒。
甘蓝、大白菜等成株受害,一般在靠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边缘开始发病,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的病斑,逐渐导致茎基部或叶球软腐,发病部位产生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霉层,以后散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采种株多在终花期后发病,贮存带病的留种株,发病尤为严重,受害株往往尚未开花就干枯死亡,以致颗粒无收。
采种株发病,一般先从植株基部近地面的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开始,并从叶柄蔓延到茎部。
茎上病斑稍凹陷,水渍状,初呈浅褐色,后变为灰白色,在适宜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可蔓延到全茎,后期组织腐朽呈纤维状,茎内中空,内有黑色菌核,重者全株枯死,轻者果荚小,籽粒不饱满。
种荚受害,病斑白色,不规则形。
荚内生有黑色类似菜籽的菌核。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菌丝白色,有隔,由菌核或子囊孢子萌发产生。
菌核表面黑色,鼠粪状,大小差异较大。
菌核萌发时产生1至多个子囊盘,直径2~8mm,初淡黄色,后变为褐色,有柄与菌核相连。
子囊盘表面由子囊和侧丝组成子实层。
子囊无色,棍棒状,有柄,91~141µm×6~11µm,内有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椭圆形,8~14µm×3~8µm。
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
菌丝体在0~30℃都能生长,以20℃左右最适宜。
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Crucifers Sclerotinia Rot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又称菌核性软腐病,在南方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各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近年来,北方地区有所发生,并逐渐蔓延。
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甘蓝和大白菜受害最重。
菌核病菌的寄主范围很广,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以外,还能侵害豆科、茄科、葫芦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
症状十字花科蔬菜从苗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生,以生长后期及留种株上发生较重。
主要危害茎部、叶片或叶球及种荚。
幼苗受害,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软腐,造成猝倒。
甘蓝、大白菜等成株受害,一般在靠近地表的茎、叶柄或叶片边缘开始发病,最初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的病斑,逐渐导致茎基部或叶球软腐,发病部位产生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霉层,以后散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采种株多在终花期后发病,贮存带病的留种株,发病尤为严重,受害株往往尚未开花就干枯死亡,以致颗粒无收。
采种株发病,一般先从植株基部近地面的衰老叶片边缘或叶柄开始,并从叶柄蔓延到茎部。
茎上病斑稍凹陷,水渍状,初呈浅褐色,后变为灰白色,在适宜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可蔓延到全茎,后期组织腐朽呈纤维状,茎内中空,内有黑色菌核,重者全株枯死,轻者果荚小,籽粒不饱满。
种荚受害,病斑白色,不规则形。
荚内生有黑色类似菜籽的菌核。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菌丝白色,有隔,由菌核或子囊孢子萌发产生。
菌核表面黑色,鼠粪状,大小差异较大。
菌核萌发时产生1至多个子囊盘,直径2~8mm,初淡黄色,后变为褐色,有柄与菌核相连。
子囊盘表面由子囊和侧丝组成子实层。
子囊无色,棍棒状,有柄,91~141µm×6~11µm,内有8个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单细胞,无色,椭圆形,8~14µm×3~8µm。
一般不产生分生孢子。
菌丝体在0~30℃都能生长,以20℃左右最适宜。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防治策略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是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
病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导致植株叶片变黄、软化、腐烂。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策略。
1.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可采用化学方法如甲基溴、氯化亚铁等进行土壤消毒,有效杀灭病原菌,防止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可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同时,应避免使用过量的氮肥,以免诱发软腐病的发生。
3. 种植健康幼苗:选用健康的幼苗进行种植,避免携带病菌进入田间,减少软腐病的发生风险。
4. 防止机械损伤:在栽培过程中,避免对植株进行机械伤害,如修剪过度、割伤等,防止病原菌通过损伤部位进入植物内部。
5. 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现植株出现软腐症状时,应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原菌扩散传播。
6. 喷施防治剂:在发生软腐病时,可使用合适的防治剂如多菌灵、苯酚甲酸等进行喷施,有效防治病害的扩散。
7. 轮作栽培:通过合理的轮作栽培,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保持土壤健康。
在种植十字花科蔬菜时,应注意将其与同科、同属植物轮作,并合理布置田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防病能力。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主要包括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黑腐病等,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是确保蔬菜优质、丰产的关键。
1、病毒病(1)症状识别症状表现为叶片窄小皱缩、黄绿相间呈花叶,植株生长发育迟缓,株矮,商品性差。
(2)防治方法消灭蚜虫,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毒源,要彻底消灭蚜虫的虫害,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可通过银灰膜避蚜或黄板诱杀蚜虫和药剂防治,药剂种类参见蚜虫防治。
病毒病药剂防治可选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搞毒剂1号200—300倍液或18%抑毒星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2、霜霉病(1)病症识别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幼苗及成株期。
幼苗在子叶正面形成褐绿或黄色斑点,背面生白色霜状霉,遇高温病部出现近圆形枯斑;成株期发病,叶片正面有黄色或黄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斑最后为多角形,叶片正面有许多白色霜状霉,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
(2)防治方法可用72%普力克(霜霉威)水溶性液剂600—1000倍液或53%金雷多米尔•锰锌(甲霜灵•锰锌)水分散性颗粒剂500—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克抗灵,北方露丹,霜克)750倍液, 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喷药以叶背为主。
3、软腐病(1)症状识别该病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多为根基部开始,初发病时,植株外围叶片日照下表现萎垂,早晚恢复正演正常,病情发展不再恢复,病部呈湿润半透明状,后变褐色,随即变为粘滑软腐状,逐渐腐烂。
基部根茎处心髓组织腐烂脱帮,溢出灰黄色粘稠物,臭气四溢,一碰即倒。
(2)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菜,田间发现重病株应及时拨除,以减少菌源,防止蔓延。
药剂防治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20%喹菌酮(Starner)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6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喷药时注意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多喷。
秋季十字花科蔬菜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秋季十字花科蔬菜主要有花菜、甘蓝、黄椰白和大白菜,在其整个生长期内,常发的病虫害主要为苗期猝倒病及立枯病、软腐病、黑腐病、菌核病、病毒病、菜蚜、菜青虫、小菜蛾、菜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甘蓝夜蛾等。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应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经济有效地防治病虫危害,并生产出安全优质蔬菜产品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主要指通过选地整畦,茬口安排,选用抗病品种,苗床和种子消毒,培育壮苗和嫁接技术,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科学施肥,从而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创造有利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降低病虫源基数,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预防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蔓延的效果。
(二)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有些害虫对于光、颜色和性诱剂的趋避性来诱杀和驱赶害虫,以及利用遮阳网和防虫网来隔离害虫等,达到防虫治病的目的。
(三)生物防治主要指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应首先选用生物农药来防治。
如抗生素类杀虫剂,主要有阿维菌素类;抗生素类杀菌剂,主要有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环丙沙星等;细菌类杀虫剂,主要是BT生物农药等。
(四)科学合理作用化学防治,首先要做好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合适的施药器具,选择适当的施药时间和方式,按照正确用药量进行防治,交替轮换用药,并注意蔬菜用药安全上市间隔期。
二、具体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一)苗期猝倒病及立枯病。
1、症状及发病特点:猝倒病幼苗近地面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随即变黄缢缩倒伏,折倒后幼苗仍青绿色,传染迅速,可致成片死亡;立枯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的病斑,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收缩干枯变枯黄致死。
温暖多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造成床内闷湿,极易发病。
2、防治措施:(1)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毫升兑水100-300毫升浇土,随之用薄膜覆盖4-6天后揭去,经14天播种。